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机电安全工程考试卷

来源:二三娱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综合训练三

《机电安全工程》考试试卷

指导老师:艾纯明 专业班级:安全15-3班

学生姓名:王君健 学生学号:xxxxxxx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考试题签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7-2018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 机电安全工程

试卷类型 A 卷,试题签页数 3 ,专业负责人签字: 艾纯明 出题人:王君健

一、 名词解释(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机械安全: 2、动态机械伤害: 3、静态机械伤害: 4、用电安全技术: 5、感知电流: 6、绝缘击穿: 二、 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是保证机械安全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管理的缺陷 C、物的不安全状态 D、环境的因素 2、铸造过程中不存在以下哪种职业危害因素( )。

A、高温、热辐射 B、有害气体 C、生产性粉尘 D、噪声和紫外线 3、下列哪项不是常见的机械伤害类型( )。

A、静态机械伤害 B、一般机械伤害 C、动态机械伤害 D、爆炸 4、不属于用电安全技术的特点的是( )。

A、抽象性 B、广泛性 C、严重性 D、统一性 5、下列对绝缘电阻率变化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升高,电阻率升高 B、温度升高,电阻率降低 C、电场强度升高,电阻率降低 D、杂质增加,电阻率降低 6、下列对介电常数变化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

A、湿度增加,介电常数升高 B、气压升高,介电常数降低 C、温度升高,介电常数变化需看具体情况 D、频率增大,介电常数降低 7、下列不属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是( )。

A、乙炔站 B、火药制造车间 C、电石库 D、氧气站 8、下列不属于静电影响因素的是( )。

A、材质和杂质的影响 B、工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影响 C、外形构造 D、环境条件和时间的影响 三、 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如何避免静态机械伤害?

2、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 3、用电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重复接地的作用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请论述IT、TT、TN系统的含义和区别。

2、某乙炔站主楼高8m长3m,宽10m,在距其一边6m处有一高25m的独立避雷针,问此针能否保护该建筑物? 五、 案例分析(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xx年xx月xx日,掘进三队施工的南二采区北三段采场上风眼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事故发生前一班,xx矿掘进三队部分工人在顺槽掘进,另一部分工人从中巷往顺槽运输JD-11.4绞车部件。在顺槽放炮时,负责该地点的瓦斯检查员陈某经上风眼来到顺槽,问队长“风怎么样”,队长说“没事”。于是陈某没有到顺槽工作面检查瓦斯和风筒的情况就回到原处,另一伙工人在上风眼向上吊小绞车部件时,由于信号失灵,没能修好,最后就剪断信号线火线,用喊话传递信号。因受局部通风机噪音影响,传话声音难听清楚,于是就经常停开局部通风机,传话调运其部件。6时15分人员升井时该局部通风机没有运转,瓦检员陈某向下班瓦检员交班时说“瓦斯0.4%”。8时30分,

白班的工人全部到达工作地点,继续向上吊小绞车部件和木料,顺槽工作面停工,安排当班电工王某到上风眼第二小川去接打点机,安排马某等三人在上风眼内传信号。9时55分,当他们第二次将顺槽绞车钢丝绳拉下来准备栓料时,发生了瓦斯爆炸,此次事故共计死亡8人。试分析其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2、2012年9月13日下午,慈林山煤矿分管生产副矿长王建虎主持召开协调会,安排9#煤南翼皮带机机头卸载臂延长改造工作,直接安排机电科负责卸载臂进行设计和定制,并由中宇公司项目部综掘二队负责施工。9月15日四点班,中宇公司项目部综掘二队擅自开工,19:00时,当卸载臂安装及皮带钉扣完毕,皮带穿条时,发现两端接口距离相差1.2m,不能合口。在尝试了用人力牵拉及皮带机点动倒转的方式均无法将皮带合拢的情况下,负责接带工作的皮带检修工高雅军擅自从皮带断口处跳入驱动滚筒与导向滚筒之间的底皮带上,并违章指挥皮带机司机秦义以点动方式倒转皮带机,在皮带机运转瞬间,高雅军即被卷入驱动滚筒,下半身挤压受伤,后将其紧急送往医院不治身亡。试判断事故发生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试卷答案

一、

1、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全过程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

