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 翻译 《口技》蒲松龄翻译及原文
一椅、一扇,没有一样没有的。
丈夫也被吵醒了。
当是时,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
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夫鼻旬声起,妇拍儿亦渐拍 渐止:起火啦,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
译文。
一会儿,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一个人。
俄而百千人大呼。
忽然抚尺一下,暗暗地赞叹,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心情稍微放 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
宾客意少舒,妇梦中咳嗽。
众宾团坐。
少顷、一抚尺而已。
客人们听到这里,奋袖出臂,两股战战,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 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
未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在这种情况下。
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呼呼的风声:京中有善 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 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椅、 一扇,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成百上 千的小孩哭叫,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几(欲先走,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 同时都发出来、一抚尺而已。
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 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妇手拍儿声,小孩子含着奶 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微笑着,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小孩子 也醒了,大声哭着,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
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 的哪一种声音来,斜眯着眼睛,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 抖,一人、一桌,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默叹,以为妙绝。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千 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稍稍正坐。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丈夫打鼾的声音 响起来了,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 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 有上百条舌头、一张桌子、一把扇子。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 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原版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声,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
其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间杂,床又从中戛 戛。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
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狺狺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 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时齐凑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既而夫上床寝。
妇又呼大儿溺,毕,小儿亦渐渐欲睡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狗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课文版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 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 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京城里有一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正赶上(有人)大摆酒席请客,在大厅的东北角,设置(安放) 了八尺宽的屏风,口技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 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所有宾客围绕而坐。
一会儿,只听到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 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里有狗叫声,(接着)便(听见)有个妇女 被惊醒,打哈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不久,小孩子醒了,大声啼哭。
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孩子给他喂奶,小孩子含着乳头仍然啼
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
又有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醒了,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在这个时候,妇女用手拍着小孩子的声音,嘴里哼唱哄小孩子的 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的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 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 默默地赞叹,认为(这口技艺人的表演)真是妙极了。
不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 一会儿停一会儿
隐隐约约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倾斜翻倒的声音, 妇人在睡梦中咳嗽的声音。
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把身子坐端正了。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叫,妇人也起来大
叫。
两个孩子一起哭起来。
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个孩子大哭,成百上千条
狗狂叫。
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火焰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
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起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 (众 人)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在火中)从自家抢 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种没有。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
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这里所有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里有上
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来。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
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打着哆嗦,几乎都想争先恐后的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所有声响全部消失了。
撤去屏风往里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
子、一块醒木罢了。
断句京中 / 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 /厅事/之/东北角,施 /八尺屏障,口技人 /坐/屏障 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 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 / 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 / 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 /妇人惊觉欠伸,其夫 / 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 /乳啼,妇 /拍/而呜之。
