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房建施工技术以及需注意的几点问题_0

房建施工技术以及需注意的几点问题_0

来源:二三娱乐


房建施工技术以及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摘要】房建工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工程,在对房建工程进行施工时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与建筑行业发展水平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对房建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且阐述了施工中需注意要素以及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房建;施工技术;问题 一、前言

对于任何一个房屋建筑工程来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保证房建工程的质量。随着生产活动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对房建工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建筑工程的各个项目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总结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房建施工技术分析

1.房建地基施工技术

(一)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为保障支护安全,则应重点解决地下水的水位问题,确保水位与基坑底之间的距离>1m;如地基当中存在抗浮条件较差的构筑物,则应做到持续排水。开挖基坑时应保证不同挖土机间的距离>10m,同时将安全警示牌或安全栏杆设置于深基坑周围,以避免发生意外。如采用人工法对土方进行调运,则在施工前应对起吊工具的牢固状态进行认真检查。

(二)桩基施工技术。目前在房建工程中常用的桩基技术为混凝土灌注桩工艺,灌注桩孔洞深度一般为100m左右,直径为3m;当灌注桩成形后可利用注浆管在桩侧及桩底压入适量的水泥浆。

2.房建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一)为避免柱纵筋与纵向短筋之间发生碰撞,则应确保箍筋角与纵向短筋之间的距离>50mm;在下料的过程中可采用细钢筋作为纵向短筋。

(二)在安装框架柱部位的纵筋时可以采用接焊、机械连接技术,如需采用搭接技术,则应注意对柱筋搭接末端进行弯折处理,以保证下部纵筋的中轴线与弯折部分的钢筋对齐,从而避免出现搭接面积过小的问题。

(三)在对保护层进行下料时,可将梁箍筋的高度减小20mm~30mm,以避免梁骨架出现受力不良等问题。如柱、梁当中的纵筋保护层的厚度在40mm以上,则应将钢丝网安装于梁端。

3.房建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一)柱模板施工技术。首先应在楼面将轴线及柱边线弹出,随后按照弹出的线固定压脚板;立起柱模板后斜拉顶撑并对模板的对角线及垂直度进行校正。为保证顺利施工,可在梁底标高处留一缺口,同时将木档设置于缺口附近,保证木档与缺口之间的距离>20m。在柱模上安装柱箍,柱箍间的距离为500mm左右即可;如柱截面的面积较大,则采用直径为10mm左右的对拉螺丝固定模板。

(二)安装梁模板时先将梁水平线及轴线弹出,随后对支柱标高进行调整,梁底模板安装好后及时拉线找平,以便能够有效控制安装质量。如梁底板的实际跨度在4m以上,则应按照设计要求对梁底处进行起拱处理,在对次梁与主梁的交接部位进行施工时,应先对主梁进行起拱处理,处理好主梁后才能处理次梁。采用钢管搭设梁模板的支撑体系,钢管的直径应大于3.0mm。

三、施工中需注意要素

1.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技术要点

(一)现场焊接柱节点区箍筋,于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这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放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且绑扎,同时,要注意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0mm,以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应用此法的优点是,可有效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但要强调一点,如在结构较复杂的情况时,该方法的应用会较难,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选取;

(二)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

2.框架柱纵筋的搭接技术要点

原则上,应严格根据有关规定允许进行合理的搭接,一般对于异形柱纵筋可优先应用机械连接或对接焊技术。但在实际工程中,有部分施工单位为追求更多的利润或贪图方便而应用搭接,此类做法会造成柱在纵筋搭接部位的截面过小,且由于此部位箍筋尺寸没有发生变化,导致形成柱纵筋难以紧靠箍筋的问题发生。这一现象在柱截面较大时,表现不明显,但随柱截面的减小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出。所以,在按规范柱纵筋容许搭接时,为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可采取以下措施: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延伸下部柱筋搭接部位末端且向外弯折,这样,上部柱纵筋就可借助此弯折段与下部柱纵筋轴线对齐,更方便在弯折段增加构造焊。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技术要点

