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所得税练习题

来源:二三娱乐
所得税考试选择题

1. 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是( )。 A. 递延法 B. 利润表债务法 C.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D. 应付税款法 【答案】 C

【难度】 中

【解析】 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企业的所得税。

2. 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其计税基础不等于账面价值的是( )。

A.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于当期确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 B. 企业为关联方提供债务担保确认了预计负债1000万元

C. 企业当期确认应支付的职工工资及其他薪金性质支出计1000万元,尚未支付。按照税法规定可以于当期扣除的部分为800万元

D. 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准则一致,会计确认预收账款500万元 【答案】 A

【难度】 中

【解析】 税法规定,有关产品售后服务等与取得经营收入直接相关的费用于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列支,因此,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会使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企业为关联方提供债务担保确认的预计负债,按税法规定与该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对于应付职工薪酬,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0,所以,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准则一致,会计确认的预收账款,税收规定亦不要计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3. 下列各项负债中,计税基础为零的是( )。 A. 因欠税产生的应缴税款滞纳金 B. 因购入存货形成应付账款 C. 因确认保修费用形成预计负债 D. 为职工计提的应付养老保险 【答案】 C

【难度】 中

【解析】 负债的计税基础为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以后可以税前列支的金额。因确认保修费用形成预计负债,税法允许在以后实际发生时税前列支,计税基础为零。

4.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项目中,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是( )。

A. 罚金

C. 税收滞纳金 【答案】 B 【难度】 中

【解析】 所得税法规定,非企业正常经营支出的罚金、税收滞纳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均不得税前扣除。

5. 下列有关资产的计税基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基础一般情况下与取得成本相等

B. 没有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等于其账面价值

C. 在企业确认了公允价值变动利得的情况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高于其账面价值

D.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税法规定允许在未来税前扣除的折旧费 【答案】 C 【难度】 中

B. 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 D. 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解析】 交易性金融资产某一期末账面价值为其公允价值,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确认了公允价值变动利得,计税基础低于其账面价值。

6. 2007年购入库存商品800万元;年末该存货的账面余额为6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万元,则存货的计税基础是( )万元。 A. 800 【答案】 B 【难度】 中

B. 600

C. 520

D. 80

【解析】 存货的计税基础是资产负债表日存货的账面余额,即600万元。 7. 某企业2010年末确认与产品质量保证有关的预计负债50 000元,相关产品的质保期限为2年。按税法规定,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时才允许税前抵扣。2011年企业未计提相关保修费用,实际发生相关产品的保修费用20 000元。则2011年末该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分别是( )元。

A. 50 000,0 C. 20 000,0 【答案】 D 【难度】 中

【解析】 企业实际发生相关产品的保修费用减少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2011年末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50 00020 000=30 000元。该项预计负债在实际发生保修费用是可税前扣除,计税基础:30 00030 000=0。

8. 某企业2010年12月已经计入费用中的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40万元中,按税法规定可予以税前抵扣的合理部分为38万元。有关2010年末应付职工薪酬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都是40万元 C. 未来可税前抵扣的金额为2万元 【答案】 C

B. 这里存在2万元的永久性差异 D. 这里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B. 20 000,20 000 D. 30 000,0

【难度】 中

【解析】 该项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价值40万元,未来税前可抵扣金额为0元,计税基础为400=40万元;其与按税法规定可予以税前抵扣的合理部分为38万元的差异2万元为永久性差异,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9.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是( )。

A. 永久性差异 B. 实质性差异 C.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答案】 C

D.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难度】 中

【解析】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0. 下列资产、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不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是( )。

A.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B. 期末按公允价值调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C. 因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初始确认的商誉 D.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确认的预计负债

【答案】 C

【难度】 中

【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的初始确认,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11. 甲公司2010年度实现税前利润2000万元,适用所得税率25%。2010年度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存在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200万元; (2)计提与产品质量相关的预计负债400万元;

(3)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100万元;

(4)持有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确认投资收益300万元,甲公司拟长期持有该项投资,被投资企业适用所得税率25%。

甲公司2010年度所得税费用是( )万元。 A. 475 【答案】 C

B. 400

C. 425

D. 500

【难度】 难

【解析】 事项(1)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万元(对应科目所得税费用);事项(2)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万元(对应科目所得税费用);事项(3)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元(对应科目资本公积);事项(4)因没有出售长期股权投资的计划,所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甲公司2010年应交所得税=(2000200+400300)×25%=475(万元),2010年度递延所得税费用= 50100=50(万元)。(注:对应科目为资本公积的递延所得税不构成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递延所得税)则2010年所得税费用=47550=425(万元)

12. 某企业2011年度税前会计利润为20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可以在以后5年里税前补亏。假定企业预计未来5年里每年税前利润能达到30万元,当年所得税率为15%,已知2012年起所得税率将改为25%。2011年末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万元。

A. 30

【答案】 D 【难度】 中

【解析】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即30×5=150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采用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即25%。2011年末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0×25%=37.5万元。 13. 某企业2011年暂时性差异年末数与年初数相等,为10 000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前年度所得税率为25%;2011年利润总额 200 000元,不考虑其他影响所得税的事项。如果自2011年起所得税率改为20%,则2011年所得税费用为( )元。

