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及反思

来源:二三娱乐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学科 相关领域 教材 团团圆圆过中秋 书名: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操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团团圆圆过中秋 课文中通过图画和文字呈现了一家人在中秋节团聚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中秋节家人团聚的美好。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亲人在外不能团聚应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亲人的问候,以及展现中秋佳节,海峡两岸的人们看月亮、思故乡的画面,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提示学生留心观察月亮的变化,学会做初步的观察记录。 学情分析:二年纪的学生对中秋节的神话故事、诗歌、月亮变化、月球的一些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台湾与祖国大陆没有统一缺乏了解。对他们实行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难点。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故事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探究 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结合实际,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秋节有关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了解月亮变化、月球的有关知识。 学段 第一学段 年级 二 单位 联系方式 过程方法目标: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期盼祖国统一的目标。 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们的共同期盼。了解月亮形状的变化。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学会做初步的观察记录。 4.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猜一猜: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问:说的是哪个节日? 答:中秋节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出示课题《团团圆圆过中秋》。(板书:团团圆圆过中秋) 2.问: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 答:农历八月十五 追问:为什么把这天定为中秋节呢? 答:一年有四季,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是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中秋节又叫做 “月夕”、“八月节”。 活动一:边说边演中秋节神话故事 1.中秋节和月亮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月亮我们经常能看到,也很熟悉。但在久远的传说中,月亮上还住着神仙,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故事吗?请小组讨论交流。 请一组同学上来边说边演神话故事(板书:神话、月亮) 看完这组同学的生动有趣的表演,相信同学们现在对这个神话故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2.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诗人笔下的宠儿,我还知道,关于中秋节和月亮,很多诗人写了很多诗歌,你知道都有哪些吗?能不能背出来呢? 学生背诵诗歌《静夜思》、《古朗月行》等。 活动二:我知道的中秋节习俗 1.从古至今,中秋节有很多一直流传下来的习俗,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你所知道的北京、自己老家或长辈老家的中秋习俗。(板书:习俗) 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出示有关图片。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些习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中秋节的习俗》。 2.了解了各地的中秋习俗,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你自己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呢?老师上课前搜集了几位同学过中秋节的照片,下面请他们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他们的中秋节好吗? 请学生代表回答。 3.同学们的中秋节很开心,可是老师今年在中秋节那天却有一点惆怅,因为我身在北京,父母却在老家广西,在中秋节这个团圆喜庆的日子我和父母两地相隔,只能通过打电话、视频来表达思念和祝福。有哪位同学和老师有一样的感受呢?你们也有亲人中秋节不能一起度过吗?请举手。请同学说一说感受。(板书:团圆) 4.有部分同学的亲人在中秋节这天不能回家团聚,你们想念他们吗?老师还知道,有一位孩子,中秋节时也在深深思念着自己的母亲,母亲也在牵挂着他。这个孩子有一个特殊的名字,他的名字就叫做“台湾”,他和我们有着共同的母亲,名字叫做“中国”。( 板书:台湾、中国) 请同学们观看中国地图,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着一湾海峡,但距离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还有历史的:1949年,国民党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打败,蒋介石率国民党军队员退踞台湾,至此台湾与中国大陆就处于长久的分离状态之中。 台湾同胞深深思念着祖国母亲,台湾诗人余光中有一首诗《乡愁》就表达了这一点,请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从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升华到台湾这个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整首诗弥漫着浓浓的乡愁。还有一首歌也唱出了这种乡愁。请大家齐读《月之故乡》,体会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 活动三:写写画画送祝福 台湾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都一样思念着自己的祖国母亲,那么,在中秋节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里,你会怎样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呢?请你画出、写出、说出你对台湾小朋友的祝福。(板书:祝福) 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并展示。同时展示学生事先完成的作品。 小结:我们期盼着所有人能够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节日阖家欢聚,期盼着台湾与大陆早日实现统一,到时候我们中国就能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实现真正的团圆了。 活动四:会变的月亮 同学们的思念和祝福,相信我们远在外地的亲人和台湾的小朋友一定能够感受到。现在,老师想考考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秋节的月亮很圆,那月亮每天都这么圆吗? 答:不是。 如果月亮是一位爱美的姑娘,你是一位小小设计师,让你给她设计衣服,你知道她穿多大号的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月亮姑娘的衣服》,看完后思考:月亮姑娘为什么没有合适的衣服穿? 答:因为月亮的形状每天都在变化。(板书:会变的) 请你画一画:月亮的各种形状 活动五:月球探秘 你知道吗?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其实是一个星球,叫月球。月球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视频,看完后请你思考问题: 1、月球上面有没有生命? 2、在月球上为什么不能说话? (板书:月球探秘) 活动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我们来做一个总结: 学习了有关月亮的神话、诗歌,以及各地的中秋习俗,表达了对台湾小朋友的祝福。最后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了月亮形状变化和月球的相关知识。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能够较完整地讲出、表演《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 2、能够说出中秋节的习俗。 3、能够小组完成一幅作品:写写画画送祝福。 4、能够画出月亮的各种形状。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采用以往从未用过的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5个组,每组5-6人。分组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教学中我抓住课程的重难点,通过展示学生过中秋节的照片,让学生叙述自己中秋节的活动,进而引出各地过中秋的习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两首诗歌展示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从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由渴望亲人团聚引申到也期盼祖国早日统一。 另外,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形象生动有趣味,让学生了解到各地中秋习俗,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视频学习到有关月亮、月球的知识,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最后,让学生动手画月亮形状、并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表达对台湾小朋友的思念,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不足之处是:课前准备得不够充分。课前我提示学生去查资料,有关中秋节的神话故事,但是学生没有能够用自己的话在课堂上讲述出来。只有一个学生拿着资料上来读,但也读得磕磕绊绊,不流畅。下次,我做准备时,应该预先和学生进行沟通,并指导他们怎样做课前准备。 “写写画画送祝福”这一活动,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上不能完成作品,没有办法展示作品。应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课上来展示。 课堂纪律上,讨论的时候也有点乱,没有控制好。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其中的一节。通过中秋节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认识中秋,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中秋节不是了解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因此本课上起来有点难度,学生对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了解,比如台湾的回归。结合班级里很多孩子父母亲出国,他们大多远离父母、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他们更需要得到集体的关爱。在班级里过中秋节,使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设计思路】

