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共5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笔杆(gǎn) 峥嵘(zēng) 脊骨(jǐ) 刎颈之交(wěn) ....B.甄别(zhēn)攻讦(jié) 湮没(yān) 茕茕孑立(qióng) .....C.启碇(diàn) 齑粉(jī) 鳏夫(guān) 命途多舛(chuǎn) ....D.蓼洲(liáo) 鬈曲(quán) 船坞(wù) 纨绔子弟(kù) ....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
A.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 B.一个人的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络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C.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
D.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瞥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1)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硬,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 ____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
(2)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___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3)这位发言人___指出,美方这次撞击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A.俨然 琳琅满目 郑重 B.宛然 斑驳陆离 庄重 C.宛然 琳琅满目 庄重 D.俨然 斑驳陆离 郑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B.“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
C. 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D.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 1 -
C.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D.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_,____。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7.下列歌词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春风修剪着长发 彩蝶送来了发卡 (《春姑娘的相思》)
B.幽幽岁月浮生来回 屏风惹夕阳斜(《花恋蝶》) C.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笑傲江湖》) D. 屋檐如悬崖 风铃如沧海 我等燕归来(《千里之外》) 8.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9.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10.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凌万顷之茫然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竖子不足与谋 ..D.吴之民方痛心焉 ..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予羁縻不得还 B.蚓无爪牙之利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1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态度粗鲁,况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我怀着像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奏表陛下。)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了婚姻关系。)D.
- 2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士兵不好,不会打仗,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
13.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本词上片咏赤壁,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下片怀周瑜,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首句起兴,“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C.“乱石穿空”三句,正面描写,从形、声、色几方面富有动感地勾画出赤壁壮丽雄奇的图景。
D.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对比,既显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作者的随遇而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4.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眦尽裂(眼眶) .B. 项王按剑而跽曰(跪而挺腰耸身) .C.杀人如不能举(列举) .D.沛公起如厕(到、去) .
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今者项庄拔剑舞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①其意常在沛公也②秦地可尽王也 ..C.①客何为者 ②何辞为 ..D.①拔剑切而啖之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
16.下列各项中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在危急中“如厕”是借口,实情是急于脱逃。招樊哙出,暗中有所谋算。 B.樊哙闯帐陈词后,项王赐座,表明此时杀机已经消除。
C.樊哙陈词把项王看得仅次于怀王,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心理,所以项王赐酒加彘肩。 D.“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表现了樊哙对项王的愤怒仇恨不可遏制。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18题。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甚至有人评论说,中国传统节日只是存留于父辈记忆里的尤物,已经成为国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压岁钱水涨船高,变成了负担,失去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庙会办到商场里边,实际就是商品交易;群发短信拜年,平均给每个人的情感又有多少?专家们认为,这一现象是传统节日的“异化” 、“空洞化”、“物化”等原因造成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让传统在现代
- 3 -
社会得到很好的延续。
其实式微的不只是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这是不争的事实。要究其原因,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在笔者看来,这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比如,春节文化包含教育、敬神、祭祖、尊老爱幼等内容,并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而现在几乎没有人在敬神、祭祖,由于无法团聚的人越来越多,尊老爱幼也成了“隔空对话”,春节还有什么文化味道啊?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
传统节日值得我们缅怀,但对传统节日的式微我们也无可奈何,因为社会在发展,原来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人们的必需,那么传统节日就会发生变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指出:“原来的传统节日是有大量丰富的民俗活动的,和节气、时令、气候、水土,以及祭祀、祈祷、敬仰、吟诵相关联,有着缅怀、祝愿、庆贺、祈愿、敬祭等种种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的节日几乎都没有祈祷和敬祭等内容,失去了庄严的文化氛围,人们对一些不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淡化,相反对产生于国外的又接地气的节日情有独钟。当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自然就会式微。
