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论文评阅人1:评阅人2:评阅人3:评阅人4:评阅人5:巫面隆名透阊塑画隆名证阊巫画隆名证阊答辩委员会主席:夔壶筮3塾援3逝江太堂经渣堂瞳委员1:匿虫放3直级经渣衄3杭州么延塑瓷咨询查陧公司委员2:委员3-委员4:委员5:筮基建3亘4熬握3浙江太堂经渣堂瞳盒渲羞3量9塾援3逝江太堂经渣堂瞳星徨明3副熬援3逝江太堂经盗堂院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碎仑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姿盘鲎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了雪、、中马食签字日期.少,r年『月乡∥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姿盘鲎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当姿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仟者签名:跆、\尹乌鲶签字日期:湖j\年/月雩矽日导师签名:∥谐习儿签字目期:加/厂年f月岁。日万方数据致谢光阴荏苒,我的在职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时值论文完成之际,习惯于平日里繁忙喧嚣的快节奏工作的我,在写作论文期间时难得享有了那份恬淡宁静与思考。回想这几年来学习生涯,衷心感谢所有帮助、关心我的老师、同学以及挚友们。首先,非常感谢我的指导教师何嗣江教授。导师渊博的学术知识、严谨的治学理念以及不断突破自我的科研作风使我受益匪浅。从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从最初的选题定题,到资料收集,乃至撰写、修改直至论文定稿,都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借此机会,在此向导师表示真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其次,要感谢浙大经济学院的各位任课老师们,由于在职远程班的学生大都是上班族。只有周末才有时间来上课,但各位老师没有任何怨言,仍不辞辛劳的去往上海教学点授课,虽舟车劳顿但仍坚持严谨教学,为人师表的风范令我敬仰,严谨治学的态度令我敬佩。‘然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我,并在生活上给予我最大的帮助和支持,得以让我能够集中精力花在学业上,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现在的这篇论文。最后,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虽然本人勤勉努力,仍感不足之处甚多,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万方数据摘要农村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信贷扶贫方法手段,是人们对传统扶贫方式不断创新的产物和成果。农村小额信贷在2006年尤努斯教授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时引发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从而进一步得到重视和推广。至今国外已经拥有了相当多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成熟案例,例如孟加拉格来眠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等。这些成功案例为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了宝贵而又必要的经验。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业务虽然对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和扶持贫困人群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因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尚不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研究如何确保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因素,也是在当前对农村金融供给相对不足的环境下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根本需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小额信贷产生的理论基础、定义,分析了国内外小额信贷发展的实践情况,并通过对我国小额信贷的供需缺口和可持续性发展分析,对改进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给读者一个关于本文思路的大致框架;第二章介绍与小额信贷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分析了为普惠金融下的小额信贷需求与供给:第四章为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五章提出发展小额信贷,构筑普惠金融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供需失衡II万方数据AbstractRuralmicro’creditasanewwayofhelpingthepoorcreditisameansofhelpingthepoorpeopleofthetraditionalandinnovativeachievements.In2006,PprofessorYunusreceivedtheNovelPeacePrizemakesthemicro—creditinmralareascausedwidespreadconcei'naroundtheworld,furtheraRentionandpromotion.Therearemanyforeign-developedruralmicro.creditcases.suchasGrameenBank,RuralCreditDepartmentoftheBankRakyatIndonesia,Bancs01.Thesecasestothesuccessfuloperationofruralmicro—creditinChinabusinessdevelopmentexperience.Fromthecurrentpracticeofview,China’Sruralmicro-financebusiness,withacertaindegreeonthesupportandimprovementoflow-incomegroups,poorpeoplelivingprovidedstrongsupport,butthedevelopmentofruralmicro-creditbusinessrelativelylate,yetnot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a’Sruralmicro—creditistoincreas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incomeofpeasantsandthedevelopmentoftheruraleconomyneeds,butalsoinruralareaswherelackoffinancialsupplyimprovetheruralfinancialmarket.Atfirst,thispaperexpoundsthetheoreticalbasis,definitionofmicrofinance,analysesthepracticeofmicrofinancedevelopmentathomeandabroad,andthroughthegapbetweensupplyanddemandofmicrofinanceinChinaandtheanalysi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toimprovethedevelopmentofmicrofinanceinChina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hefirstchapterisintroduction,mainlydescribestheresearchbackground,thispapergivesthereaderageneralframeworkaboutthisidea;Thesecondchapterpresentsthetheoreticalbasisforrelatedtomicrofinance;Thethirdchaptermainlyanalyzesthemicrofinanceforinclusivefinancialdemandandsupply;Thefourthchapterfor也eruralmicrofinance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itsinfluencefactorsanalysis;Thefifthchapterputforwardthedevelopmentofmicrofinance,constructinginclusivefmancialpolicyrecommendations.Keywords:Ruralmicrocredit;Inclusivefmancial;Sustainabledevelopment;UnbalancebetweensupplyanddemandIII万方数据目次致谢…………………………………………….I摘要……………………………………………|lAbstract………………………………………IIl目次………………………….……………….IVl绪论……………………………………………1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1选题背景…………………………………………………………………………11.1.2研究目的及意义…………………………………………………………………21.2国内外文献综述…………………………………………………………………………31.2.1国外文献综述……………………………………………………………………31.2.2国内文献综述.……………………………………………………………………41.3研究方法和思路…………………………………………………………………………61.3.1研究思路…………………………………………………………………………61.3.2研究方法…………………………………………………………………………62小额信贷相关理论…………………………………72.1小额信贷概述……………………………………………………………………………72.2基础理论…………………………:………………………………………………………72.2.1信息不对称理论…………………………………………………………………72.2.2交易费用………………………………………………………………………………………………82.3微型金融概述……………………………………………………………………………92.3.1微型金融…………………………………………………………………………92.4普惠金融相关理论…………………………………………………………………….112.4.1普惠金融……………………………………………………………………….112.4.2惠普金融与小额信贷的关系………………………………………………….1】3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143.1农村小额信贷需求主体分析………………………………………………………….143.1.1需求主体………………………………………………………………………..143.1.2农村信贷需求特征分析……………………………………………………….153.2农村小额信贷供给主体分析………………………………………………………….163.2.1供给主体……………………………………………………………………….163.2.2供给存在的问题……………………………………………………………….2l3.3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失衡及其原因分析……………………………………………….223.3.1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失衡的体现……………………………………………….223.3.2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失衡原因分析…………………………………………….25IV万方数据4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84.1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概述………………………………………………………一284.2国外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294.3国内农村小额信贷总体发展现状…………………………………………………….344.4影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374.4.1宏观影响因素分析…………………………………………………………….384.4.2微观影响因素分析…………………………………………………………….415农村小额信贷创新发展建议……….………………..445.1金融组织机构方面的创新…………………………………………………………….445.1.1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机构……………………………………………………….445.1.2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445.1.3加快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步伐……………………………………………….445.1.4优化银行营业网点配置,延伸服务网络…………………………………….455.2创新小额信贷的产品………………………………………………………………….455.3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担保体系………………………………………………………….465.3.1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担保组织建设…………………………………………….465.3.2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担保形式………………………………………………….465.3.3建立有效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一465.4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465.4.1完善农村征信体系…………………………………………………………….465.4.2完善农村抵押登记体系……………………………………………………….475.4.3完善农业保险………………………………………………………………….485.5加大政策引导力度…………………………………………………………………….495.5.1对小额信贷比例的强制性规定……………………………………………….495.5.2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49参考文献…………………………………………51作者简历…………………………………………55V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沦1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选题背景由于富人和大的企业拥有更多的金融服务机会,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大使命就是通过小额信贷或微型金融这样新的渠道方式来为那些传统金融服务顾及不到的贫困弱势人群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我国小额信贷的引进是与我国扶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密不可分,信贷扶贫一直以来是我国政府采取的一种重要扶贫形式。自1986年我国开展开发式扶贫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发展区域经济来实现帮助区域贫困人口脱贫。但由于监督不到位,无法使扶贫资金发挥应有效用,弱化扶贫效果。同时,国外的小额信贷业务尤其是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相关成功经验说明,以小额信贷的形式不仅可把资本直接输送到贫困人群,而且可以变“输血为造血”,有助于借款群体实现脱贫致富。这些实效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并开始尝试开展小额信贷工作,推动小额信贷在扶贫攻坚战中成为一种直接而有效的工具。自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已经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发展,农村经济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很多农村早已脱贫,其中不少农村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正向小康迈进。但不可忽视的是,尽管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农村人口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仍然是一个大数目。目前,我国的扶贫方式主要分为“救助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前者主要是分款到户、补贴到人,后者主要是通过特定的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来进行自我发展。通常我们把“救助式扶贫”比喻为“输血”,而把“开发式扶贫”比喻为“造血”。如何向农村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也是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小额信贷是以农村为区域建立的一种目标完全不同于传统银行宗旨的金融制度,它是在特定的制度和条件下,直接向目标群体(主要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是贫困人群)提供生产经营性贷款以及综合技术服务的一种特殊信贷方式。小额信贷的基本特征是“小额、短期、有偿、持续、储蓄和公开”。这些年来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经历了从学习、借鉴、吸收等个三个过程。从时间上看,我国小额信贷发展大致包含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1年到1993年,主要是项目小额信贷试验阶段。第二阶段为1993年到1996年,是项目小额信贷与非政府组织操作并行的试验阶段。第三个阶段为1996年到2000年,主要是因为政府已经意识到小额信贷对扶贫的重要意义,于是开始实施运用小额信贷方式来进行扶贫,并在全国多数地区大力推广运用,成为一项重要措施。第四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主要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及民间的各类小额信贷组织,以机构运作模式开展小额信贷。经历了上述四阶段的发展,我国出现了非政府组织专业小额信贷、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和正规金融机构运作的小额信贷多元化发展新格局。小额信贷的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总是认为小额信贷就是作为扶贫的一项工具而已,而现在普遍的意见则是小额信贷不仅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还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1.1.2研究目的及意义(一)研究目的当前我国还没有对普惠金融做出规范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农村金融机构匮乏,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城乡金融资源的配置及其不平衡,造成农村弱势群体金融需求无法得到积极响应与满足,在这种环境下,只有通过优势互补和业务竞争等措施,打破农村信用社在目前农村小额信贷方面的一家独大的局面,实现规范化发展小额信贷,以达到真正满足基础个体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为建设符合“三农”特点的全面、广泛、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真正起到“补充”和“激励”作用,达到构筑普惠金融的目标。