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地里里 沈俊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 邻近地铁及保护性建筑的深基坑施工 摘要:以上海虹口SOHO项目的深基坑施工为例,通过分析其邻近地铁隧道以及保护性建筑的复杂环境问题,制订出 采用群坑施工综合技术、双液注浆加固技术、承压水回灌技术等深基坑施工保护措施,实施后有效地保证了地铁线路 的正常运营和历史建筑的安全与稳定.为今后类似的深基坑施工提供了参考案例。 关键词:建筑群坑深基坑;紧邻地铁;地铁保护;建筑保护;变形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4144/j cnki jzsg 2017 1 1 002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Close to Subway and Protected Building SHEN Jun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1(Group)Co.,Ltd.,Shanghai 200120,China 1 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 虹口SOHO项目位于上海市海南路l0号,足集餐饮及 办公于一体的综合甲级办公楼,由l幢29层的塔楼、2幢 1~2层的裙房以及2~3层的地下室组成,总建筑面积为 95 065 1111(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6 842 I11 )。 上程周边环境复杂,邻近地块西南角有1栋保护性建 筑、轨道交通l0号线车站及区间隧道、民居等,且周边管 线密集。其中轨交10号线区间隧道从场地中间穿越,将 坑分为南北2块(图1、冈2)。 图2 C1基坑剖面 470 m。主楼(2区)基坑普遍挖深14.0 Ill,}君楼(1 I×=)基 坑普遍挖深l2.7 m,邻近轨交l0号线侧为4个缓冲坑(3~6 区),普遍挖深8.8 12q。北侧基坑(( 2块、7 )挖深 9.4 n1。 围护体采用地下连续墙,(:1块外 一 圈地下连续墙厚 800 Inm,缓冲区一侧沿轨交l0号线【X问隧道纵向分隔墙及 l ~6 坑分隔墒均为厚l 000 mII1地下连续墒;C2近地铁侧 地下连续墙厚800[1lnl,其余地下连续墒J ̄6oo illn 。地下连 图1基坑平面布置 续墙两侧采用 850Illnl"-"轴水泥土搅拌 ̄Jl!ft:-为槽擘)J『J固, 外圈地下连续墒外侧槽壁加 采用套打,坑内‘侧采用搭 1.2 围护概况 接250 I1[1m(同时为减少对轨道交通区间的影响,距轨交l0 号线最近的厚800 Illln地下连续墙外侧的咖850 m-T1双排套打 搅拌桩加同已住盾构推进之前完成)。 基坑内加固采用 850 I11Ill三轴搅拌桩,桩间搭接 250 nllll,其中346 及( 2块坑内采用满堂 l古l形式,l~2 区部分区域采用裙边加固。 基坑采用群坑设计,南侧基坑(Cl块) 不规则多 边形并被划分成6个区,开挖总面积约9 500 in2,周长约 支撑竖向布置采用混凝土支撑与钢支撑纳合,C1块 58 201 7.11・Building Oonstruction 沈 俊: 邻近地铁及保护性建筑的深基坑施工 l~2区采用3道钢筋混凝土支撑,3~6区及c2块7区采用l道 钢筋混凝土支撑及2道钢支撑。 2 基坑工程施工要点分析 在基坑的西南角,距离綦坑约l0 nl处有1栋上海市市 级优秀历史建筑。该建筑为3层砖木结构房屋,房屋基础 为墙下条形基础,基础埋深700 mm,基础下部为厚250 mm 素混凝土;剧边道路地下有众多管线,最近的咖150 mm 给水管距离基坑约7 m,需对各类管线进行专项保护:另 外,轨交l0号线区问从场地中间穿越,将基坑分为南、北2 块,其区间隧道外边线距离南、北基坑地下连续墙外边线 6.0~7.3 111。 图3挖土分区 因此,如何保证保护性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各条市 政管线的正常使用及轨交l0号线的正常运行,成为深基坑 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研究内容。经研究决定,本工程适合采 用群坑施工综合技术、双液注浆加固技术和承压水回灌技 术I¨I。 据,自动补偿支撑轴力,始终将支撑轴力控制在设计要求 的区间内,以达到控制基坑变形的目的。 3.3静力切割拆除技术 本工程地处虹口闹市区,并且邻近地铁隧道,若采 用传统的爆破或机械拆除,则其产生的噪声、粉尘、振动 3 邻近地铁群坑施工综合技术 3.1 群坑土方开挖流程控制技术 Cl基坑开挖的先后次序及中隔墙分为6个分区,分别 开展施工,具体流程如下: 等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并对基坑的变形控 制极为不利,因此,本工程采用无振动直线钻石链锯切割 技术拆除支撑,其无振动、低噪声、无粉尘、整齐分离和 无损切割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u向, 1)先施工2区,待2区±0.00 m板完成后,开挖1、5、 6区(5、6区存在工序搭接,基坑不同时见底),支撑及地 下室施1二。 成块切割及吊运能够成倍提高拆除效率,工作面小、机械 布置数量多,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进一步降低人工成 本I 。 2)待l区B2层楼板施工并养护完成后开始进行3、4区 挖土、支撑及地下室施工(3、4区存在工序搭接,基坑不 同时见底),同时5、6区首层顶板完成后开始由上至下分 层、分段凿除2、5、6IX之间的中隔墙。 3.4信息化监测及自动化技术 基坑信息化监测装置与环境信息化监测装置结合互联 网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可视化监控技术 及现代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 监测技术手段。 