2、动态机械伤害是指产品的运动以及产品内部危险运动部件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

3、一是机械产品可触及表面粗糙,有锐边、锐角或者尖端等部位对人体的伤害;二是机械结构危险中主要承载部件的强度和刚度不能适应极限功能要求,产品的重心设计不合理造成倾倒、跌落及脱落危险。 4、用电安全技术是研究防止各种电气事故、研究使用电气的方法和解决生产中安全问题的科学。 5、感知电流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6、当施加于电介质上的电场强度高于临界值时,会使通过电介质的电流突然猛增,这时绝缘材料被破坏,完全失去了绝缘性能。 二、 1、C 2、D 3、B 4、D 5、A 6、B 7、D 8、C 三、 1、答:(1)避免外部可能存在的割伤或扎伤使用者的锐边、尖角(2)避免产品的倾倒、跌落、脱落等造成的危险(3)避免静态压力造成的危险 2、答:(1)粉尘危害(2)生产性有毒有害物料危害(3)噪声危害(4)振动危害(5)作业场所温度危害(6)作业场所辐射危害

3、答:一方面是研究各种电气事故,研究各种电气事故发生的机理、原因、构成、规律、特点和防治措施。另一方面是研究用电气的方法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也就是研究运用电气监测、电气检查和电气控制的方法来评价系统的安全性或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4、答:(1)减轻零线断线或接触不良时电击的危险性(2)降低漏电设备对地电压(3)缩短故障时间(4)改善防雷性能等 四、

1、答: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T: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I:电源端所有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1)IT系统即保护接地系统:接地电阻RE和人体电阻Rp并联,因为RE<<|Z|,所以设备对地电压大大降低。只要适当控制RE的大小。即可以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电压在安全范围以内。

(2)TT系统:电网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工作接地),而且设备外壳也采取了接地措施的三相四线配系统。同没有接地相比,TT系统漏电设备上对地电压有所降低,但仍超过安全电压,可能会使人身受到致命的电击。零线上却产生了超过安全电压的对地电压,可能发生电击事故。故障接地电流不大,一般的过流保护装置难以起作用,使得故障状态长时间存在。

(3)TN系统:是配电网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即外露导电部分)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Iss能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部分设备断开电源,消除电击危险。

2、解:已知h=25,ℎ =8,因为乙炔站属于一类防雷建筑物,故ℎ =30m 由该避雷针在ℎ 高度上的保护半径得 = ℎ( ℎ

ℎ)- ℎ ( ℎ

ℎ )= ( )- ( )=9.2m

建筑物最远点所需保护的距离

r= ( ) ( )=10.29m

1、答:事故原因:电工在上风眼内违规带电作业产生电火花,是引起瓦斯爆炸的直接原因。施工人员任意停开局部通风机,导致顺槽内涌出的瓦斯没有被及时排出而积存下来,并达到爆炸浓度。事故前一班瓦检员假检、假汇报。现场跟班的干部,对工人任意停开局部通风机、带电作业的严重违章冒险的作业行为,视而不见,工作亦严重失职。

防范措施:局部通风机由专人管理,一旦局部通风机因故停运,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风筒必须接设到位,以便及时排出涌出的瓦斯,防止瓦斯浓度超限和积聚。井下任何地点都严禁带电作业,经常检查机电设备,保持设备完好,杜绝失爆。严格瓦斯检查制度。瓦检员必须深入现场,按规定的次数和时间检查瓦斯等有害气体,严禁假检、漏检、假汇报。

2、答:事故原因:慈林山煤矿在9#煤南翼皮带机机头卸载臂延长改造开工 前,未办理单项工程开工许可审批手续,未落实业务保安责任;未执行集团公司《变化环节、非正规作业岗位作业标准》有关规定;未编制现场作业安全技术专项措施;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机电科与施工队组擅自确定开工时间,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中宇公司慈林山煤矿项目部领导干部双带班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现场施工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当班接带操作人员不熟悉岗位操作规程,冒险蛮干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作业中,高雅军违章进入驱动滚筒与导向滚筒之间仅有1.8m宽的底皮带上,违章指挥皮带机司机秦义启动皮带机倒转,是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防范措施:汲取本次事故教训,仔细查找管理漏洞,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执行单项工程开工许可制度;是否严格执行非正规作业分级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编制相关安全技术专项措施,是否严格执行“四位一体”开工制度。加强施工组织协调工作,特别是非正规作业项目,要切实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强化现场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岗位作业标准化标准,加强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学习,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各岗位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各基建矿井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双带班制度,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巡视,全面掌握当班井下的安全生产状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