(二)意义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缩小城乡间收入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经济理论和实践活动经验表明,农村经济的发展少不了金融的强有力支持,所以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己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见研究小额信贷在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结合了现代金融和传统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1.学位论文绪论扶贫,小额信贷可以帮助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以提高农村金融效率,同时高效合理地动员和分配金融资源,以期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长期和谐发展。1.2国内外文献综述1.2。1国外文献综述联合国在小额信贷组织发展研究上,确定了以2005年为小额信贷年,一方面明确强调金融体系要为所有人(包含穷人和微型企业在内)服务;另一方面要把小额信贷纳入到国家金融体系当中去,并在法律制度和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较宽松的支持发展空间。在该目标基础上,小额信贷发展经历了服务对象多元化、机构和服务内容多元化、信贷管理方式多样化、机构商业化和规模扩大化等五个趋势。在2004年12月,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发表了《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一捐赠人小额信贷实践指导方针》,文中介绍了小额信贷发展的基本原则、服务对象、发展历史和现状,并阐述了当前国际较为普遍的普惠金融体系概念。对于小额信贷的“正规化”发展问题,国外学者主要进行了如下两方面研究:一是如何将小额信贷中的非政府组织(NGO)纳入正规金融组织。NGO变为为正规金融机构后,主要是为.了业务扩展并获利从而保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NimalA.Fernand贾2003)。另一方面是关于正规金融机湘如何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及开展小额信贷应具备的条件。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拥有广泛的分支网络、提供存款服务和支付业务经验等优势(LizaValenzula,2001)。尤纳斯博士身为当代小额信贷创始人,将传统民间小额信贷、轮会等小组制小额信贷、传统银行为农业所提供的专项小额信贷、非政府组织与银行合作的小额信贷、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其他形式的非政府组织所开展的小额信贷等1l类金融服务都归入小额信贷范畴。在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研究上,我们可以发现以贫困人口为目标客户的微型金融产业已经开始于更加广泛的金融体制结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CGAP(2004)对一系列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查,这些金融机构为那些被排斥于传统商业银行服务之外的人们提供服务,它们都具有“双重目标”,即一方面面向低收入市场,另一方面也力求覆盖成本甚至盈利。同时,CGAP还指出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学{≯论文绪论一些金融机构在向贫困人口提供服务时,服务质量实在令人担忧。我们要构建的普惠金融体系并不仅仅是指每个人都有一个银行账户,更要考虑的是这一账户的便捷与安全以及这些服务是否定价合理、是否满足客户需求、是否由那些经营稳定,能够帮助客户管理经济生活的可靠的金融机构所提供。在普惠金融覆盖面的广度上,Christen等在《双重目标的金融机构》中对全球超过3000个另类金融机构的储蓄和贷款账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另类金融机构”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储蓄和贷款金融覆盖达到6.6亿个左右,不包括储蓄银行大致1.5亿个的储蓄账户。两者相加大致为目前被服务的中低收入人群的规模,如果以7.5亿个计算,则占30亿个为得到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中低收入人群的2596,可以说中低收入者的金融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Christen,2004)。1.2.2国内文献综述从最近数十年中国小额信贷发展来看,期间国内致力于中国小额信贷研究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刘大耕认为小额信贷本质上是金融创新形态之一,是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和运作机制创新的产物(刘大耕,1999)。《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一文对中国小额信贷的类型以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有相关描述,其中指出小额信贷是金融创新与组织体制创新相结合,并与扶贫项目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扶贫项目(杜晓山,2004、2006)。《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一文中对全国大约159个地区的小额信贷发展现状作了实地调查并着重分析了小额信贷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曹子娟,2006)。小额信贷规范化具有两个最根本的显著特征:一是提供金融信贷服务给特定的贫穷者或中低收入人群;二是实现小额信贷机构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性(杜晓山、刘文璞,2001)。陈浪南和谢清河在研究小额信贷正规化时,认为小额信贷理应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的表现,该组织也应该被视为金融中介机构,政府则应该从政策方面为其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陈浪南、谢清河,2002)。正规金融机构在小额信贷的规章制度和政策环境上具有优势,因此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未来发展中可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吴国宝,2003)。而通过对浙江一些县市的调研来看,由于国家的整体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完成,我国小额信贷仍然有着“转轨”时期的迹象(应景逊,2005)。对于在中国正规金融4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I:学位论文绪论领域里我国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相关业务,何广文则认为这是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一种创新,对于客户群体指导、信用评级、农户参与、信用文化构建、信用甄选和监督等方面参考和运作是比较成功的(何广文,2006)。自从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以来,我国在普惠金融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农村建立金融体系在中央三个一号文件里有着较为详细的定义,该体系应该是匹配和满足来自农村多层次多方面的金融需求,也即要建立一个分工合理、功能完备、优势互补、产权清晰分明、监管有力、竞争适当、可持续发展以及管理科学的普惠性金融体系(杜晓山,2007)。关于普惠金融发展创新,通过对广西田东、灵山和横县电子化金融服务渠道的专题调研,分析了在构筑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中信息技术(IT)创新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创新设置电子化金融服务渠道是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的突破口;关于农村地区电子化金融服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准公共品”是电子化金融服务的特征,在构筑该体系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郭兴平。2010)。在构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方面,杜晓山对我国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和11项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应具备如下特点:金融服务会以合理价格按需提供给全部家庭和企业;保证财务上和机构上的可持续发展;拥有健全的机构;金融服务多样化。最后说明了普惠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为广大金融需求者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不断寻觅尚未被发现极度贫困和极偏远地区的潜在客户群体:减少金融服务提供者和客户群体的相关成本费用(杜晓山,2010)。普惠金融体系是对目前现有金融体系不足所进行的弥补,从广度和深度上来加强完善金融体系,同时依靠技术革新和政策支持来鼓励向贫困和偏远地域建立开放金融市场,研发出更多价格合理和种类丰富的金融产品(焦瑾璞,2010)。从上述对国内普惠金融的研究现状分析可知,虽然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构建一个能提供先进金融服务并授惠平等大众的普惠金融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在目前的技术背景下,要达成这个目标还是有点遥远,可是小额信贷及微型金融的成功也让人们看到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希望。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绪沦1.3研究方法和思路1.3.1研究思路本文从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的关系,分析了普惠金融下的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关系及其失衡原因,再次对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创建措施及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1.3.2研究方法本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笔者通过实地调研、电话访谈以及在图书馆、网络上查阅各种资料,多个渠道、多个方面地收集相关信息,了解目前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普惠金融下的农村小额信贷供需,指出了目前农村需求多样化的特征及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6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上学位论文小额信贷相关理论2小额信贷相关理论2.1小额信贷概述国内小额信贷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小额信贷下了不同的定义,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情况的转变,小额信贷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扩大,贷款对象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信贷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认为,现在农村小额信贷定义的要素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象: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小额信贷的客户对象必须经过仔细的观别,并不是所有的农户或个体工商户都可以成为贷款对象。小额信贷的客户对象主要针对农村的低收入者或者个体工商户,他们一般无抵押物,较为分散,具有持续的还款能力。(2)小额信贷的额度一般较小。小额信贷的“小”是相对的一个概念,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一百万也算是小,对于农信社来说,一万或者几千的贷款就可算是小额贷款了。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目前小额信贷的最高限额标准也在一直提高。(3)担保形式上,通常运用保证,包含自然人担保、村民联保等。本文中,小额信贷是指向具有持续还款能力的贫困农户或者个体工商户者提供的金融服务,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额度一般较小,其基本特征是采取自然人担保或联保的担保方式,其目的是帮助广大贫困农户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2.2基础理论2.2.1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是用来排除不确定的工具和手段(C.E.Shannon,1948)。根据传递性5eremyStein把信息区分为软信息和硬信息两种,软信息是指那些除了提供信息人本身之外其他人无法证实的信息,硬信息是指能被直接证实的信息。GeorgeAkerlof,Stiglize,MichaleSpencer分别提出了柠檬市场理论,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和信号发送模型。米什金认为,信息不对称就是指在金融市场中,由于不能掌握关于对方足够多的信患,使得在做决策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1二学位论文小额信贷相芙理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交易双方的关系称之为委托一代理关系,其中代理人为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委托方为信息劣势的一方。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两类问题的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指由于交易前的信息不对称性使得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会利用对方无法掌握全部相关信息的这一情况从而获取额外利益,并最终引起市场的不合理分配。在金融市场上,借款人的风险类型是事先知道的,风险高的借款人寻贷的积极性最大,愿意出更大的交易成本获得贷款,所以也最有可能获得金融部门的贷款,而风险较小的借款者却退出信贷市场,结果最终导致信贷配给失效,市场萎缩。道德风险是指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故意封锁相关信息,使得对方在交易中受到损失。金融市场中,借款人在获得贷款后,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不惜将借贷资金挪用于高风险用途,因为失败的损失将会由贷款者而不是借款人承担。由于监督成本太高,并不知道借款者的资金真实使用情况,贷款者处于信息劣势,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道德风险的存在增加了交易监督成本,降低市场运行效率。贷款人在事前就要投入一定的信息甄别成本,并在事中投入一定的监督成本。而另一方面,借款人一旦拿到贷款后,又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表现为一是改变贷款用途,如农户或小企业将本来的生产、投资金融用于消费,甚至进行投机性用途。二是战术性违约,恶意拖欠贷款,拒不还贷。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市场中大量优质、守信用的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在现实中,一方面,提高借款人声誉,鼓励诚实守信,让借款者意识到按时还款带来的长期好处和方便,违约将受到惩罚。另一方面,改善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如通过团体贷款、动态激励、担保替代或者定期还款计划筛选不同借款者。2.2.2交易费用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这两种资源可以采用互相替换的配置策略,昂贵的市场交易费用主要是由于受到不确定性、机会主义、有限理性、与小数目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所形成的。为节省交易成本,产生了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这种新型交易模式。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与否,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目标都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但文章本身并没有直接提及交易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土学位论文小额信贷相关理论费用这一概念,而是由威廉姆森提出,通过两种协调方式来配置资源:一是企业一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协调方式;一是市场一无计划、无目的、无组织的协调方式。两种方式都是有成本的,相对成本的高低、相对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产生和存在(Rona]dCoase,1937)。交易成本是指在贸易活动中,企业(包括私人)与其他相关企业或个人从开始洽谈至最终实施期间所产生的支出费用。交易费用所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信息不对称、私人信息的存在、偏载、人为的歪曲、误导、掩盖、封锁、稀少、混淆、获得需要成本,有时候往往信息本身就是一种有偿的商品。信息不对称一种是客观因素产生的,另一种则是由主观因素产生的(有意的欺骗、隐藏、曲解、增减等,也有受限于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现代经济学理论指出,个人不太可能拥有全部的信息,而为了获取其余信息所花费的搜寻工作是需要各种成本的,所以需要人们在信息量与成本间做出权衡,只要获得足以达到“满意程度”的信息即可,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达到理想中“最全最优“的信息,著名学者西蒙也曾作过相关的深入分析。基于此,如何更迅速,花费更少精力去发掘合适的,满意的信息,已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而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风险败德行为与机会主义行为,使得违规、违约、违纪、违法等时有发生;市场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交易的环节越多,机会主义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在人们不能通过协商达成协议来解决纷争时,又或当协商成本过高时法律才会介入并根据客观事实情况立法成文。