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

来源:二三娱乐
河南省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古人的智慧通过文字语言传承下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阅读下面连环画,选出与这个故事有关的成语。

1.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发兵讨伐孤竹国,管仲随军出征。 2.齐军因不熟悉孤竹国的地理,凯旋途中迷失了道路。 3.齐军误入山谷,齐桓公赶忙派出人马,分头寻找出路。 4.可是山高谷深,到处陡壁悬崖,派出的人怎么也找不到出去的路。 A.马到成功

B.老骥伏枥

5.管仲对齐桓公说:“老马之智可用也。”吩咐将几匹马辔缰解开,放他们自由行走。 6.齐军跟后面,走出了山谷,摆脱了困境。 C.按图索骥 D.老马识途

2 .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 改句:坑口的石块被它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 B.原句: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第 1 页 共 9 页

改句:不知不觉地,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C.原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改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不乐意再活一次?

D.原句: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改句:那树虽然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但是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 3 . 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②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③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④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论争: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

⑤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A.①③②④⑤ C.③②①④⑤

4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感动中国”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彰显的是一个民族。

B.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C.报名者和录取者比例悬殊,用“百里挑一”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D.钢厂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5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惘然(wǎng) 嗤笑(chī) 阴晦(huì) B.恣睢(suī) 胆怯(qiè) 给予(jǐ) C.狗吠(fèi) 戳穿(cuō) 妒忌(jì) D.诧异(chà) 过瘾(yǐn) 拮据(jié)

B.①③②⑤④ D.③①②⑤④

第 2 页 共 9 页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节选)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③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④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⑤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⑥“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⑦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⑧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6 . 为首的哈尼小姑娘的身份是?她有什么性格特点?

7 . 选文中第四段属于何种写作顺序?请简要概括本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8 . 关于小茅屋的归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为解放军叔叔建造了小茅屋,所以小茅屋的主人是解放军。

B.解放军叔叔建小茅屋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所以,过路的人住进了小茅屋,就可以成为小茅屋的主人。 C.梨花姑娘悉心照料小茅屋,为它付出了许多心血,所以梨花也是小茅屋的主人。 D.梨花的妹妹和其他乡民以及一些过路人也照料了小茅屋,所以小茅屋是属于大家的。

阅读《要快也要慢》,完成下列小题。

第 3 页 共 9 页

要快也要慢

①时代发展加速,生活节奏加快,“快”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方方面面都在努力提速,以“快”为特征的行当,诸如“快餐”“快递”“快照”“快洗”“快车”等应运而兴。即使在人的感情生活中,“闪婚”“闪恋”也成了一时的风景。

②快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去有句话:“一天等于二十年”。当下信息社会“一天”的发展,远远超过农业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二十年”的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确实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③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快则快矣,得到的却是苦果子。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跃”得全国人民没有饭吃,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时下用催生剂催长的速成水果与鸡鱼鸭肉,成长期是快了,但却变得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快,带给它们的不是进化,而是退化。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也是得不偿失,后患无穷。我国早有“欲速则不达”和不可“拔苗助长”一类的古训,这是人类珍贵的经验之谈。

④就人的幸福感而言,生活也是要有快有慢,劳逸结合的。倘若人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没有慢节奏的调剂,没有空暇,没有悠闲,没有“采菊东篱下”和“闲庭信步”的情致,那生命就会失去平衡,人生的丰富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被快节奏所击倒。“闪婚”“闪恋”快则快矣,然而,也因尝不到婚恋过程的美妙情趣,而导致了不少人“闪离”的恶果。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许多驾车人视而不见,疾驶而过,管理者特意在路上插上一个劝告牌:“慢慢走,欣赏呵!”朱光潜先生在谈到人生的情趣时,特举此例,说人生艺术化,就得“慢慢走,欣赏呵!”我国有一首老歌也这样唱:“马儿呵,你慢些走、慢些走,我要把这美丽的景色看个够。”

