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1期 2 0 1 7年2月 四川水力发电 Vo1.36.No.1 Sichuan Water Power Feb.,2 0 1 7 大坝外观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与环境因素影响评价 华博深, 刘满江, 刘 峰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摘610072) 要:介绍了三种外观自动化系统,结合国内某大型电站混凝土重力坝进行了初步设计;介绍了自动化系统的组成构架及 各子系统的功能与联系;对外观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网分系统、GNSS和机器人组合监测分系统、监控中心分系统进行了功 能设计,并对现场观测环境进行了测试,以便充分考虑各系统的误差源,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大坝自动化监测;GNSS;测量机器人;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Tv7;TV5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184(2017)01-0037-05 1概述 能模块并持续升级;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全站仪小。 GNSS系统具有的主要缺点:受地形条件影 响较大。 2.2测量机器人系统 目前,外部变形自动化监测方法应用较多的 主要有基于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GNSS系统和基 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系统以及二者的综合系 统。由于各系统的工作特性各异,其在实际应用 中适用性有所不同。在混凝土重力坝监测方面, 由于水库大坝往往地处深山峡谷,受环境影响明 由于测量机器人的测量精度较高,为±(1 mill+1 ppm),加之其又可以做到无人值守,故其 在很多变形监测工程和精密工程中被较为广泛的 应用,如小浪底工程外部变形监测,二滩水电站大 显且其所要求的监测精度较高,难度更大。 笔者以国内某大型混凝土重力坝为例,介绍 了其大坝外观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该坝址位于 高山峡谷区,谷坡陡峻,地质构造相对复杂,两岸 地形总体坡面较为整齐,山体浑厚,河谷呈不对称 的“V”型。 2 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2.1 GNSS系统 坝外部变形监测,小湾水电站高边坡监测等。 测量机器人系统具有的主要优点: 无人值守,可远程控制多台全站仪,24 h连续观 测;实时在线获得监测结果,即时限差检核并超限警 告;提供多种图形化分析报告;系统稳定可靠。 测量机器人系统具有的主要缺点: 测量机器人仪器费用高;雨雪雾天及暴晒等 恶劣气象条件下均不可靠或无法正常作业。 2.3 GNSS和测量机器人联合系统 GNSS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已被国内外桥 梁、铁路、水电站大坝等各行业普遍应用。近年 来,随着我国北斗卫星系统中的卫星数量不断增 多,组网逐步完善,同时,科技工作人员研发出了 GNSS和测量机器人组成联合系统。测量机 器人弥补了GNSS系统受地形观测环境影响造成 的观测精度较差的缺限,而GNSS又满足了雨雪 雾天及暴晒等恶劣气象条件下连续全天候观测的 要求,从而使系统的可实施性和时效性得到提高。 而且基准点通过GNSS基准网的联测解算,可对 GNSS多频多星接收机,提高了GNSS系统自动化 监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基于GNSS多频多星接 收机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在水电工程大坝、高边坡 自动化监测中已逐步使用,如溪洛渡、锦屏、长河 坝水电工程等。 GNSS系统具有的主要优点:全天候无人值 其坐标进行修正,从而提高了监测成果的可靠度。 3联合系统的工作原理 守连续自动监测;可远程配置接收机,监控状态, 平面位移监测控制网系统:建设3个GNSS 基准点(其中2个用于起算,1个用于稳定性校 核),系统采用具有存储功能的GNSS双频接收机 作为数据采集设备,GNSS接收机接收GNSS原始 自动获取数据;提供位移数据的限差检核和报警; 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和图形化报表;可随时增配功 收稿日期:2016—12-24 Sichuan Water Power■ 华博深等:大坝外观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与环境因素影响评价 2017年第1期 测量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或直接下载)到监 控中心进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分析基准网的可 靠性及变形情况。 大坝自动化监测系统:布置2个控制基准点 (GNSS+测量机器人),监测点均采用“北斗+ GNSS”的双星高精度GNSS接收机并加装360。棱 镜。