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自觉性也是有限的,人都有非理性的一面(如违规以利己),人们的制度、约定、契约等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各种争议及解决争议的各种费用。技术水平总是有限的、获得信息的方法以及工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越是处于完全竞争乃至垄断的行业,其交易费用就越低,反之,越高。2.3微型金融概述2.3.1微型金融关于微型金融,世界银行是如此定义的:指针对低收入家庭所提供的储蓄、保险、贷款及金钱支付等相关金融服务,其核心要素是微型信贷,即贷款者提供无抵押贷款给到无收入来源的借款者。从国际上看,20世纪70年代提供给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主要业务是贷款以及对非金融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试验就是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i:学位论文小额信贷相关理论微型金融业的雏形,来自“微型金融高峰会议运动”(2005年)的相关数据表明,从1997年伊始,微型金融业的规模以每年递增40%的速度茁壮成长。从开始的618家机构(1997年)发展到1300多万客户(2004年底);全球已有8000万名客户在使用3000家机构为其提供的相关金融服务。作为新近发展起来游离在传统正规金融体系范围外的一种金融形式,微型金融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核心在于扶贫,受惠群体是贫困、低收入人群。大力发展微型金融的主要任务是消除贫困、辅助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关于“穷人金融的基本理念”,“穷人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的观点是:任何自然人都应该享有信贷的权利,穷人也是有信誉的。许多国家的微型金融机构从一开始,便坚持秉承该理念,在农村扎根,贴近真正贫穷的人群,为低收入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二是单笔业务交易额小,灵便的服务模式。微型金融主要是为那些被正规传统金融体系忽视的贫困家庭、穷人和小微企业提供微型信贷和办理其他相关金融业务,扶助其进行相关小本经营或是生产性活动。所以造成了每笔交易金额比较小,比人均GDP水平低。有资料表明,在非洲微型金融机构中,每人加权平均的贷款余额和储蓄余额分别为307美元和137美元。同时也采用便捷的微型金融服务模式,一般提供无抵押贷款,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委托加油站、零售商等来办理.业务。三是多种形式的组织,有趋势表明在向商业性金融靠近。国外拥有各种各样的提供微型金融服务的机构,最近几年的发展趋势表明,以商业模式来支持贫穷人群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追求盈利性和可持续性运营,渐渐成为微型金融的发展风向标。有一些微型金融组织通过运用分期还款、动态激励、小组联保贷款等新型金融信贷模式,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障碍,确保较高贷款收回率。相关研究显示,在2003年世界上最好的微型金融的权益回报率(ROE)一举赶超全球盈利前10名商业银行16.2%的平均水平,有些拉美国家的权益回报率甚至超过了40%~50%的水平。10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j学位论文小额信贷相关理论2.4普惠金融相关理论2.4.1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指一个能全方位行之有效的为社会所有人,尤其是为那些贫困以及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其内涵包括如下三个层面:首先,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只有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才能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并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就必须进行金融体系创新,其包括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机构创新。三是由于大型企业和富裕的人己经获得了金融服务机会,因此构筑普惠金融体系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把被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忽视的贫困人口纳入服务范围中来,这也需要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提供相应服务于那些贫困人群和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不仅包含了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扶贫的功能,而且还超越了一般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强调建立一个完整体系,不再忽略边缘化那些有一定扶贫性质的金融机构。而且,普惠金融体系提出金融机构需将弱势群体、产业、地区纳入服务对象中,并使其获得公平的服务权益,因此普惠金融体系原则上是一种和谐金融的表现,其理念是为了满足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本质上即获得公平的信贷机会和融资渠道使用权。但普惠金融体系并不是就等同于扶贫贷款,扶贫贷款虽提供具有贴补性质的贷款利率,由于实施效果不理想等原因,导致贷款的还款率低;而普惠金融更强调运营上的可持续,也就是在给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需要维持自身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的金融产品除了常规存贷款业务外,还包括保险和理财等。从二者的差异可以得出,普惠金融体系旨在针对弱势对象日益增多的各种金融信贷需求,提供其平等享受金融服务权益的机会,这也是目前传统金融体系所不能及的。2.4.2惠普金融与小额信贷的关系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产生是出于一个相同目的,即为弱势群体提供相关信贷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从而使得他们抓住获取收入的机会以便积累资产财富并减少在危机和困难下的风险,提高社会地位及收入水平。其中小额信贷主张客户的针对性,即针对贫困者,强调扶贫甚至于某些情况下带有慈善的性质,目的在11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l二学位论文小额信贷相关理论于解决弱势群体和贫困者的资金方面需求,比较少考虑机构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又或太过于依仗机构外部注入资金,当供给断链时便很难继续坚持信贷业务。伴随小额信贷渐渐向微型金融发展,当金融机构不仅仅提供小额信贷金融服务时,便演变成了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注重贷款的还款率,注重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注重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注重发挥金融功能和完善金融体系。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以及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如下图2.1所示普惠鑫融图2.1小额信贷、微型金融与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普惠金融和小额信贷的发展患息相关,普惠金融升华了小额信贷的扶贫理念,并更加重视向更贫困人群以及更偏远地区推进金融服务和开放金融市场,目的在于不再忽视那些带有一定扶贫性质的金融(焦瑾璞,2010)。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两者相互有关联但又有所不同。小额信贷实际上是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具体实践,对小额信贷来说,普惠金融是对其认识的衍生和发展。但是小额信贷不等同于普惠金融,多者在多个方面均存在不同点。具体如表2.1所示表2.1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之间的不同点缘起理论基础机构种类业务种类覆盖面发展目标小额信贷金融体系外信息不对称专门的小额贷款业务贫困者弱势强调脱贫部力量理论、交易费信贷组织(只群体用理论贷不存)12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ij学位论文小额信贷相关理论续表2.i缘起理论基础机构种类业务种类覆盖而发展目标普惠金融金融体系本发展权理论、金融机构所有金融服所有的主题、强调能力提身需要科学发展观务但强调贫凼升理论、和谐社者会建设理论13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学位论文普惠金融视角卜.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3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3.1农村小额信贷需求主体分析3.1.1需求主体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农村的金融刚性需求逐年递增。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需求对象,农户和农村企业在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主体之间等因素下的需求总额与内容不尽相同。根据农户的金融信贷需求特征,农户可分为贫困农户(即低收入农户,家庭纯年收入小于5000元)、温饱型农户(即中等收入农户,家庭纯年收入在5000至20000元之间)以及市场型农户(即高收入农户,家庭纯年收入大于20000元),表3.1农户的信贷需求需求主体类型贫困农户主要信贷需求,t活开支、小规模种养生产贷款需求满足信贷需求途径政府扶贫资金、民间借贷、政策金融、财政资金、农村小额贷款温饱型农户牛活开支、小规模种养生产贷款需求民间借贷、农户自由资金、农村小额信贷、合作金融机构、少量商业性贷款市场型农户譬业化规模化生产、工商业贷款需求商业性贷款、农户自行资金表3.1显示,贫困农户和温饱型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比较大。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特征见表3.2表3.2农村企业的信贷需求需求L体类型小微企业主要信贷需求开拓市场、扩大规模的信贷需求满足信贷需求途径政府支持担保的商业信贷、风险投资、民间金融、政策金融、自有资金中型企业面向市场的资源利用型生产信贷需求自有资金、商业型信贷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J学化论文普惠金融视角F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续表3.2需求l!体类型}要信贷需求满足信贷需求途径龙头企业(创业期)生产规模扩大化专业化技能政府资金、政策金融、商业型信贷、风型信贷需求险投资龙头企业(成熟期)规模化生,-的号业化技能型商业型信贷信贷需求3.1.2农村信贷需求特征分析农业生产经营有其自身的特点,为其服务的农村信贷需求同样也具有自身的特点,综合之前对农户信贷需求特点的分析,农户的信贷需求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风险性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决定了农户的资金需求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农作收获前,由于农户资金被大量占用无法收回,造成资金链相对紧张,信贷需求强烈。而在收获以后,由于有了比较多的资金收入,信贷需求量较小。同时,虽然人类已经有了一些应付自然灾害的措施方法,但是依然有许多自然灾害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抗力的。受此影响,农业资金积累稳定性较其他产业相比差,农户信贷风险性大。第二,成本较高而收益较低。农户贷款需求的单笔金额小、分散且周期短,从而造成了其金融产品的管理成本较高。再加上农户本身势单力薄,其信贷产品定价时不能太高,这种情况造成信贷机构获利空间较小。第三,中国农户的信贷需求较强。民间借贷是农户资金来源的一个主要渠道。虽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能改善部分家庭的资金短缺状况。但在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有所提升但还未充分发挥。第四,由于信贷需求较强,农户表示可以接受哪怕比现有水平稍高一些的利率,但期望贷款期限能与投资项目保持一致并能够采用短期分批的还款方式。因为没有可以进行担保的财产,农户希望能够以信用或保证贷款为主。第五,农村信贷需求目前依然以小额贷款为主。虽然获得大额贷款依然困难重重,但需求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第六,农户生活型信贷需求在农户信贷需求总量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子女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普惠金融视角卜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教育及医疗支出是其主要用途。目前农户贷款主要集中考虑生产性投资上,所以借款规模比生活性的要大。若能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将会有更多的信贷需求。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信贷需求,尤其在低收入农户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半数以上的低收入农户家庭有信贷的愿望:同时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借款需求非常迫切,但由于其自身资金有限,承受风险的能力较低,导致其信贷存在额度小、期限长的特点;又由于低收入农户家庭缺乏正规金融机构所需的担保物,使其信贷需求不得不大多通过民间借款方式得以满足。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性经营活动具有季节性、风险性、受益成本性、信贷需求普遍性等方面的特点,为其服务的农村信贷需求活动也具备相应的特点。3.2农村小额信贷供给主体分析3.2.1供给主体中国农村小戴信贷根据组织机构以及资金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主要模式:首先是以民间或官民合办形式运作的小额信贷项目模式,以国外机构无偿援助为资本来源,包括国外专业NGO的小额信贷项目、国际援助机构有期限的小额信贷项目以及非盈利性小额信贷项目等。其次是政府参与扶贫的小额信贷模式,指以国家财政和扶贫贴患为资本,借助小额信贷服务这样的金融工具,以实现扶贫任务为目标,政府运作的政策性扶贫小额信贷。第三是正规金融机构农户小额信贷模式,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等)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扶持“三农”的要求,以吸收存款和人民银行再贷款为资本来源,展开农户联保以及小额信用贷款。3.2.1.1外援扶贫小额信贷机构我国小额信贷始于1981年在内蒙古开展的北方草原与畜牧发展项目,是由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来主持运作的。1993年,“易县信贷扶贫合作社”由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建而成。“扶贫社”是第一个将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借鉴到中国的实验,其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试点“乡村银行”模式,为政府在有效合理使用信贷扶贫资金方面,提供一些来自国际的可借鉴经验。作为一种特别的信贷模式和扶贫手段,小额信贷主要在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援下从199316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j:学位论义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年开始传入国内,由国内的民间组织运作。自从1993年中国社科院从事小额信贷项目试验以来,该项目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法律允许边缘游走。有一些人曾质疑该项目“合理不合法”。直至1999年这样的情况才有所改善,小额信贷才终于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复,同意其按照试验项目持续开展下去。接着商务部交流中心的小额信贷项目也相继得到了批准。但当时的政策仍然限制小额信贷不允许吸收公众储蓄。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非政府小额信贷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逐步萎缩的状况。目前中国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能保持正常运作的低于2070,经营运作能够自负盈亏的更是屈指可数。造成非政府小额信贷萎缩的因素很多,涉及资金、技术、制度、政策等方面因素,使得外援小额信贷总体上面临一个非常艰难的处境。其中有二个主要原因:一是除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规模小额信贷项目的启动资金外,后续没有新的资金注入跟进,使得小额信贷仍处于小规模的水平停滞不前;二是由于非政府组织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从而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资金被这些不良资产逐步侵吞。民间合作性质的小额信贷资金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来自合作者自身提供的基金,二是来自国内外个人或机构的捐赠。这类小额信贷也是属于非政府组织,但合作性质的小额信贷和非常复杂组织小额信贷机构在管理结构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小额信贷是一种扶贫行为,故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此还是比较支持的。从近十年来看,我国政策对于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活动、利率等方面并没有过多的干预,并且绝大多数地方上的法律机构部门都可以维护小额信贷机构的合法权力和利益,保证小额信贷活动的日常运作。目前,虽然所有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都需要在当地政府部门登记,但由于非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所以不具有融资资质。这种状况不仅无法通过自愿储蓄来吸收可持续的、相对低成本的资金,更不能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来扩大业务规模。如此尴尬定位也使得民营小额信贷机构间的业务往来受到严重制约。3.2.1.2政府扶贫信贷机构1996年至2000年,由政府部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推的“政策性小额信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L学位论文普惠金融视角卜.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贷扶贫项目”在云南、山西、广西、四川、河北、贵州等有民营小额信贷经验的地方省份开展。该项目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实现新世纪的扶贫任务以及千年攻坚计划。