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讲故事、猜佳节、说中秋、过中秋、忆中秋、想中秋、唱等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亲情与友情、思念与团圆,珍爱亲情、友情,从而积极、愉快地生活。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中秋,进一步认识中秋。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亲情与友情、思念与团圆,珍爱亲情、友情,从而积极、愉快地生活。

【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秋民俗民风,感受传统文化之情趣。 难点:在活动中培养能力,激发情感。

【活动准备】 挂历、月饼、各地方过中秋的图片。布置教室,创造节日气氛,挂上纸灯,贴上有嫦娥奔月等图片,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十五的月亮》,座谈式圆型座位,教师融入其中

【活动课时】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猜中秋

1、用儿歌引出中秋节。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指什么节日?

2、出示今年的挂历,找出今年的中秋节是哪一天。突出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二:说中秋

1、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去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今天,我们这个班级大家庭,就一起过中秋。板书:团团圆圆过中秋

2、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请你们猜猜是什么,出示一块大月饼。 3、谁知道过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出示课件,老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中秋节的来源。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和诗歌? 5、小组汇报

(1)古老的传说: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朱元璋起义、吴刚伐桂等。 (2)儿歌

八月十五,麦种下土。

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摆得全。 八月中秋节,一夜凉一夜。 (3)各地过中秋的习俗

四川小朋友在中秋节会在橘子上插香,沿街舞动,这个活动叫舞流星香球。南京的小朋友不但吃月饼,还吃桂花鸭呢!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等。

(4)诗句

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月亮来寄托他们的思念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三:过中秋

1、欣赏各地过中秋的习俗。出示幻灯广州坐游船赏月迎中秋、成都中秋放河灯、三明市民登麒麟山赏月、厦门市民海边赏月望金门、香港舞火龙迎中秋、澳门小朋友玩花灯迎中秋、台湾中秋赏月、农村吃月饼赏月迎中秋。

2、吃月饼,体会月饼的香、甜(板书:香 甜)

过渡:各地过中秋这么热闹, 现在我们来过班级的中秋节。请小组长把切好的月饼,分给同学们品尝。体会月饼的香、甜。

3、表演唱《爷爷为我打月饼》。 四:想中秋

1、回想与家人过中秋情景。

2、创设情景一。中秋节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节日,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是家庭的节日,是具有中国特色幸福的节日,团圆的人儿思念着没有团圆的亲人。

小明的舅舅今年中秋节没有回家……听《十五的月亮》这首歌曲。 想一想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体现亲情)

3、还有许多像小明舅舅一样的人,为了祖国建设,放弃了和家人团聚,日夜坚守岗位。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香港和澳门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板书香港澳门)你们知道还有哪一个孩子还没有回来吗?是呀,台湾还没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板书台湾)

师:(出示图片)小亮的姑姑也在台湾,过节了,小亮和爷爷坐在海边想什么?小亮和爷爷遥望着海峡对岸,他们多么思念远方的亲人哪!请一个同学把这首想念亲人的小诗读读。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中秋到了,台湾的姑姑也吃这样的月饼吗?台湾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台湾的姑姑也是中国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吃月饼,过中秋。每当吃月饼,闻到月饼香味时,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就有希望了,那时所有的中国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板书希望 幸福)。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团结的中国,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大团圆,那时的中秋夜也一定更加美好,来,我们一起读出这美丽的中秋夜。出示儿歌《中秋夜》

中秋夜,亮光光, 家家户户赏月忙。 摆月饼,吃西瓜, 大家一起拜月亮。 分柿子,切蛋黄,

望明月,入梦乡。 坐火箭,到月宫, 探索神秘的月亮。 五:深情的祝福

1.师:一边品尝香甜的月饼,一边猜着有趣的灯谜,一边赏着圆圆的月亮,心里也就升起浓浓的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果你有亲人在远方,此时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2.欣赏贺卡,动漫。

现在,除了以写信、打电话的方式问候亲人之外,还有一种全新方式——互联网来传递亲情。网络拉近了亲人之间的距离,让亲情、友情在此交融,编织出一张爱的网络。(介绍贺卡网站)中秋节快到了,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来祝福亲朋好友呢?

3、课件音乐,学生制作贺卡,写上祝福的话。展示。 六:总结活动

师:一样的月光,一样的圆月,不一样的心境。声声祝福情意长,句句问候暖人心。浓浓的乡情,绵绵的爱意,把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了一起。在此,我们衷心祝福台湾能早日回归,我们期待着祖国完全统一那一天的到来。愿祖国早日统一,我们和台湾香港澳门小朋友心连心。到那时,我们的歌儿会更欢畅,我们的月饼会更香甜!

【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