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辍学 啜泣 居傲 渺茫 缥缈 B.揭幕 日暮 羡慕 坟墓 蓦捐 C.蠕动 嚅动 懦弱 糯米 孺人 D.勋绶 陨命 羸弱 慑服 嬴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流放到了遥远而荒芜的惠州,并在此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
B.玉雕师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高超的雕琢技艺,雕刻出一件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向我....们展示出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现象。
C.一辆吊车在装吊约2吨的重物到高点时,不料重物突然脱落,砸中两人致其死亡。 ..
D.刘少奇在数十年不平凡的革命生涯中,从不懈怠,始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爱不释手,阅....读思考。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的”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僻。)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5.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3分) A.“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B.这起重大的中学生中毒案件,从始至终牵动着无数大江南北的学生和家长的心。
C.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芦山县和宝兴县的部分乡镇受灾严重,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D.上海通报的新增两例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将全国感染禽流感的病人数刷新至18名,致使中国禽流感疫情成为国际媒体最热门的话题。
6.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羽扇纶巾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强虏灰飞烟灭 D.一尊还酹江月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A.六王毕,四海一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D.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8.下列各句中各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隔离天日 独夫之心 ........B.韩魏之经营 燕赵之收藏 齐楚之精英 ......C.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可怜焦土 剽掠其人 ......
1页
D.秦人不暇自哀 六王毕,四海一 则足以拒秦 ......
9.从句式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10.下列诗句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羽扇纶巾,谈笑间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1.读以下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句意境相似的一首是(3分)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王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2.从词的风格特点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D.杨柳岸晓风残月。 13.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2分)
①不久我复员了。 ②儿子的炮兵连鸣着礼炮,给自己的指挥员送丧。 ③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 ④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⑤我不知所以地回到自己的部队里。
答:
14.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2分)
战争曾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不幸和灾难。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整个欧洲及西亚、非洲和远东抛进了硝烟和死亡的阴影,15亿人卷入战争旋涡,3000多万人伤亡,无数的财产受损。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7亿人卷入战争,9 000多万军人和平民在战争中伤亡,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财富和资源而发动的世界战争,给许多国家经济社会造成极其巨大的破坏。正因为如此,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发展的差距、贫富的悬殊再扩大下去。各国人民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答: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
„„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2页
„„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 „„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从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舐舐那冷雨。
„„
„„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⑴文中加点的“她”“裾边”各比喻什么?联系全句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
⑵文章结尾处说“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记忆”前加“青苔深深”,对表现“记忆”有什么好处?(2分)
答:
⑶由第二段首句“听听那冷雨”到第四段尾句“舐舐那冷雨”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原文加以说明。(2分)
答: ⑷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微寒潮湿的春雨象征心情,借雨声雨景,回忆生平往事,以寄托对故乡河山与传统文化的思慕眷恋之情。 B.“听听那冷雨”中的“冷”,一是为了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感受,二是表现因远离祖国大陆而产生的内心的凄冷。 C.“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一句,以典型的经过提炼了的细节传达出了作者的离怨乡愁。
D.本文围绕着春雨,创造了一种既朦胧又明丽,既沉郁又旷达的独特的意境,意象众多,“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
E.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写雨,如“淋淋漓漓”“滴滴点点滴滴”等,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也使雨态表现得更形象。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⑶题。
冬季小语
①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么凋零的冬季不正是一种孕育吗?
②时序更叠,四季循环,就像一个人生命的历程,明媚清纯的春进入热情活力迸放而理想高燃的夏季,然后自盛放的夏转入成熟的秋,由怡美成熟的秋进入沉思的冬季。到了凛冽的冬季,就像走完了人生另一个历程,正期待另一次新的超越,正企望另一次新的突破,再展开另一种生命的新境界——期待另一个生命春天的来临。生命就是需要不断地超越,也需要不断地突破,才不致枯滞的。
③冬季真是属于沉思而非凋零的季节,田野上,成熟的稻子已收割,田野裸裎自己的胸膛,没有稻穗摇曳,更无从听群蛙齐鸣,往昔有着青春绚丽,如今倒像进入禅境。这时农人正忙着堆肥,成车成车的堆肥正肥沃着贫瘠的土地;在冬季,泥土正吸收着新的养分,当明春来临,牛犁翻松了新土,那土地就再洋溢无限的生机。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界,有些动物正在冬眠,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新蜕化;有些树木花草也弃绝了红花绿叶,但那也不是枯死,明春嫩绿的新芽,将展开一个新的绚丽的梦境。
④而守侯一季的寒冬,你心里正孕育着什么?正想做何种的突破?
