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概述(1页) 会计电算化简介
一、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1P) (一) 会计数据处理的发展阶段
1.1P、会计数据处理分为三个阶段:手工处理阶段、机械式处理阶段、、计算机处理阶段(会计处理的发展阶段)。 1.1.1P、手工处理阶段,原始社会末期,通过实物、绘画、结绳、刻契等方法记录经济活动及其数量的行为。在之后的长期会计实践活动中,会计人员对数据的收集、审核、分类、计算、记录、汇总和报告等工作主要是借助于纸、笔等简单工具,用手工操作方式来完成的(手工处理阶段)。 1.1.2P、机械式处理阶段,穿孔卡片系统(机械式处理阶段)。 1.1.3P、电算化处理阶段(电算化处理阶段)。 (二)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1.2P、会计电算化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2.1P、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1.2.2P、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的宏伟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养与发展等。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2P)
2P、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一) 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2.1P)
2.1.1P、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1980年后)开始起步的。
2.1.2P、模拟手工记账的基础特征,是采用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ERP 企业资料计划),完全模
仿手工的处理流程和方法,开发企业自身的“财务处理系统”。 2.1.3P、1989年底和1990年7月,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两个文件。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阶段(2.2P)
2.2.1P、财政部于1994年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1996年又颁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2.2.2P、按照会计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的深度,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和会计决策电算化。
2.2.2.1P、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 2.2.2.2P、会计管理电算化是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
2.2.2.3P、会计决策电算化也叫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简称FDSS),是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
它是会计管理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 (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结合
(四)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企业资源计划)。
2.4.1P、2006年7月,财政部、国资委 、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发起成
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并于2008年6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 2.4.2P、可扩展业务报告语言(XBRL) 2006年,财政部在会计准则委员会下设立了XBRL组织。
2008年11月12日,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及XBRL中国地需区组织正式成立。2010年10月19日至21日,第21届国际XBRL大会在中国召开。会上,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标志着后危机时代我国以XBRL应用为先导的会计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中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4.3P ERP系统强调以客户或者市场为中心的对企业各种资源的计划的控制。 三、会计电算化的作用(3P) 3.1P、(一)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
3.1.1P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1.2P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3.1.3P提高了会计书就处理的正确性规范性。 3.2.P、(二)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3.2.1.P为了经营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
3.2.2.P为了从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 3.2.3.P为了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3.P、(三)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 四、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包括国家的宏观管理和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系统的微观管理两方面。 4.1.P、(一)宏观管理
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4.1.1.P、财政部门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4.1.1.1.P、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4.1.1.2.P、加强核算会计软件管理,对会计核算软件即生成的会计资料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
计制度情况实施监督
4.1.1.3.P、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设
4.1.1.4.P、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组织、领导、引导基层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4.1.1.5.P、组织和管理电算化人才培训工作。 4.2.P、(二)微观管理
4.2.1P、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4.2.2P、日常操作管理(计算机系统使用管理;上机操作管理;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管理) 4.2.3P、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维护管理 4.2.4P、会计档案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