又/ 一大儿醒,絮絮 /不止。
当是时,妇 /手拍儿声,口中 /呜声,儿含 /乳啼声,大儿 / 初醒声, 夫/ 叱大儿声,一时 /齐发,众妙 / 毕备。
满坐/宾客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 /妙绝。
未几,夫 /齁声起,妇 /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 /倾侧,妇 /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 / 起/ 大呼,妇 / 亦起 /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 /大呼,百千儿 /哭,百千犬 /吠。
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 /百千/ 求救声,曳屋 /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 /应有,无所 / 不有。
虽/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 / 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 翻译 忽然 /抚尺一下,群响 /毕绝。
撤屏 /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 而已。 字词注释 1、京:京城。
2、善:擅长,善于。
3、者:••…的人4、口技:杂技的一种。
用口腔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5、会:适逢,正赶上。
6、宴:举行宴会。
7、厅事:大厅,客厅。
8、施:设置,安放。
9、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10、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11、 而已:罢了。
12、团坐:围绕而坐。
团,围绕。
口技 翻译 13、少顷:一会儿。
14、但:只。
15、闻:听见。
16、下:拍。
17、寂然:安静的样子。
18、哗:喧哗。
19、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
20、寂然:静悄悄的样子。
21、深巷:很长的巷子。
22、深:很长的意思。
23、犬吠:狗叫(声) 24、遥:远远地。
25、惊觉:惊醒后 26、欠伸: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27、呓语:说梦话 28、既而:不久。
29、啼:大哭。
30、抚:拍。
31、乳:喂奶。
32、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33、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34、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35、初:刚,刚开始。
36、叱:大声呵斥。
37、一时:同一时候 38、齐发:一齐出现。
39、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 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毕:全、都。
备:具备。
40、无不:没有一个不,否定加否定表示肯定。
41、伸颈:伸长脖子。
42、侧目:斜眼旁视。 伸颈、侧目都是形容听得入神的样子。
43、默叹:默默地赞叹。
44、以为:认为。
45、妙绝:奇妙极了,好极了。 绝:到了极点。
46、未几:不多久。
47、 齁(hoU:打鼾(han,打呼噜。
48、 微闻:隐约地听到。
49、 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
(拟声词) 50、盆器:指盆一类的盛物的器皿。
51、倾侧:翻倒倾斜。
52、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意:心情。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53、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渐渐。
54、正坐:端正坐的姿势。
55、忽:忽然,突然。
56、火起:起火,失火。
、 - 、 ■
57、齐:一齐。
58、俄而:霎时间。
59、 中间(ji ®n其中夹杂着。
60、 间:夹杂。
61、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62、力拉:拟声词。
63、火爆声: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
64、齐作:一齐发作。
65、曳(y&屋许许(hu 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 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曳:拉。 许许:拟声词,呼喊声。
66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有的声音, 全都有了。
67、虽:即使。
68、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 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 辨识。
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
69、名:说出。
70、于:在。
71、是:这。
72、变色:变了脸色。
73、离席:离开座位。
74、奋袖出臂:捋起袖子,露出手臂 奋:捋起 出:露出。
75、股:大腿。
76、战战:哆嗦的样子 77、几(j 5几乎,差点儿78、先走:抢 先逃跑。
走:跑 79、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消失了。
80、毕绝:都消失了 81、撤屏:撤去屏风。
一词多义 1、坐:众宾团坐 (坐下) 满坐寂然 (通座, 座位) 2、 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3、而:既而儿醒(表时间 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4、妙:众妙毕备 (妙处) 以为妙绝(好) 5、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 (指明) 6、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停止) 7、备:众妙毕 备(具备) 8、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通假字满坐寂然(坐 同座,座位。
句意:全场静悄悄的。
)古今异义 1、会,古义:适逢 今义:会议 2、但,古义:只 今 义:转折连词,但是(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稍,古义:渐渐 今 义:稍微(稍稍正坐) 4、间,古义:夹杂 今义:事物两端之间(中 间力拉崩倒之声) 5、股,古义:大腿 今义:指机关团体中的组织单 位;或作量词; 或称集合资金中的一份; 或指臀部 6、走,古义:跑 今 义:步行(几欲先走) 7、是,古义:这,那 今义:判断动词(当是 时) 8、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虽人有百手) 9、善,古义: 擅长 今义:善良(京中有善口技者) 10、闻,古义:听见 今义:嗅 到 语音(微闻有鼠) 11、名,古义:说出 今义:名字,或作量词 12、 微,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微小
复杂字词注音1、呓(y )语2、吠(f e)i 3、叱(ch) 4、齁(hoU
5、中间(ji an 6、力拉崩倒(daO之声7、曳(y e屋许许(h® 声8几(j )1欲先走词类活用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 为动词,擅长。
句意: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
2、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 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3、 会宾客大宴(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 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4、 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
5、 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6、 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7、 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 特殊句式 1、倒
装句:会宾客大宴
(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 翻译: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翻译:凡是(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全都有了 无
3、于是宾客
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 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时间量词 1、表示突然发生: 忽、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 一时 3、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 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俄而、少顷、未几 6、表示过了较长时间才发生: 逾时表示时间的词语 1、少顷 2、既而 3、是时 4、一时 5、未几 6、 忽 7、俄而 8、忽然课文理解第一部分 ( 1 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 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
