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合欢树》简教案

来源:二三娱乐
《合欢树》教案

2011年11月16日 高三(7)班 执教人:文峰完全中学 肖振华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3、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学会珍惜,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方法:诵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二、 展示教学目标 三、 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享年59岁),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主要成就: 2002年度华语文学杰出成就奖 代表作品: 散文《我与地坛》

四、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分析品味。

(一)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全文,思考问题,圈点勾画。 1、文章题目为合欢树,从什么地方开始写合欢树?其他的内容写什么? 2每个时间段里,“我”的命运如何变化?母亲的人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

3、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

1、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 ?每个时间段里,“我”的命运如何变化?母亲的人生又发生什么变化? 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年轻美貌 热爱生活

调皮活跃 童心未泯 争强好胜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

早生华发 全副心思 为我治病

心灰意冷 隐忍退让 励我写作 抱着希望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思念感怀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蒙太奇手法)

2、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学生齐读该段。

小结: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乐观 坚强 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无私 伟大

3、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借助什么事物表达这些情感?请找出相应的句子。(儿子对母亲) 明确:感激、内疚 、理解 合欢树

问题:能回忆怀念母亲的物品想必有很多,史铁生这篇文章为什么选择合欢树来悼念母亲?

明确:母亲对合欢树的精心照料是她呵护关心我的写照。

追问:为什么从母亲照料合欢树的过程能看出是她照顾“我”的写照?母亲照料合

2

欢树的过程和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有什么具体的相似之处? “我” “合欢树” 母亲 两腿残废 没有发芽 叹息,不放弃 开始写作 茁壮成长 高兴,常侍弄 事业有成 花繁叶茂 去世,没看到

母亲的恩泽 在母亲眼中

合欢树=儿子 (三)、品味“我”的悲伤和思念

问题:这棵合欢树身上有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母亲对“我”的爱,而“我”又是怎么对待这棵合欢树的?在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明确:忘记 找借口不看 老惦记着 主动想去看 追问: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 交流后明确:

忘记:“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我的这种悲痛? 我摇着车躲出去“”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找借口不看:“抖”字体现出我的难以抑制的悲痛和深深的愧疚。 对愧疚的理解:同样被母亲寄予希望的合欢树终于开花了,而我却尚未成功。(“后悔两年前没有自己摇车去看看。) ”老惦记着:体现了思念之深。 主动想去看:注意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去看的,我在写作上取得了成功想去看看合欢树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四)、讨论:文中一共三处:第七、九、十二自然段处,提到小孩子看树影。通常说来,孩子不太会对一棵大树关注这么久。而且这个小孩子是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在他长大后还会想起树影,想起他自己的母亲。 探讨: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3

提示: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 ②母爱又是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 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五、总结:通过我们的分析品读,发现这棵合欢树并不是一颗平常的树,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合欢树既象征着母亲,又象征着儿子,它既是无私母爱的象征,又是着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事业成就的象征,它还是母子合欢的象征。真可谓是:“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五、鉴赏艺术特色:

1 、以小见大,语言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动人。

2、 象征即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于“合欢树”中表达了丰富的象征含义。 六、拓展延伸

史铁生的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们作文时要抒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写自己的真性情。(投影显示保加利亚作家海托夫的文章:《趁双亲还在》。)面对至爱自己和自己至爱的亲人,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都要趁早。亲情是永恒的主题,课后请大家学习本文以物为感情载体的方法作文,写一篇《重读 -- 的爱》随笔。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