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主体需要的思考

来源:二三娱乐
第31卷第5期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Vo1.31 No.5 2 0 1 1年9月 Academic Forum of Nandu(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ep.20 1 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 生主体需要 的思考 罗清霞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 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 人脑中反映,它通常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王维 快、健康成长。这样既满足了大学生的对肯定的需要,也 为大学生的正确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要 义:《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第115页)。需要是人积极向上的动力来源。要想使思 想政治教育发挥实效、落到实处,就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 体地位,关注和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进而调动其积极 性和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基础的教 育理念或教育哲学思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现实生 活为中心,是一种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关心人的生活体 验、引导人的生活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只有坚持 、弘扬大学生主流思想。满足大学生对肯定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 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 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 策,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富于探索精神,乐于接 受新生事物,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这一基本论断准确 把握和合理评价了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从近几年 来的高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 显示:当代大学生高度认同主流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 条道路”和“一个理论体系”,对党和政府的工作,特别 是驾驭复杂多变局势的领导能力给予高度肯定。他们在 国家大事面前,能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他们的思想道 德素质进一步提升,学习态度端正,生活方式健康,学习 兴趣较为浓厚,对自身的成长成才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愿 望。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 “一有希望的一代。 我们要对大学生的表现和主流思想给予充分的肯定 和赞赏,这样会使学生渴求被肯定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 求是渴望被肯定。”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的大学生尤其需要 得到老师、学校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同。美国著名教授斯 金纳说过:“当批评减少到最低程度,赞扬得到加强时,人 们的优良行为就会增强,不良行为因不受注意而减少。”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大学生 的实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价 值取向、情感需要和发展愿望等。大学生是具有情感且 需求情感强烈的人。他们除了对知识的渴求,还有体验 信任、尊重、快乐的需要。无论学生个体差异有多大,但 每个学生都需要被关心、被注意、被尊重,都需要成就感、 重要感、亲近感等。在大学生需要的诸多情感中,大学生 对爱情需求,尤为突出。 学生情感需要满足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整体 对学生利益的维护与实现;二是教师的关注与投入,这是 最主要的方面;三是学生之间的友谊。作为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师,第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力主学校的决 策维护好、实现好学生的利益,满足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 要。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 尊重平等原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思想上的 “知情人”和生活中的“引路人”。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 学会求同存异,学会宽容、理解和尊重,促进学生之间的 和谐友好相处。第四,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爱情观教育,培 养大学生表达爱、接受爱、用心爱、维护爱的正确行为方 式,利用爱情的激励作用,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学生情 感需求的满足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大学生 的内在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信念,外化 为行为”,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的形 成,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现多种教法的最优化选择与最佳组合。满足学 生参与和提升需要 赞扬和激励能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振奋起来,并由此 激发他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向大家展示出他们更多、更好 的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多种。这里我们把理论 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 如果我们看不到主流或不肯定主流,只强调支流的 话,这不仅是不客观,而且还会挫伤大学生的积极性,并 使他们迷失前进的方向。一方面由于过多的强调和刺 度归为教师主导法与学生主体法两大类。 教师主导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情景教学法、专题讲座 法等。这几种方法虽有差异,但其共同点是教师是主角, 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 力、人格修养,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具有信息量大、 灵活性大、灌输性强等特点。教师主导法的不足,在于容 易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作出 反馈的机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利于创新 能力的培养。 激,会使同学们误把支流当主流,从而成为自己努力的方 向。另一方面,“潘多拉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过分地 强调一些问题、禁止一些做法,反而容易诱发同学们的好 奇心。