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有感

来源:二三娱乐


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

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有感

摘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于1880年,是恩格斯应保·拉法格的请求把《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1章、第3编的第1章和第2章)改写成为一篇独立的通俗的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是一部全面捍卫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本文介绍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主要内容,分析了恩格斯的这篇著作及其中的理论对今天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并指出了当代研究生学习借鉴该著作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

正文:

任何一种理论的创立,都有其衍生的脉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开放的体系,包括其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通过阅读这篇著作,我深刻地理解到,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朝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的。相反,每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并且是在不断地冲突和修正中形成的。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书共三章,分别阐述了三种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等丰富的内容。本书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现代社会主

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本书第二章论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

在第一章中,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9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高级阶段。在本章中,恩格斯详细介绍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既阐述了他们的学说中的积极地、先进的因素,也指出了其学说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恩格斯在文中说到: “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因此,“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由此可以看出,三大社会主义学说从它们产生开始就注定了只是空想。但是,正是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同时,恩格斯也强调,三大空想家的思想长期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者,产生了种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在第二章中,恩格斯主要阐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马恩之前的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形而上学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重新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

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概括起来说,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对立的经济根源,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承担者,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系统的经济学论证。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传之于后世。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共产党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传人手中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内容与精髓,用以观察分析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和对策。一切轻视、嘲弄、曲解、攻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思想言论,不论来自何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必须加以识别,予以抵制、纠正和批判。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

第三章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这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

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区别于以往时代生产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但这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和以往简单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不同的是,现在的私人占有者已不是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和真正生产出产品的劳动者,而是把社会化的生产资料集中在自己手里、不劳而获、占有了别人劳动产品的

资本家。这样,生产的社会化便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具体表现,这个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恩格斯正是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一是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二是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第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结果是机器排挤了工人,进一步加深了劳动者的贫困化,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生产无限扩大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了生产的相对过剩和经常的比例失调,导致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和伴侣。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差不多每隔十年重复一次,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恶性循环的结果。危机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和痛苦,引起了阶级斗争的尖锐化。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第四,无产阶级革命将导致矛盾的解决:“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分析,以及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走向科学,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论断,虽然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但是对我们今天科学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恩格斯的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了依据和方法论。从这篇著作中可以看出,恩格斯首先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中分析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并通过深层次地剖析,揭露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本质,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步骤。我们在对目前资本主义进行分析时,不能拘泥于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今天来说,仍然有用。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它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然而,剩余价值理论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适用于其他社会,不仅可解释、解决经济问题,而且可解释、解决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更加完善,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看,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和集中表现,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科技进步,以国际金融资本为主导资本形态,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媒介,逐步发展和形成世界市场的过程。因此,只有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出发,用生产力发展和资本关系扩张两条思维坐标来分析科技进步和三大资本的发展路径,才能达到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科学认识。

最后,坚信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必将实现!通过恩格斯科学深入地分析,我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不可逆转的,这是由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现在还很有市场,资产阶级现在还在大行其道;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

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实事求是的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直到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和发展为科学。这无疑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应,即使在当代,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方法论上的意义。但是,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向前演进,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是当时恩格斯不可能预见到的,因此在其学说中也不可能体现出来的。在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恩格斯的一些观点,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作风。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办法来解决当代中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当然,我们得承认,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部分时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得有一种信仰 ,一种崇高的信仰。那就是 社会主义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我们明白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是经过了十分曲折和漫长的过程的,也从中学到许多不论是学习知识,进行科学研究,还是发明创新,甚至创立新的理论,都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这将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同时,我们必须懂得有选择地学习和研究现有的知识理论,因为,前人的研究是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相适应的,某些在当时看来是正确的理论,用在当代可能已经不合适,甚至是错误的了,所以,在学习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地运用。即使理想不可达到,我们也要想办法去接近。所以虽然绝对共产主义社会不可达到,但是我们可以想尽办

法去接近它,因为人类有一种追求美好的天性。

参考文献:

作者:恩格斯

书名: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出版地:北京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9-1

《反杜林系统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