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1.《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唐】王湾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赏析】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游子思乡)2.《赤壁》
【唐】杜牧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才子抒怀)
?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赏析】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3.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对月,怀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赏析】这首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
(游子归乡)
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以动写静,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
,用比喻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赏析】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的手法,描绘出了早春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第二册诗歌鉴赏
1.《题破山寺后禅院》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
【大意】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山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着追求。“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马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大意】沉醉中挑灯看我宝剑,梦醒时吹角集合队伍。杀牛分酒犒劳部下将士,琴瑟合鸣奏响边塞歌曲。沙场秋日大检阅。战马如同的卢般飞快,弓箭如同霹雳般强劲。完成君王恢复中原大业,赢得生前战功身后英名。可惜满头白发生
!
【赏析】作者抒发了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用自己的经历、抱负和失败,来鼓励警戒同道者陈同甫。全词运用了巧妙的对比手法,如梦与醒的对比,虚幻与现实的对比,都十分强烈,有效地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极其悲壮。3.《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大意】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了居延。像蓬草飘出汉塞,像飞燕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飞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赏析】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赞美了在大漠雄浑的自然景色。4.《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意】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赏析】本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壮丽景色,借神话传说由黄鹤一去不返空留悠悠白云,表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第三册诗歌鉴赏1.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大意】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
,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由于
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
,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
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
分。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我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
【赏析】这首诗紧紧围绕“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其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荡胸生
,景象开阔壮美,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
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全篇围绕“望”字展开,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思念家人的感情。
3. 《泊秦淮》
【唐】杜牧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靡靡之音,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南宋】陆游
铁马冰河入梦来。
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
【大意】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赏析】第一句,运用衬托,首先写自己的状态——“僵卧孤村”托出了作者的心怀大志、胸襟开阔。第二句,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作者的爱国情怀——“为国戍轮台”所处时间,更衬托了作者报国心切。
。第三句,运用了动作描写,
,但“不自哀”,衬
“尚思”表现了“夜阑”不仅点明了
“风吹雨”是指狂风暴雨声,渲染了激烈的气氛。
“梦”点明了作者的壮志
第四句,运用了场面描写,“铁马冰河”写出了声势的壮大,怀。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王勃
难酬。全诗豪迈悲壮,虚实相生,抒发了作者精忠报国的愿望,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大意】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
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歧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作此诗相赠。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作儿女态呢?全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6.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
不甘沉沦、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意】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赏析】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
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后两句,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轻一代。7.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生动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白居易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第二联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第三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对景物的描写更是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8.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赏析】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第四册诗歌鉴赏
1.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元】马致远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
,既表现
小桥流水人家。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
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思之祖”。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这首小令被喻为“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大意】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战友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直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赏析】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
,意思是自
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全诗表达了诗人长年被贬的愤懑之情,并写出了诗人对生活与未来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3.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写了忠贞不渝,至死不变的爱情,并以“春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蜡炬”来比喻呕心沥血至死不移的
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诗人描深情。全诗缠绵悱恻,刻骨铭心,构思精巧,比喻贴切,优美精辟,撼人心弦。4.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意】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含有离愁别绪;而后两句写未来相会时的景况,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之情。两相对照,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5. 《论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
,国家代代都有有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赏析】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
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第五册诗歌鉴赏
1.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的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一句,新颖别致: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如同乱丝般的离愁却又如何能够剪得断,理得清呢?家国之痛,诸多愁苦,怎一个“愁”字了得!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独特体验:“别是”,道出了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2.《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此词表现了作者对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暗示和深深的叹恨。规律,即使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3. 《凉州词》
【唐】王之涣
“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含的意蕴是:花的凋落、春的消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这里
还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意】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4. 《惠崇<春江晚景>》
【唐】李白
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上产卵的季节。
【赏析】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
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展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第六册诗歌鉴赏
1.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2.《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兴,百姓苦:亡,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此曲不只是一般地抒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赏析】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
”这句描绘了山环水绕,草
的淳厚品行。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木自渐浓郁,蜿蜒的山径也越来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无路可走之际,突然看见绿柳飘飘,花团锦簇,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本联富深刻的哲理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中,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希望。颈联: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既写出春
”写出
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尾联: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课外古诗鉴赏
1.《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赏析】
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出塞》?诗人:????朝代: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
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夜游,随时拄着拐杖来拜访,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
【赏析】
明月下的边关,总容易与秦代筑关卫胡、汉代的汉胡战争等历史事件联想起来,因此当诗人看到明月边关时,胸中感慨万千:在边关发生的战争不计其数,然而生还的将士却有几人?希望这样的历史悲剧不要再重演了吧!诗人一语道出了千万人的愿望与心声。3.《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
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
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4.《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赏析】这首诗的意思是: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您可知道,那江里如同一片落叶似的捕鱼小船,正在风浪中时隐时现,多么危险啊!这首诗表现了捕鱼人劳动的艰辛和危险,流露出作者对渔者的同情。
5.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今译】
庭院由于经常打扫,一尘不染,连一丝青苔都没有,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主人自己亲手栽种的。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围绕着绿油油的田地,两座青山仿佛推门而入,为小院送来了青翠的山色。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这前两句诗是通过庭院的干净和美观来写人的。首句是以“净”写人,第二句则是以“美”写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是以庭院之外的山水环境写人。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却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的呵护之举,“山”对“人”的友爱之情,这就赋予了原本没有生命和意识的山水以人的情感。这两句诗在修辞技巧上,也堪称典范,诗人将对偶、拟人、借代多种修辞手法融汇在一起,把山水描写得有情有义,鲜活灵动,妙趣横生。因此使这两句诗成了千古传送的名句。
6. 泊船瓜洲?诗人:????朝代:北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
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7.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赏析】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
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8.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唐)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⑷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⑸红。【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
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9. 游园不值?诗人:????朝代:南宋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黑云翻墨”,“白
“卷地风
“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
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
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而
那望湖楼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译文】
园主人可能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所以客人轻敲柴门才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
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
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10.《所见》牧童骑黄牛,【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赏析】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
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11.《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轻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赏析】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村居》,描写的是早春二月江南乡村的迷人景致。诗人一开始,仅仅用了了雏莺婉转的歌喉。
?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诗人笔锋一转,动态的画面跃然纸上。堤岸上的柳树成林,枝条低垂,此时,迎面吹来轻风,嫩绿的枝叶在风中摇摆,沉浸在这宜人的场景之中,诗人醉了,于是他把一个“醉”字赋予了“杨柳”,这样的美景,谁人不醉,何物不醉呢?
???? 就在这温馨的氛围中,在这早春的迷人背景里,一群放学归来的孩子,奔跑着,嬉戏着,放起了漂亮的风筝。的希望。
结尾两句由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景致渲染的淋漓尽
致。到了这里,诗人虽然没有写出来,其实已经点明题意:儿童是人生的春天,未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七个字,
就把读者引入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明
媚春光图里。绿草在生长,黄莺在飞翔,仔细品味,还仿佛看到了草尖的新绿,听见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