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J L ̄.L仪的 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幼儿礼仪区域游戏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一 0127—02 幼儿期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品 质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接受品 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幼儿开展文 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 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从幼儿的认知水 平、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出发, 兼顾幼儿教育目标及正在进行的其他教 育活动等因素,利用活动室、走廊、门厅以 及室外场地设置各种活动区,提供并投放 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以创设不同的活动环 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按照自己 的意愿和能力进行的个别化或小组性的操 作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区域活动与幼儿 的生活经验的关联性更大,这是因为在区 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游戏角色,学 习不同的交往方式,体会不同的情感。 幼儿要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必 须经历3个环节:礼仪情感一礼仪认知一 礼仪实践。在这3个环节中,幼儿的礼仪 情感、礼仪认知、礼仪行为实践都是在反 复积累中得以内化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 稳定的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笔者所在 的幼儿园依据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形 成的规律、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充分 利用活动室的有利条件,挖掘教育资源, 创设融童趣、游戏、对话和美化为一体的 多功能班级活动环境,建立良好的同伴关 系、师生关系,通过礼仪元素提示、实践尝 试、评价交流这3个步骤,使幼儿在良好 口玉林市幼儿园莫栩栩 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 从而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一、优化环境,确定礼仪目标 根据不同区域同伴交往的特点和礼 仪内涵元素,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将区域游 戏划分为角色扮演区、表达表现区、探索操 作区、阅读区等4类,将礼仪目标分为行为 元素、语言元素、仪态元素等3种,并在各个 区域提出具体的要求,丰富礼仪教育的内 涵,体现礼仪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陛。 (一)创设适宜的区域活动 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采用固定 设置与灵活设置的方式,创设了丰富的、 多功能的、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让幼儿 之问既能够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互不 干扰,专注地投入游戏中,为幼儿间的友 好交往奠定基础,为礼仪教育提供平台。 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基本礼仪,教师可 以为幼儿创设“娃娃家”“接待员”“漂亮宝 贝”“我会用礼貌用语”等区域活动。再如, 为了培养幼儿的公共场所礼仪,教师可以 创设“自助餐厅”“超市”“烧烤店”“面馆” “小银行”“小剧场”“小医院”“配送中心” 等区域活动。又如,为了培养幼儿尊老爱 幼的礼仪,教师可以创设“娃娃家”“小当 家”“爱心屋”“我来照顾你”“点心屋”“凉 衣服”“串项链”“请送我回家”等区域活 动。此外,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礼仪,教师 可以创设“烧烤店”“面馆”“装配架子”“接 水管”“包装工”“创编花毯”“拆装乐”“垃 圾分类”“巧用工具”“小磨坊”“棋类”等区 域活动。这些源于生活、体现生活的游戏 情境,给幼儿间的交往合作提供了平台, 满足了幼儿尊重与被尊重的情感需求,为 幼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渗透礼仪元素与礼仪目标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是自由的游戏者, 为了使其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幼儿 园必须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将礼仪元素 与礼仪目标纳入区域游戏规则当中,然后 以图文的形式张贴在活动区域中。比如, 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要谦让、协商,不 要争抢玩具,玩过的物品要摆放整齐,买 东西要排队,使用礼貌用语等。 在交谈中渗透礼仪目标,有助于激发 幼儿的礼仪道德情感,获取礼仪交往技 巧,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认同礼仪行为规 范,丰富礼仪知识,增强礼仪交往的能力, 感受礼仪交往的乐趣,促进幼儿良好心理 素质的形成,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比 如,在图书馆保持安静是必须遵守的基本 公共秩序,这不仅是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还是尊重他人阅读的基本要求。针对幼儿 在图书馆阅读时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教 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问题:如何保持图书 馆的安静?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做到遵 守图书馆规则,做一个文明的小读者。教 师还可以给幼儿呈现人们在图书馆阅读 的视频,让幼JLN断哪些行为是好的,哪 些行为不好,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礼仪观。 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和行为具有示范 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渗透在 环境中。