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研究综述

来源:二三娱乐
2018.0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續

近二十年細ft关于賴玲小■詫細究综述

□祖雪#

内容摘要: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的研究一直不断进行,主要侧重如下四个方向:一侧 重语言修辞手法的研究,二侧重语言特色的研究,三侧重语言风格的研究,四侧重语言陌生化效果的研究。这些 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对于天才作家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的理解,成就显著。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研究综述

作家叶兆言曾说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 传奇女子张爱玲留给我们太多唏嘘,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人心 里。同样,她的种种表达就像她本人的照片一样让人过目不忘,难以释怀。研究张 爱玲小说语言艺术对探究张爱玲小说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近二十年来,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的研究一直在扩宽及深入,主要集中 在以下四个方面:张爱玲小说的色彩语言、修辞手法、语言风格以及语言陌生化 效果。本文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希望为后来人的研究提供一些参 。

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修辞手法研究

张爱玲小说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别具一格,让人眼界大开。近二十年来的研究

种手法。

龚敏律认为“在反讽中,张爱玲使人性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人性的真实性和性

, 以

张的心 ,

酸甜苦辣的人生百相。”

张爱玲的作

象 人

性 人生

性格

映照、感官体验五类隐喻,“遗”、“世”、“独”、“立”四个范畴,并以语言学视角概括 出张爱玲“在矛盾中寻求对立”的范畴内隐喻的独特风格。

邬远峰的《素朴中的粉饰——

张爱玲小说写作中的比喻技巧》、杨峰的《论张

爱玲作品的比喻艺术》两篇专文主要从喻体的选择,比喻与其它修辞的交叉以及 比喻的修辞效果展开,其他研究者的思路大致相同,张晓平的文章则凸显了张爱 玲小说比喻手法的现代性特征。

二.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特色研究

近二十年来关于研究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研究主要以色彩美和音乐美两 个角度切入。

关于色彩美,最具代表的是发表于1999年扬州大学学报,吴进的《论张爱玲 小说中的色彩语言》一文。他从作者对色彩语言的敏感与青睐、主体性在色彩语

圃圍

言中的体现、色彩的变异及色彩 语言的象征性三点展开论述,体 现张爱玲作为一个“语言大师”所 特有的“语言的独创性、丰富性和 深刻性”。文章层次清晰,运用文 本细读的方法,结合结合心理学、 美学、社会学等知识,论述透彻翔 实,逻辑严密。语言特色之音乐美 主要体现在叠词的使用以及句式 的反复两个层面。叠词的声音和 谐、反复的整齐回环增加了小说 的韵律,使之更有可读性。

总之,近二十年关于色彩美、 音乐美的专文并不多,一般是将 两者结合起来,整体把握张爱玲

语言特色。

三.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研究

关于张爱玲小说的语言风 , 学

点 本一 。 一方

面,张爱玲借鉴中国古典文学与 通俗文学,在无形中将传统融入

,为 所用

一方 ,

词以及西语语法的使用让张爱玲 小说又具有明显的欧化特征。典 雅且时髦,是“张爱玲体”经久不 衰、耐人玩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 对后世的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范昕的《互文视野下的“张 语言

一文

臼,运用互文理论,互文视野围绕 “篇内有标记互文”、“篇外有标记 互文”、“无标记互文”三个类型展 开,考察复杂的“张腔”语言风格 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路径,归纳出 “张腔”语言风格显性特征:苍凉 惊异,隐性特征:委婉细腻,并横 向分析“张腔”语言风格传承的制 导因素,纵向梳理“张腔”流派风

格对传统语言风格的传承与创 新。

另外,布小继《从话语修辞看 张爱玲的语言风格演变》,从张爱 玲35年小说创作过程中概括出她 由诗化、散文化到后期平实、朴 素、平淡、自然的风格转变,具有 新意。

四.关于张爱玲小说语言陌生 化效果研究

“陌生化”概念源于俄国形式 主义文论家维克托•鲍里索维奇• 什克洛夫斯基,其基本含义是由 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感觉已经处 于习惯化、自动化的状态,为了唤 起人们对事物的审美感觉,就必 须打破其自动化感觉而代之以艺 术的感觉。台湾学者陈炳良在《张 爱玲短篇小说的技巧》一文中用 “诗的语言”来评价张爱玲小说, “诗的语言”是一种极具张力的语 言,富有极强的感受性。王卫英于 2001年、2005年、2008年相继发 文。她用从色彩语言、音乐化语 言、叙述节奏及人物话语的表达 方式来分析张爱玲小说语言陌生 化效果。2005年的文章中,将其规 范化系统化,概括为语言的视觉 化、语言的听觉化、独特的叙事语 言三点。本质上看,文章基本重复 之前的轨迹,并没有进一步发现 与创新。

有的研究者结合张爱玲散文

意象

果,但以张爱玲小说语言为角度 的文章少之又少。运用西方新理 论新方法,王卫英的探索无疑为张爱玲小说语言研究增添了生。

2〇18。6

>^学教育

总的来说,关于张爱玲小说 语言艺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我 们认为其中还存在空白点。比如, 可以就小说语言艺术将张爱玲与 王

还可以对比张爱玲不同文体之间 的语言艺术,如小说与散文。随着 新视角的不断出现,张爱玲小说 语言 会有 一

间。会

参考文献[1]

龚敏律.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08

[2]

林莺.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隐[D].上海复旦大学,2010

[3]

邬远峰.素朴中的粉饰——

张爱玲

小说写作中的比喻技巧[J].修辞学习, 1999

[4]

杨峰.论张爱玲作品的比喻艺[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5]

张晓平.张爱玲小说比喻手法的现

代性特征[J].语文研究,2002

[6] 吴进.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语[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

[7]

范昕.互文视野下的“张腔”语言风

格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8]

布小继.从话语修辞看张爱玲的语

言风格演变[,].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

[9]

王卫英.论张爱玲小说的陌生化效

,西 师范大学2001 士学位论文

[10]

王卫英.张爱玲小说语言的陌化[,].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11]

王卫英.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生化效果[J].文艺理论研究,2008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