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0sHIzHINAN j9 _—-■■l 诗词中“情感”题的解答技巧 ——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 ◆安徽省灵璧中学姜维聪 在历年的高考中,对古代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的 测试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013年依然如此,全国 l7套试卷中就有12套是直接检测考生对诗词表达 情感的理解。但不少考生在这方面的得分并不理想,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读不懂诗词所表达的内容,理解 不了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或者在理解上出现了偏 差。怎样帮助考生改变这一现状呢?下面就以2013 渔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根据中学阶段所了 解的陆游生平,可以知道作者是南宋爱国诗人,自幼 立志恢复中原,但壮志难酬,因此,他的诗作往往表 达的是报国无门、衷情难诉的悲慨之情。依据他这样 的人生经历和他在诗作中常常流露的思想情感,再 结合这首词所写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作这样的回答: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到封侯,而自己只能 年全国高考试题为例,介绍几种理解古诗词情感的有 效方法。 一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这一词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 牢骚。 . 、看作者。推断表达的情感 二、析意象,理解蕴含的情感 古诗词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它们具有特 定的含义。如“杨柳”表达惜别、伤感之意;“鸿雁”表达 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与诗人的人生经历、 思想抱负以及所处的时代有关。因此,在鉴赏诗歌时, 注意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背景、人生经历、情 感倾向和志趣立场,对准确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游子思乡怀亲、羁旅伤感之情;“菊、梅、松”则表达高 洁、不屈的品行等等。抓住诗中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 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如广 很有帮助。如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回答陆游的《鹊桥 仙・华灯纵博》一词中“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 东卷要求考生回答宋代张炎的《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 紧扣标题,明辨诗歌手法。诗歌为避免语言过于直 白而失去艺术魅力,往往采用一些表现手法以营造意 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边塞、山水田园等写景抒情诗也是如此,而其他 类型如感遇伤怀诗则以记叙遭遇为主,多融情于事, 借景或议论抒情;送别怀远诗则描写送别场景、飘泊 见闻以抒惜别不舍之情、羁旅愁思,多用借景抒情、 境,生动又含蓄地表情达意。根据诗歌题目,不但能确 定诗歌体裁,还可以大致推断其运用的艺术手法。如 2013年辽宁卷要求赏析张铉《竹轩诗兴》第二联“梢影 细从茶碗人,叶声轻逐篆烟来”的精妙,由标题可知其 想象虚写等手法。诸如此类,如能紧扣标题信息与主 旨情感去鉴赏诗歌,就能正确地辨析诗歌运用的艺术 手法,准确答题。 解答诗歌鉴赏题首先要把握其情感主旨,而把握 情感主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紧扣标题挖掘隐含其中 的有效信息,以此作为切人点,弄懂诗歌的体裁形式、 为即景抒情诗,此类诗歌写景为主,借眼前之景以讴歌 山水或抒发向往闲适生活等情感,多从视听等角度写 景,常用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等手法,情景交融。《竹轩 诗兴》显然是写竹轩景物以抒发内心情怀,第二联视听 结合,生动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竹轩环境的清 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句动静结合,准确地描绘了 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句运用拟人,形象地写出叶声 题材内容、意象意境、主旨情感与表达手法等等,这样 就能纲举目张,水到渠成。 -。●●●-__一 2014年第3期(总第289期)I 91 l 吹》一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我们就可以抓住这 首词上片的意象进行品析:诗中的“楼上笛声”定下了 思念故乡的感情基调,“水阔暝云低”营造了压抑、低 沉的氛围,“劳劳燕子”衬托出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 背景,懂得诗中一些生僻难懂的字词含义等等。考生应 该仔细阅读这些注释,认真揣摩其中的隐含信息,从而 为进一步分析诗作表达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如江苏卷 要求考生回答北宋诗人唐庚《醉眠》一诗中“世味门常 状态,“落落梨花”又映衬出作者孤寂无依的形象。据 此,试题答案可以这样拟定:词人借楼上笛声、迷蒙 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等意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在诗 后给了这样的注释:“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 居惠州时所作。”抓住此诗写于作者“谪居惠州时”这 一自己思乡的愁苦之情。再如湖南卷要求考生探究宋 信息,再结合诗句中‘‘世味”“门常掩”“簟已便”等 代贺铸的《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一词的思想感 情。词中“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描绘了 隐居者的生活环境,展示了田园生活的清静自在,寓 示了诗人自甘淡泊、以隐居为乐、不以世事萦怀的内 心世界。 三、抓表“情”词,明了情感的透露点 诗歌中往往有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情感的字词,如 “悲”“愁”“孤”“喜”“闲”之类。阅读时如果能够抓住这 些表达情感的字词,无疑对快速、正确理解把握诗歌的 思想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回 答朱熹的《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一诗最后一联表 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诗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字 词有“惆怅”“相思”“独自回”三个词语,结合诗的相关 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 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 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在这里表现了诗人落寞惆 怅、若有所失的心情。再如四川卷要求考生回答苏洵 《九日和韩魏公》一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只 要抓住诗中的“最不才”“萧萧华发”“愁里过”“闲伴诸 儒”等词语就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已头发花白却得不 到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 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 忧愁和愤懑。 四、读注释,留意暗示的情感信息 在诗歌鉴赏题中,命题者为了降低阅读难度,帮助 考生准确理解诗词内容,往往会在所给的诗词下面留 有几则注释。这些注释能帮助考生了解作者情况、作品 圈2014年第3期(总第289期) 词语,就可以明白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 恬淡生活的心境。再如湖北卷要求考生简要概括欧 阳修《临江仙》这首词蕴含着的丰富情感。在诗后有 这样的注释:“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 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 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根据注释,联系词作内 容,可以这样作答: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久别重 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和离别在即的满腔 愁绪。 五、品典故,理解诗人用情之所在 我国古代诗人表情达意往往不是直接抒写,或借 景抒情,或比喻衬托等等,而使用典故也是常见的一 种方法,因为它能够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表达 效果。因此我们在读诗时还要注意抓住诗词中运用 的典故细加思考,以把握诗句背后隐含的思想情感。 理解典故表达的思想情感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熟悉 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揣摩作者用典的意图。如江西 卷要求考生指出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 相饯席上作)》中“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分别 表达了什么情思。“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 书中记有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讽刺孔子迷于从政, 疲于奔走,因此称为“楚狂”。作者以接舆自比,表达 了自己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 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 愿,帝乡不可期”,词人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淡泊名 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以上介绍的五种方法是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情 感的有效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