⑤我们生命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而是因工作而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之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地奋斗,
3页
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来印证我们生命真正的存在,这样我们便需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灵园里开了多少花木,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纯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泪尽„„
⑥在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节,守候一季的寒冬,原在孕育明媚的春天,诗人意味深长地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冬季,让沉思丰盈你的生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惫或已充满创伤的心灵,也孕育一个突破超越而新的春天,冬季原来是沉思的孕育的季节啊!
⑦别放弃,别叹气,别忘了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节。 ⑴综观全文,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⑵具体说明第④自然段的作用。(不超过35字)(2分)
答: ⑶从第⑤⑥段中概括出阐释与“人生冬季”有关的内容。(不超过45字)(6分)
答: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
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人未尝赂秦 未尝:不曾。 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免不了。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因此。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革灭:割占。 ....⑵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用法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⑶对下面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能守其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②李牧连却之 存亡之理 ....
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B.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D.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⑷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2分) 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2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
4页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
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风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
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土,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偃蹇:骄横。 .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烈火而焚之 烈火:点燃大火 ..
B.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而: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C.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虽:即使 .D.可以笼而有之 笼:包举 .
⑵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的方法相同的一句(3分) 例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A.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B.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C.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D.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
⑶正面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风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石头是静态的、不具生命力的,但作者却赋予石头横溢扩张的生命力,并使它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表现出一股不屈的生命力。这是采用了化动为静的手法。 B.得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但我们想,这又何尝不是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呢? C.“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作者在此采用了由近及远、远近结合的方法。 D.“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指出小丘终于得到赏识,改变了卖不出去、不被人欣赏的命运,作者这样写,实际上是想借小丘的命运来反衬作者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得到朝廷的赏识的处境。 ⑷将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2分) ②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2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
⑴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⑵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
⑶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 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 20.作文:(60分)
人是情感动物,也是理智动物。请以“情感与理智”为关键词,以表达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为中心,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不得脱离写作要求,文体明确,不能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5页
东阳中学高一年级语文阶段性考试答卷纸2013.12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9题,57分)
15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⑷ ⑴ ⑵ ⑶ ⑴ ⑵ ⑶ 13. (2分) 14. 答: (2分)
15.
⑴答: (3分) ⑵答: (2分) ⑶答: (2分) 16. ⑴ ⑵
6页
(2分)
(2分) ⑶ (6分) 17.⑷
①译文: (2分) ②译文: (2分) 18.⑷
①译文: (2分) ②译文: (2分) 19.(4分)
⑴ 。 ⑵ ? ⑶ 。 ⑷ 。
东阳中学高一年级语文阶段性考试参考答案2013.12
7页
6.D,“尊”通“樽”。
12.A。B、C、D三句都属于宋词中的婉约类风格,只有A句是豪放词的风格。
13.③②④⑤①。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是儿子的葬礼,自己心情悲伤,所以不知所措地回部队,然后复员,由此可以得出准确的语序。
14.“战争带来了不幸和灾难,人类渴望和平与发展”。此题要求对语段材料进行高度压缩概括:首先要分层提取要点,然后进行整合,最后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16.
⑴冬季正是一种孕育。(或“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节”) ⑵承上启下,通过设问由前三段对自然界冬季的阐释过渡到后面对人生“冬季”的思考。(只答“承上启下”得1分)
⑶①放弃沉思使我们的生命贫瘠。②沉湎于昨日的喜悦而不继续跋涉奋斗。③疲惫或心灵已充满创伤而告退。(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17.
⑴D,“革灭”是“消灭”的意思。
⑵A,“礼”是名词作动词,“礼待”。“日”“月”“后”“辇”都是名词作状语。
⑶C。两个“其”分别代“他们”和“赵国”;两个“之”,第一个是代词,代“秦军”,第二个是助词,可译为“的”。
⑷①用土地去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②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使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8页
9页
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