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七年级下《外国诗两首》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外国诗两首》教案

来源:二三娱乐


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诗歌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难点: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三、学情分析:两个班的学生都存在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有二分之一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深层次的文本意蕴无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薄弱。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我们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

三、学习基础知识:

⒈生字:伫(zhù)立 涉(shè)足 延绵(mián) 萋萋(qī)

瞬(shùn)息 忧郁(yù) 幽(yōu)寂 尴(gān)尬(gà)

⒉解释: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 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忧郁:忧伤,愁闷。

⒊诵读

①师范读,读出节奏来。 ②生练读。 ③生有感情读。

④说题目:“欺骗”——理想与现实的一种距离 ⑤生齐读。

四、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五、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读诗

采用的方式:范读或听读,抽读,齐读。

教学时注重读诗的节奏和重音。

2、说诗

①诗的主题是什么? 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②从诗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将来才是永久,我们要面向未来。

③假如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劝告 希望

教师小结: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悟诗

①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4、品诗

⑴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通的感觉。诗人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⑵、这首诗中诗人对生活是什么态度?

强调“热爱、积极乐观”

六、小结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当堂背诵)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仿写诗《假如……》

第2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农民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代表作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以及《林间空地》(1962)等。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

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 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

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4、品味一句话:“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中的“往事”指什么?“轻声叹息”是诗人后悔吗?

“往事”是指当年就自己的人生之路所作出的选择轻声叹息“并不是后悔,而是想到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人生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休的遗憾。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1、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2、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

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一般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未选择的路》用生活中的路,来象征人生的道路,生活的路有选择,而人生的路更需要选择,其实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六、读一读,想一想,这两首诗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

《假……》告诉我们: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这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的。

《未……》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2、说说两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假……》先用假设的方式提出问题,然后用劝告的口吻,阐述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前三节写林中两条路的不同,难以选择。最后一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写未选择的路。

七、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八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欺骗 不悲伤 乐观

不忧郁 怀念

《未选择的路》

选择前的沉思 慎重(久久伫立)

未选择的路 选择了更幽 更美 人迹很少的一条路 千万条之多

(自然之路) (暗含充满挑战 艰难之路) (象征) 选择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 人生之路 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 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却舍弃 显忧郁惆怅

(一种舍弃美——缺憾美)

九、作业设计

1、 抄写生字词。 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反思: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本文教学上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并试着联系自己的实际知道该怎么去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