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 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擅长。
会宾客大宴,点明口技表演者献技的时间和事由:这场口技表演 是在一次宾客大宴之时;因是大宴,故有此盛举。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指明表演的地点和简单设施,说 明这是一个临时演出场所,地方不大。
再根据这次表演内容的特点,指出口技表演者是在幕后表演。
又将简单的道具一一列出,指明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而已,以示别无他物,口技艺人的表演主要凭的是他的口。
最后以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 场肃穆紧张的气氛。
这部分除一个善字外,对口技表演者不加任何赞词,却处处为其 高超技艺张本,造成很强的悬念,使读者料想必有一场精彩的表演。
第二部分 (2-4)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 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 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 2),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 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口技表演由远远听到从深巷中传来的犬吠声开始。 然后以一个四口之家作为想像中的舞台,使听众的注意力由外景 转入内景。
先写妇人惊觉欠伸,听到犬吠声而醒来,这就拉开了一家人深夜 被惊醒的帷幕。
再写其夫呓语,画面逐渐清晰。
又由于欠伸呓语惊动了幼儿,幼儿大啼。
至此帷幕大开,相继出现许多声响: 丈夫被吵醒,大儿也被吵醒, 于是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一时齐发,打破深夜的静谧,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 3),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 化。
先写丈夫的声,并伴以妇人的拍儿声,渐拍渐止,给人以时间缓 慢推移而声音渐弱的感觉。
接着以老鼠跑动偷食、盆器倾侧的声音,妇人梦中的咳嗽声,表 示夜静更深,全家人又入睡了。
这一层,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 并为下一个高潮蓄势。
第三层( 4),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 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开始用类似画外音的手法,以一人大呼 ‘火起',突然加快节奏。 接着写这个四口之家突然遭到意外变故的情形:夫起大呼,妇亦 起大呼。
两儿齐哭。
气氛骤然变化。
然后内景转为外景,以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表现人 们的惊恐万状,再以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表现 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又以凡所应有 …••不能名其一处也极言声音 之杂乱、逼真。
至此,口技表演达到了第二个高潮,即最高潮
第三部分 (5-5)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 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 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 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主题归纳本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口技艺人技 艺高超和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林嗣环林嗣环画像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 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 、《秋声集》。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 人物为中心。
全书 20 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 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秋声诗自序》。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
携一药囊,售其医。
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
晚洁斗室,闭置其中。
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
内外动息俱冥。
至夜许,忽闻帘声。
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
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
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
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
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 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 要从娘子来。
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 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喜笑声,一齐嘈杂。
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
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 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
阿姑行且缓。
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 食顷始定。
即闻女子问病。
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术。
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
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 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
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
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 一时并起。
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 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
群讶以为真神。
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
然亦奇矣!昔王心逸尝言:在都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 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
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 亦口技之苗裔也。
译文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纪大约二十四五 岁。
她带着一只药箱,在村中给人看病。
有一个来看病的人,那女子自己不能开药方,要等到天黑以后向 神灵请教。
人们耐心地等待着夜晚的降临。
到了傍晚,她把一间小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将自己关在里
面。
村里的人围绕在门窗外面,侧耳倾听。
只有个别人在窃窃私语,没有人敢咳嗽,小房子里外都听不到响 动声息。
到了夜里左右,人们忽然听见小房子里有掀帘子的声音。
女子在里边问:是九姑来了吗?只听另一个女子回答说:来了! 又问:腊梅跟从九姑一起来的吗? 一个身份像女仆的说:来了。
然后,这三个女人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一会儿,外面的人又听见小房子里有帘钩子声响,青年女子说了 声:六姑来了。
她旁边的人说:春梅也抱着小公子来了哎。
一个女子说:舉脾气的公子哥!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着六姑来
他的身体像有千斤重,背着他真累死人!接着,就听到青年女子 道谢声,九姑问候声,六姑的客套话,两个女仆彼此慰劳声,小孩的 嬉笑声,众口纷坛,吵吵嚷嚷。
那青年女子带着笑声说:小公子也太喜欢玩了,这么远还抱着猫 来。
这时,里面的声音慢慢变小了,帘子又响动起来,小房子里又是 一片喧哗。
有人问:四姑怎么来得这么晚?有一个少女细声细语地说:有一 千多里路哩,和阿姑两人走了好长时间,阿姑走得太慢。
于是,又是一番问候寒暄声,移动座位声,叫添凳椅声,各种声 音交织在一起,满屋喧闹,过了好一阵子才安定下来。
直到这时,小房子外面的人才听到青年女子向神仙请教治病的药 方。
九姑认为应该用人参,六姑认为应该用黄芪,四姑说是该用白术, 她们思考了片刻。
然后,听见九姑叫拿笔墨来,不一会,纸折得吱吱响,拔笔,笔 头套丢到桌上叮叮作响,磨墨之声十分清晰。
写好药方之后,九姑把笔扔到桌子上,抓药包装,发出苏苏声。
不一会儿,青年女子掀开帘子,叫村里的病人拿药和药方,随即 转身回到房里,接着,就听到三姑告别,三个女仆告别,小孩咿咿呀 呀声,小猫卩苗喵叫喊声,一时并起。
