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危险是存在于某种环境、条件或行为中的潜在的有害因素。在特定的场景中,危险源可对人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并导致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为此,在危险源管理中,需要制定危险源安全监理管理制度,将传统的安全监管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相结合,科学有效地管理各种危险源以确保人的安全和健康。
二、制度目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险源安全监理行为,确保危险源的监管和管理有效、准确地实现,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手段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安全监控、管理、控制和预警,及时发现、定位、解决问题,实现危险源的安全和可靠使用。
三、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对各类危险源的安全监督、安全评估、安全抽查、安全检查、安全验收及安全技术咨询等方面的监理管理。
四、管理要求 1.危险源分类
(1)人员:预防火灾、防抱怨、防踩踏、防高处坠落等; (2)环境:阻隔有害气体、液体或固体、防爆等。 2.监督管理
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应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估,以确保危险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监督管理要求。
(1)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做到按重要性、危险程度分类,将重点监管对象纳入第一类危险源,实行全程监管;
(2)危险源监管方案:进入危险源监管前需制定具体的监管方案,包括对象管理、监管行为与方式、结果分析与报告等。
3.安全评估
开展安全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危险源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其可以通过哪些措施加以控制。安全评估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1)建立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
(2)对危险源的评估结果及时通报,并及时开展整改。 4.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保障危险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1)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日常安全检查和突发事件调查等活动; (2)检查结论及时通报,督促整改。 5.技术咨询
技术咨询是在危险源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解决危险源存在的技术问题,保障安全。技术咨询包括火灾防控、环境保护、危险物品存储和使用等多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1)对技术方面的咨询需定期进行整理,以备以后参考; (2)技术咨询的内容必须遵循法律法规。 6.投诉处理
每个工厂都建立了长期的监督机制,在工人或其他人员遇到困境时尤其要求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正确地处理问题。
五、管理措施 1.巡查监控
现场人员应按规定的巡查频率进行巡查,对设施和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每条巡查线路需要在巡查时进行计数,确保监测到危险源是否出现问题。
2.数据采集
对所监护危险源的实时监测结果进行采集和存储,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建立数据平台,实现各类数据的共享和无缝对接。
3.报表填写与上报
巡查员需填写详细的巡查报表,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学习和改进。上级部门定期收集数据并自主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督促整改,防范未然。
六、结论
危险源管理的方案制定,做到以规制约,对于落实长效管理、确保带电状态下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严格分类监管,确保危险源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修性,严格控制和预防事故的发生,才能使生产环境变得更加优质和安全,有效预防事故风险,提升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