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五月,庚寅,妖贼刘定高帅众夜犯通洛门;悉捕斩之。 [9]五月,庚寅(初八),妖贼刘定高率众乘夜进犯通洛门;有关部门将这些人全部抓获处斩。
[10]秋,八月,张说议封禅仪,请以睿宗配皇地祗;从之。 [10]秋季,八月,张说在讨论封禅仪时,请求用睿宗配享皇地祗,唐玄宗表示同意。
[11]九月,丙戌,上谓宰臣曰: 《春秋》不书祥瑞,惟记有年。 敕自今州县毋得更奏祥瑞。
[11]九月,丙戌(初六),唐玄宗对宰臣说: 《春秋》上不记载祥瑞,只是载年景。 同时发布敕命,规定从今后以各州县不得将祥瑞上奏。
[12]冬,十月,癸丑,作水运浑天成,上具列宿,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逆天而行,淹速合度。置木匮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每刻击鼓,每辰击钟,机械皆藏匮中。
[12]冬季,十月,癸丑(初三),僧一行与梁令瓒制成了水运浑天铜仪。铜仪形如圆天,上列置各星宿,灌水后发动起轮子,使它自转,每昼夜转完一圈。另设计两个轮子,安置在 圆天 之外,上面分别镶嵌着太阳和,两个轮子的运行方向与 圆天 相反,运行的快慢速
1
度符合规定,非常准确。另置一个木柜子作为地面,将铜仪的一半安在 地 面以下,又在地面上安两个木人,其中一个每一刻时间击一次鼓,另一个每一个时辰撞一次钟,所有的机械都藏在木柜之内。
[13]辛酉,车驾发东都,百官、贵戚、四夷酋长从行。每置顿,数十里中人畜被野,有司辇载供具之物,数百里不绝。
[13]辛酉(十一日),玄宗从东都出发,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各族酋长扈从东行。车队每次打尖休息时,数十里长的大路上人畜蔽野,有关部门安排的满载各种供给用具的车辆,数百里络绎不绝。
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下,御马登山。留从官于谷口,独与宰相及祠官惧登,仪卫环列于山下百余里。上问礼部侍郎贺知章曰: 前代玉牒之文,何故秘之? 对曰: 或密求神仙,故不欲人见。上曰: 吾为苍生祈福耳。 乃出玉牒,宣示群臣。庚寅,上祀昊天上帝于山上,群臣祀五帝百神于山下之坛;其余仿乾封故事。辛卯,祭皇地祗于社首。壬辰,上御帐殿,受朝觐,赦天下,封泰山神为天齐王。礼秩加三公一等。
十一月,丙戌(初六),唐玄宗抵达泰山脚下,玄宗骑马登上泰山,将随从官员留在谷口,只带了宰相以及祠官一同上山,环列在山下的仪仗侍卫绵延达百余里。唐玄宗向礼部侍郎贺知章问道: 前代帝王封禅所用的玉册,为什么总是秘而不宣? 贺知章回答说: 有时帝王秘密地向神仙求福,所以不希望别人见到。 玄宗说: 我这可是只为天下苍生祈福啊! 于是拿出玉册,向群臣宣示。庚寅(初十),
2
玄宗在泰山之上祭祀了昊天上帝,群臣则在山下的祭坛上祭祀了五方帝和百神;其他则一律仿效乾封年间封禅的先例。辛卯(十一日),唐玄宗在社首山祭祀了皇地祗。壬辰(十二日),玄宗在帐殿接受群臣朝觐,下诏大赦天下,并封泰山神为天齐王,他所享用的礼秩加三公一等。
张说多引两省吏及以所亲摄官登山。礼毕推恩,往往加阶超入五品而不及百官;中书舍人张九龄谏,不听。又,扈从士卒,但加勋而无赐物,由是中外怨之。