(一)梁箍筋的下料问题,高度可减小20~30mm(一向框架梁端需要),这样可避免出现因一向框架梁面筋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时,面筋将因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而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同时,也能消除对粱骨架受力不良的现象;

(二)在设计时就要明确保护层厚度以哪一向为主,同时,由于增大保护层

厚度,会使截面有效高度变小,也减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而构件表面也易开裂。所以,为了防止表面开裂,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四、房屋建筑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地基处理

基础修建是任何建筑的关键,有调查显示,很多房屋在建筑之前都没有详细的地质勘查报告,没有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采取最合适的建筑方式,这样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房屋基础施工时,要保证地基与地基基础的各种设计安全合理,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测,根据勘测的数据做一个综

合的处理。另外,对于不同的区域也要因地制宜,区别处理,以免出现安全隐患。很多房屋建筑施工对地基这部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地基处理时很多时候都是凭经验办事,没有科学的数据和技术做支撑。在对基础处理时,前提的勘测结果很重要,如果勘 测结果得出某个地方为淤泥地质,并且土层比较薄的时候,在实

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应该尽量不对土层进行振捣等。而且可以利用建筑物的各种垃圾废料作为持力层,当然,不是所有垃圾都能作为持力层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房屋基础施工,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等,采取最合适的处理方案。

2.墙体裂缝的问题处理

墙体出现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合要求造成,墙体的裂缝有两种,一类是因为混凝土的骨料在沉降的时候受阻碍,从而出现裂缝,这种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坍落程度比较大、沉陷过高造成,也可能是因为模板绑扎、模板沉陷造成的。另外一种是温度应力裂缝,出现这类裂缝的原因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内部的水泥热量没有及时散出去,因此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但表面的散热比较快,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温度差,而正是这种温度差,使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当表面的拉力比混凝土表面所能承受的抗拉强度大,就会出现裂缝。

对于前一种裂缝,应该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坍落度,在施工的时候保证混凝土均匀,而且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过振的现象,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往混凝土中加水。混凝土浇筑之后,要及时对其进行覆盖,而且也可以适当地增加环境湿度,以降低坍落度。对于第二种裂缝,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

度,要对其外部的热量进行再吸收,尽量对其进行遮荫,防止混凝土自然升温。

3.回避水分渗透

房建程序内的水分渗透,会遇有原料层级和施工技巧的多重影响。其中,防水类设施的预设,能影响总括的房建安全。可顾及到多层面,预设很科学的渗透防控,选取那些优良的原料。施工时,应注重偏弱的渗水方位,着力稳固这些方位,以便增添房屋所带的防水性能。

4.缩减隐患

要预设房建施工所用的流程,就应回避各类别的安全隐患。对带有燃烧及爆裂倾向的那些物品,应妥善留存,同时,施工者不要在安设的临时棚内,选用明火来照明。

要把专用的那种防护罩,盖在所构建房屋内含的电气设施上。应查验通电所用电线的架空情形,为线路包上外层布,维护好绝缘效果。着手建构前,应清理好脚手架等,查验脚手板的稳固属性。发觉到不稳固的疑点,应随时调和脚手架.为立体架构下的交叉属性电梯口、附属的井架等,安设隔离类的防护棚,以便搭建保护路径。

在惯常用到的高层作业内,应预设安全带,施工者要佩带保护所用的安全帽。遇有墙体上侧的留存孔洞,应选取盖板去妥善覆盖。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房屋的整体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改进在房建施工中的不足,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吴晓祥 房建施工技术以及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经营管理者-2014年09期第296页

[2] 王世平 浅析房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科技与企业-2013年21期第183页

[3] 陈小临 房建施工技术问题分析江西建材-2012年第6期第56-57页

[4]袁发科 房建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解析门窗-2012年2期第29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