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联考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 公元前23世纪,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规定用“古尔”来计算大麦,统一账簿的泥板形状及相关楔形文字符号。上述规定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财政收入
C.完善计量体系
D.传播西亚文明
2. 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可以毫不犹豫地去拿首陀罗的东西,因为他没有任何财产,他的钱财本来就是应该被主人拿的”。这说明古印度(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法律制度保护种姓制度
B.首陀罗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D.婆罗门掌控世俗经济权力
3. 古罗马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元首联系在一起,对“罗马”的认同和维护与其个人的归属感、安全感联系在一起,热爱罗马成了为生活中一件利益攸关而且顺理成章的事情。这说明古罗马( )
A.注重国家认同
B.维护公民权利
C.完善民主制度
D.强化民族意识
4. 公元623年,日本学问僧惠日回国奏称“留于唐国学者,皆学成业,应唤。且其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惠日主张日本留学生应( )
A.重视研究经史子集 C.加强中日文化交融
B.主要学习典章制度 D.全面了解唐朝风俗
5. 从1514年开始的15年间,巴拿马有大约200万印第安人死亡;欧洲人到来之前,在圣多明各约有上百万的印第安人,到1548年只剩下不到500人。为维护殖民利益欧洲殖民者( )
A.发动殖民战争
B.改进生产技术
C.开拓海外市场
D.开展奴隶贸易
6. 1600年前后,世界人口为5.4亿;到1750年前后,达到了7.2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出现上述变化主要由于( )
A.人口的跨区域迁移
B.世界物种大交换
C.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D.农业机械的推广
7. 如图为意大利思想家马基亚维利(1469—1527)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 )
◆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
◆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有害。
◆君主可以和贵族为敌,但不能与人民为敌。 A.违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C.反映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B.适应了民族国家形成的需要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8. 法国思想家笛卡尔(1596—1650)认为在儒学影响下的中国社会是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的“无神论社会”。伏尔泰(1694—1778)提倡法国人应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他们意在( )
A.否定君主制度
B.传播中国文化
C.推动思想启蒙
D.宣传平等思想
9. 18世纪前期,在“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中,出现了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可能选择的谋生手段是( )
A.在新贵族农场中剪羊毛 C.参军镇压北美独立运动
B.进入棉纺织工厂织布工作 D.成为火车上的锅炉填煤工
10. 非洲国家有许多分界线呈现较为平直的特点(如图),据统计,其中44%是按照纬度划分的边界,30%存在着直线或者曲线等几何线条边界。这主要是由于( )
A.非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C.柏林会议列强分赃的结果
B.教皇子午线的仲裁划界 D.巴黎和会上英法的操纵
11. 1905年后,提拉克领导印度人民进行反英斗争。1908年,提拉克被英国殖民政府以“颠覆罪”逮捕,并被判处6年监禁,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政治总罢工,成为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据此可知( )
A.工人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 C.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崩溃
B.印度的民族意识已觉醒 D.提拉克是工人阶级领袖
12. 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这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该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这表明( )
A.俄国政党斗争异常激烈
B.两政权并存致社会分裂
C.十月革命缺乏思想基础
D.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3. “它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把它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斗争的局部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之下解放出来的总问题。”材料中的“它”应是指(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辛亥革命
D.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4. 乌拉圭作家罗多的《爱丽儿》,被誉为拉美“理想与信仰的旗帜”。该书批判美国的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歌领拉美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对拉美青年人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可知,该书的价值在于( )
A.揭露资本主义腐朽本质 C.激发拉美国家民族意识
B.指导拉美摆脱美国控制 D.融合拉美社会多元文化
15. 1945年,苏美英签署《雅尔塔协定》,苏联对日宣战的条件是:外蒙古现状需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优先权;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还苏联。这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 )
A.大国强权政治的盛行 C.国际法准则形成共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古西欧的城市自治
材料一 中世纪时,琅城是法国北部富裕的工商业城市,是当时法国毛纺织业的中心,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12世纪初,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琅城市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自治权。高德理将赎金挥霍一空后又来勒索,琅城市民于1112年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公社以自治,并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取消公社。琅城市民坚持斗争,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琅城公社存在了200多年。
材料二 在英国,由于封建王权强大,城市多兴起在国王领地,因此并未出现类似欧洲大陆的城市公社运动,城市多通过向王权“赎买”,即每年向国王缴纳款项以购买财政和司法等自治权利的方式而形成“自由城市”。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孟广林《西方历史文献选读(中世纪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
推动法国琅城自治的因素。 (2)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实现自治的方式,并分析城市自治的影响。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航路的开辟
材料一 全球航路开辟大事记
B.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主要方式 D.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受到重视
时间(年) 1487 — 1488 1492 — 1493 1497 1497 — 1498 航海家 迪亚士 哥伦布 卡伯特父子 达·伽马 支持国 葡萄牙 西班牙 英国 葡萄牙 航线 西欧—好望角 西欧—美洲 发现纽芬兰岛 西欧—好望角—印度 环球航行 到达美洲南段的合恩角 拉布拉多半岛 (古代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 巴伦支 荷兰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 荷兰 1519 — 1522 1578 年 麦哲伦 德雷克 西班牙 英国 16 世纪 卡蒂埃 法国 17 世纪初 哈德逊 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环航澳大利亚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7 世纪 俄罗斯 1642 — 1643 年 塔斯曼 荷兰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摘自《共产党宣言》(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球航路开辟历程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
原因。 (2)根据材料二谈谈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工业革命大事记
1790年,美国国会通过“专利法案”。1790年到1811年平均每年有77项发明。 1790年,英国移民塞缪尔·史莱特仿造英国水力纺纱机,并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兴起创建州立大学运动,纽约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崛起。
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发明的蒸汽船“克莱芒特”号船下水。
1830年,修建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引进英国蒸汽机车,美国交通运输革命开始。 1839年,无烟煤总产量达123万吨,1849年增至316.5万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采用英国焦炭冶炼技术,钢铁业和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 1848年,沃尔瑟姆的钟表厂首次采用标准化生产。
1850—1860年间,美国先后在缝纫机、紧固件、蒸汽机车的生产中采用了标准化方法。 1850年,铁路总长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1852年,颁布麻州普及义务教育法,该类法案比英、法两国都早。
到南北战争前夕,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提取材料信息,说明美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动中的国际关系
材料一 图1为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材料二 图2为1919年伯特·托马斯所作漫画《欧洲孩童秀》。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为评判员,欧洲各国则在搞“孩童秀”。
材料三 二战后初期美欧建立了大西洋联盟式的“特殊关系”,但这种“特殊关系”源于双方实力的差距,弱小的西欧国家则在联盟内扮演从属性的“小伙伴”角色。
——摘编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1)材料一
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漫画的内涵,并指出其创作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欧建立“特殊关系”的基础。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影响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