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写出有听觉尊严的习作来——小学生需要“有声
自然”与“有声作文”】
邱建兵
最近,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题为《为了听觉的尊严》的文章。文章说日本千叶县新一届市政府为了改造旧城市容,决定将原来的老树全部更换。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决定立即遭到了一个叫松川的老人的反对。他认为,本地生活的几千只鸟儿都是依靠现存绿化树的果实过冬的,换掉这些树,这个地区成千上万的鸟儿就会饿死或者迁徙。这就意味着,他们每天清晨和黄昏聆听那些鸟儿呜叫的这一听觉享受被剥夺了,也就是说,当地居民听觉的最起码尊严都丧失了。松川老人的观点得到了市民代表的认同,市政府最终放弃了更换绿化树的计划。
把以松川老人为代表的日本千叶人作为一个参照,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人熟“听”无“闻”,不太在意“大地上的事情”;大地之声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可有可无的,遥远得等同于外星球上的音讯。由此,我就想到了我们的儿童是否听到了大地的声音。我把自己收集的近五年的学生佳作复印件翻出来浏览了一番,猛然发现,整百篇文章中竞没有一篇是写鸟语之类的自然乐声的,写大自然声音的词句也极少,即使是普通的象声词也寥寥无几。我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学生陷入了“无声”的世界。看了他们的作文,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无声作文”。
学生出现“自然无声”现象是不良的现实教育环境所致。如何在学生的生活中,在他们的作文中听到来自大自然的声响,语文教育应该做出自己的回答,因为小学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也是童年生活的教育。关注自然之声、书写大地之音,是生命语文、生命化作文教学的题中之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从声音入手去了解大地上的事情,再现大自然演奏的美妙音乐。
一、倾听古人的倾听。我们的祖先是爱大地的,他们大多有聆听大自然乐声的雅兴,尤其是那些听风录音的诗人。“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是鸟的欢唱;“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这是叶的低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春天的交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泉水的小夜曲;“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是雄鸡的晨曲。这些可爱的诗人,
都是自然之子。他们用心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与絮语,从中听出了音乐,听出了诗篇。从古人的诗歌中,我们仍能倾听到大自然的声音。语文教师还可以发挥古诗含古音的特殊功能,指导学生定向诵读那些“有声古诗”,倾听古人的倾听,运用间接的手段,来丰富当下儿童观于自然之声的体验。
二、找寻现代的音响。现代优秀作家写过不少关于自然音乐的诗文。例如,叶圣陶的《瀑布》,尤其是郭枫的《空山鸟语》,简直就是一部绿色的音乐剧。“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滴落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这种绿色轻音乐多么悦耳动听;“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这种雄浑的交响乐多么酣畅淋漓;“‘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竞有些不可捉摸”,这种朦胧的诗韵多么耐人回味。有了作家文字版的乐声碟片,我们何不循着那自然地图去找寻神秘的鸟语,验听一下空山鸟语是否像作家所写的那样空灵、浑厚与缥缈?像这样的有声散文,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如《鸟语》就是一篇专写鸟的叫声的散文。我们可以多找些描写大自然声音的现代优秀散文,顺应时岁季节去寻找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三、凝听实时的乐音。大自然的声音一年四季、四面八方都有,关键是学生要有一双凝听的耳朵,实时捕捉自然乐音的耳朵。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带着学生去发现自然之声的观察点和声部层次,怀着一颗诗心去实地欣赏大自然即兴演奏的天籁之音的美妙。作文教学中的观察,不能只关注活动的热闹,也要关注自然的声响;既要有嬉乐的生活,也要有静听的生活。因此,在作文观察活动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必须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种聆听式的活动甚至可以作为晨读或课外作业的常规项目。在清晨或黄昏,从春天到秋日,我们要经常带
领学生去倾听蟋蟀的哨响,蝈蝈和蚂蚱掠过草尖的“扑扑”声,河水的“哗哗哗”声,公鸡打鸣的“喔喔”声??只要学生养成了倾听周围动静的好习惯,时刻保持听觉的尊严,那美妙的声音就会像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流进他们的耳朵,大地上的声音就会像他们的手指一般让人觉得熟识。
四、积累模拟的声音。生活不能没有声音,作文里也不能没有音响。在倾听了四时八方的声音之后,我们该如何表现这些声音?准确地
说,我们如何让小学生有自然声音的记忆,就成了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在这方面,我们力所能及的就是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象声词,从而把各种象声词与它们的“元声音”链接起来。我们可以进行象声词的归类,做一做象声词与自然声音之间的互猜游戏,鼓励学生适当地写一些“有声作文”,用上合适的象声词,让他们的生活有声有色,让他们的作文有色有声。
【篇二:诵读六年级全册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学期 幼学琼林《一》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较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di dong