该项目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支出和扶贫贴患贷款,采用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传统小组联保模式,由国务院扶贫办、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妇联、残联和工会等组织参与。另外,政府部门从2004年开始在二百多个贫困县试点实行财政贴息,由财政部门、政府扶贫办以及农村信用社开展合作竞标扶贫小额贷款项目。该类由农业银行管理并直接把信贷扶贫资金以“扶贫贴息贷款”形式发放到芦,然后这种强调贷款供给的传统农村金融政策,并没有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其造成了三个主要不利后果:一是当大多数人认为政策性信贷资金被是一种补贴而非贷款时,必然造成还款率低,这种情况会进一步破坏本就薄弱的农村信用环境;二是低利率政策会抑制储蓄,并对民营金融机构产生排挤效应;三是低利率信贷资金的最终受益对象并不是急需资金的普通农户,往往是在乡镇中的那些有权阶层。盈利性被金钱和权利所代替,成为分配信贷资金的依据。而这种信贷资金配置方式,导致产生了腐败和寻租行为。3.2.1.3正规小额信贷金融机构(1)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我国正规金融机构中,最早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是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村,含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在内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体系是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的主力金融机构。截止2011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为9.7万亿元,位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第四位,贷款余额列第二,合计6.6万亿元。农村信用社的全部涉农贷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总额中占比32.8%,共计4.6万亿元。农户贷款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户贷款总额的77.4%,已经达到2.4万亿元。相比于其他正规金融机构,农信社在小额信贷领域的优势在于:宽泛的资金渠道;相对成熟的内部组织机构管理水平;较强的金融专业能力;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高;相对宽松的法律政策空间;地域优势明显。所以,在农村农信社的认可度大大超过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然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业务运作成本高昂、风险大,从业员工工作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j:学化沦文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量大,利率又受限制,故该业务呈现亏损状态,并未实现预期中的良性扩展。事实上在一些管理水平低,不良资产率高的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已经开始出现减缩的迹象,其中农户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业务体现的尤为明显。假如仍旧一味强求开展而不改变相应政策和采取相应措施,此业务维持性堪忧。(2)农业银行的小额信贷贴息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由农业银行在1990年开始开展,然而由于资产质量低等原因,在2000年前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叫停。但是在云南省一些地区,在当地政府的扶持配合下仍然在继续。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农业银行经营目标的重点已经从单一的城市转为同时发展城市和乡村两个金融市场,而且还把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作为它在“商业运作”以及“服务三农”的指导方针下的一项重点探索方向。(3)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信贷邮储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以质押和信用为主要形式。邮政储蓄银行在存款规模方面位居全国商业银行第五,拥有全国最大城乡网络,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在专业人才、操作金融业务经验以及管控风险能力等方面存在风险和挑战。(4)国家开发银行的小额信贷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对农业、林业、水利行业发展大力扶持,对涉农保险和涉农农贷进行产品创新,并成功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的发展,同时支持南水北调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至2011年,国开行已经给上述行业发放了大约1122亿元的贷款。2012年国开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约1300亿元。在商业化转型成功的背景下,国开行办理小额贷款业务时强调的是业务上的可持续性,比如建立专司小额贷款业务的富民业务部等。(5)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以哈尔滨商业银行为例。为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促进“三农”和整体经济的和谐发展,哈尔滨商业银行推出“赚通”农户贷款系列产品(涉及养殖业、种植业、服务业、农机具等)。该产品包含以下特点:一、种类全。该产品可以满足农户种植、养殖、购买农机具和从事农产品加工等多方面的资金需求;二、额度高。贷款额度起点为1000元,最高额度在5万元左右;三、期限长。贷款期限最高可达五年,农户19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普惠金融视角卜.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可自由选择利随本清、等额还款等多种还款方式;四、送货上门。采用集中上门收放贷的模式,让农户在家即可获得贷款。3.2.1.4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1)村镇银行根据2007年《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所描述的,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是根据我国“金融抑制”现象的一种反应,一种金融创新。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诸如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村镇银行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打破了农信社一家独大的局面,推动村镇经济发展。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村镇银行与农信社的直接博弈的局面,会促使农信社必须考虑转变经营理念来谋求生存。(2)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服务试点对象是农户、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它不隶属于金融机构,所以没有相关金融许可证,只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补充形式。其资金一般来源于捐赠资金等,由于不能吸收存款,所以也不存在系统性风险。截至2014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127家,贷款余额8444亿元,全年新增贷款2519亿元。(3)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农村企业和农户带头创建,服务于入股社员、进行社区民主制管理的信用合作机构组织。与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如下优势:第一,入社门槛较低,农户只要认购少量的”资格股”就能获得社员资格;第二,投资收益较高,正常情况下因杠杆作用,社员会获得比投资额高出数倍的贷款额;第三,在资金互助制度中,全体社员会参考市场利率来决定贷款利率,农户通过比较投资成本比较后就会了解该制度的好处并选择它。但是要想可持续发展,则必须满足如下条件:需要吸纳一定数额的成员股本,适当的商品经济发展环境,成熟的民主制衡机制,推举数名有办事能力并且公正有威望的人,具有凝聚力的20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Jj学化沦义普惠金融桃角F农村小颧信贷供需分析社区,完备的财务管理及运作机制,适度的外部监督等。由此可见要想达到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目的,资金互助社所需做的还有很多。如果政府能采用更为宽松的农村金融政策来支持的话.农村资金互助社会则会大大降低诸如运营情况不佳、非法募集储金等扰乱金融秩序现象发生的可能性。(4)贷款公司贷款公司是指经批准,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专门为县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为缓解农户贷款难问题而设立的专营贷款的全资子公司。贷款公司不能吸纳公众存款,经营资本为实收资本和来自投资人的借款。如表3.3所示,至2013年底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了113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含筹建和开业),其中包括4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4家贷款公司、1071家村镇银行。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总体运营良好,设立在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占了百分之六十二。直接和间接入股村镇银行的民间资本占比达71%,各项贷款余额中农户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合计占比90%表3.32007-2010及2013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情况(年末累计,单位:家)2007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合计1948312008芷916101072009年1488161722010盆3499373952013正1071144911343.2.2供给存在的问题第一,规范的农村民间金融十分短缺。客观来说,因正规金融机构的支持供给不够才给予农村民间金融活动巨大的生存空间。在一些地区,农民的主要筹资贷款渠道是民间借贷。在缓和农村资金紧张方面.民间金融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缺乏法律保护和监管,使农民的债务负担加剧,农村的金融风险、纠纷、矛盾频发。监管部门对不规范农村民间金融活动采取歧视和打压政策,又致使如2l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普惠金融视角卜.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民间金融的消失以及催生了地下经济如私人钱庄等的盛行。因此,缺乏规范的农村民间金融无法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要。第二.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开展受其支农职能范围的影响制约。事实上,由于对其支农范围限制过窄,导致其无法正常施展”输血”和”造血”功能,不能够在无偿的财政资金投入配合下对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进行支持。目前其支农范围仅局限于为国有粮棉油的流通环节提供信贷服务,对农业产业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小额信贷市场农民增收等尚未发挥其支持作用。国开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还远远不如其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第三,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不足严重妨碍其支农效果。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信社在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而易见的进步。但是诸如风险、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等长期困扰其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根本解决。服务方式单一落后,人才储备青黄不接,职责界定模糊不清等关键问题仍然存在,严重限制了其支农服务的改进与强化。第四,农村金融创新和服务严重滞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带动着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但是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的多样化要求选择忽视,而继续以存贷汇等传统业务为主,即使有针对相关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上的创新,也不能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3.3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失衡及其原因分析3.3.1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失衡的体现3.3.1.1总额缺口中国农村信贷供需总额缺口主要体现在农村信贷和金融机构农村存贷两方面。(1)农村信贷供需缺口巨大据统计2007年我国全国农村资金需求总额近50000亿元,同期资金供给总额为31000亿元,供求缺口约19000亿元。这意味着农村信贷供给小于农村信贷需求。’’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学位沦文普惠金融视角F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表3.4中国农村资金缺口表(单位:亿元)年份2000200320052007需求总量22000270004100050000供给总量13000190002700030000差额700080001400020000(2)金融机构农村存贷差额巨大如表3.5所示:金融机构农村存贷差额从1993年的一189.3亿元上升至2007年的5473.1亿元,并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存贷差额占比存款余额从1993年的一4.1%上升至2006年的28.7%,并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表3.5中国金融机构农村存贷款差额变动(单位:亿元)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农村存款4649.75879.37391.79034.810665.012190.013343.614997.216904.719180.023006.6728853.030257.9637836.27农村贷款4839.04644.63019.O7123.28350.210025.210953.610948.812124.213697.916436.218722.122342.1224861.95存贷差额—189.31234.74372.71911.62314.82164.823904048.44780.55473.16570.4710130.97915.8413974.32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3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i:学位论文普惠金融视角卜J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3.3.1.2信贷资金使用用途结构失衡农户是农村信贷的需求主体,其信贷需求一般包括低收入农户家庭维持日常所需开销、温饱型农户家庭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也有专业户对规模化种养、专业化生产或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大额贷款、金融咨询等需求,另外还有助学贷款、疾病医疗贷款、住房等需求,呈现出个性化与多样化特点。目前相关小额信贷的政策机制没有考虑到农户实际上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与农户金融需求在用途上出现了明显偏差错位。一方面广大农户急切的多样化资金需求得不到及时响应和满足,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资金却又难觅市场;造成“想贷款的无处可贷,想放款的无处可放”的奇怪处境,这样使得高利贷等民间借贷有机可乘,乘机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3.3.1.3信贷额度结构失衡小额贷款发放的常规操作是经由农信社在对该农户评级核贷后,按照四个不同级别来发放从500元至3万元不等数额的贷款,然而3万元的上限一般满足不了农户的大额资金需求,以某县为例,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以农林牧副渔为主的专业大户,然而由于授信额度的原因,信用社的供给往往难以满足这些专业农户的资金需求。据统计,2005年,该县共计特色种养户2600户,户均年收入2.6万元,总收入占全县农户收入的14%,但这些农户当年获得贷款总额仅占全县小额农贷发放额的7%,难以满足正常生产资金周转需要,从而形成信贷制度机构失衡。3.3.1.4期限结构失衡在多元化生产经营的情况下,由于没有科学合理地对农村的资金供求进行分析,农户信贷需求在时间上的多样化性无法被信贷供给主体所满足。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有着支农再贷款的期间限制最长为2年且不能借新还旧的规定。对于粮食种植、普通养殖业这样的传统行业,这样的规定是合适的。然而由于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支农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贷款期限上的需求就变得多样化,比如住房与子女助学等贷款约需1-4年的期限,特殊养殖业往往需要2至3年的期限,林果种植业则需要3至5年期限,种种这些都与现行支农贷款期限规定矛24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j上学化论文普惠金融视角卜.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盾。农信社不科学合理参考实际农业生产周期和需要时间,仍旧使用支农再贷款规定的固定期限,必然导致大量的逾期贷款,加重了农户的生产负担。3.3.2农树小额信贷供需失衡原因分析我国农村信贷供需失衡的原因较为复杂。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部门在农村金融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例如成立了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农信社与农行脱钩、按合作制原则规范农信社、农信社产权结构和管理制度改革等,强化深化农村金融对于“三农”的金融服务。