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北 科 技 学 院
“概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 我国瑶族婚礼的调查研究 班级 电商B133班 小组负责人 白万生(05) 报告执笔人 徐 玲(27) 小组成员 王亚(25) 刘文倩(26)
陈丹朦(29) 王琳(23) 谷美霞(28) 蓝德华(34) 唐潇(30) 吴爱苗(24) 赵庆宇(32)
指导教师 郑跃涛老师 评语
成绩
我国瑶族婚礼习俗的调查研究
内容摘要:本小组通过暑期时间进行了关于少数民族之一的瑶族婚俗的社会实
践调查,小组成员在假期期间分散在全国10个省市对探索各地瑶族婚礼习俗,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少数这一主题进行了访问、交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的调查!我们对调查统计的数据材料进行汇总分析讨论后撰写了本篇调查论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瑶族 婚俗习惯 优秀传统文化
一 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这次活动,我们主要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婚俗,希望能以一见百,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婚俗的传扬上。同时也希望自己能为民族文化的保存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和到实地调查来了解富乡瑶族的婚俗,在调查完成后,我们将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之后加以宣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富乡瑶族的婚俗,由此,希望能引起人们对民族婚俗及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扬!
基于以上的理论与分析,我们认为调查富乡瑶族婚俗,追寻渐渐消失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意义。 二 本组的调查问卷显示结果 (一) 受访人数
(二) 年龄分布
(三) 受访人受教育情况
(四) 受访人婚恋情况
(五) 受访人相识
(六) 对八字的看法
(七) 婚期选择
(八) 婚服选择
(九) 结婚条件
从问卷结果看出,大家对婚俗并不了解,特别是青年一辈人。 三 实践活动的内容
我国瑶族婚礼的调查研究
近年来,媒体频繁报道富豪的婚事的豪华整容,也频繁报道民间凡人因经济拮据而不能结合的悲剧。现在,无论是山环水绕的农村,还是高速发展的城市,在对象的选择上和婚礼的办理上都笼罩上了浓浓的西方气息,中国优秀的婚俗渐渐的被遗忘,只存活在记忆和书本里,为此我们调查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优秀的瑶族婚俗,希望让更过的人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婚俗并传承和发扬下去。
瑶族是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我国瑶族人口共有两百多万,历史悠久,勇敢勤劳,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为祖国的开发、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迁徙频繁,住地分散,而且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僻静的山区,所以他们的婚姻习俗相对于汉族也存在很大差异。
瑶族的恋爱、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在一般情况下是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走亲访友串寨的机会,通过对唱山歌、瑶歌的形式,寻找自己理想的对象,双方看中合意,即互信交往赠送信物往来。瑶族虽然有较多的恋爱自由,但在不少方面深受封建意识的影响,青年男女婚姻仍然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地方即使是男女双方爱情成熟,但父母不同意,婚姻也难以成立。瑶族青年订婚,多数地方要经说媒和送彩礼。现在,瑶族结婚彩礼,一般以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而定,除彩礼外,贵州不少瑶区还保存着瑶族传统婚俗。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现在瑶族婚礼形式日渐繁琐,特别是在商品经济影响下,一些地方逐渐出现卖婚现象。
烟丝问婚是瑶族特别的恋爱方式,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有的瑶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媒介和信物是赠送烟叶。瑶族婚姻还有\"抬郎上门\"的习俗。\"抬郎上门\"即女子不出嫁,在娘家里抬男子成婚,而被抬的男子到女子家去,叫做\"上门\",瑶族\"抬郎上门\"是古时候祖先
流传下来的风俗,也是古代人类婚姻遗迹的反映。这种婚姻习俗的产生,是由于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们从事对当时的社会起决定性作用的工作,从而赢得了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支配氏族生活的权力,女子在婚姻中占主要地位。妇女们起初是个别地,继而是普遍地把丈夫带到自己的氏族中,于是就出现了\"女婚男嫁\"的婚姻形态。瑶族婚姻中\"抬郎上门\"婚俗,保存了人类古代\"抬郎上门\"中的几种不同形式。瑶族\"抬郎上门\"习俗作为古代\"女婚男嫁\"婚俗遗存,它是由社会历史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瑶族\"抬郎上门\"婚姻关系中存在的\"卖断\"、卖一半、两边走等形式,生动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发展中婚姻关系的演变过程.