九姑的声音清脆响亮,六姑的声音缓慢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柔婉 转,那三个女仆的声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
村子里的人听了这场神仙会,认为她们真的都是神仙,惊讶不已
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从神仙那里讨教的药方和草药,赶紧煎熬 饮用,但药吃完了,病却未见好转。
后来村子里的人才明白,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实并没有 什么神仙。
她只不过是借助口技来推销自己的医术罢了。
从前,王心逸曾经说过:在京城偶然经过市中一处,听到演奏歌 唱的声音,看的人围的像墙一样。
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一个少年正在用声音演奏乐曲。 他并没有使用乐器,只是用一只手指按在面颊上,一边按着脸颊 一边唱歌,发出的声音十分清晰有力, 与乐器演奏出来的没什么不同。
这也是口技表演的后代啊。
蒲松龄蒲松龄( 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 —清康熙五十四年) , 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杰出文学家, 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
19 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 子员。
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 71 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 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 40 年,直至 71 岁时方撤帐归家。
1715 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世称聊斋先生 .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画人画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 入木三分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 却始终不得志, 72 岁时才补了一个岁 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 8 卷、 491篇,约 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 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 理想。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 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中国古 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 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画人画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 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注释 1、囊:一种口袋。
2、俟:等待。
3、絮语:连续重复说话。
4、负:背。
5、煞:表示极度。
6、溢:水漫出来。
此指路特别远。
7、戢戢:拟声词。
8、曼:长。
9、苗裔:后代。
10、市廛:集市。
廛:古代一户人家所占的地方 . 11、参:人参。
多年生草木,根入药。
下文芪,也为多年生草,根入药 .术,药草名,指白术或苍术
12、好:形容很不错的样子。
形容词。
13、窃窃:偷偷。
14、既而:不久。
15、铿铿:声音响亮。
16、了了:清清楚楚。
17、有:通又。
18、俱:都。
19、寒暄:嘘寒问暖。
20、喜:通嘻。
21、坐:通座。
22、反:通返,返回。
23、洁:清理。
24、诸:之于。
25、窥:偷偷地看。
26、俄:又 27、迢迢:千里迢迢课文译文京城里有个善于表演口 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在厅堂的东北角安放了八尺 宽的屏风,让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各位的宾客相聚而坐
一会儿,只听见屏风中醒木拍了一下 ,在座的宾客都静悄悄的,没 有敢大声说话的人。
(客人们 )远远地听见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 接着就有妇女惊醒 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丈夫说着梦话。
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醒了。
妻子轻拍孩子喂奶, 孩子含着奶头哭, 妇女又哼着唱着哄他睡觉。
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
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 子含着奶头的哭声, 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 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 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
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 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 渐停下。
隐隐听到有老鼠活动的声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 出了咳嗽声。
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听到一人高声呼喊起火了!丈夫起来高叫,妇女也起来高
叫,两个孩子一齐哭。
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高声喊叫,成百上千个小孩哭喊,成百上 千只狗狂叫,当中还夹着劈里拍啦的声音和房屋倒塌的声音,着火爆 炸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起;又夹着成百上千个呼救的 声音,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声音,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 的声音。
凡是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
即使一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出其中一 种;一人有一百张嘴,每张嘴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 方。
在这时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露出 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几乎想要抢先离开。
忽然醒木一声,所有的声音都没有了。
撤掉屏风再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 一块醒木罢了。
注释: 善:擅长 会:适逢,正赶上。
宴:举行宴会。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但闻:只听见。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座 然: ...的样子。
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
坐,通座座位。
犬吠:狗叫(声) 惊觉欠伸:惊醒后打哈欠,伸懒腰。
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呓语:说梦话。
乳:喂奶。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一时:同时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
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
毕:全、都。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默叹:默默地赞叹。
未几:不久。
齁(h oU :打鼾。
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
倾侧:翻倒倾侧。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渐渐。中间(ji ®n其中夹杂着。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俄而:一会儿。
力拉:拟声词。
曳屋许许(hu 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
力的呼喊声。
曳:拉。
许许:拟声词。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
形容声音之杂。
虽:即使。
名:说出。
股:大腿。
走:逃跑。
绝:消失。
稍稍:渐渐。
一词多义 1.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同座, 座位)
2.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3.而:既而儿醒(表时
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妙毕
4.妙:众
备(妙处) 以为妙绝(好) 5.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 端(指出) 6.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停止) 时间量词 少 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 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
.
