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解读说明(最新版)(zxls_201701127155742)

来源:二三娱乐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科目)说明与2017年的比较解读

从测试的具体内容看,增加的考点主要有: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了解红军长征的意义、了解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删除的考点主要有: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测试能级由‚了解‛提高为‚理解‛的考点主要有:遵义会议、‚冷战‛起源的背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理解‛降低为‚了解‛的考点主要有: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从典型题示例来看,选择题20道更换了8道,其中4道从容易题变为中等难度题或难题,问答题更换了1道,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一、命题指导思想

历史(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为依据,坚持从江苏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考查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适度测试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其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与评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充分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以科学评价引导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

(一)测试范围

测试范围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的内容。

(二)测试能力要求

测试能级主要分为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叙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四大类,主要侧重于前三类,在本考试说明的测试要求中主要用“了解”、“理解”、“认识”和“探讨”四个行为动词来体现这些要求,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包含其中。

(三)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历 史(I)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内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测试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了解秦的统一 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 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 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 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了解清朝的军机处 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测试内容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测试要求 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第1页(共7页)

强对中国的侵略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了解黄海海战 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表现和意义 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测试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 测试要求 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西征和北伐 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新增) 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 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五四运动 了解中共“一大” 理解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运动 了解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理解八七会议 理解土地革命 了解红军长征及其意义(新增) 理解遵义会议(表述改变。原表述为,‚了解遵义会议‛) 了解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发动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调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了解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了解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了解“一国两制”的构想 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史实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测试内容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测试要求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2页(共7页)

方面的重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中美建交(已删除) 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了解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了解中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外交活动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测试内容 雅典民主政治 测试要求 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了解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 了解《十二铜表法》 了解公民法和万民法 认识罗马法的作用 罗马法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了解英国“光荣革命” 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理解美国联邦制 认识美国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平衡” 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已删除) 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测试要求 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 了解二月革命 了解“四月提纲”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测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理解“冷战”起源的背景(表述改变。原为:‚了解‘冷战’起源的背景‛) 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了解北约、华约的建立 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了解古巴导弹危机 认识“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了解欧洲联合的基本进程 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3页(共7页)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历 史(Ⅱ)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测试内容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测试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 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制瓷和纺织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了解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理解“重农抑商” 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测试内容 晚清时期的民族工业 测试要求 了解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 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内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了解“一五”计划 理解三大改造 了解中共八大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表述改变。原为:‚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理解“南方谈话” 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的史实 测试要求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测试内容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测试要求 了解近代前期在饮食、服饰方面出现的新现象 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 了解近代中国电话和有线电报的出现 了解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第4页(共7页)

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测试内容 新航路的开辟 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了解荷兰、英国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 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表述改变。原为‚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 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测试要求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测试内容 罗斯福新政 测试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了解美欧等国推行的福利政策 了解美国的“新经济” 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干预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测试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斯大林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苏联改革

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理解新经济政策 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认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 测试要求 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测试内容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测试要求 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了解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理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了解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 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世界经济全球化 历 史(Ⅲ)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第5页(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 宋明理学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 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测试内容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文学 汉字与古代中国的艺术 测试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已删除) 了解京剧的产生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了解魏源、林则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了解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了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理解新三民主义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内容 了解“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 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发展所生产的影响(新增) 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测试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教育事业 测试要求 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 了解“双百”方针和贯彻该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 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6页(共7页)

了解“科教兴国”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测试内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欧洲启蒙运动

测试要求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 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及影响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了解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和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表述改变。 原为:‚理解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和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了解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 近代物理学与生物进化论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测试内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19世纪以来的世界美术 19世纪以来的世界音乐 测试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的主要成就 了解20世纪上半期的苏联文学 了解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作 了解19世纪欧洲音乐艺术的主要成就 19世纪晚期以来的影视艺术 了解影视艺术的产生 三、试卷结构

(一)题型比例

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为7:3。

(二)试题难度比例

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组成,其占分比例约为7:2:1。

(三)内容比例

历史(I)约占40%,历史(Ⅱ)约占35%,历史(Ⅲ)约占25%。

四、测试方法与时间

(一)测试方式

闭卷笔试。

(二)测试时间

75分钟。

(三)试卷满分值

满分为100分。

第7页(共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