瑶族的婚礼仪式向来古老、神秘,不但有着很多的传奇色彩,也有着很深的民族文化底蕴。对居住在各地的瑶族,人们根据他们的居住地对他们有不同的叫法,如\"棉峒瑶\"、\"东山瑶\"、\"西弄瑶\"、\"曲江瑶\"、\"月坪瑶\"、\"茶山瑶\"、\"青溪瑶\"等等。也有的根据他们的服饰对他们有不同的他称,如对居住在广西南丹一带的自称\"白裤瑶\",因为那一带的瑶族男子多穿长及膝盖的白色裤子;称居住在广西龙胜一带的瑶族为\"红瑶\",因为这一带的瑶族女子上衣多用红色丝线织成。
过山瑶、山子瑶由于迁徙频繁,分散居住在山里,村寨一般比较小、相距路程也比较远。农忙时忙于耕作,很少来往。农忙过后,才能互相串门接触,男女青年接触后就约定对唱日期、地点、互相对唱。有时对歌到深夜,也有连续唱两三个夜晚,这是他们最愉快的娱乐,也是男女青年互相接触,认识和了解的好机会。
小伙子夜间\"爬楼\"(茶山瑶)---居住在广西金秀的茶山瑶,姑娘到了婚恋的年龄,父母就把她们安排在吊楼里去住。这种吊楼多位于房屋的外沿,小伙子来找姑娘谈情说爱,不需从大门进屋沿楼梯进入吊楼内,而是从吊楼下的巷道里攀柱而上进入姑娘居住的吊楼里。小伙子们的\"爬楼\"一般都是在夜间悄悄进行。小伙子爬上楼以后,便紧靠姑娘坐下,一边看着姑娘做手工活,一边以歌诉情。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意,他俩的歌声便越来越低,越唱越柔,身子也越挨越近,最后攀肩而歌,情意缠绵。
\"红凳定情\"(江永瑶)---湖南江永一带自称\"勉\"的瑶族家里女孩子长大成人后,父母便请附近手艺最好的木匠用上好的红木为女儿打一个一尺高的四方凳。在家里,这个方凳只放在姑娘的屋子里给姑娘使用。如果家里有后生哥来做客,姑娘看上了来做客的后生哥,她就会将这个只供她一人使用的红木方凳端出来请后生哥坐,后生哥坐上了这个红木方凳,就算是接受了姑娘的爱情了。因此,这一带的瑶族民歌中有这样两句:\"妹给红凳莫乱坐,坐了后悔悔莫及;阿妹真情抛给你,丢掉良心怎过去?\"
两情相悦的话\"玩表\"(白裤瑶)---住在广西南丹一带的白裤瑶,男女青年恋爱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便可以进入\"玩表\"阶段。已经进入了\"玩表\"阶段的男女青年,之间来往更加密切,并可以共居同宿,进行\"试婚\"。在更为深入细致的互相了解之后,如果男女双方都觉得对方是自己理想的人,便可结为侣伴;如果女方觉得男方不是自己理想的人,便拒绝再与男方\"玩表\"同宿,于是,男方即使再眷恋女方,但也不得不终止恋爱关系。假若男方再去纠缠女方,便将遭到社会议论甚至谴责。
恋爱\"喝糖水\"(桂平瑶族)---广西桂平紫荆山一带的瑶族青年男女逢年过节时喜欢聚集对歌,在对歌中寻觅伴侣,这样的一种唱歌活动他们称之为\"歌会\"。歌会首先唱\"起兴歌\",男青年用歌逗引女青年开口。唱到一定程度后,便唱\"探情歌\",互相探试对方的心意。随着感情交流的不断深入,哪一个姑娘如果看上了哪一个小伙子,她就会将一杯预先准备好了的糖水放在那个小伙子跟前。如果小伙子也看上这一个姑娘的话,他便愉快地端起杯子脖子一仰一饮而尽。喝下糖水以后,这一对有情人便互送秋波,心领神会地双双离开歌会单独活动去了。当他们离开歌会时,他们都用歌向大家告辞,并祝兄弟姐妹们尽快找到意中之人,大家也还歌祝福他俩早结良缘,事事如意。
\"信歌\"传情成佳作(金秀盘瑶)---广西金秀的盘瑶男女青年婚前恋爱相当自由,男女青年在各种场合互相认识之后,多以一种当地瑶族群众称之为\"寄歌\"的方式互表衷情,即互寄情歌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之情。这种情歌,可以由自己编自己写,也可以自己编请人代写。通过互寄情歌,叙情抒怀,双方有意结合,便互相交换首饰巾带作为凭信,然后将心愿告诉家长,家长同意后,即请媒人说合。青年男女们互寄的情歌,有的编写得非常之美,以至人们互相传抄,广泛流传,成为传世的民间文学佳作。
集体走寨觅知音(融水瑶族)---广西融水元宝山一带的瑶族盛行一种于春节期间一个寨子的人集体到另一个寨子做客的习俗。这种习俗,既是一种民间交际活动,也是男女青年寻觅配偶的大好机会。活动中如果客寨的某一位后生看上了主寨的某姑娘,晚上他便来到姑娘的木楼前吹奏动听的芦笙曲。姑娘听到芦笙声,她便会找个借口出来观望,如果是她意中的人,她便唱歌请后生进屋来吃茶。第二天两寨集体宴席上,这后生要找机会向姑娘敬上一碗酒。对小伙子的敬酒,如果姑娘一饮而尽,即表示了她已经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情。如果是这样,他们俩会等不到宴席结束便会互使眼色而先后离开宴席,双双走进密林深处互相以歌倾诉衷情。
