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2期 93 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秀丽’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两组都治疗14天。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4.4%,治疗组 的有效率为10O%,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o.O5)。治疗组的水疱干燥时间、全部结痂时间与全部脱痂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尸<o.05)。 结论: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与改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刺络拔罐;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R7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oo6—0979(2014)12—0093—0l 带状疱疹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中 2.2相关症状变化对比:治疗组的水疱干燥时间、全部结痂时 医也称为“蛇丹”、“蜘蛛疮”,是感受毒邪,湿、热、风、火郁于心、 间与全部脱痂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O.05)。 肝、肺、脾,导致经络阻隔而成『l】。其治疗目的是加速其恢复,减 见表2。 少并发症的产生。目前尚无公认的完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为此中 表2两组相关症状变化时间对比(d,i±s) 医治疗的应用比较多。本文探讨了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 疱疹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3年2月到2014年1月选择我院收治的带状 疱疹患者64例,人选标准:符合诊断带状疱疹者;发病1周内; 年龄在18至70岁。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血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 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5%左右,发病以春夏季较 1周内系统或局部用过抗病毒药者。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 引起。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占皮肤病中O.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通常为2 周。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 龄最小32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6.45 ̄1.23年;病程1-6天, 多,平均3.23 ̄0.77天;发病位置:左侧30例,右侧34例;受侵犯神 由于情志内伤、肝失条达、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所导致的,兼因外 经:肋问神经l0例,臂丛神经l2例,三叉神经l7例,腰骶神经 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 2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 症状,老年患者常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且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 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位置与受累神经对比经检验无统计学 差异( O.05)。 现代医学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一般选用止痛药、抗惊厥类 药等。其中阿昔洛韦对疱疹病毒有强抑制作用,通过对病毒 1.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选择静滴阿昔洛韦针 DNA多聚酶的抑制和直接渗入病毒DNA中,抑制病毒DNA的 但是也存在疗效不高等问题,对急性疼痛作用十分有限【3】。 每天20mg・kg—1.d-1,连续使用14天。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刺 合成,络拔罐治疗,在针刺时,取夹脊穴、阿是穴为主穴,充分暴露病灶 在中医治疗中,清热祛火,祛湿止痛为本病的基本治疗原 皮疹处艾灸,皮损四周拨罐与丹参注 区,选用30mmx40 mm的毫针,局部消毒,刺入后有针感后留针 则。当前多采用循经针刺、30 arin,1次,d。拔罐取穴阿是穴,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病灶区。 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其能使瘀滞之毒外泄,消除局部瘀血,从而 再根据疱疹 先在皮损两端吸拔,接著沿带状分布,将罐依次拔在疱疹密集簇 降低组织水肿。有学者在治疗中以针刺夹脊穴为主,拥之处。罐数以排满为度,留罐约15分钟,每日1次。两组都治 分布情况,在病变区域上缘与下缘每隔2—3寸向病变中央带交 疗14天。 错沿皮下透刺2—5寸治疗带状疱疹30例,治疗10天,取得了比 1.3观察指标:疗效标准:显效:疱疹症状基本消失,疼痛中度缓 较好的效果[41。本文治疗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4.4%,治疗组 解。.好转:疱疹症状部分改善,疼痛轻度缓解。无效:无达到上述 的有效率为10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组的水 标准。同时观察两组的水疱干燥时间、全部结痂时间与全部脱痂 疱干燥时间、全部结痂时间与全部脱痂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 时间。 对比差异明显(P<0.05)。 总之,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提高治疗疗 1.4统计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 法包括卡方分析与t检验,P<O.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效与改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2 结果 ]张贤,杨荣耀.阿昔洛韦并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带状疱疹 2.1疗效对比:治疗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4.4%,治疗组的有效 【1率为10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O.05)。见表1。 神经痛【J1.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2(1):45—46.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fn) 【2]郑捷,仓尧卿,李卫平.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与带状疱疹 患者疼痛的关系[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28(1):22—24. [3】Macpherson RD,New di ̄efions in pain management【J].Dru Today,2010,38(21:135—145. [4】郑玉琴.中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fJ].中国临床医生, 2008,36(9):46—47. 陕西长武县中医院(713600) 2013年03月24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