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闽中工贸重镇(1)

来源:二三娱乐


闽中工贸重镇--建设

这是一个商贾云集的地方,古有“一根扁担挑天下,五百红娘下商海”之说;

这是一个商贸发达的地方,红粬、腊鸭、珍珠粉成就了当地富贵三宝;

这里还是煤炭、冶炼、机械加工的集中区,现代工业唱响了时代新篇章。

它就是市级中心镇、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闽中工贸重镇--建设镇。

建设镇位于大田县北部,与永安、三元、尤溪、沙县等市区县毗邻,全镇土地总面积79.4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5万人,省道306线贯穿洋面9个行政村,形成了十里一条洋村村紧紧相连的村庄布局特点。

近年来,建设镇立足市级中心镇、新农村建设试点镇的站位,瞄准“省级中心镇”的目标定位,坚持以规划带动龙头,以项目强化功能,以创新激发活力,以管理提高品位,持续推进中心镇建设,持续打好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全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产值15.16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亿元;工业总产值13.42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11元;财政总收入达2760万元;集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0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规模扩大到1.7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7%。

规划先行,引领中心镇科学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建设镇牢固树立“规划引领发展、规划创造价值、规划提升形象、规划点亮未来”的理念,按照“南进北扩,东拓西连”战略重新修编了2010年至2030

1

年《建设镇总体规划》,编制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镇区给排水、防洪、河段岸线、污水治理、河滨道路及景观设计、建筑风貌等6个专项规划,形成了全方位覆盖的规划体系,镇区范围由原来的6.0平方公里扩展到25.1平方公里,镇区用地范围由原来的2.435平方公里扩展到11.05平方公里。

项目带动,推动中心镇跨越发展

建设镇始终把项目作为打好“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的主战场,持续推进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溪小流域治理项目打响了全县水利重点工程战役的首战,已完成工程进度的70%;建设溪清水工程成功获批,并乘势推进,已基本完成项目任务;三宝商业广场正式动工建设,邮政街商住小区实现预售;校安工程建设项目陆续完工,独立中心幼儿园项目完成主体工程;集镇道路改造和景观建设完成一期工程;深洋新村、张家垅新村建设项目持续推进。根据建设镇“十二五”规划,二级汽车站、农产品市场、闽中矿山救护中心、行政办公小区、集镇二期供水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即将动工建设,农民休闲公园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城镇空间将得到拓展,载体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创新机制,破解中心镇发展瓶颈

建设镇以机制创新为抓手,强化突破项目资金、用地等制约要素。“征地难”如何突破?建设镇充分发挥1+N 联动、联调机制,重点围绕三宝小区、六堡岬工业园区、建设溪小流域治理等项目涉及的土地问题,实行小组包干责任制,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细致耐心的工作,妥善解决好项目征迁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建设镇积极实施“民资回归”工程,鼓励吴学锋等创业能人返乡创业,投资兴建闽中矿山救护中心,让民间资本进入项目建设的主战场,通过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三明闽通长途客运公司投资新建汽车站项目,已形成初步意向,逐步缓解建设资金困局。

2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2010--2030城镇发展规划中,建设镇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城镇建设全局,突出“省级中心镇”、“闽中工贸重镇”、“大田第二城关”的发展定位,按照“规划先行、经营城市、完善功能、培育支撑、创新机制、加强管理”的基本思路,实施“集镇城市化、工业集中化、农业特色化、镇村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将建设镇打造成为宜居、宜商、宜业的现代化工贸大镇。

集镇城市化

建设镇着力推进集镇城市化,突出集镇空间布局和配套设施的商贸性质和城市气息,拉大集镇构架,将洋面9个行政村全部纳入镇区范围,科学布局村镇空间结构,形成“一心、二带、三区、多片”的格局,到2030年,集镇建成区面积将达到6.705平方公里。

同时,强化集镇功能,突出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娱乐、滨水休闲、生活居住及配套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布置“三街一广场”,打造商业核心区;优化集镇环境,吸引周边乡镇人口到建设镇居住、经商、就业、消费,拓展商贸空间,增强集镇的商贸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打造奇韬、文江、广平、太华以及永安槐南、清水等片区的“半小时消费圈”。力争到2030年,集镇人口达到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亿元。

工业集中化

建设镇突出工业经济的产业支撑作用,依托笔架山工业项目区,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聚集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材、轻纺业等环保型规模企业;依托福岭工业项目区,延伸矿产品加工产业链,聚集发展高新铸造、金属加工、水泥制造、新型能源开发等矿产品深加工型规模企业。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产业集聚,促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

3

转变,重点延伸石墨深加工产业链,推动形成年产值突破10亿元的“闽中石墨园”,力争到2030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突破50家,产值突破100亿元。

农业特色化

建设镇坚持以工业化、商贸化理念经营现代农业,培育壮大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农业种养殖大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扶持三宝特种养殖、建丰花卉、元山兔业、三宝雪蔗等种养殖大户扩大规模;重点发展红粬、糟菜、腊鸭、珍珠粉、肉兔、仙草等农产品的初级加工业,延伸产业链;重点整合大田后路片区的特色农副产品,打造年产值突破10亿元的“特色农业园”,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鼓励各村走“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道路,努力做到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争取形成1-2个农产品加工专业村。到2030年,全镇农林牧渔总产值将突破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

镇村一体化

坚持以农村社区化与镇村一体化同步发展的思路,按照“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按照“跨村定点,联合成片”,“邻村靠近定点,发展成片”等方式,规划形成若干集中居住小区,建筑风格尽量体现传统风貌,合理配套居住小区的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居住、生活理念,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在具体实施中将分三个阶段实施。2010年至2015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成立建设居委会,抓好集镇三宝小区、邮政街商住小区、农产品市场商住区以及建设村、建强村“深洋新村”的小区化管理;2015年至2020年,推进集镇范围建强、建忠、建民等村居住小区化建设;2020年至2030年,镇区9个村全面实施居住小区化。

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建设镇在科学规划中求质量、在经营城镇中筹资金、在加快建

4

设中强功能、在发展产业中强支撑、在创新体制中筑平台、在加强管理中提品位,一个文明、富饶的闽中工贸重镇将呈现在你的面前!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