3)待l区±0.00 m板施工完成后,l、2区开始由上至 下分层、分段凿除地下室中隔墙,最后待3、4区±0.00 m 板施工完成后,再分层、分段凿除l、3、4区之间的中隔 墙。 4)开挖C2区(7区)基坑。 其中钢支撑补偿系统可对支撑轴力进行24 h不间断监 护,并根据高精度监测传感器传回的数值对油压泵支撑轴 力进行自适应补偿以达到控制基坑变形的目的。工地粉尘 监控装置可实时远程了解工地扬尘现状,当扬尘超标时将 立即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向文明施工负责人发送预警信息, 并可打开降尘喷雾装置。 挖土过程一般分4层土开挖:第1层采用大开挖,以中 隔墙为界线,2区由北向南侧退挖,l区由西向东侧退挖; 第2、3层采用分区开挖(图3),各区采用盆式开挖、靠近 地下连续墙处采用抽条、对称、放坡开挖的方法,开挖顺 序为每分区内挖土流程按编号依次进行;第4层同样采用分 块开挖,首先开挖2区塔楼中部深坑部位的土方,再开挖其 他部位的土方。 4 对于保护性建筑的双液注浆加固技术 4.1 双液注浆加固设计 在l区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对保护建筑的周 边土体造成扰动,引起土体变形沉降。因此,在基坑 挖 前须对保护建筑与基坑之间的土体进行双液注浆加固。注 浆布孔区域为保护建筑的东侧及北侧(图4),注浆 ̄L254 个、孑L距1.2 na、排距0.8 m、深26 m,采用梅花状布孑L,间 隔孔注浆(隔2个孔位置)。浆液有A、B共2fl,,A液为水 3.2缓冲坑钢支撑自动应力补偿系统施工技术 基坑靠近轨交lO号线侧的3~6区缓冲坑首道支撑采用 钢筋混凝土支撑,第2、3道采用 609 mm钢支撑,钢支撑 安装自动应力补偿系统,根据支撑轴力及围护变形监测数 建筑施工・第39卷・第11期t58写● 沈俊: 邻近地铁及保护性建筑的深基坑施工 泥浆(水泥:水:l:0.55),B液为35。B6水玻璃浆(水玻 5.2回灌井结构设计 根据本工程勘察资料及抽水试验结论,本次目标回灌 层承压含水层渗透性较差,含水层较薄不利于回灌,因此 璃:水=l:1)。A液与B液的掺加比例为1:5。灌浆操作 应当采用上行拔管注浆方式,按照多批少量的灌浆原则, 使地下土体空间有一个互相挤压、压密的作用,从而改善 土体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 采用增加回灌井滤水管处孔径的措施,以增强回灌效果, 滤水管采用双层缠丝过滤器(图6)。回灌井共布置3口, l i 1 坑 、 l 坑 街 ∞ 井深49 m,井径273 mm,普通孔径650 mm,滤网处孔径 800 mm,滤管埋深41~48 in。  ̄650 # 一L~ [ 古]j— … 8 I— Hi~‘r [ 离桩 } 构 市级一保 护建筑 11一一— j ]~一—————L———r一_J I i l I I j I l II 图4注浆孔位布置 4.2注浆效果及房屋沉降跟踪监测数据 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保护性建筑周边土体稳 定性进行了监测,建筑物(含历史保护建筑)周围布置109 个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其中又在保护建筑物上布设8组建筑 图6回灌井结构剖面 倾斜监测点。基坑完工时的监测报表表明,保护性建筑外 5.3 承压水回灌技术实施效果 为监测地下潜水水位,在基坑外布设3个水位观测井, 日常监测报告表明,降承压水期间承压水水位并无明显变 化。 墙沉降变形累计最大值为9.09 mm,最小值仅为3.2l mm, 远低于设计允许变形值20 mm的规定。 5 近地铁侧的承压水回灌技术 5.1降压井与回灌井布置设计 一 6 结语 基于上海虹口SOHO项目基坑西南角紧邻保护性建 1区基坑电梯井深坑部位挖深达到18.2 m,根据地质勘 察报告,⑤4—2、⑦层为承压含水层,水头埋深4~8 m,有 承压水突涌的危险,因此在基坑内设置了3口降压井。但是 由于地铁隧道离基坑比较近,一旦启动承压降水,势必会 筑、轨交10号线贯穿基坑且四周有多条市政有压管的特殊 情况,综合运用群坑施工综合技术、双液注浆加固技术、 承压水回灌技术等深基坑施工保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周边 土体的扰动问题,保证了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和历史建筑 的安全与稳定。 对地铁隧道的变形及周边建筑、道路等产生不利影响,故 在基坑外侧靠近地铁隧道的一侧,按照降压井数量1:1的 比例打设了3口承压水回灌井,作为降承压水时对地铁隧道 的保护措施(图5)。 ☆☆参考文献…☆☆ 谢弘帅,顾宝洪.谢永健.双液注浆在基坑相邻建筑沉降控制中的应 用【J1.建筑结构,2007(¥1):502—504 【2】陆建生 潘伟强.上海某枢纽基坑工程浅层承压水回灌试验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4):810-817. f3】严娜 李东泰.浅谈南京地铁深基坑承压水的处理方法【J】科技创新 与应用.201 6(30):247. 【4】 周瑞,王世军.静力切割技术在大型框架砼拆除施工中的运用【J]工 程技术(引文版),201 6(1 1):224—225 【5】 郭松清,童福越.金刚绳锯静力切割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 福建建筑,201 5(3):64—66. 注Y为减压井、H为回灌井 G为观测井 【61李永胜.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无损静力切割拆除施工技术 研究与应用【J1.科技与刨新,2016(8):153—154 图5降水井平面布置 581 201 7-1]・Building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