例如,在幼儿经常出入的门口、楼 梯、走道等位置设置具体的、具有暗示性 的文明礼仪标语,在卫生间贴上温馨的提 示语,如“小心滑倒”“节约用水”“轻轻打 开水龙头”“轻轻甩三下”等。同时,教师可 以将师生共同研讨得出的结论以图画的 形式展示在“礼仪提示墙”上,如画一群小 朋友表示要“耐心等待”,画一个笑脸表示 目目 目《 l 《g g l 攀曩 蔫舞舞 》 “见到同伴要主动打招呼”。这些图画渗透 了礼仪教育的目标,向幼儿提供了直接 的、具体的礼仪交往策略,能够引导幼儿 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作,甚至给残疾人起绰号。在“我来帮助 你”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 师要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构建 系统的知识。 情境体验的方式,了解残疾人的难处,从 而产生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懂得如何 尊重与帮助残疾人,萌生帮助残疾人的 意愿。 为了满足幼儿玩游戏的需要,教师要 集体评价有助于幼儿的发展与提高。 比如,针对区域游戏“自助餐厅”,教师可以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进餐礼仪,引导幼儿讨 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需要教师的引 导和启发,而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 境氛围,并将礼仪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 论自己或同伴的行为,使遵守秩序、安静共 享美食、互相谦让的认知转化为行动。 生活中,则为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交往 适时增加游戏难度,如在“烧烤店”和“面 此外,教师要针对区域游戏中幼儿遇 行为指明了方向。 二、实践尝试,内化礼仪品质 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承 担社会责任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自 我教育活动,是幼儿习得交往技能和内化 礼仪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不仅要引 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各种礼仪和交往技 能,还要引导幼儿用习得的知识解决问题, 内化礼仪品质,促进幼儿知与行的转换。 教师根据区域活动中角色区的活动 内容和礼仪目标,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 观与游戏活动相关的场景,如餐厅、超市、 烧烤店、面包店、医院等,了解社会中不同 的角色应具备的社会行为规范。在角色 游戏区域,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体 会不同的情感,还可以学习不同角色之 间的交往方式,认识不同角色的义务与 职责,从中了解社会交往的行为准则,掌 握人际交往技能,如礼貌待客、请求别人 帮助的技巧、礼貌与人交谈等,会使用礼 貌用语“请你帮帮我,好吗”“请让一让,行 吗”等,从中明白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 在活动中成功地与他人进行交往。比如, 在“小医院”区域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 情景再现,幼儿懂得了如何关心病人,学 到了探病的礼仪。再如,幼儿通过玩区域 游戏“自助餐厅”,可以体验吃自助餐的过 程,学习餐桌礼仪,并能在生活中学会运 用。又如,在“我爱我家”区域活动中,以情 感教育人手,让幼儿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家 庭成员的爱,懂得相互尊重,彼此关心,从 而学会感恩。 当代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 识较强,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比 较淡薄,比如,有的幼儿歧视残疾人,嘲笑 残疾人,看见残疾人就模仿残疾人的动 馆”区域游戏中逐步增加游戏情节,保 持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新鲜感,比如,刚开 始是在店里卖东西,然后过渡到送外卖, 从收现金到刷卡机的使用,从常规的买卖 到节假日打折活动等。在游戏中增加游 戏难度,激发了幼儿自主交往的热情,诱 发了幼儿的交往行为,能够引导幼儿形成 良好的行为礼仪。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的・ 练习,使幼儿的礼仪行为获得了知、情、行 的统一,习得了良好的行为礼仪,逐步摆 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三、评价交流。强化礼仪行为 研究表明,教师的积极评价不仅对幼 儿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而且 能够激发幼儿再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要 及时哈当地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 评价交流是区域游戏活动中的最后 一个步骤,是幼儿之间经验分享、问题探 讨的一种交流形式,也是让幼儿礼仪行为 得以强化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 到的问题与困惑,开展“你帮我帮大家帮” 活动,集思广益解决问题或推荐有创意的 方法,这是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的关键。 在讨论中,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 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下次游 戏中加以应用,还可以再现情景,请幼儿 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他人交往的过程,了 解什么样的言行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积累 与人相处的经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 会关心和爱护他人,与同伴建立起和谐的 交往关系,增强人际交往自信,提高人际 交往技能。 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非常重要,通 过以区域游戏为背景对幼儿进行同伴交 往礼仪培养的实践研究,能够规范幼儿 的礼仪行为,提高交往技能。总之,对幼 儿进行交往礼仪的培养,既可以带给幼 儿快乐的生活,又能给教师的教育实践 带来新的思考。 (责编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