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元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来源:二三娱乐


广元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

1 .全卷共10页,答题时,请将答案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嬉戏(xī) 安谧(mì) 忍俊不禁(jīn) B.栖息(qī) 提防(tí) 瞠目结舌(táng) C.恫吓(dòng) 纤细(xiān) 提纲挈领(qiè) D.剔透(tì) 镂空(lòu) 肆无忌惮(d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消声匿迹 义不容辞 不知所措 走头无路 B·盘根错节 故作矜恃 锲而不舍 缘木求鱼 C·进退维谷 言简意赅 相映成趣 迫不及待 D·挺而走险 揠苗助长 百废待兴 骄横姿肆 3、下列各句中的黑体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我们必须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 B.他喜欢玩游戏,经常旷课.虽经老师多次教育,他还是矢志不移。 C.我想靠抓紧时间,来留住稍纵即逝的光阴。

D.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通过学习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发生事故。 c.中国人民正在为努力建设一个小康社会。 D.不是团难吓倒了我们,而是我们战胜了困难。

5.下列共有10处空白,请任选6处按原文填写。(6分,每空1分) (1) ,江人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3)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安得广厦千万问,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6)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7)“源头活水”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 ? 。” (8)在李清照的《武陵春》中,极富新意的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来写愁的名句是: , 。

6、走进名著。在中国古典名著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作品与“三’’有天生的关联,如《西游记》中有“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水浒》中有“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等:请你在中国古典名著中再举出3个与“三”有关的故事或情节:(3分) (1) ;(2) ;(3) 。 7.综合性学习(在下列两题中任意选作一题):(3分)

(1)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班委会决定编写一本班史,请你为这本班史取个名,并说明取这个名的理由。 班史名.《 》

理由: (2)语文老师准备把同学们初中三年的优秀作文编成集子,请你给这本作文集取个名.并说明理由: 作文集名:《 》

理由: 语文试卷第2页(共】0页)

得分 评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中用“巴山楚水”概括被贬谪的地方,“二十三年弃置身”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也 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

B。颔联运用典故“闻笛赋”和“烂柯人”,上旬隐含作者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下旬暗 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表明处境困难,抒发沉郁悲凉的心情。 D.尾联表现诗人的开朗和乐观,也给友人以鼓舞,收到话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9.请简要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写出这两句诗所蕴 涵的深义。(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lO~13题。(15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 公 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

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算’学以美于徐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 内莫不雨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 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朝服.衣冠( )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3)臣之妻私.

臣( )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1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句: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句: 12、研读第二、三段.,说说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13、邹忌劝谏齐王取得了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4分)

答:

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2分)

奥 运 五 环

①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

②当今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标志要数奥林匹克五环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环“转”到哪里,奥林匹克运动就在哪里生根开花。

③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出自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之手。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有自己的标志,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盘桓已久。1913年,他终于构思设计了五环标志和以白色为底印有五环的奥林匹克旗。1914年6月15日一23日,国际奥委会在法国巴黎索邦学院举行代表大会,同时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这次大会,确定将奥林匹克五环和奥林匹克旗作为奥林匹克标志。

④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5个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套接而成,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最初的解释是五种颜色代表各国国旗的颜色,后来又将5个不同颜色的圆环解释为五大洲的象征。

⑤奥运会会旗,3米长,2米宽,以白色为底,象征纯洁。蓝、黄、黑、绿、红五环,环环相扣。191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大会首次悬挂了奥林匹克旗。1920年,奥林匹克旗第一次飘扬在安特卫普夏季奥运会体育场。这届奥运会后,比利时奥委会赠送了国际奥委会一面同样的旗,在奥运会期间悬挂,后成定制,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由上届举办城市转交此旗,由举办城市保存,比赛期间主运动场仅悬挂代用品。

⑥1979年6月,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了会旗和五环的含义。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旗帜和5个圆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摘自湖南体彩网2007年9月3日《奥运百科知识》,有删节) [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略).

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

14、选文共6个自然段,请用“/”在下面代表段落的序号中,将它们分成三个部分。(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5、第③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3分) 16、奥运会会旗和奥运五环体现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是: (3分) 17.认真观察文后所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请用简要文字说明它的组成。(3分)

答: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由 组成。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8分)

捆 绑 苦 难

在那次关于矿难的采访中,我接触到一位被双重苦难击中的中年妇女,瞬息之间,她失去了丈夫和年仅18岁的儿子。

她在一夜之间变成孤身一人,一个家庭硬生生地被死亡撕成两半,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尘土里。

两个鲜活的生命去了,留下一个滴着血的灵魂:悲伤让她的头发在短短几天就全白了,像过早降临的雪。

一个人的头发可以重新被染成黑色,但是,堆积在一个人心上的雪,还能融化吗?