GNSS接收机接收GNSS原始测量数据,通过 3G无线网络或光纤发送到监控中心进行处理,得 到基准点与各监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数据,并对 位置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对各监测点的位移 进行监测的目的。 4外观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系统由相对独立的三个分系统组成:平面位 移监测控制网分系统、GNSS+测量机器人监测分 系统以及监控中心分系统。总体框图见图I,系 统网络拓扑图见图2。 图1项目总体系统组成框图 GPS与反射棱镜 组合监测点 基准站 串口光纤转换器 串口崩光纤,转换器无 网桥 串 图2系统网络拓扑图 5系统设计方案 5.1 平面位移监测控制网分系统 (2)定期对基准点位置进行校准。 5.1.2系统方案设计 为保证控制基准点观测数据可靠,基准点采 用GPS+北斗的双星GNSS接收机作为观测数据 5.1.1 系统功能 (1)提供监测点位移解算基准; 困Sichuan Water Power 第36卷总第188期 四川水力发电 2017年2月 采集设备,既可以将观测数据存储到接收机内部 的CF卡上,还可以将观测数据通过数传链路传 输至监控中心。 平面位移监测控制网以3个GNSS站作为基 准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没有发现控制基准 点发生位移,则每3个月重新采集数据,按照国家 B级GNSS网的精度进行观测。控制网的基线解 算采用高精度的专业软件,观测星历采用IGS精 密星历。基线处理结果的检验应满足《全球定位 相关条款的规定。平差计算采用配套专业软件, 全网在进行三维无约束和约束平差、整体平差后, 提供在ITRF框架下各点的地心坐标和大地坐 标、各基线的地心坐标分量和大地坐标分量、所有 参与平差的基线改正数和平差值及其精度信息。 在提供转换参数或提供至少3个GNSS控制 基准点的土建施工坐标的前提下,将计算后的坐 标系统统一转换为所需坐标系统。 5.1.3系统组成框图 系统组成框图见图3。 系统(GNS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中 GPS天线 避 接收机+ 全站仪 UPS 电力 线浪 涌保 护器 串口服务器 交换机 电池板 图3基准点系统组成框图 5.2 GNSS和测量机器人组合监测分系统 (1)系统功能。 (2)系统方案设计。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现有监测系统中改造 采集各监测点的GNSS和测量机器人的原始 观测数据; 依据各监测点位移变化情况,监测并预测该 区域滑坡趋势。 12个监测点,测点安装情况见图4。其GNSS系 统使用双频双星系统的GNSS接收机、GNSS扼流 圈天线并在天线下方安装360。棱镜。 5.3监控中心分系统 图4测点安装示意图 Sichuan Water Power圈 华博深等:大坝外观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与环境因素影响评价 2017年第1期 5.3.1 系统功能 根据现有环境,该监测中心由1个无线SM、3 (1)采集控制基准点,定期控制基准点及各 监测点的观测数据; (2)完成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及解算; (3)完成各监测点数据处理及解算; (4)进行监测分析。 5.3.2系统方案设计 监控中心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的处 理和显示,包括处理定期观测点(定期控制基准 个数传电台及天线、串口设备服务器、数据处理软 件及用户自购设备(交换机、服务器、台式计算 机、UPS、避雷系统、供电系统)等组成,并提供公 网连接服务,完成对l2个测点的改造并网。 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控制网和各监测点的数 据进行接收、处理和分析。 监控中心的电台天线安装在监控中心房顶, 与相应的监测点电台天线通视,天线和接收机之 间采用在线避雷器进行避雷保护;无线SM同样 架设于房顶与基站观测房的AP保持通讯。 5.3.3软件子系统设计 (1)变形监测软件结构组成情况见图5。 (2)软件组成。 点和监测点)的数据。使用专用的专业软件对控 制网数据进行三维无约束和约束平差、整体平差, 提供在ITRF框架下各点的地心坐标和大地坐 标、各基线的地心坐标分量和大地坐标分量、所有 参与平差的基线的改正数及平差值及其精度信 息,并提供相应点的地方坐标与系统坐标。 软件由系统监控软件、控制网解算软件、数据 图5 变形监测软件结构组成图 处理中心软件、变形解算软件组成。 (3)功能说明。 该软件具有的功能是根据采集回来的基准点 数据、其他控制基准点数据对控制网进行结算,并 将解算结果存人数据库,提供变形解算软件必要 的参数。 ①系统监控软件。 软件根据数据处理中心软件发送过来的数据 回传信息,对基准点、监测点的GNSS数据及常规 ③数据处理中心软件。 该软件通过无线网络,从基准点、监测点接收 观测数据回传状态进行监控,显示数据回传情况, 查询、显示、分析各监测点的变形情况及报警情 况,并对系统监控参数进行设置。系统监控软件 用例图见图6。 回传回来的数据并进行格式转换,保存为变形解 算软件可用的格式。 将基准点、监测点的GNSS、全站仪的观测信 ②控制网解算软件。 息发给系统监控软件,监控数据回传的状态。 皿Sichuan Water Po’., 第36卷总第188期 四川水力发电 2017年2月 图6系统监控软件用例图 将系统监控软件对基准点、实时监测点数据 回传时间间隔的设置信息转发给基准点、实时监 测点的控制器。 ④变形解算软件。 