张说多推荐中书省、门下省吏员和自己亲近的人任代理官职随从玄宗登山。封禅大典结束后玄宗推恩颁赏时,这些人往往可以被破格地提拔为五品官,但这种皇恩却与其他文武百官无缘;中书舍人张九龄向张说谏阻这种做法,但张说拒绝采纳。还有,扈从车驾的士卒,均只加勋而不赐物,因此朝廷内外均对张说极为不满。
[14]初,隋末国马皆为盗贼及戎狄所惊,唐初才得牝牡三千匹于赤岸泽,徙之陇右,命太仆张万岁掌之。万岁善于其职,自贞观至鳞德,马蕃息及七十万匹,分为八坊、四十八监,各置使以领之。是时天下以一缣易一马。垂拱以后,马潜耗太半。上初即位,牧马有二十四万匹,以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少卿张景顺副之。至是有马四十三万匹,牛羊称是。上之东封,以牧马数万匹从,色别为群,望之如云锦。上嘉毛仲之功,癸巳,加毛仲开府仪同三司。
[14]当初,隋朝末年国有马匹均为盗贼以及戎狄惊走,唐朝开国之初,只在赤岸泽得到雌雄马匹共三千匹,然后将这些马匹迁徙到
3
陇右放养,任命太仆张万岁主持养马之事。张万岁非常称职,自贞观至鳞德年间,官马不断繁殖,数目达到七十多万匹,共分设八坊、四十八监,朝廷分别委任坊、监使具体负责养马事宜。这时在市场上用一匹细绢就可以买到一匹马。垂拱年间以后,官马数量逐渐减少了一半以上。唐玄宗即位的初期,官马总数只有二十四万匹,所以他任命太仆寺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任命太仆寺少卿张景顺为他的副职。到这时官马数量又增加到四十三万匹,官府饲养的牛羊的数量也大致有这么多。唐玄宗东至泰山封禅时,带去了数万匹牧马,根据马的毛色分为不同的马群,看上去就像是天上的彩云在移动。唐玄宗为了嘉奖王毛仲的功劳,癸巳(十三日),特意加王毛仲开府仪同三司衔。
甲午,车驾发泰山;庚申,幸孔子宅致祭。
甲午(十四日),玄宗从泰山出发,丙申(十六日),来到孔子旧宅祭祀孔子。
上还,至宋州,宴从官于楼上,刺史寇预焉。酒酣,上谓张说曰: 者屡遣使臣分巡诸道,察吏善恶,今因封禅历诸州,乃知使臣负我多矣。怀州刺史王丘,饩牵之外,一无他献。魏州刺史崔沔,供张无锦绣,示我以俭。济州刺史裴耀卿,表数百言,莫非归谏。且曰: 人或重扰,则不足以告成。 朕常置之坐隅,且以戒左右。如三人者,不劳人以市恩,真良吏矣。 顾谓寇曰: 比亦屡有以酒馔不丰诉于朕者,知卿不借誉于左右也。 自举酒赐之。宰臣帅群臣起贺,楼上皆称万岁。由是以丘为尚书左丞,沔为散骑侍郎,耀卿为定州刺史。耀卿,叔业之七世孙也。
4
唐玄宗在返京途中来到宋州,在楼上设宴款待随行官员,宋州刺史寇也出席了宴会。酒酣之际,玄宗对张说说: 朕以往曾多次派使臣分巡各道考察地方官的善恶,这次由于封禅而得以亲自到各州走一走,才发现使臣们辜负朕的地方太多了。怀州刺史王丘,除了牛羊猪等活的牲畜之外,没有进献任何其他物品。魏州刺史崔沔,所供给的帷帐没有一件是用绵绣织物做成的,这是告诉我应当一切从俭。济州刺史裴耀卿,向朕上了一篇数百字的表章,其中没有一句不含有规谏之意。而且说: 如果因此严重搅扰百姓,那么陛下封禅就无从向天上报成功了。 朕常以此言为座右铭,并且用它来告诫身边的侍臣。像这三位官员,都不侵扰百姓以邀恩求宠,真是朝廷的良吏呀! 说到这里,玄宗又回头对寇说: 近来也常有人向朕诉说你所供给的酒席太不丰盛,朕因此明白你没有买通朕左右的人为你说好话。 说完亲自举杯向寇赐酒。宰相率群臣起立称贺,楼上所有人都山呼万岁。唐玄宗因此又任命王丘为尚书省左丞,崔沔为散骑侍郎,裴耀卿为宜州刺史。裴耀卿是裴叔业的七世孙。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