A. 40 500

【答案】 A 【难度】 难

【解析】 200 000×20%+10 000×(25%20%)=40 500(元)。

14. 某企业2008年度有关资料如下:税前会计利润5000万元,发生赞助费支出100万元,企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80万元,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从而确认资产减值损失30

B. 50 000 D. 40 000

C. 38 000

B. 50 D. 37.5

C. 22.5

万元,预计产品保修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和预计负债)1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根据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确认的投资收益40万元,对吸收合并取得的某项固定资产所提折旧比按税法规定应提折旧多8万元。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和差异,本企业2008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应为( )万元。

A. 5000

【答案】 D

【难度】 难

【解析】 5000+10080+30+1040+8=5028(万元)。

15.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计入( )。

A. 当期所得税 B. 所得税费用 C. 资本公积 誉

【答案】 C

【难度】 中

【解析】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6. 甲公司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当年实际发生工资薪酬比计税工资标准超支50万元,由于会计采用的折旧方法与税法规定不同,当期会计比税法规定少计提折旧100万元。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为66万元;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0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4700万元。除上述差异外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和差异。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为( )万元。

A. 670

【答案】 D 【难度】 难

【解析】 当期所得税费用=(1000+50100)×25%=237.5(万元);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费用=(50004700)×25%66=9(万元)。所得税费用总额= 237.5+9=246.5(万元)。净利润=1000246.5=753.5(万元)。 17. 某企业2008年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90 000元、递延所得税负债30 000元、所得税费用 140 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和差异。本年度应交所得税为( )元。

A. 140 000

【答案】 B 【难度】 中

【解析】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应交所得税= 140 000+90 00030 000= 200 000(元)。

B. 200 000

D. 60 000

C. 230 000

B. 686.5 D. 753.5

C. 719.5

D. 商

B. 5008 D. 5028

C. 5020

所得税考试计算题

1. 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结账后有关科目余额如下表所示:

科目名称 借方余额 单位:万元

贷方余额 应收账款 坏账准备——应收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账款 预付账款 500 100 60 200 80 50 200 300 6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资产负债表中下列项目的金额:(1)应收账款;(2)预付款项;(3)应付账款;(4)预收款项。 【答案】

(1)“应收账款”项目金额=500+10050=550(万元) (2)“预付款项”项目金额=60+200=260(万元) (3)“应付账款”项目金额=300+60=360(万元) (4)“预收款项”项目金额=80+200=280(万元) 【难度】 易

2. 甲企业2010年12月31日的有关资料如下: (1)科目余额表(单位:元):

科目名称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坏账准备——应收账款 原材料 低值易耗品 发出商品 借方余额 10 000 57 000 60 000 80 000 70 000 10 000 90 000 贷方余额 30 000 5000 续表

科目名称 材料成本差异 库存商品 交易性金融资产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长期借款 实收资本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借方余额 100 000 2000 800 000 40 000 150 000 4000 贷方余额 55 000 300 000 10 000 70 000 10 000 13 000 80 000 500 000 200 000 200 000

(2)债权债务明细科目余额: 应收账款明细资料如下:

应收账款——A公司 借方余额 100 000元 应收账款——B公司 贷方余额20 000元 预付账款明细资料如下:

预付账款——C公司 借方余额20 000元 预付账款——D公司 贷方余额50 000元 应付账款明细资料如下:

应付账款——E公司 贷方余额 100 000元 应付账款——F公司 借方余额30 000元 预收账款明细资料如下:

预收账款——G公司 贷方余额40 000元 预收账款——H公司 借方余额30 000元

(3)长期借款共2笔,均为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金额及期限如下: 1)从工商银行借入30 000元(本利和),期限从2009年6月1日至2011年6月1日。 2)从建设银行借入50 000元(本利和),期限从2010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1日。 要求:编制甲企业201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需要计算的项目请列出计算过程。 【答案】

资 产 负 债 表

编制单位:

资 产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 期末余额 67 000 2000 60 000 2010年12月31日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预收款项 10 000 单位:元

期末余额 150 000 60 000 续表

资 产 应收账款 预付款项 存货 流动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非流动资产合计 资产总计 期末余额 125 000 50 000 215 000 519 000 500 000 40 000 150 000 690 000 1 209 0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合计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非流动负债合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实收资本(或股本)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合计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总计 期末余额 4000 13 000 30 000 259 000 50 000 50 000 309 000 500 000 200 000 200 000 900 000 1 209 000 需要特别计算的项目,计算过程如下:

货币资金=10 000+57 000=67 000(元)

应收账款= 100 000+30 0005000= 125 000(元)(应收账款项目由“应收账款”明细科目借方和“预收账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扣除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后

填列)

预付款项=20 000+30 000=50 000(元)(预付款项项目由“预付账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和“应付账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并填列)

存货=70 000+10 000+90 00055 000+ 100 000= 215 000(元)

应付账款= 100 000+50 000= 150 000(元)(应付账款项目由“应付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和“预付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并填列) 预收款项=40 000+20 000=60 000(元)(预收款项项目由“预收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和“应收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并填列)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30 000(元)[从资料(3)分析,① 属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80 00030 000=50 000(元)(扣除一年内到期的负债)

【难度】 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