尽管传统节日式微是文化在“物化”的结果,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很多传统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保护的,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也会增加新的民俗活动和新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传统节日的式微。在笔者看来,节日式微的内容多是不贴近现实生活或不被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所认可的不合时宜的传统内容。我们应该通过努力,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总之,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切不可在我们手中消失。
(有删节)
1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现象的一项是 ( ) A.随着人们生活走向富裕,压岁钱水涨船高,节日的经济意味越来越浓。 B.随着通讯的现代化,过节时大家已习惯了编发短信互贺,进行“隔空对话”。 C.传统节日现在已不再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庙会也成了商品交易的载体。 D.国内不少人对产生于国外的、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情有独钟。
1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真正原因的理解,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 A.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 B.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 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 D.传统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认可。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66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题8分,第20题2分,共10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______。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 (5)不愤不启,________。 (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________。
(7)其身正,______。
(8)_____,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0.文学常识填空。(2分)
《品质》作者______,___(国别)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三、简答题(共16分)
- 4 -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1-23题。(本题共3小题,第21、23题各3分,第22题4分,共10分)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21.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3分)
2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2分)
(2)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2分)
23.“我”是在鲁镇年终大典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但为什么又说“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请结合选文分析“我”决计要走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6分)
[注]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 厚:重,与“薄”相对。 24.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5.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四、写作题(本大题共4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甜蜜的梦乡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当太阳升起,生存的斗争重新开始时,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的不平等。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与认识,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5 -
2014年下期高二阶段性考试答题卷
一、选择题(3分×18=54分) 1 10 2 11 3 12 4 13 5 14 6 15 7 16 8 17 9 18
二、填空题(10分) 19.(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 20. ___________ _____ (2分) 三、简答题(16分)
(一)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 6 -
答案
1、B (A峥zhēng C碇dìng D蓼liǎo)
2、A (B络---烙 纹---文 C座---坐 D瞥---蹩)
3、D 4、B (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A“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和哪个一致?C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D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 5、C
(A一面对两面,可以删去“看能否” B主谓搭配不当,应在“铸制”后面加上“的”。D、“使”与“造成”搭配不当,应将“使”改为“给”或将“造成”改为“出现”。)
6、D (这一段文字叙述了月亮的变化(时间)以及所见景色(空间),从“还见不到月亮”之时所见的远景到近景再到地上,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到月亮升空,时间在向前推移。)7、D (其他三项拟人,D项是比喻)
8、B(“敝校”不当,称自己可以用“敝”,但从情感上来说,不能说自己的学校是“敝”;另外,“躬临”是敬辞,用于别人,不能用于自己。)
9、A(从对仗角度分析,所给诗句中“墙头”为处所状语,且为名词性,所以D项中的“蝉曳”不符合要求;此外“雨细”为主谓结构,而“无语”为动宾结构,所以B项也不符合要求。再看“纤草”为名词,C项中的“雨来”不符合要求。)
10、C 11、A 12、B 13、D (“随遇而安”错。应是“壮志难酬”) 14、C 15、B 16、A
17、D (文本第一段就谈到了年味变淡的现象,压岁钱、庙会、群发短信等已提及,可顺利选出D。另外,格局第3段,作者分析年味变淡的原因,D项自然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现象的范畴。)
18、C (A项为第一段中的专家观点,不属于笔者对中国传统节日式微原因的理解。B项同样为专家观点,且被笔者认为是表面原因。D项只是关乎节日内容,并不是对传统节日式微真正原因的探寻。) 19、略
20、高尔斯华绥 英国
21、从视觉、听觉和嗅觉角度,写出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22、(1)“他们”都没什么大改变,鲁镇各家也都在“按部就班”地准备着祝福,暗示了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现状,鬼神观念仍牢牢统治着鲁镇。
(2)用反复的手法,写鲁镇的人们年年准备祝福,家家准备祝福,点出了封建迷信思想对人们的统治时间长,范围广。
23、鲁四老爷守旧、迂腐、虚伪,“我”与鲁四老爷的谈话很不投机,鲁镇封建、落后的习俗像潭死水,让“我”感到压抑,这些都与“我”这个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格格不入。 24、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意思对即可)
25、(要点)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意思对即可) 26、作文见《作文与考试》2014年23期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