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中国城乡互联网数字鸿沟现象
王珍妮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城乡的互联网数字鸿沟是否正在持续扩大或得到弥合,是当前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技术上已经使农村不再边缘化,三农、城乡一体化建设等的推进促进了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得到大大提升。本文基于“信息沟”理论和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数据等,对当前中国城乡网民互联网使用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新媒体发展下的中国城乡互联网数字鸿沟差距问题,并提供一定的解决方式。关键词:新媒体;数字鸿沟;城乡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8-0078-02
一、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到59.6%。城镇和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逐年稳步提升,但城乡互联网使用差距仍然较大。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4.6%,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8.4%。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手机网民增长明显,但是整体而言,农村非网民向网民转化难的困境依然严峻。
由以上数据可知,当前我国互联网普及度高,移动媒体发展速度迅速,新媒体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当下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普遍存在,我国城乡之间在互联网方面的数字鸿沟仍旧巨大。
二、基于“信息沟”理论下的城乡数字鸿沟现象分析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中国信息的迅速发展,无论城乡居民,互联网的普及都使其更加关注于个人移动媒体。现有信息水准较高或信息能力较强的人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在中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的经济水平逐渐拉大,城市居民能够凭借互联网、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获得信息优势,而农村居民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无法获得及时的信息。“上限效果”假说认为信息源的性质决定上限,受众本身具有上限,现有知识能够达到上限,由此信息沟会缩小。但仔细分析城乡居民的互联网数字鸿沟差距可以发现,即便农村居民在某一时期赶上城市居民,其实际价值也早已大打折扣。横向分析城乡居民的数字鸿沟,当城市网民在生活中大多已经习惯了手机购物、手机支付时,农村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大多依旧停留在搜索信息和娱乐通信等较为基本的阶段。由此可见,城乡数字鸿沟体现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不平衡,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落后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数字鸿沟”分为接入沟和使用沟。接下来,我们也将从新媒体的接入与使用两方面来看新媒体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
农村网民在新媒体接入的硬件方面与城镇网民有相当大的差距,农村网民使用各种设备上网的比例均低于城镇水平。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发现,手机已经成为农村网民的首选上网设备,而使用平板电脑等其他新媒体设备上网的比例均大大低于城镇网民。与此同时,在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接受程度方面,农村网民的相关意识也较为薄弱,明显落后于城镇网民。在城镇化不断加快的今天,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方面面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然而,对生活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居民而言,他们对于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依赖远远高于对互联网的需求。在他们的观念和现实生活中,互联网和新媒体所能带来的便利他们还难以感受和体会,因此,缺乏对互联网全面且的深入了解也是造成农村居民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城镇的一大原因。
根据网民使用互联网的目的可以将互联网应用分为信息获取、商务交易、网络金融、网络娱乐和交流沟通五大类。总体来说,农村网民在对互联网的使用上与城镇网民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对城镇网民而言,互联网的普及给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更深远的影响。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城镇网民在信息获取和社交娱乐等方面都更具个性化色彩,不仅如此,互联网给社会民生也带了崭新的变化,无论是日常出行、生病就医,还是教育等方面,新媒体的介入都为居民们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随着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不断渗透以及城镇居民对新媒体认知的不断深入,他们对新媒体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也是突飞猛进。但是,农村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新媒体的使用上远不如城镇网民丰富,日常生活里的互联网使用还是基本停留在通信和娱乐等一些基础应用。
三、城乡数字鸿沟的原因分析
城镇和农村经济的不平衡与居民收入差距是城乡数字鸿沟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互联网、计算机普及度还不够高的农村,传媒产业难以推动农村的经济。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经济本身的不平衡造成信息的不平衡;另一方面,这种信息不平衡又推动着城乡经济水平的更加不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2018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3.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96.2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4元。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给农村网络的普及率和使用率都带来了影响。
农村教育程度与传播技能差距使得城乡数字鸿沟难以弥合。在新媒体时代,文化知识水平的差异对传播技能的影响更为突出。农村居民对当前媒介环境下新媒体的认知程度还不够深刻,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准确高效地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如何使用新的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水平,则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知识储备。随着农村互联网覆盖率的逐年提高,在一些较早接触到新媒体的年龄层次较低的农村网民群体当中,也存在相当一部分人试图以新媒体为契机,将农村优势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寻求新的谋生手段以期达到改
作者简介:王珍妮,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学。
78
