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混凝土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微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既有企业可控制的因素、又有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只有对其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取得降低成本的效果。 1.宏观因素
1.1 混凝土企业的自然条件。混凝土企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资源状况,它对成本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并且是企业难以控制和调整的,企业若不对其做全面的分析和预测,则不易控制其成本水平的变动。如建厂地址远离城市时,则运输费用必然增加,成本必然增大。 1.2 企业的规模及技术水准
(1) 一个企业规模大小,设备是否先进,会直接影响其成本的高低。
(2) 生产、化验技术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如工艺水准较高,工艺布置合理,人员掌握的技术水平较好,其产品的成本结构较为合理,成本也相对较低。又如:化验室检测水平也是很关键,化验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化验人员是否掌握混凝土检验技术,这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性的问题。
在分析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等“硬环境”时,必须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成本控制水平。 2. 微观因素
2.1 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和资源利用状况
(1) 劳动生产率是影响成本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仅可以节约工时,减少单位成本中的人工费用,还可以增加产量,进而使单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降低、生产成本下降。同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往往同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组织改善密切相关。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成本的决定性因素。
(2) 使用汽车泵比地泵更能提高生产率。汽车泵的效率是地泵的3倍,使用汽车泵可减少装管工人员,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2 企业产品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生产的产品若无质量保证,既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又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与产品成本有着密切联系。如混凝土企业产品如果质量稳定,在施工中很少出问题,施工进度会明显加快,企业产量会明显增加,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3 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成本分析质量。企业能否将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环节有效地组织起来,直接关系到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3. 主观因素
3.1 原材料方面人为操作失误
表现在原材料司磅时,河砂的水份过大,而没有扣除水份,导致原材料进料称重出现误差。生产计量系统不校正,生产材料实际用量与电脑显示用量存在差别。 3.2 生产方面的人为操作失误
搅拌机生产操作工误将河石C25生产成砾石C25,防渗混凝土忘记加膨胀剂,导致建筑商退货,企业做废品处理。另外搅拌车运输线路走错,使燃料费用提高,这些都使得单方混凝土成本增大
商品混凝土及其成本管理的主要特点
要熟悉商品混凝土的成本控制方法,就必须了解商品混凝土的成本管理,包括商品混凝土及其成本管理的主要特点、商品混凝土的成本构成项目。 (一)商品混凝土及其成本管理的主要特点 1. 商品混凝土的主要特点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但它又与一般商品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商品混凝土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不能远销,只能就近销售;第二,有了订单后,就要大量地购进原材料,通过加工搅拌后制作成商品混凝土,并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其大量运往施工工地,否则就成为废品;第三,对每种规格的商品混凝土所耗用的原材料的实际用料不能准确计量,只能通过经常对原材料进行盘点来确定其实际用量。
2. 商品混凝土成本管理的主要特点
与一般商品相比较,商品混凝土成本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以目标成本指标为依据,建立符合项目生产特点的经营机制;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核心,全面强化项目内部管理;以经济责任考核为手段,充分挖掘各环节潜力,加快管理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以推进技术进步为主导,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以层层分解目标成本指标,实行奖罚利益机制为动力,充分调动各生产单位“全员当家理财”的积极性。这一运行机制的核心是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通过成本指标的层层分解,将资产的管理与使用逐步落实到人。 (二)商品混凝土的成本构成项目
商品混凝土成本主要由以下项目构成:1.原材料:水泥、石料、黄砂、外加剂等;2.工资;3. 燃料:柴油、汽油、机油、其他油料等;4.其他直接费:机物料消耗、修理费、折旧费、水电费、其他费等。
商品混凝土的成本特点与构成
商品混凝土是指具有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利用自有的生产经营设备,根据合同的约定,自购建筑材料,进行加工生产、输送混凝土,并将生产的产品以商品混凝土形式提供给工程施工现场的专业化生产形式。其生产形式主要是契约式生产,生产经营与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进度密切相关,具有生产周期不稳定,生产波动大,不均衡的特点。它既有建材工业生产性的特点,又具有建筑行业专业化施工生产的特点。在成本管理和核算上,也具有其独特性。商品混凝土的主要成本项目也不同于一般建筑材料,熟悉了这些项目,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成本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商品混凝土的主要成本构成项目包括以下方面: 1. 固定性费用
固定工资: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及生产工人的固定性工资(保底工资);社会统筹金、住房公积金等“六金”:按照国家标准计提缴纳的社保、失业、医疗、住房公积金等“六金”;折旧费:公司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费;车辆养路费、运管费、保险费:即企业按国家规定每年应缴纳养路费、运管费以及企业对车辆等设备进行投保等缴付的保险费;其他固定费用:包括固定性办公费等。 2. 变动性生产费用
人工费:与生产产量直接相关的生产工人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等;材料费:水泥、砂石料、外加剂、水电费、掺合料、油料等;机械使用费:修理维护费等
目前商品混凝土成本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
1. 成本控制意识差。许多商品混凝土的成本控制重生产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有些商品混凝土企业只讲生产不讲成本,或对开展成本管理重视不够,组织乏力,使职工对成本核算知识知之甚少,只干不算,没有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成本核算的积极性,使商品混凝土的成本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成本管理观念的缺陷,成本效益意识淡薄。许多商品混凝土企业认为商品混凝土是生产型企业,在成本管理内容上,重视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即可,造成企业非制造成本的失控,总成本直线上升。在成本管理工作方面,仅限于少数财会人员,其他部门与人员认为与自己无关。如企业为了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技术部门预留配合比的富余值,造成成本额外增加:或是对出厂的混凝土把关不严和生产调度不合理而造成废料损失,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非生产性成本开支居高不下。近几年来,企业普遍存在着非生产性费用开支增长过快,这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客观上:一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自然费用开支也随之增加;二是项目机构设置增加,管理人员增多,各种费用膨胀:三是近几年职工工资增长较快,计提养老、住房公积金等附加费的比例逐年增加。主观上:一是企业没有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管理;二是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没有很好地执行责任控制管理,费用开支控制不严;三是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大,使折旧费、材料消耗、修理费增加;四是费用开支随意性大,超计划超标准开支现象多等。
混凝土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本控制是所有现代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企业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激励措施都代替不了强化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这一工作。对于预拌混凝土这种微利行业来讲,有效成本控制尤为重要。但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行业进入壁垒较低,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不高,在成本管理上薄弱环节更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管理者成本意识较差
许多预拌混凝土企业轻成本控制、重生产管理、重投入、轻产出。尤其是许多预拌混凝土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大多从建筑业转型而来,对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基本知识缺乏了解,成本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生产管理上没有统一制度保障,随意性较大。 2. 员工成本观念的缺陷
预拌混凝土企业有着全员成本支出的特点,从原材料采购到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再到运输和混凝土泵送,整个生产流程对成本的影响都比较大。而预拌混凝土企业原材料变动较大,运输过程根据交通条件不同而随时变化,现场施工条件也各不相同,导致成本支出的可控性相对较差。又由于员工的变动较多,更有很多企业也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使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普遍不高,成本意识较为薄弱。由于外部条件影响较大,成本变动的随意性较大,对员工的成本考核较难按岗位进行控制。
3. 普遍存在着非生产性费用开支增长过快 这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客观上:①由于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自然费用开支也随之增加;②机构设置增加,管理人员增多,各种费用膨胀;③职工工资增长较快,养老金等附加费用逐年增加。主观上:①没有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管理;②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没有很好地执行责任控制管理,费用开支控制不严;③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大,使折旧费、材料消耗、修理费增加;④质量及安全的不可预见费用开支大,有超计划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