⑤针对近些年来一味求快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人又怀念起慢来,认为不要急吼吼地度过有限的人生,于是,慢文化之风开始兴起。“慢餐”“慢递”“慢游”“慢照”一类的活动渐次多了起来。北京出现了“慢递”专业店。国际上有了“慢餐协会”,他们声称,慢餐不只是细嚼慢咽,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态上的慢,“以慢餐引导被物欲横流的大潮裏挟着的人们放慢脚步”。近日还传出消息,全球已经有24个国家135个城市获得“慢城”称号,我国江苏省高淳县有望于近期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被授予“慢城”称号。所谓“慢城”,主要是走“生态立城”之路,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环保”概念。“慢”,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

⑥由此可见,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快有意义,慢也有价值。快节奏的霹雳舞与慢节奏的太极拳,各有各的美。要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快不弃慢,慢不鄙快,让快慢正确地结合起来,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使人的生活仍然保持应有的从容、放松和宁静,维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质量。

9 .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0 . 请简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第 4 页 共 9 页

11 . 下面一段文字应该放在文中第几段之后?请简述理由。

不过,要快,却不能把快绝对化,不能抹杀慢。快与慢是对立的统一,失去一方,也就没有了另一方。快与慢都受着条件的制约,应按照张弛有序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三、句子默写

12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___________。(《浣溪沙》)

(4)《论语》中有一句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所说的话,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13 . 课外文言文阅读 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童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其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滑流泪的样子。③东渡: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意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同”耶”。⑥举:抬起。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具以东渡意告之(他,指明帝)

B.不闻人从日边来(听过)

第 5 页 共 9 页

C.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如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4)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D.元帝异之(以……为异,对……感到惊异)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晚泊岳阳①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②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夷陵途中。②一阕:一首乐曲。 14 .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卧闻”一词暗示诗人的悠然自适,“系舟”一词点题。

B.“空江”“明月”反衬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失江路”写出了诗人不小心掉入了江水之中。 C.“云水苍茫”既是写景,描绘了江水夜色茫茫;又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之情。 D.月下歌者夜归,作者触景生情,触发了他系舟城下时内心的悲凉凄楚之感。

15 . 下列对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诗题中的“泊岳阳”,城里城下强烈对比,即城里钟鸣鼎食之欢乐和自己在城外孤舟上的羁旅之若进行对比。

B.诗中特别注重对月亮的描写,勾勒了月亮升起、江月清辉、月下归船三幅画面,隐含了诗人被月色缭绕时的欣喜之情。

C.这首诗从视觉与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岳阳城外江畔的夜景,如水上歌是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明月、云水苍茫、轻舟飞逝是视觉感受。

D.“一阕声长听不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已经沉醉在江上的歌声之中。

六、名著阅读

第 6 页 共 9 页

16 . (题文)名著阅读。

(1)上图为国内知名绘画工作室为《格列佛游记》创作的故事插图。将它放在《格列佛游记》第________卷最为合适。请简述与之相关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__)

A.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用表演棍技来选拔官员,谁跳来爬去的时间最长,就赏赐给他一根蓝丝线,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

B.飞岛国的统治者高高在上,依靠下方人民养活自己。如抗交捐税,国王就会把飞岛停在他们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阳光雨露的权利。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英国殖民侵略爱尔兰的强烈不满。

C.格列佛在途中遭遇了大风暴,流落到了大人国。后来在海边散心,老鹰抓住他并故意把他扔到了海里。被路过的船只发现,格列佛获救后回到了祖国。

D.斯威夫特通过慧骃和耶胡的对比,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含蓄深刻地批判了英国的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社会恶习。

E.《格列佛游记》中讽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以漫画的夸张塑造了一些可恶的、怪诞的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反语进行讥讽或是用严肃认真的口吻叙述渺小无聊的事情。

七、作文

17 . 写作

请以“打开窗,让春风进驻”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 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③ 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第 7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外阅读

1

第 8 页 共 9 页

五、诗歌鉴赏

1、

六、名著阅读

1、

七、作文

1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