第2卷第18期
善生活的目的。新媒体环境下传播速度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都需要使用者掌握较好的传播技能,但是农村整体教育水平较为落后,他们的相关知识技能有限,一些新技术还难以掌握,媒介素养与城镇网民仍存在较大差距。
四、弥补城乡数字鸿沟的建议与对策分析城乡数字鸿沟问题仍旧存在且依旧严峻,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本文也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推动城乡经济协同发展,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农村地区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造成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因此,推动城乡经济协同发展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中接入沟的一大关键。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的打通力度,严格落实降低移动流量资费的要求,降低居民入网门槛,尽可能地为农村网民提供便利,促进新媒体在农村地区普及与发展,以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从而深化农村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
(二)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充分提升农村居民新媒体媒介素养
为应对城乡数字鸿沟的使用沟,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和村镇组织交流会等方式宣传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让农民能够体会和了解到新媒体给自身生活带来的机遇,从更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对新媒体的使用爱好和兴趣,更大范围地普及农村互联网的使用。同时,村(上接第77页)三百块钱,我们村为啥没有,不知道钱哪里去了,实际并没有这样的。这样夸大的思想广泛传播,甚至形式一种谣言,而没有及时进行辟谣,导致很多村民对不理解甚至怀疑的公信力,不相信新的,给后续扶贫工作带了一定难度。
(三)村村通广播存在问题村民有着自我的作息规律,根据时节而变,有不少村民抱怨“村村通”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Z姓村民说“大冬天的早上,还没起床,就开始放,还让不让人睡觉”,广播设置没有根据村民的农忙、农闲时间设置,另外播放内容不够丰富接地气性,互动性也不高。方言节目虽然有一部分,但是大部分是普通话节目,对于群众来说,接受性低,亦没有建立互动的机制。
三、精准扶贫基层宣传对策
(一)开展有机宣传,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深入群众开展工作固然十分必要,但过于频繁的村民大会,不仅浪费了基层干部的时间,更是打扰了村民的正常生活。根据村民的时间来安排宣传工作。利用赶集的时间开展村民大会,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将村民聚集在一起,而不影响村民的时间;基层干部可根据村民的年龄、实际情况以及文化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等级较低的村民对的理解能力较强,可以安排较少的时间、花费较少精力。对于等级较高、文化程度较低、对理解能力较低的村民,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及时更新信息,破除谣言
在基层宣传中所产生不实信息及谣言,需要及时辟谣,缩小谣言的扩散范围。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当地电视台、村支书等基层干部在做宣传工作时,在走访过程中使用电子设备记录谈话内容,防止不实信息的产生。同时,不同
传媒观察
干部还可以多组织互联网普及的活动和新媒体技能的公益
培训,提高农村网民的使用技能,促进互联网和新媒体对农村居民生活的有益渗透,提升农村居民的新媒体媒介素养。
五、结语
通过对当前中国城乡网民互联网使用数据的分析,并多方面探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可以知道,在新媒体为我们提供快速、高效、便捷功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其中,城乡互联网数字鸿沟的存在就是当前中国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碍。因此,解决这道鸿沟仍有很长的一段的路要走。
尽管手机媒体的普及和网络设施建设有一定完善,但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角度,城乡互联网数字鸿沟的差距并未缩小,甚至有扩大趋势。这一问题不仅仅是观念、文化、教育上的差距体现,更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表现。它需要、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彻底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张萱.我国“知识沟”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青年记者,2011(9).[3]韦路,张明新.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J].新闻与传
播研究,2006(4).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统计报告[R].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 201902/t20190228_705.htm.
[5]国家统计局.2018中国统计年鉴[R].http://www.stats.gov.cn/tjsj/
ndsj/2018/indexch.htm.
村之前宣传人员应加强联系,交流与村民的沟通经验以及各村的情况,统一宣传,从而更好地落实宣传工作。
(三)提高广播的质量,制定合适的时间广播是新闻媒介的一种,归根结底,为人们提供新闻信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角度看,产品和服务要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要求,简单说教、僵化复制、粗放堆砌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根据时间、受众水平推出相应的节目,适合当地方言,符合民族特色。另一方面,根据村民的作息时间、时令变化制定广播的播放时间表,建立反馈机制,了解村民对广播时间、节目内容、播放音量的看法。据此不断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四、结语目前,全国精准扶贫已经到了最后关键时刻,恩施宣恩县在此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这离不开当地基层干部深入一线的宣传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亟待改正。总而言之宣传工作是精准扶贫一个必不可缺的部分,亦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当前宣传工作,应该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基层宣传工作的作用,利用好基层宣传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脱贫致富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吴敏.关于在贫困群众中加强精准扶贫宣传工作的思考[J].科技
资讯,2018,12.
[2]谭贤楚,胡容.精准扶贫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制约因素与社会影
响——基于湖北省A县的实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吕欣桐,莫欣岳,李欢.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广播的发展趋势[J].海峡
科技与产业,2017(1):74-76.
[4]尤琳,魏日盛.三重困境约束下精准扶贫执行中的基层
行为策略——基于江西省X县的调查[J].杭州党校学报,2019.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