虹名 螮 蝀 .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回阿香。 【注释】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混沌: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元气状态。
气之较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气:指元气。凝:结也。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星。三才:三种有能力的事物。古人认为,天能覆物,地能载物,而人是万物之灵。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宗:宗主,主宰。象:仪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螮蝀:音地东。蟾蜍: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其妻嫦娥窃而食之,奔月宫,遂化为蟾蜍。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石燕:零陵山之石燕,遇风雨即飞,雨止复变为石头。商羊:鸟名,传说只有一只。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 羊角:《庄子》“有鸟名鹏,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雷鞭:《淮南子》“雷以电为鞭,电光照处,谓之裂缺”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素娥:即嫦娥。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律令:《搜神记》
“律令,周穆王时人,善走,死为雷部之鬼”。阿香:雷部推车之鬼。 幼学琼林《二》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 秘授,曰衣钵真传。
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④。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⑤。 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
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注释】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是用来形容学生强过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用来形容弟子强过师傅。还没有进入师门,叫做“宫墙外望”;已经得到师父的秘密传授,叫做得到“衣钵真传”。 杨震的学生多达数千人,可以和孔子相媲美,人们称他是“关西夫子”;贺循博览群籍,精通礼传,世人称他是“当世儒宗”。
“负笈千里”,是形容苏章寻找老师的殷勤,“立雪程门”,是形容游酢和杨时对老师程颐的尊重。
学生称赞老师善于教导,就说像坐在感化万物的春风中一样;学业有成,感谢老师的教导,就说受到了符合时令的雨露的滋润和感化。 幼学琼林《三》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注释】
父执:父亲的朋友。执,就是至交,好友的意思。同袍:同穿一条战袍的战友,后来多比喻特别有交情,关系十分密切的人。 心志相孚:心意相通,以诚相待。孚,信用,相应,符合。 胶漆相投:用来比喻情投意合,如胶似漆,亲密而无间。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赏析】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
1、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2、楼船:战舰
3、瓜洲渡:地名,今在镇江对岸。
4、大散关:地名,在陕西宝鸡县西南,为宋金交界处。 【赏析】
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戏 答 元 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春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赏析】
春天来了,踏着春的节拍,品读欧阳修的《戏答元珍》,别有一番情趣。
这首诗的特点是:体察深刻,感受细腻,形象鲜明,乡思无痕。 虞 美 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
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其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 【赏析】
李白《行路难》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
【篇三:《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课堂实录】
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设计 (师生问好)
出示短文片段1:“细雨刷刷地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欢毛毛雨,在微风中斜飞着,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师读)
师:除了写了作者看到的,如树、??还写了听到的。听到什么?(板书:看、听) 生:细雨刷刷。 师:板书:刷刷 师:读一读。 还听到什么? 生:唧唧
师:(板书)让学生读一读。
出示短文片段2:“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 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师读 ) 师:写了什么声音?
生:卡啦、子弹嗖嗖声。 师:板书:卡啦、嗖嗖。 生:(读)
师:这四个词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生:拟声词。
师:对,也叫象声词。(板书:象声词)
师:用上了这些词,我们好象真的听到了雨声,燕子叫声??所以,我们写文章时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这样文章才会有声有色。
(板书:有声有色)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里,走进树林,你会听到什么声音?