但是,我国的农业投入资金少、农户及农村企业贷款难得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3.3.2.1农村信贷需求较旺盛农村经济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农村经济产业不断升级,从原有的简单再生产转向扩大再生产;二、结构不断调整,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三、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转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这些均导致我国农村信贷需求旺盛。具体体现在我国农户信贷需求、农村企业信贷需求和农村基础设施信贷需求均呈上升趋势。3.3.2.2农村信贷供给单一农村经济包含的内容十分宽泛,对信贷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首先,融资需求的多样化。农村经济的结构复杂,经济成分多样,在融资规模、融资渠道、融资期限和融资方式上都有着不同的需求。比如面广量大的农户多需要手续简便、中短期小额农业贷款;中小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则需要较大规模的贷款:小城镇开发建设则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直接融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较长期限贷款等。显然,这已经大大超越农信社一家的供给能力范畴。其次,业务种类多元化。农村金融发展除了对融资有需求以外,还需要诸如证券、保险、信托业务以及种类繁多的现代金融中间业务。第三,对信贷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有需求。特别是农村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对信贷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农村信贷的供给却与上述需求差距较大。其表现为:第一,融资方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1:学位论文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式单一,由于银行项目贷款的要求苛刻、审批手续相对复杂从而使得大多数需求者望而却步,主要是靠农信社的小额农贷来支撑。第二,业务种类单一,主要是常规的存款、贷款以及相关中间业务。第三,信贷服务手段方式相对落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高。这种单一的信贷供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3.2.3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相对过度农户生活性的信贷需求特征为小金额、低价格为主,而农户生产性的信贷需求特征为长周期、手续简单为主。民间信贷之所以能够在高利率下仍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民间信贷融资效率高,手续简便;而且多数是基于民间信任而不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这样的好处是程序简单、效率高速度快且不良率低。正规金融机构也在进行诸如简化信贷手续等相关服务改进工作。但是其核心内部管理机制(信贷和管理人员责任制)还是比较繁琐和苛刻。3.3.2.4农村信贷设计过于“城市化”正规金融机构在对农村信贷供给的设计上呈现出“城市化”倾向,针对农村信贷需求并不充分。即使农信社在信贷的设计上,也存在着与农村信贷需求的矛盾。3.3.2.5政府严格控制民营银行的准入政府严格控制民营银行的准入影响到了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在我国农村,无论是家庭经济例如各种种养大户和专业户,又或是“企业经济”都属于民营范畴。在有些地区,这些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成为重要的融资主力,基于此需要怎样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服务便成为了一个问题。从道理上讲,融资不应该有界限,但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或出于对规模经济的考虑,或出于对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又或是出于回避体制风险,主观上不倾向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而政府部门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长期以来严格控制民营银行的准入。这种金融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的情况使得农村民营经济在融资上遇到了之前城市民营经济也遇到的相同问题,导致民营经济主体只能依赖于体制外的民间借贷。26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I:学化论义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分析3.3.2.6邮政储蓄机构抽调农村资金农村的大量资金被邮储机构抽调,直接导致农村资金供应紧张。在人民银行对邮储资金管理调整前,邮储吸收的存款历来是直接上交给中国人民银行并从中获取利息收入,然后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的方式贷给农村金融机构。这样就增加了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也增加了资金周转成本。2003年8月1日改革以后,新增存款可被邮储机构自主灵活运用。例如可以在农信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大额协议存款业务,可以参与债券交易,可以承担销售有价债券等。因大额协议存款具有保底受益、操作灵活等优点,成为邮储运用资金的首选对象。因此,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协议存款方式吸收大量邮储资金,且不会再次投放这些资金至农村地区。3.3.2.7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这是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不情愿向农户、乡镇企业等信贷需求主体发放贷款的主要原因。在发放贷款时主要考虑信贷需求主体的还款能力。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以及目前中国征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在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个基本原则下,农村金融机构不太愿意向经济收益较低的农村信贷需求主体投放贷款。27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学化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4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4.1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概述4.1.1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农户尤其是中低收入农户群体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对于小额信贷可持续性,业界对其的主要看法是指机构本身提供的小额信贷服务所产生的收益能负担相关运作成本和资金成本,确保入大于出。我们可以把能实现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理解为小额信贷机构的商业可持续性。广义上的小额信贷可持续一般有两方面:组织上的可持续与财务上的可持续,指的是小额信贷机构从技术、管理和组织方面不断调整优化、创新设计、高效率运作,希望能够达成其有效持续不断地为贫穷者服务这一基本目标和方针。当然核心前提是必须先保证机构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小额信贷机构的组织可持续是从其管理能力与组织适应能力方面来判断的。即要有一个结构合理、产权明晰的专门机构来运作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实现技术和管理上的可持续,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素养高的管理队伍,能够依据多变能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发展产品和服务,匹配对象群体的金融需求。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可持续是指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实现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财务可持续又可细分为两个层次:经济可持续与操作可持续。小额信贷机构的操作可持续是指其所有收益能负担机构直接资金成本与非资金成本的能力。非资金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成本、因拖欠等因素产生的信贷资产损失。直接成本指不包含调整过的资金机会成本的成本。小额信贷机构的经济可持续是指其所所有收益能负担支付贷款的全部资金成本和非资金成本。这样,小额信贷机构就完全不依靠任何补助,并且小额信贷机构的投资会有一定的利益回报。对小额信贷项目来说,保证操作可持续性是非常重要的,是经济可持续性的基础。只有实现操作上的可持续,才能确保经济上的可持续。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图4.1小额信贷可持续的层次关系保证盈利是小额信贷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如果一个机构仅开展了小额信贷业务而没有其他金融与非金融相关业务运作,那么对它来说小额信贷业务的盈利即表示基本做到了经济上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了机构上的可持续性。如果一个机构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同时,也在开展其他金融业务,那么该机构的小额信贷可持续性是指要把开展小额信贷的相关业务部门拉出来单独核算。如果单独核算下来可以实现盈利,即表示可以做到持续下去,无需其他金融业务的收益来弥补小额信贷业务部门的亏损,以维持机构开展小额信贷的持续性。4.2国外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4.2.1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经验孟加拉格菜珉银行(GrameenBank简称GB)是乡村银行形式的成功典范,也是在世界上最早致力于农村小额信贷的民间金融机构组织。它是由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过创建和领导的。从27美元的贷款起步,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目前已经拥有约400万贷款者、1277个分支机构、约12500名员工、贷款总量高达40多亿美元、还款率高达98.89%的银行网络机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已经实现了为贫困人服务以及财务可持续的双重目标。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学化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格莱珉银行的组织架构格莱珉银行在成立初期,政府持股比例达到百分之六,其余股份由借款人自行认购,是一个由政府来主导的金融机构。为了使其不受来自政府部门的干预,孟加拉专项立法来确保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如今政府股份只有6%。格莱珉银行最高的决策机构一共有13个人,其中包括三名政府代表,九名借款人股东代表,而尤努斯教授则担任主席和常务董事职位。这样能够使得制定的政策确保股东的利益又使得银行与其他政府机构建立了联系,反映了银行为客户服务的工作原则。(2)格莱珉银行的资金来源乡村银行的贷款本金来源于银行储蓄,其中超过64%的储蓄来自银行的借款人使用储蓄来弥补全部未尝贷款,银行从1998年伊始,就没有再接受过捐赠,其所有贷款可用额度全部来自于存款和自有资金,是一个完全财务独立、自负盈亏的金融机构。(3)格莱珉银行第二代贷款模式乡村银行的借款者总数是604万,其中女性占96%。乡村银行贷款无需提供任何抵押担保,借款人也无需签署任何法律文件。借款人必须加入一个由五名成员组成的小组,但小组成员没有被要求为其他成员提供担保。还贷责任仅需借款人本人承担,小组和银行来负责监督每个组员没有任何还款问题。没有连带责任说明小组成员没有责任提拖欠贷款的组员偿还债务。如此背景下,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商业化可持续性效果十分明显:自成立以来,其服务对象从230万(2001年)增加至650万(2006年),发放贷款总数达到2719.4亿塔卡(约合54.6亿美元),其中2416.3亿塔卡(约合48.3亿美元)已经被偿还。还款率达到98.41%。4.2.2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经验个人贷款模式指的是直接向自然人发放贷款,以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TheBankRakyatIndonesia,简称BRI)以及其乡村信贷部(BRIUD)为代表。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在印度尼西亚的国有商业银行中排名第四,也是印度尼西亚国有商业银行中唯一有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其分支代理机构遍布于全国各地,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j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凶素分析共有约4500家。它的核心理念就是坚持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在1984年以前,BRI的情况非常糟糕,亏损严重、需要国家大量财政补贴扶持才能勉强运营。1984年改革后,BRI逐渐转变成一个运作较成功的商业银行。目前,该银行已经能够无需利用外部贷款,完全使用自身吸纳的储蓄存款作为运作相关信贷服务的资本,并已经持续自负盈亏将近二十年,成为其他商业银行在农村小额信贷领域的学习榜样。(1)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的组织架构BRIUD的组织架构呈金字塔型,从上至下共有四个层级,分别是总部一地区分行(15个)~支行(320个)一乡村营业所(3902个)。乡村营业所是该架构中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就在位于农村乡镇中心、商场附近租赁一间房屋作为办公室。每个乡村营业所一般拥有不超过12位员工,服务范围大约在18个农村,可以为700名贷款客户及4500名储户服务。(2)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的资金来源1983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相关法令允诺商业银行可自行设置利率标准。BRI的存款利率是根据存款量来决定的:数量越大,利率越高。例如,500美元以内的存款利率为10%,500至2500美元的利率为11%,高于2500美元的为14%。同时,银行按存款的流动性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储蓄产品来大力吸引储蓄者。乡村银行从储蓄存款中获得可用作贷款资金的成本在13%左右,如若从基层银行渠道拆借获得的贷款资金利率则为17%左右,相比之下乡村银行的借贷成本比较低廉。(3)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的运作模式BRIUD主要贷款对象时处于贫困线上、信用状况合格、有潜力的个人或家庭作坊。即对象为位居中游60%的中下阶层农户,不包含占据最上层那10%的富人以及占底层30%的穷人。BRIUD通过平时与客户关系比较接近的乡村银行经理来获得相关借款人资产信息,经过对借贷人品质调查来补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缺陷。为了激励全体员工,BRIUD每年将盈利的6%划作年终奖。另外,每半年会对下属机构进行考核评比,获胜者还能获得额外奖励。除此之外,视下属机构的绩效情况,支行经理以及相关监督官员可以获得最多1.6个月的绩效奖金。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学位沦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凶素分析4.2.3玻利维亚阳光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经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BancoS01)成立于1992年,是非政府组织转型模式的典型代表,前身为玻利维亚促进和发展微型企业基金会(PRODEM),是一个以捐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非政府组织。该组织提供农村小额信贷服务与相关培训、提高就业率等方式旨在提高贫困人群的整体收入水平。在农村小额信贷运作上,采用了与乡村银行模式相类似的小组共担责任的贷款方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多年运营PRODEM的规模已经发展成为有4个地区分支机构、7个办事处、116位雇员以及约22000名客户、。信贷资产规模高达460万美元,而坏账率仅为0.2%。为了克服发展中的相关制约因素,经过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PRODEM于1992年转型为玻利维亚阳光银行,定位于专门从事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1)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组织架构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股东主要是非政府组织机构与捐赠机构(约占75%股份)以及有影响的玻利维亚商人(约占25%股份)。在内部管理上,玻利维亚阳光银行设计了更为严格的管理组织架构和更完善的制度以及清晰的职责关系。从外部引进了银行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资产负债管理专家与IT技术专家等人才。在客户关系管理上,依旧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得以更好的降低成本以及控制风险。(2)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资金来源资金来源方面,为了应对转型后商业化运作的资金压力,玻利维亚阳光银行作为一家拥有吸收公众存款资格的商业银行,能够通过给庞大规模的小额贷款客户提供存款等便利服务。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巩固了客户基础、同时也获得了不间断的资金来源从而对其扩展业务规模有了一定的支持。从1994年开始,阳光银行就已不再依赖国家补贴。哪怕是阳光银行创建之前,PRODEM已经在自我可持续性发展上取得了实质性进步,补贴依赖指数由115%(1988年)降至18%(1991年)。(3)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运作机制阳光银行继承了PRODEM所有既有客户群体和业务范围,其覆盖的服务对象为那些信用状况合格、有潜力的中低收入者。阳光银行拥有相对完善的成本一效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益贷款模式、经验丰富的员工团队、良好口碑的小额贷款服务品牌等,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业务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商业银行规模化、正规化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需求,阳光银行在资金来源运用以及内部管理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变革。