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及 时、客观地肯定、赞扬他们主流、正确的思想,对他们思想 中那些偏激的思想给予真诚、恰当的疏导,使他们能愉 第31卷第5期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Vo1.31 No.5 2 0 1 1年9月 Academic Forum of Nandu(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ep.20 1 1 学生主体法主要有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 要付出。只有付出、贡献了才能得到他人、社会的认可, 才能体现出个人对于他人、社会需要的有用性。上海世 法等。这些都是近年来提倡较多的方法。他们的共同特 点是:教师的角色转换为是组织者、指导者与引领者。学 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成为课堂的主角,有较大的自 主权,主动学习,积极探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沟 通、互相启发。但学生主体法不适宜于心理发展水平较 低以及缺乏有关知识背景的学生,也不适宜于某些方面 内容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不 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博会招募了18万名注册志愿者,九成以上为高校学生。 “我付出缘于我愿意”、“这是我们自己内心驱动的选择”、 “因为我这几天看到的笑脸、听到的谢谢,比我18岁之前 看到的、听到的都多”。还有一些因故未能人选的“志愿 者”,他们就自掏腰包购买门票,进园区进行志愿服务。 些志愿者服务期满后甚至又自费跑回去执勤。由此可 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法大量使用,有其明显 的弊端。在“以学生为本”的今天,学生主体法被广泛运 用,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践证明了任何一种方法, 单独、过多地使用,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在 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的迫切心理与需求。 马克思曾说:“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 的精神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人工作效率。”《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第362— 363页)社会实践给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服务社会的机 会。他们不再是课堂上被动学习的客体,而是实践的主 体,他们施展才干,大显身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 和他人服务,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他人的支持与肯定。徐 教学活动中,教师讲授时要穿插讨论、案例和探究,让学 生参与进来。教师要通过要点讲授、情景创设来引领学 生的参与过程,把握课堂的进程与方向。兼容多种方法 的所长,相互融合,既满足了学生的参与需要,也满足学 生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需要。 四、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本禹,大学生支教典范,他以实际行动为改变贵州山区贫 穷落后的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 间,“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是大学生志愿者的真实写 照。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体现出的为国争光的爱国 精神、乐于付出的奉献精神、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尽职 尽责的敬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已经成为上海 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经常开展多种 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对理论 知识的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他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 人的最高级的需要,就是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们 希望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在能力 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所期望的人物。人是社会的人,人 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在需要从家人、他人、社会那里得到满 足的同时,也需要通过社会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做 们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激发起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进 而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 出应有的贡献。现在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得到,他们更需 预算公平对预算松弛的弱化研究 王 浩 (四川文理学院数学与财经系,四川达州635000) 在现代组织的预算管理实践中,预算松弛行为始终 困扰着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对预算松弛行为的影响因 素有很多,如:预算参与、预算公平、信息不对称、维护部 门或个人利益、规避风险、缓解棘轮效应的压力等。西方 发达国家在预算公平方面的研究较早,形成了大量的研 究成果,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预算公平程度的提高有助于 预算松弛的降低,这就是预算公平对预算松弛的弱化作 用。本文拟对其中一些主要的研究进行回顾,并提出对 我国预算管理特别是预算公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启 示和建议 一难、低估利润等。预算公平的存在能够削弱经理人制造 预算松弛的倾向。 Merchant(1985)研究发现,预算的公平性是组织预算 管理体系科学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具有削弱经理人产 生预算松弛倾向的功能。预算的程序公平重在强调预算 编制程序要与经理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相适应;预算的 互动公平重在强调实施预算程序要与经理人的责任、权 利和义务相适应。 Konovsky和Pugh(1994)等学者研究表明,预算的程 序公平和互动公平是影响经理人对主管上司及组织信任 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能够提高经理 人对未来的预期,期望未来能获得超值的物质利益和精 神利益。 、国外研究动态 首先,我们来界定预算公平和预算松弛的概念。预 算公平是指在组织的预算管理活动中体现的一种平等关 系,强调的是经理人与主管上司及组织之间能够公平对 待。预算公平又可进一步区分为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 前者是指编制预算的程序是公平的;后者是指实施预算 程序的过程是公平的。预算松弛是指经理人在预算编制 Brockner和Wiesenfeld(1996)等学者曾经指出,对预 算程序公平的评价项目有:主管上司是否创建一个自由 表达意见的民主氛围;是否把个人的好恶作为判断是非 的标准;该预算程序是否能够保证所使用的信息是客观、 公正、全面的等。对预算互动公平的评价项目有:预算决 策者是否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决策者是否能够作出合理 的说明等。相关研究表明,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对经理 人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满足度、忠诚度、 过程中制定较为宽松的预算标准和目标,从而使拥有的 资源量大于实际所需的资源量或产出量小于可能的产出 量。其主要表现为:高估费用和成本、低估收入;夸大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