那声沉闷的巨响成了她的噩梦,时常在夜里惊醒她。她变得精神恍惚,时刻能感觉到丈夫和儿子在低声呼唤着她。

同样不幸的人还有很多,一个刚满8岁的孩子,父亲在井下遇难,而母亲在上面开绞车也没能幸免于难,强大的冲击波将地面上的绞车房震塌了,母亲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离开丁人世。 在病房里,我们不敢轻易提起这场噩梦?这使我们右右为难.主缟给我们的采访任务是关注遇难职工家属的生活,可是我们真不忍心再掀开他们的伤口,邵一鞭颢苦难奇勺心灵简直就是一 座座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悲伤的火山:

我们沉默着,找不到可以安慰她的办法,语言在那里显得是那祥苍白无力,芤像一个蹩睁的画家面对美景时的束手无策。

语文试卷第6页(共lO页)

由于过分悲伤,她整个人都有些脱形了。但是最后还是她打破了沉寂,在得知了我们的来意后,她说,活着的人总是要继续活下去的,但愿以后不会再有矿难发生,不会再有这样的一幕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我在笔记本上收集着那些苦难,那真是一份苦差事。每记下一笔,都仿佛是在用刀子剜一下她的心。那一刻,我的笔滴下的不是墨水,而是一滴滴血和一滴滴眼泪。

在我问到关于以后生活方面的问题时,她做出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决定,她要收养那个失去父母的孩子。

“我不能再哭了,我要攒点力气,明天还要生活啊……”在她那里,我听到了足以震撼我一生的话,“我没了丈夫和孩子,他没了父母,那就把我们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儿吧,这样总好过一个人去承担啊!”

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儿,那是她应对苦难的办法。厄运降临,她没有屈服,她在这 场苦难中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些逝去的生命只会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

短短几天的采访行程结束了,临走的时候,我去了她的家,我看到她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几盆鲜花正在那里无拘无束地怒放,丝毫不去理会尘世间发生的一切。那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正在院子里和一只小狗快乐地玩耍。我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抬头就看到房顶的炊烟又袅袅地飘荡起来了,那是在生命的绝境中升起的炊烟啊,像一根热爱生命的绳子,在努力将绝境中的人们往阳光的方向牵引,虽然纤弱,但顽强不息。

我知道,在以后的生命中,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我都会坚强地站立,因为我知道,曾经有一个人,周她朴实的生命诠释了她的苦难——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苦难便消解了一半。 (选自《读者))2007年第6期,朱成玉/文)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中“两个人的苦难”的含义。(4分)

答: 19.文章第10段中说:“那一刻,我的笔滴下的不是墨水,而是一滴滴血和一滴滴眼泪。”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

答: 20、文中多处运用形象的比喻来增强表达效果,请任举一例,并简要赏析这个比喻的作用:(4分) 答: 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

21、本文倒数第2段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中年妇女”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2、读了全文之后,文中的“捆绑苦难”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出你阅读这篇文章后的心得体会. (4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五、作文(50分)

23、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话题作文:

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宇宙闻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一切生命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大自然有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动人魅力:有时却向我们显示着它的无比威力。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生命中的那些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高尚与低下,都是一本内容不同的书,或是一幅风格迥异的画。生命值得审视与感悟:生命值得欣赏与敬畏: 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半命题作文:

请以“ 在我身边”或“ 不再 ”为题;写一篇文章。 (前一题横线上可填“老师”、“妈妈”、“温总理”、“解放军叔叔“、“幸福”、“关怀”、“快乐”、“榜样”、“美丽”等,也可填你认为更合适的别的词语;后一题的两条横线上可填“我们”不再“害怕”、“她”不再“哭泣”、“时间”不再“回流”、“爸爸”不再“抽烟”、“他”不再“迟到”、“他”不再“无家可归”、“他已”不再“是打工仔”等,也可填剐的词语=) 提示和要求:

①自己选定文体(诗歌除外),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事情;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②第(1)题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第(2)题要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枝名、人名。 ④不得抄袭。 ⑤不少于500字。

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