4.2。4其他国家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经验(1)乌干达村银行的发展经验村银行是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FINCA)所创建的一种能够提供农村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组织形式。它的核心业务是提供市场化利率的贷款,采用完全民主制的操作模式。村银行采取一人多票制来选择负责人。以10到50人左右为单位来组成一个互助小组,组员们能够了解积累资产的相关知识和方式方法,有机会获得小额就业贷款。同时村银行小组成员间采用民主集中制,为彼此的贷款提供担保。(2)孟加拉国批发式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经验孟加拉国批发式农村小额信贷机构(PKSF)是一个发展颇为成功的自主性批发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为了推动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持续发展,孟加拉国政府在1990年设立了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PKSF)用以集中管理来自政府与国内外的扶贫资金,积极推行农村小额信贷行业最佳实践,提高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良性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性,也大幅减少了用于农村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设计成本。PKSF运用定期现场勘查,审计和核查会计报表等方式来对合作机构实行有效监管,同时给予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关建议。只有通过PKSF审核的小额信贷机构才能够享受由PKSF提供的免担保农村小额信贷批发业务。(3)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的发展经验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tionalBankforAgricultureandRuralDevelopment,简称NABARD)是将正规金融业务与非正规农户互助组(SHG)相结合起共同从事农村小额信贷的合作形式。该模式于1991年启动,NABARD建立由10一20名妇女组成的农户互助组并进行相关培训,一开始在农户互助组内部小范围地开展贷款业务,只要通过NABARD验收,农户互助组就会获得贷款。对给予其社会中介与金融中介服务支持的合作伙伴会享受来自NABARD的相关员工培训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j: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凶紊分析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自1992年实施以来至2006年3月,已经为3298万贫困家庭,约1.65亿人口提供了贷款。4.3国内农村小额信贷总体发展现状银监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使农村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我国小额信贷实践经历了四个关键时期:第一、在2005年,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愈发突出,成为“三农”发展的瓶颈。基于此,中央提出要对农村金融供给的思路创新。同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贵州等五个省份设立只开展贷款业务的试点民营资本小额贷款机构;第二、在2006年,银监会调整并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按照“严监管、低门槛”的原则,允许民间资本到农村参与设立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以发放小额信贷为主的新型金融机构,旨在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范围小、竞争不够充分等问题。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0日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确立了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准则。第三、银监会于2007年1月又追加出台了《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以及贷款公司审批组建工作指导意见;第四、在2008年5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并把试点小额贷款公司的推进工作定义为地方政府的任务,从而受到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是改革开放以来除土地承包责任制外任何其他政府工作所不能比拟的。至2008年8月,银监会颁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指导意见》,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被纳入拥有发放农村小额信贷资质的机构对象中,并相应增加服务对象,扩大应用范围,延长贷款期限,调整贷款额度,明确了新的利率定价机制。截止2009年初,全国已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61家,实收资本17.03亿元,贷款余额19.17亿元,存款余额28.31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6.91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农户贷款余额1.52亿元,同比增长16.4%。农户小额信贷约有2300亿元,获得贷款的农户高达8500万户,占比全国农户总数的35.9%,约占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数的62%,受惠人数超过3亿。这套制度也成功了运用到农村小微企业领域.农村企业及各类经济组织贷款余额4.04万亿34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i二学位论文农村小颟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凶袭分析元,同比增长19.1%,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授信户数为370.96万,增幅为22.12%,可见农村小微企业贷款的满足度在不断提高。表4.1截l}:2014年6月小额贷款公司基本情况统计表地区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J|I机构数量(家)839469110459315481578401249112从业人员数(人)102405847144553363271474352383421220813096119371859131551288837044885334215617823391540255667036实收资本(亿儿)7857.27100.70129.77263.42213.94353.25352.48105.59114.46155.95贷款余额(亿元)8811.00111.75136.21277.56212.6l357.40327.3579.33106.43201.401147.66913.74407.17279.99275.15424.42231.86295.23101.32530.85307.8334.63627.17597.3061633046610422130832524312437329334235326933.30690.97357.2l236.20242.10358.82215.99270.5393.47518.43236.8833.00516.30529.18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学化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凶素分析续表4.1地区机构数量(家)从、lk人员数(人)实收资本(亿元)贷款余额(亿元)贵州278310683.2179.67五南3913813188.22195.11西藏10936.503.60陕西2222290182.19182.20甘肃3253042130.49105.72青海4147231.7936.16宁夏116147066.8262.49新疆2391878146.12161.70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如上表4.1所示,2014年6月我国小额信贷公司相比2013年底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壮大,机构数量大大增加全国已有8394家小额贷款公司,当年新增996家,增长13.46%。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江苏(616家)、辽宁(578家)、内蒙古(48l家)、安徽(466家)、河北(459家)、吉林(401家)、云南(391家)等七个省,共占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总数的47.56%。机构增加较多的地区主要有广东(85家)、新疆(82家)、吉林(72家)、辽宁(70家)、甘肃(69家)、江苏(61家)、以及广西(60家),占全国新增总量的50.10%。第二、贷款总量增长迅速,金融机构贷款占比明显提升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额为881l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额的0.41%,比上年末高出0.22%;新增贷款618亿元,比增长了7.5%,占比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额的1.51%,比上年末高出0.79%,从绝对值来看相当于一家中等规模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量。从地区分布来看,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额总量前七的省份依次是江苏(1147.66亿元)、浙江(913.74亿元)、重庆(627.17亿元)、四川(597.30亿元)、广东(530.85亿元)、山东(424.42亿元)以及安徽(407.17亿元),这七省的贷款余额合计占比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总额的52.76%。贷款增长率排名前八的依36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学化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掩续发展及其影响凼系分析次是江苏(286亿元)、浙江(179亿元)、内蒙古(125亿元)、山东(62亿元)、安徽(60亿元)、广东(54亿元)、四川(44亿元)以及辽宁(42亿元),这八省贷款增加额共计占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增量总额的70.74%。第三、资金来源以实收资本为主,同行拆借资金等为辅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自身内部。年末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账面资本为1781亿元,占据资金来源总额的78.63%。其中来自商业银行的拆借资金为219亿元,占资金来源总额的9.68%;应付以及暂收款合计为176亿元,占资金来源总额的7.79%。第四、账面利润增长显著2010年,小额贷款公司产生盈利98亿元,同比增加75亿元。所有小额贷款公司中,实现账面盈利的有2021家,收支平衡的有351家,账面亏损的有232家。小额信贷利润总额排名前三的省份依次是浙江(28亿元)、江苏(18亿元)和内蒙古(1l亿元),共占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利润总额的58.55%。第五、短期贷款为主,经营性贷款比重大从期限结构来看,小额信贷公司贷款以短期为主。年末短期贷款总额为1953亿元,占总量的98.86%。从贷款对象来看,以个人贷款居多。年末小额贷款公司个人贷款额为1193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总量的60.42%;单位贷款额为778亿元,占贷款总量的39.41%。从贷款用途来看,小额贷款公司比较倾向发放商业经营性贷款。年末小额贷款公司商业经营性贷款额为1924亿元,占总量的97.39%;消费贷款余额为43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14%。4.4影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如何保持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还悬而未决。目前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影响因素。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l二学位论义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凶素分析4.4.1宏观影响因素分析4.4.1.1政府过多干预农村小额信贷在实践初期,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只是一种带有政策性目标的扶贫方式,而不附带任何盈利目的,此时农村小额信贷是单纯的政府调节行为,而非市场自发行为。有中看法认为,对于贫困群体来说农村金融市场是无意义的,因此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进行诸如控制针对贫困人群的贷款利率,提供贷款补贴乃至免除贫困人群的债务等干预措施。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效果较为显著,但是随之而来的负面效果已逐渐受到关注。小额信贷机构应该成为自负盈亏、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主体,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小额信贷的扶贫效果。以农信社为例,由于在政策上肩负涉农资金投放任务,它在发放小额贷款的同时,不仅执行着较低的利率,而且还要负担资金成本、业务成本以及潜在的经济损失,这就对其实现小额信贷的财务自立带来了困难,从而影响了农村信用社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现实中,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本质上与地方政府机构或多或少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是县级和地区级的政府部门,如政府办公室、扶贫办、妇联、农业局等;甚至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人员大多也是当地政府及其部门委派的,所以小额信贷机构无法完全实现商业化运作,经营效率低下。4.4.1.2贷款期限与利率的确定市场化程度低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小额信贷的贷款期限在1年左右,最长三年,总体上来说贷款期限较短,而且通常采用的是“整贷零还”方式,客户要如同一般按揭贷款一样分期还贷。这样的设定在操作上讲并无不可,但是却与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明显不匹配。由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相应的投资回收期也长,而短期限的贷款明显不能满足农户需求,他们都希望能获得更长期限的贷款,因贷款期限和农作物成熟上市的时间不匹配导致的信贷违约时有发生。因此,农村小额信贷期限的设定应该做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扶贫的作用。此外,农村小额信贷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受政府调节,信贷机构承担的风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ij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险高但收益回报率较低,因而大规模放贷动力不足。而一般商业信贷的利率要高于农村小额信贷,因此银行更愿意从事商业信贷而不是农村小额信贷。如果农村小额信贷的利率能够以市场化方式确定,让小额信贷机构能在覆盖成本之后有利可图,它们自然会有动力去推动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仅以亚洲为例,绝大多数国家,农村小额信贷的利率都是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小额信贷机构可以自主确定利率水平。虽然小额信贷机构已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自主决定利率,但是相关利率浮动幅度依然受到限制,小额信贷只被允许在规定的基准利率上上浮或下浮50%,离完全的市场化距离尚远,而这正是限制小额信贷事业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4.4.1.3放贷机构面临风险,征信体系和保障机制尚待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多为信用贷款,无需担保,但少数会采用多户联保等方式灵活的抵押担保形式。因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借款人多是作为扶贫对象的贫困农民,即使存在抵押担保,其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特别是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农作物歉收.贷款农户常常会因此无法还贷,而之前发放的贷款也会成为坏账。再加之其他种种制约,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风险非常多。1.自然风险养殖业和种植业是农村小额信贷投向的主要领域,但是传统的养殖业和种植业对自然条件有非常强的依赖性,防灾减灾的能力较弱,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的农作物极有可能出现同时大面积歉收的状况,那么这一地区的贷款农户可能出现同时大面积违约,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小额贷款机构的资金链断链乃至破产。以2008年湖北潜江市为例,当年该市由于遭受强暴风雨袭击致使全市农田受淹,受灾总面积达82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80%,涉及农户数达到3.3万户,占据该市农户总数的27.5%,损失十分严重。据统计,在当年该市新增小额贷款8145万元中,不良贷款率达到了10%。另一典型事件发生在2003年,当年5月至7月间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给江淮地区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当时该市遭灾影响的种、养殖业面积达到了约82万亩,绝收面积约33万亩,涉及农村农业贷款达13656万元,其中来自小额农村信用贷款为3821万元。多达8900户农民还款受39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l: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总金额达到了8425万元,占当年新增贷款总额的82%。