\"爱你就咬你\"(连南排瑶)---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排瑶每当农忙时节一过,未婚的青年男女便分群结队外出做客\"串情人\"。不管到哪一个寨子,该寨的异性青年都会热情款待来客。他们摆起歌堂,互相对唱,通过对唱,互相交往,互相了解。在交往中情投意合者,总会通过眼色心领神会地双双对对离开歌堂,走出寨子,到幽静的山林中倾诉衷情。如果谈得情深意笃,双方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的时候,情哥哥就会捧起情妹妹的手,在情妹妹的右手背上咬一口,情妹妹也会捧起情哥哥的左手在情哥哥的手背上咬一口,以印下看得见摸得着的伤痕为恋情的见证。恋爱发展到\"咬爱\",已是难舍难分至死不移的程度了。
富川瑶乡---富川瑶族的婚姻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招郎,二是嫁女。不少人家让女儿招郎回家,继承父母的基业,繁衍生息;而男子却离开自己的父母到妻子家赘,岳父岳母生活在一起,养育后代。随着时代的进步,带有母系氏族社会痕迹的婚俗逐步改观,但至今仍有极少数人沿袭。 富川瑶族嫁女娶媳仍保持着他们独有的民族特点:订婚立约-花轿迎娶-拜堂成亲。富川瑶族属盘瑶支系,盘瑶婚姻较为稳定,一般从一而终,离婚极少。离婚时,当事人双方砍铜钱或破竹筒对天发誓各执一半即可。
富宁县瑶族---抛花包是富宁县瑶族男女青年的一种娱乐形式,瑶语叫\"武多\"。富宁瑶族的抛花包活动,是青年男女的一种交际活动,许多青年男女都是通过抛包活动结为终身伴侣。
在瑶族的家庭里,父母很早就为子女订婚,订婚前要请祭师将男女双方各命属相来对照合婚书,能相配才能订婚。瑶族的婚礼要举行三天三夜:第一天是新郎家到新娘家过(送)礼;第二天是娘家的送亲队伍将新娘送到男方家,但不能进门,等到半夜举行仪式后才能进家门;第三天夜里新郎、新娘进行拜堂后待天亮时男方家将定金付给女方家人,置办酒宴将娘家人及送亲的亲属送走后,婚礼才算结束。一对新人才能进入洞房,共度蜜月。今日瑶中婚俗,更沾汉化,如板瑶男女婚前生活,虽称自由,但在自由,但在父母面前却不能不有所避忌,瑶族过去一般不与他族通婚,氏族五代以外即可结婚。婚姻有的由父母包办,也有自由恋爱结合的。自由选择配偶的主要方式是对歌。瑶族婚姻盛行说媒,即使是通过对歌选择的情侣,也通过说媒订婚。说媒时通常由男家选派媒人向女家递送蹲时中也(或育烟一片),以示求婚,此即调之\"问烟\",女方父母收下烟叶,则表示同意求婚,如果退回烟叶,则表示拒绝。也有通过对歌选择,然后说媒而结婚者。
在连山、连县、乳源、始兴、乐昌等过山瑶地区,普遍盛行招郎入赘婚姻,有的汉族男青年也入赘瑶家。入赘婚姻有几种形式:一是叫\"卖断\";二是\"两边顶\";三是\"两边走\"。建国后,过山瑶婚姻仍盛行男到女家的婚俗,但婚后子女随父姓者日见增多。由于瑶族社会既有男婚女嫁,也有女婚男嫁的习俗,所以对于生男还是育女,皆一视同仁,决无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的现象 。
综上所说,可以看出瑶族的婚俗丰富多彩,非常有趣。但是现代社会年轻人们更倾向于举办现代化或者西式的婚礼,民族婚俗在现代社会已经基本无法继续传承下去。这就使得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民族婚俗的传承问题。
本小组认为要想传承传统民族婚俗,又要迎合现代年轻人的品位和要求,可以想办法让年轻人深入的了解民族婚俗的有趣之处或者能够举办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婚礼。
通过对居住在各地的少数民族之一的瑶族的婚俗调查,更加具体的了解优秀传统婚俗习惯,更加深刻的知晓少数民族婚俗习惯,更让我们坚定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