生1:风吹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生2:风呼呼的声音。
生3:听到鸟儿唱歌的声音。 师:学一学,鸟儿怎么叫。 生1:唧唧喳喳的声音。
生2:我听到草地里昆虫的叫声。 师:学一学。
生:知了——知了——
师:如果来到小河旁,听到什么声音? 生:鱼跳起来,落到河里的声音 师:什么样的? 生:扑通。
师:那是癞蛤蟆跳井的声音。 生:青蛙的呱呱声
师:来到大街上听到什么? 生:汽车的滴滴声。 生:自行车的丁零声。
师:我们的教室里很安静,但偶尔能听到咳嗽声,可能还会听到铅笔盒掉到地上的声音。
师:夜晚,你可能会听到爸爸的打鼾声,学一学。 生:学。
师:大自然有各种声音,我们要用笔写下来。
老师要带你们到公园去看一看,要带上眼睛,带上耳朵。
(放录象,没有声音)师述:清晨,雾蒙蒙的??小鸟??蜜蜂??荷花??游人逐渐多起来。??小溪。 生:怎么没有声音?
师:耳朵没派上用场,没有声音,有点可惜。 再放一遍,让耳朵派上用场。(加入了声音) 师:第二次逛公园,感觉怎么样? 生:有声有色。
师:喜欢哪一次?为什么?
生1:第一次没有声音,第二次有声有色。 生2:第二次的公园比第一次的公园有生机。
生3:第一次感觉干巴巴的,没有生趣。第二次有趣。 生: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伟大的。
师:如果光写看到的,大自然就少了一份生趣。如果把声音写下来,??老师会给你写上批语:有声有色。
有兴趣的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些词语:
(1)轰隆隆 呼呼 哗啦哗啦
师:你们读到这些词语,脑海中肯定出现了一个画面,一个场景,出现的举手。为什么会出现呢?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想象。“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谁说的?(爱因斯坦)
当你的大脑展开想象的时候,象声词会把你带入美妙的情境中。 (2)咯咯 嘿嘿 嘻嘻 师:听出什么声音了? 生:笑声。 师:再读。
当你看到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几个小朋友,他们??可能在搞恶作剧。
(3)啪 呜呜 啪 扑哧
师:会想象的小朋友看到第三组词,可能会想到一件事。
任选一组词语写一篇小短文,行吗?愿意写第二次逛公园的举手,愿意根据第一组象声词写作文的举手,愿意根据第二、三组词写作文的举手。迅速地思考一下,写什么。拿定主意后,起个题目。要学会命题。
老师送大家一句话,板书:好题文一半。迅速地考虑,命题。思路千万不要打断,要一气呵成。如果一时想不起题目,空一行,写好作文再写题目。 生:写作文。
(1、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2、写好的修改,介绍老舍和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方法:念出来,写好的小声念。3、每位同学放声读,让于老师听到你的声音。)
师:交流第二次逛公园,写这一内容的站起来,报题目。看对谁的题目感兴趣,就请谁读。
生:公园开心的笑声、迷人的公园、公园美景、人间天堂、公园里的风景、风景如画的公园、公园早晨的音乐会、如诗如画的公园?? 师:对哪个题目感兴趣? 生1:我对??感兴趣。
生2:《如诗如画的公园》。
生3:秋日,我来到??
师:不说秋天,说秋日,文邹邹的,有诗意。 生:??令人捧腹大笑。 师:把大笑去掉。
生:??乐得合不拢嘴。
师:这句话是对捧腹的解释,为这,加五分。 生:??盖上嘴。
师:捂上嘴就行了。
生:这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公园。
师:如果结尾这样写??那叫什么?(点题) 师:105分。
生:《人间天堂》。
生:公园是我们放松身心的地方,公园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师:改成“公园是我们放松身心的地方,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生:碧水、蓝天、白云、小动物构成了?? 师:多简练,加五分。 生:蝴蝶翩翩起舞。 师:加十分。
生:河里的鱼五颜六色。
师:有这么多颜色吗?改成可爱的小鱼。 生:小鱼有的在游,有的在游戏。 师:一句话中有。
生:公园真是一个人间仙境啊! 师:把“一个”去掉。
师:点题了吗?120分。
生1:第一组象声词,起了什么题目?
生2:秋天的雨中漫步、考试、韦帕先生来了、雨中的森林、雨中情、什么样的荷花才叫美、下雨中的对话、雨和彩虹、雷雨狂想曲、恐怖的雷阵雨、风声雨声雷声交响曲、今天多精彩! 生3:《交响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