全市所有的农户基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损失,少数农户甚至因为损失惨重而不得不举家外出谋生,给农业信贷资产质量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综上可知,自然风险是我国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这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我国农村人口多,农村经济薄弱,绝大多数农户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生产经营规模小,收益相对较低,发展能力弱,对来自外部风险几乎没有应变能力。早在1999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课题组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小额信贷农户所遭受的经济风险中有10%源于自然风险。时至今日,这一状况并未根本性改观,再加之我国尚未普遍开设农业保险,当自然灾害发生,农户仅能获得极少量救灾款补贴,除此之外便再没有任何其他的补偿了,因此,信贷违约也就成为必然选择。2.信用风险农村小额信贷和其他商业贷款一样,要求对借款人的偿还贷款能力作出评判,但是这种评判的准确性不稳定,而且与此同时身处农村的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也常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农村小额信贷的违约风险是小额信贷机构在经营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又一重大风险。可以说,信用风险是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在运作时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一种风险,一部分小额信贷机构受其所累出现经营受损乃至破产关门的情况。由于缺乏金融知识教育,少数农户信用意识淡薄,逃债现象常有发生。贷款的发放本是金融机构支农的善意经营性行为,但少数农户却认为这是不劳而获骗取贷款的好机会,他们甚至认为贷款是国家的钱,不贷白不贷,一窝蜂的争相贷款,却从未考虑过如何偿还。江西新建县生米乡的4300户中有500户存在逾期不还现象。此外,江西高安市农信社也反映每年不能按时归还本金的农户至少占总农户数的2成,还有不能按期归还利息的农户数约占一成左右。与此同时,一种新的风险逐渐显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离乡打工,致使贷款催款追款难。以农业大县河南省内乡县为例,外出务工人数超过20万,有的贷款农户举家外出,有的家中仅剩不具劳动力的老幼,导致信贷机构无处催贷,形成不良贷款的案例比比皆是,还有部分贷款农户为逃避债务以外出务工为借口故意拖欠,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也导致了一部分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经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Ij学化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营困难。4.4.1.4小额信贷机构资金来源受限,发展动力不足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角己悄然发生了变化。曾经的主力军一一农业发展、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由于各自的原因,对小额信贷领域的关注程度早已发生改变。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主要专注于大型项目,己经很少通过小额信贷来进行支农服务了,几乎退出了农村金融市场;农业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之后,政策性功能减弱,更专注于商业信贷领域,已逐渐撤离农村;而许多农村信用社也改制成为了农村商业银行或是村镇银行。运作更加规范,对贷款的审核也更加严格,致使其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下降。此外,一些新设立的农村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与预先设想相去甚远,自身发展困难重重。例如,由于制度的原因,小额信贷公司不能吸收存款,而那些即使可以吸收存款的机构也因为农村相对有限的储蓄资源而无法拥有大量存款,再加上运作成本,短期内难以开展大规模小额信贷业务。在贫困地区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小额信贷机构往往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贷给富裕的或者收入中等的农民以及一些发展较为良好的微小型企业,而真正的贫困农民却无法获得急需的信贷资金。最后,政府部门有推动农村小额信贷的意愿,但是它们也面临诸如资金来源不稳定等问题。例如,扶贫办、残疾人联合会、总工会等机构主要负责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它们常常依托扶贫项目来发放小额信贷,其资金来源一般是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善款等,资金不足而且来源很不稳定,后续资金难以获得,而且这些扶贫项目的对象通常是特定人群,受益面也相对比较狭窄。4.4.2微观影响因素分析4.4.2.1仓促上马,人才缺乏绝大多数的小额信贷公司结构简单,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筹备成立的过程也比较仓促,常常由几家企业或自然人出资成立,但他们几乎都没有金融行业工作经验,甚至新成立公司的员工都没有金融行业的工作经验。而且,很多小额信贷公司的经营者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设想得过于简单,认为就是将钱4l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贷给个人或企业,等到期收回就行,完全不考虑企业运营的风险。但当经营一段时间后发现与最初设想大相径庭,既关系到对贷款者的考察评估,对相关政策的理解,还涉及到具体相关运作流程如担保、抵押、质押等等。4.4.2.2盲目乐观,风险意识淡薄2009年恰逢CPI高企,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风险,逐渐紧缩银根,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控制存贷比,社会资金需求旺盛,此时大批小额信贷公司纷纷成立。在旺盛的资金需求影响下,贷款利率也是水涨船高,许多新设立的小额信贷公司因利诱导,不断提高贷款利率,许多首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者就迅速致富。基于这种情况,经营小额贷款公司一度被认为是可以一夜暴富的手段,因此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其他金融公司在短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成立。在资本追求高额利润的空前热情下,风险被抛诸脑后,许多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者不顾后果地投入其中。到了2011年下半年,企业利润已由上升势头放缓,并逐步出现向下的趋势。企业运营成本特别是资金成本普遍反映太高。在这种情况下,从2012年初开始,中央银行逐步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并实施逆回购,逐步释放流动性。具备优秀金融素质的经营者应该会敏锐发现此行为会促使借贷利率的降低,从而将会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带来不小的风险。但这些风险对于许多小额信贷公司经营者来说可以说毫无作用,他们依旧沉浸在一夜暴富的幻想中,没有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从2011年底开始,随着企业运营成本高昂,国内外需求平淡等因素的积累爆发,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主躲债出逃,造成大量贷款坏账,使得小额信贷公司损失惨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小额信贷公司最终破产清算。4.4.2.3资金来源受限,经营步履维艰由于小额信贷公司不是金融机构,在制度上就限制了它不能够吸收公众存款而只能以自有资金和从银行融资获得的资金作为可贷资金,但小额信贷公司在银行融资又受到严格的比例限制,这就大大限制了小额信贷公司的业务发展。因市场上资金需求强烈,许多小额贷款公司都面临无钱可贷的尴尬处境,即使把利息收入、银行再融资信用额度也都用上,还是无法满足其旺盛的需求。而且因小42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lj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及其影响凶素分析额贷款公司的规模实力一般都不够雄厚。一旦出现几笔贷款逾期,即会给公司的资金链带来不小的负担,继而导致影响其盈利能力,影响时间越长,受损越大乃至倒闭。小额信贷公司目前仅能按照工商企业的标准注册经营,税收也要按照一般服务企业缴纳,无法享受相应金融机构的政策优惠,这大大增加了小额信贷公司的经营成本以及它的经营难度。4.4.2.4市场监管缺位,自我约束能力差目前小额信贷公司的市场监管方面存在多头监管的局面,职责划分并不十分清晰。据统计.全国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由地方金融办审批成立并对小额信贷公司进行服务和业务指导,但是金融办却没有直接的监管和处罚权。地方银监局一般对小额信贷公司实施监管,但是小额信贷公司的日常经营由工商管理部门负责,因此地方金融办、银监和工商部门都有对于小额信贷公司的监管职责,但是这样监管主体不明确导致了职责界定不清晰,进而面临了谁都可以管,但也可以不管的低效监督管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想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高效率规范化监督管理变得非常困难,无形中方便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违规经营钻空子行为。由于监管薄弱,有些小额贷款公司大张旗鼓地在社会上进行非法募集资金;有的打擦边球,以扩充资本金的名义,进行非法融资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小额信贷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将来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43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创新发展建议5农村小额信贷创新发展建议5.1金融组织机构方面的创新5.1.1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机构据统计,除农户外,小额贷款在全国共有包括数以千万计的在册及未在册的工商户个人,以及900多万小微企业等潜在用户。没有一家银行能够独立完全满足客户日益明显的多元化需求。目前,我国小额信贷机构主要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这些小额信贷组织多在基层,获得信息更加便利,而且风险也更好掌控,正好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机构,有利于促进资金供给的多样化,用以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5.1.2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一是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激励和竞争方式引入熟悉农村经济和金融业务的专业人才,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注入发展动力。二是努力拓展服务领域,坚持不断开发符合农村农业发展规律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民与日俱增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改进农户小额信贷管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农户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等指标进行差别化管理。四是建立小额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对农户贷款的发放、回收、效益开展评估和分析,建立适合农户贷款的考核、财务指标。五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信贷人员有效开展贷款业务,使小额信贷发挥促进农民扩大经哲、改进技术、提高收入的作用。5.1.3加快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步伐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快速增长,农村各融资主体对资金的需求呈现多元化,需求总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政策性支农的主体,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弥补农村金融市场的缺失。虽然农发行信贷总量也在快速扩张,但仅高度集中于粮棉油等政策性贷款,对于其他领域的信贷开展非常有限。因此,农发行应加大制度改革的力度,通过改进运作管理方式等途径,促进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lj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创新发展建议农发行向综合型政策性银行转变。5.1.4优化银行营业网点配置,延伸服务网络县级单位以下的商业银行一般规模较小、设备陈旧落后。因此优化营业网点配置,全面延伸大型银行的服务网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升级营业网点相关软硬件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凭借对运营环境情况、金融资源数和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情况来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合理规划辖区内网点数量和布局。根据农村不同的客户群和业务类型,提供特色优质的金融服务。其次,加快银行电子化建设。建立综合业务网络平台,满足农户存款的通存通兑、异地结算、信息咨询等业务的需要;在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发放贷款证的同时,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电子化管理,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5.2创新小额信贷的产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小额信贷机构创新小额信贷产品,以满足不同的资金需求。首先要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创新小额信贷产品。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小额信贷的贷款期限都是在一年以下,不匹配农业的生产周期。农村经济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小额信贷机构应当突破“春贷秋收”的传统模式,根据实际产业周期、特质等,相应调整贷款还贷时间。有些果树种植、水产养殖等行业,一般的生产周期要两二年,可以针对农业生产的这些特点创新小额信贷品种。其次,需通过城乡的一体化以及协调发展角度来考虑,适时创新产品。按照市场的需求特点及时进行相应新产品的开发。积极进行业务创新,开发“整贷零还”、“零贷零还”、“零贷整还”等不同的小额信贷产品,实现小额信贷产品的多元化,这是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再次,要创新营销模式,提升小额信贷的品牌效应,加强对小额信贷品牌的主动营销,拓展服务范围。贷款方式要满足农户的实际需求,尽量简化贷款程序。再次,在提供资金的同时,也提供致富信息和种植、养殖等多项技术培训,使一些没资金没技术但是有体力的贫困农民,既获得资金,又获得技术,提高素质和职业技术,真正使贫困农民脱贫致富。45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1: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创新发展建汉5.3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担保体系5.3.1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担保组织建设地方政府部门可通过颁布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扶持与加快农村担保机构发展,并通过成立与完善的农村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协会、蔬菜协会)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中介等农村担保机构,优化农村小额信贷的担保制度。5.3.2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担保形式丰富农村小额信贷抵押担保物,借鉴2008年以来全国9省区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经验,继续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以及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试点创新产品。5.3.3建立有效的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可以考虑加快建立区域性的再担保机构,帮助农村担保机构有效分担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积极探索农村小额信贷与农保以及农业信用担保与农保间的适度结合,共同发展,运用农业保险部分来降低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户因遭受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而造成的风险,农村担保机构、协作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合理分担一定的风险,通过形成利益联合体,强化政府、银行、担保公司的三方合作。5.4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5.4.1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小额信贷风险中最大的是农户的道德风险,如果建立一个人人讲诚信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小额信贷组织将最大化地规避这种道德风险。要发展好小额信贷,就要完善农村征信体系。第一,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而加快立法。信用体系建设需要相应法律的保驾护航,如信用信息的征集、信息共享、信用信息的查询和使用。若要构筑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首当其冲是要制订出和征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这个同样对构筑农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创新发展建议村信用体系非常重要。第二,完善农民信用信息档案。目前,农民信用档案建设滞后,相关信息缺漏,对于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有一定影响,严重妨碍了农民的信贷投入。所以,为加快农村诚信建设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有力发展,有关部门在进行农户信息采集时应加强与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特别注意非银行类信息的采集,以期尽早完善农民的信用记录信息。第三,建立信用守信失信奖惩机制。不少农民的信用意识淡薄,还贷意愿较差,抱着能借则借,能不还则不还的侥幸心理。