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微课课案
教学目标:学习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处理来表达深沉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王道士形象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教学难点:作者从外形对王道士作为历史上错步向前的小丑形象的刻画。
教学过程
导入
道士塔的主人公王道士,通过作者的描写,其语言、动作、神情都跃然纸上,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读者对王道士整体形象把握的主线,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余秋雨是怎样来处理历史人物的吧!
一、点拨:本文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处理:
1、用戏剧化的语言还原历史,再现历史人物,让历史人物自己出来表演,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刻画历史人物形象,准确、生动、传神
课本剧《道士塔》
旁白:“二十世纪初年,清朝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国土主权尚难保全,对文化遗产更
无力保护,灿烂的文化蒙满尘垢,珍贵文物横遭劫难。但这时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记的突破。他们中有人已向东方艺术投来歆羡的目光,而敦煌艺术,正在王道士手上。”
二、剧目表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第一幕:王道士精心整理他的“宅院”
人物:王道士 泥匠 地点:莫高窟
旁白:“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
王道士(背着手,四处看):“这里怎么暗乎乎的,五颜六色的,把我眼睛都弄花了!不行,我得把他刷亮堂点!”(开始粉刷,注意动作要卖力,神情要专注)
旁白:“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
王道士:“恩,还不够亮堂,再刷一次!”
旁白:“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
王道士:“哎呀,这下多亮堂多干净啊”
(摸一把汗,憨厚地笑,掐指算石灰的市价)自言自语:“石灰价挺贵的,就刷这几个吧。”
旁白:“是啊,干净了,亮堂了,可是什么都没有了(痛心的语气),唐代的笑容,宋
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当几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
王道士(摸着下巴看中间的雕塑):“哎呀,我是个道士(作恍然大悟状),这些东西怎么能摆这儿呢,我得在这里塑几个天师和灵官菩萨。(指着帮手)你们几个,快把这些不成体统的人像给砸了,(指着泥匠)唉,泥匠,你帮我塑几个天师、灵官”
泥匠:“我没干过这种活计”
王道士:“哎呀,有那个意思就行”
旁白:“于是,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总算也能稳稳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们刷白。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像样。道士吐了一口气,谢过几个泥匠,再作下一步筹划。”
三、点评
1点评发音,停顿、连读、语气、语态、身势等。
2分析怎样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旁白的把握。
四、分析戏剧性语言
1、引入概念:戏剧性语言:戏剧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舞台艺术。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体现。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评价和看法。
2、王道士与泥匠对话,体现了王道士对文物价值的不知,也体现他本人的愚昧。
王道士刷白壁画,让泥匠塑天师等体现了他自以为是,麻木。
板书
道士塔
余秋雨
一、通过“戏剧性”语言、场景对王道士的性格特点分析
“第一幕”:王道士整理他的“宅院”
↓
无知、愚昧、麻木
二、作业:试通过戏剧性语言、场景分析“第二幕”中的王道士形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