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的探讨
摘要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有关规范虽已有详细规定,但仍有一些具体细节问题没有明确具体饿做法,对工程施工过程造成一定影响。探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质量控制
框架结构由梁柱等线性构件组成,具有抗震性能好,平面结构布置灵活,易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等优点。然而,框架结构在具体的施工中常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在长期的摸索和相互讨论中得以解决。下面就框架结构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根据实践提出改进方法和防止措施,与同行交流以期有所裨益。
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1.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种类质量缺陷
1)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错误导致的质量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拌合物,仍由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用较为常规的搅拌设备拌制而成,在拌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水灰比失控;施工配合比不根据砂、石料的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计量不准确甚至不计量;个别工程项目还存在人为的偷工减料现象。所有这些人为错误的发生无疑都会对结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养护不好的混凝土其强度、抗裂性都差。振捣过程中的漏振、过振、漏浆等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蜂窝麻面、孔洞等现象,直接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混凝土工程中的质量缺陷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可用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幅度及构件有效截面积的削弱来反映。
2)钢筋工程。钢筋工程中质量缺陷主要存在于三个环节中:即原材料、钢筋加工、现场绑扎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成品保护。在中心城市中或是质量标准较高的工程项目,钢筋质量一般都控制较严。如钢筋进场前施工方需先将质量保证资料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经同意后方可采购。钢筋进场后需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方能加工。还有不少工程项目甚至在施工合同上便明确规定只能选用几种品牌的钢筋。因而在这种情况下钢筋的原材料质量是能够保证的。
1.2梁柱节点箍筋施工的质量缺陷
在施工中,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钢筋分布密集,节点构造复杂,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
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是不符合规范规定。采用分层套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且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若采用原位绑扎钢筋(即先安装梁底模,再直接在梁底模上绑扎梁筋、安装侧模板),其缺陷是:支模和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窝工现象较严重,工效较低。只安装梁底模,不安装侧模板,板的模板无法安装,造成整个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所有的钢筋均须在施工楼层堆放和二次运输,在这种开放的模板体系上堆放和搬运钢筋极其不安全。
1.3混凝土施工方面出现的质量缺陷
为满足结构承载的要求,节约工程造价。通常在设计中对上、下柱或柱与梁扳的混凝土选择不同强度等级,然而未对结构的点区域的混凝土强度作出明确说明。柱的混凝土施工通常在梁底标高以下20-30mm处留设施工缝,与梁板同时施工,而施工人员往往为了方便施工而使用同样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施工,降低节点的强度,节点受力破坏形态主要为剪切破坏。
2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钢筋质量控制
钢筋骨架,是建筑的最重要的构建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能,钢筋在施工中主要控制两个环节,下料和接头控制。
1)下料。钢筋在下料之前,必须先放出大样,并依据大样下料,下料时一是不要把长的钢筋料下短了,因为这样就会增加钢筋的接头数量,而钢筋接头数量的增多会直接影响到钢筋的受力性能;二是尽量不要利用短的钢筋料加工较长或较大的钢筋半成品。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尚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另外,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一次成型,不得在一根钢筋的同一部位反复加工,因为这样容易造成钢筋的疲劳破坏。
2)接头控制。钢筋连接主要靠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前者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街头,如筒冷挤压连接、直罗纹连接、锥罗纹连接等。相对而言,焊接的质量的可控性要差很多,但其十分重要。
2.2混凝土质量控制
保证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外加剂质量的前提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浇筑就成为框架结构工程的关键因素。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水灰比失控,计量不准确,施工配合比不根据砂、石料的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偷工减料,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过振、漏浆等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离析等现象。所
有这些都会直接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对原料的结构控制。水泥,粗细骨料,水,外加剂应该根据施工的环境,如温度,潮湿度进行合理的计算。首先要准确调整水灰比,在现场施工时根据试验室出具的理论配合比,实测砂、石的实际含水量,准确计算用水量;水的计量采用电子装置自动计量,计量设备定期检定合格。其次要确定水泥浆的用量、砂率及坍落度。2)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运输的距离不宜过长,以保证浇筑顺利为原则。
2.3混凝土中配筋和配箍质量控制
在满足计算要求和构造要求的前提下,配筋率、和配箍应该是以经济原则为前提。
1)配筋率和配箍率。以框架结构梁柱节点部位为例,其钢筋数量和截面面积越小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钢筋的间距和锚固长度,而且也便于施工,因为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一是在梁柱节点部位钢筋的数量少则混凝土拌合物容易流动到边角部位和下层混凝土表面,而且粗骨料也不会被钢筋从半空中卡住,从而造成拌合物离析现象;二是钢筋的配筋率和配箍率少则钢筋间的净距就相对大一些,在进行振捣的时候振捣棒就容易插入混凝土内部进行充分的振捣。
2)长度控制。首先是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锚固长度控制。框架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分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柱筋锚入梁中,另一种类型是梁筋锚入柱中。
3结束语
在框架结构的施工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要想在施工中排除这些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就迫切需要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框架结构的施工体系得以完善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军.浅议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2009.
[2]黎汉炜.浅谈框架结构施工的几个常见问题.2007.
[3]马立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的讨论.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