表
示
相
继
发
生
:
既
而
4 .表示
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 少
顷 未几作品译文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纪大约二 十四五岁。
只见她随身携带着一只药箱,在村中卖药治病。 村里的人听说后,便出来请她诊治。
但这位青年女子说是自己不能开药方,要等到天黑以后向神灵请 教。
人们耐心地等待着夜晚的降临。 到了傍晚,她把一间小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将自己关在里 面。
村里的人围绕在门窗外面,侧耳倾听。 这时候,人们自觉地停止了喧闹,只有个别人在窃窃私语。 过了一会儿,小房子里外都听不到响动声息。
当夜来临的时候,人们忽然听见小房子里有掀帘子的声音。 青年女子在里边问: 九姑来了吗?只听另一个女子回答说: 来了! 又问:腊梅跟九姑一起来的吗?一个身份像女仆的说:来了。
然后,这三个女人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一会儿,外面的人又听见小房子里有帘钩子声响,青年女子说了 声:六姑来了。
她旁边的人说:春梅也抱着小公子来了哎。
一个女子说:犟脾气的公子哥!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着六姑来。
他的身体像有千把斤重,背着他真累死人!接着,就听到青年女 子道谢声,九姑问候声,六姑的客套话,两个女仆彼此慰劳声,小孩 的嬉笑声,众口纷坛,吵吵嚷嚷。
那青年女子带着笑声说:小公子也太喜欢玩了,这么远还抱着猫 来。
这时,里面的声音慢慢变小了,帘子又响动起来,小房子里又是 一片喧哗。
有人问:四姑怎么来得这么晚?有一个少女细声细语地说:有一 千多里路哩,和阿姑两人走了好长时间,阿姑走得太慢。
于是,又是一番问候寒暄声,移动座位声,叫添凳椅声,各种声 音交织在一起,满屋喧闹,过了好一阵子才安定下来。
直到这时,小房子外面的人才听到青年女子向神仙请教治病的药 方。
九姑认为应该用人参,六姑认为应该用黄芪,四姑说是该用白术, 她们思考了片刻。
然后,听见九姑叫拿笔墨来,不一会,纸折得吱吱响,拔笔,笔 头套丢到桌上叮叮作响,磨墨之声十分清晰。
写好药方之后,九姑把笔扔到桌子上,抓药包装,发出苏苏声。
不一会儿,青年女子掀开帘子,叫村里的病人拿药和药方,随即 转身回到房里,接着,就听到三姑告别,三个女仆告别,小孩咿咿呀 呀声,小猫喵喵叫喊声,一时并起。
九姑的声音清脆响亮,六姑的声音缓慢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柔婉
转,那三个女仆的声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
村子里的人听了这场神仙会, 以为她们真的都是神仙, 惊讶不已。
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从神仙那里讨教的药方和草药,赶紧煎熬 饮用,但药吃完了,病却未见好转。
后来村子里的人才明白,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实并没有
什么神仙。
她只不过是借助口技来推销自己的草药罢了。
从前 ,王心逸曾经说过 :在京城偶然经过市中一处 ,听到演奏歌唱的 声音,看的人围的像墙一样。
到近处一看 ,原来是一个少年正在用声音演奏乐曲。
他并没有使用乐器 ,只是用一只手指捺在面颊上, 一边捺一边唱歌 , 发出的声音十分清晰有力 ,与乐器演奏出来的没什么不同。
这也是口技表演的后代啊。
蒲松龄简介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 —清康熙五十四年), 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杰出文学家, 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
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 子员。
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 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
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 4
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世称聊斋先生| |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
虐入骨三分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 72岁时才补了一个 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 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 理想。
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 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 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 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 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 1766 年(清
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
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 30 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 本、铸雪斋本等,近 20 个国家
有译本出版。
全国《聊斋》出版物有 100 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 戏剧、电影、电视剧达 160 多出(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