该软件对采集回来并转换为标准格式的各监 可实施性,同时有利于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6.1 测量机器人测试 测试选择三个测站分别对坝顶上游侧13个 测点进行观测,观测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进行,其 中阴天观测1组、雨天观测1组、晴天观测2组, 测点数据进行变形解算,并将解算出来的结果保 存到数据库,供系统监控软件分析变形时使用。 6测区环境测试 每组12测回。 测试仪器选用TM30,其具有自动照准和补偿 功能。 通过对测区环境进行测试,分析各数据采集 设备的观测环境和观测数据质量,可验证系统的 各测站正倒镜互差的统计情况见表1,方向 观测中误差统计情况见表2。 /” 表1 各测站正倒镜互差统计表 测试所用全站仪(TM30)在不同天气条件下 均能稳定运行,观测到的最大2C值为6.1”,满足 一全站仪轴系补偿值具有相关性 ,进而得到以下 结论: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阴天全站仪的运行情况 最为稳定,补偿值最小;雨天次之;晴天受太阳照 等观测精度指标。 根据全站仪补偿值计算原理,正倒镜之差与 射和气温变化的影响,补偿值较大。 华博深等:大坝外观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与环境因素影响评价 2017年第1期 在相同天气情况下对测站之间的情况进行比 较,三个测站中TN1测站角度观测值最为稳定, 观测条件最好;对同一测站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 情况进行比较,以阴天的方向观测值中误差最小, 最适合观测。 6.2 GNSS测试 使用TEQC和RTKlib软件对坝顶部分监测 点的GNSS环境测试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 到的主要数据质量评价指标汇总见表3。 大坝坝顶GPS可见卫星数为5~8颗,平均 表3坝顶监测点观测数据质量评价指标表 为6颗左右,数量偏少。采用BDS/GPS双系统 GNSS接收机能显著提高测站可见卫星数量,但 新的BDS卫星的加入并非一定能优化测站的图 中心分系统提出了设想。 同时,通过对现场环境的全面测试,科学分析 了试验区Georobot测量和GNSS测量的主要误差 形结构,这主要与BDS卫星的轨道结构有关。 PDOP值总体上小于参考值7,左右岸坝段由于山 体遮挡,PDOP值略大于河床段。 多路径效应指标MP1和MP2数值总体偏 大,反映监测站受到来自上游侧水面和山体的多 源,认为在今后系统设计、点位选取和设备选型时 应予以充分考虑。 参考文献: [1]徐绍锉,程温鸣,等.GPS在大坝和滑坡安全监测中应用的 研究[J].水力发电,2003,29(1):61—64. [2]王川,杨姗姗,等.GNSS监测系统在小湾拱坝安全监测 中的应用[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3,37(11):63— 67. 路径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在采用BDS/GPS接收 机和一般测量型天线情况下;而采用扼流圈天线, 抗多路径效果则较为明显。对于同一测站,所观 测到的MP1和MP2指标均与接收机及其天线自 身的性能有关。 7 结语 [3]李征航.GPS定位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全球定位 系统.2001,26(2):18—25. [4] 邹永涛.全站仪误差分析及其测量自动化的研究[D].北 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大坝外观监测是水电工程一项重要的工作内 容,笔者介绍了根据目前外观自动化监测系统并 华博深(1988一),男,江西临川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大坝及边坡 外观变形监测工作; 刘满江(1975 ),男,陕西咸阳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从事工程测 量与安全监测工作; 结合国内某大型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的实际情况 设计的外观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包括GNSS加 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各模块的功能) 刘峰(1984 ),男,河南信阳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工程测量与 安全监测工作. (责任编辑:李燕辉) 以对其实施自动化、全天候的变形监测,并对控制 网分系统、GNSS和机器人组合监测分系统、监控 立洲水电站3台机组完成72小时试运行 2016年8月26日,四川木里河立洲水电站l号机组(第三台机)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至此立洲水电站3台机组 全部完成72小时试运行。立洲水电站是木里河流域梯级开发的门户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5.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 电量15.46亿千瓦时,其中主厂房装有3台单机容量为11.5万千瓦机组。 圈Sichuan Water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