因此非常需要建立相关奖惩机制,例如对守信者可提供相关优惠贷款方案等作为奖励,对失信者则采取通报告知乃至动用相关法律条款对其进行处罚等措施。第四,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目前,农村信用评价大多来自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相关“信用户”评选活动、以及简单的信用等级评定。各个有关部门需要充分共享最大化利用信息资源,构建一个在政府部门领导下,服务于社会、运作规范化市场化的农村信用评价机构,优化提升现有农村信用评价方式方法,为金融机构在开展农村信贷业务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信息。5.4.2完善农村抵押登记体系目前,农村抵押担保中存在抵押登记信息不规范、行使抵押权遇到诸多障碍、抵押物选择范围太小等问题。基于上述弊端,农民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来进行相关金融活动,限制了整个农村地区经济和农业的发展,相应地农村小额信贷金融活动也受到了限制,应完善农村土地抵押登记体系:第一,通过颁布法律法规来拓宽抵押权客体范围,同时采用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机制。从担保物权的方面来看,土地承包权完全符合担保抵押的必备条件。就目前农村现状来看,土地承包权也是农民比较能拿得出手的资产。如果法律不允许农民享有担保抵押土地承包权的权利,农村资金不足的局面仍然无法改善,在解决农业问题以及建设新农村体系也会受到诸多不便。因此,通过颁布法律法规来拓宽抵押权客体范围,同时采用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机制,将会从根本上改善这一局面。第二,统一不动产注册登记机关,改进抵押权注册登记制度。我国的不动产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i: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创新发展建议登记法规定了登记置于行政管理之下,所以从性质上讲属于行政法规范畴,从而造成对不动产登记法性质的困惑及误解。另外,行政机关在登记不动产时参考的登记规范分离在各个法律法规中,不方便查阅而且在内容上还有有诸多自相矛盾之处,缺乏统一规范有效的法律依据。因此,建立规范统一登记制度以及相关方式方法已经刻不容缓。第三,改进民事法律执行制度,实现便捷行使抵押权。行使抵押权起来便捷与否直接影响其芡挥的作用大小。民事执行制度越便捷,越能提高抵押权的应用水平,促使资金的流通。我国台湾地区和东邻日本都早已经有相关民事执行法律制度,当事人可以避免纷繁复杂的冗长诉讼程序,从而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拍卖。同时,还需改进相关农村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来确保行使抵押权便捷。5.4.3完善农业保险近年来,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农业保险有关的政策,目前全国范围内也有较多地区将小额信贷业务和农业保险相结合,从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小额信贷组织的风险,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应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第一,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是关键环节。相关法律应清晰明示出来。例如农保户能享受哪些的相关权利、政策支持,农业保险在政策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政府有关机构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支持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机制、保险费率是如何计算形成的、农业保险是怎么运作补偿的、农业保险再保险制度是什么等等。第二,成立综合性的农业保险公司。由于保险市场白热化的竞争,商保公司经手农险的运作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商保公司根本无力考虑农保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及社会的保障作用。有鉴于此。把农保从商保中剥离出来,同时考虑纳入相关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业务,独自形成综合性农保公司。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既与国家农业政策相符,又适合国家的基本利益。该组织机构体系的运营主体为县乡级别的农业保险合作社,发展方向受国家农保机构的宏观调控所引导。第三,发展农业再保险。为了更好的降低已有农保风险,再保险是一个必须的手段。西方推行农业保险时都有个共同点即通过行政手段措施来搭建多层次立48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J:学位论文农村小额信贷创新发展建议体化的再保险体系。国内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世界先进理念,利用再保险体系来对农保作更好的支持,可以拨出一部分财政收入用以贴补农保费用以及运营损失。搭建再保险体系,对于提高农保户的积极性,增加经营主体的内控制度建设和手续费收益,提高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引导经营重点、费率厘定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5.5加大政策引导力度5.5.1对小额信贷比例的强制性规定目前,我国农村“系统性负投资”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系统性负投资”,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仅在一个地区获取当地居民储蓄资金,而没有以相似比例向该地区投放贷款。这样就造成了农村剩余资金大量外流,资本缺乏导致经济发展受限。“系统性负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要改变这种系统性“负投资”的现状,应对商业银行从事小额信贷业务做具体强制性的规定。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金融普惠体系,应当让大型商业银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也足政府实现小额信贷作为公共政策产品的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针对商业银行做小额信贷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小额信贷领域。对于末完成这个比例的,应给与相应的惩罚。5.5.2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目前,我国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应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我国的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弱势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农业生产就会遭受较大的损失,而截至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地区自然灾害的风险补偿机制还不健全,农业保险品种单一,一旦受灾广大农户损失便无法补偿,风险将有很大一部分转嫁金融机构,威胁金融机构的生存。因此,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尤其重要。应采用多渠道筹措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分散金融机构的风险。在目前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的资金来源不能完全依赖财政,应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49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I:学化沦文农村小额信贷创新发展建议可以采取金融机构风险补偿金提升、经营企业和社会自然人出资、担保机构自身盈利留存,公众捐款援助等各种形式和渠道扩大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50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1j学位论文参考义献参考文献[1]HansDieterSeibel,MicrofinanceforthePoor:outresearchVS.InstitutionalofXologne,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someViability.UniversityobservationworkingPaperv01.9(1998).[2】2JonathanMordueh,BarbaraHaley.Analysis&effectsofMicrofinanceonPovertyReduction.NYUWwangnerworkingpaperSerise,2002[3]Morduch,Jonathan.TheMicrofinanceLiterature[J].1999,(4):60【4】4Promise.JournalofEconomicMorduch.TheMicrofinanceSchism.WorldDevelopment,I997forthepoorin[5】Montgomery,R.,Bhattacharya,D.,Hulme,D.CreditBangladesh.London:Routledge,1996[6】M—CRIL.Microfinancerating:RiskassessmentofBankDagangBali.WashingtonD.C.:ConsultativeGrouptoAssistthePoorest,wvcw.cgap.org,2002laTorre,andMariaSoledadMartinezPeria.BanksEnterprises:RecentBusiness【7】SergioSchmukler,AugustodeandSmallandMedium-SizedDevelopments.www.qfinance.com,2009[8】MargueriteS.Robinson.Themicrofinancerevolution:Sustainablefinanceforthepoor.WashingtonD.C.:WorldBank,2001[9]曹予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10]常虹.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邮电大学,2009[11】陈华.李启航.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一个国际比较的视角.金融与投资[J】,2007,(5):47-51[12】程恩江.中国非政府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31杜晓山.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体系[J】.中国金融,2010,(10):14—15【14】杜晓山.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5】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经济,2004,(8):12.19[16]杜晓山.中国小额信贷十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7]樊永勤.农村小额信贷的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商界,2009,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i:学位论文参考文献(’7):27‘28[18】方俊芝.吴书博.浅析我同农业保险的发展困境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7,(6):107—108【19]何广文.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困境与路径选择【J】。.经济管理与研究,2009,(1):50-54[20】何广文。李莉莉.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21]何晓玲。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商业时代,2007,(35):86-87[22】侯建波.莲桂萍.中国农业银行农村营业网点经营机制改革探索…·基于印尼人民银行(BRj)经验的分析川.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5):46.48[23]胡士平.李仆毅.农村信贷融资中的担保约束及其解除[J].农业经济问题,2006,(2):15一18[24】贾文斌.小额贷款可持续性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9[251贾析勤.小额信贷的国际经验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70.73【26]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J】.中国金融,2010,(10):12.13[27]焦瑾璞.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M】.北京:中金融出版社,2006[28]金媛媛.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农业大学,2007[29】景丹红.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与村镇银行的发展定位.法制与社会,2009,(8):269[30]李文.新农村建设中小额信贷供给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08[3l】林平.赵永伟.农村信用社信用危机预警体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1,(5):90.103[32]刘西川.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需求与信贷约束【D].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752万方数据浙江大学硕1.学化论文参考文献[33]罗继东.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规模优势与模式创新一对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小额信贷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8,(1):43-45【34]马九杰.沈杰.中国农村金融排斥态势与金融普惠策略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0,(5):5-10[35】乔安娜.雷格伍德.小额金融信贷手册[M】.北京:中华上商联合出版社,2000【36]乔军.小议我国农业保险现状及完善措施【J].现代商业,2010,(12):82[37】沈炳熙.大银行如何做小额信贷【J】.农村金融研究,2009,(9):70-72【38]石俊志.小额信贷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10):4-9【39】孙若梅.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一一理论与来自扶贫合作社的经验数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40】孙同全.扶贫小额信贷与公益信托制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4l】王平.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设计与成效评价【J].中国金融,2007,(3):48.50[42]王曙光.乔郁.农村金融机构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43】工双正.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研讨述评【J】.现代经济探讨,2005,(11):71.75【44】土颖.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探讨【J】.武汉金融,2009,(9)-52【45】武翔宇.高凌云.印度的小额信贷:自助小组一银行联结【J】.农业经济问题,2009,(1):104-109【46]吴晓灵.焦瑾璞。中国小额信贷蓝皮书(2009/201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l[47】谢欣.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草尖金融【J】.银行家,2008,(6):110—113[48】熊铭奇.赵汴.广东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失衡及其机理研究[J】.南方农村,2009,(6):79—83【49】许清江.印度格莱珉模式对中国发展小额农贷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5—28[50】杨坤.构建适应农村金融需求的小额信贷体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I: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洋财经大学,2009[51】于露.“只贷不存”小额信贷模式探讨[J】.南都学坛,2009,(3):126.127【52】元坤.梁洁.现阶段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的问题和对策[J】.财经视点,2010,(】):59【53】昝月梅.现代农业与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探析[J】.经济论坛,2008,(23):128—130[54】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提高金融支农水平【J】.福建金融,2008,(7):16.20[55]朱乾宇.中国农户小额信贷影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6】张晶晶.王泽鹏.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J】.时代金融,2014,(23):258[57】陈雷牛.周艳梅.中国农村金融的供需分析【J].网友世界,2014,(16):47【58】金彤.201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J】.中国金融,2014,(3):51—52[59]吴飙.关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35054万方数据浙汀大学硕i:学位论文作者简历作者简历陈申骏,男,1980年生,上海人。200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9年考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攻读项目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师从何嗣江教授。至今拥有十年以上IT行业相关经验。目前在戴尔(中国)有限公司从事PLM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经理一职,也曾在IBM,塔塔(印度),上海家化等企业任职。万方数据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陈申骏浙江大学
引用本文格式:陈申骏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信贷创新发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