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单招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

2023年单招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

来源:二三娱乐
全国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

语文试题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骤雨初歇,对长亭晚骤雨:阵雨

B、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经年:一年又一年 C、念去去千里烟波去去:离开 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堪:忍受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下面诗歌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描写的是()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A、春夜景色 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比及:等到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方圆,纵横 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 D、夫子喟然叹曰喟然:叹息的样子 5.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 B、匪女之为美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书

8.《鹏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的抒情方法是( )A.借叙事抒情 B.借比喻抒情

C.借典故抒情 D.借象征抒情

9.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樊哙侧其盾以撞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10.下面各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阐述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B.《念奴娇·赤壁怀古》极尽描摹之能事,具有阔大雄浑的特点。 C.《琵琶行》摹写音乐的文字中运用了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 D.《庖丁解牛》启发人们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去做事。 1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窃符救赵》 一文选自《 史记》:《 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 B.《将进酒》的作者是唐代的李白:李白、杜甫是唐代诗歌创作的两座高峰.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林冲被逼走向反抗的故事,节选自罗贯中的《水浒传》。 D.冯梦龙,明代小说家。他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合称“三言”. 1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舍予,他的小说被誉为现代中国城市庶民文学的高峰.

B.夏衍,原名沈雁冰,他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C.普希金,伟大的诗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D.海明威,美国著名作家。以《 老人与海》 获诺贝尔文学奖 13.下面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脉博镜谧希嘘 B.处理兴胜利 C.玲俐仓穹慷慨

D.铿锵懒惰防碍

1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对偶 B.排比 C.拟人 D.比喻 15.选出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

A.要塞(sài) 歼(jiān)灭 绥(suí)靖 锐不可当(dāng ) B.寒噤(jìn) 蹿(cuàn)跳 震悚(sǒng) 杯盘狼藉(jí) C.蹒跚(shān) 尴尬(gà) 伛(yǔ)身 呆滞(zhì)笨拙 D.愧怍(zuò) 轩榭(xuān ) 伧俗(cāng) 销声匿(nì)迹

16.景运门外南侧,有南向面阔五间、四面围为檐廊的宫殿,名为: ( ) A. 箭亭 B. 奉先殿. C. 南群房 D、太和殿

17.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

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______。( ) A.应该按令执行 B.有权拒绝执行 C.无权干涉 D、选择性执行

18.下面各项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涤纶/羽扇纶巾榛莽/各臻其妙拘泥/泥沙俱下 B.徇私/瘦骨嶙峋诧异/叱咤风云纠葛/百舸争流 C.汲水/岌岌可危脊梁/土地贫瘠缴获/战斗檄文.

D.掮客/潜移默化徜徉/惝恍迷离晦涩/诲人不倦 19.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于是有天夜里,乌云紧压着树梢,狂风摇撼着树枝,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辟开 树干,头上响起惊天动地的炸雷!

B.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竞- -去不 返。从此,清晨起来,白杨潇潇,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

C.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 -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 在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

D.夕阳在山,干拆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 浅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

20.下面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然勒功(刻) 衣袂飘飘(裙子) 踽踽而行(孤独的样子) B.怙恶不悛(悔改) 怆然涕下(伤悲) 熠熠发光(闪光发亮) C.游目骋怀(奔驰) 醍醐灌顶(神灵) 独出机杼(织布梭) D.惺惺相惜(醒悟)迥乎不同 (显然) 贻笑大方(有见识的内行人) 二、判断题(本题10小道,共15分) 1、自从有了人类,从此就有了教育。( )

2、强调全面发展指的是要求每个学生各方面都平均发展。( )

3、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和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

4、离开了教的内容,怎么教就无从发生,离开了教的形式,教什么就将完全落空。( ) 5、读书用得教材,就是教科书。( )

6、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

7、考试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阶段性检查的主要内容,它的特点是经常及时。( )

8、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 )

9、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 10、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阅读理解(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往今来,最使人们感到( )莫测的客观存在就是时间了。尽管在物理学家和哲学家那里,空间也是一个缠夹不清的概念,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空间毕竟是容易感觉和理解的。时间则不同了,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呀?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它( ),却又千金难买。伏尔泰在哲理小说《查第格》中编了一个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谜底就是“时间”。在时间的各项性质中,___________。孔子在河边叹息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代的诗人也( )地用滔滔东流的河水来比喻时间。唐代的韩琮甚至认为只要听听流水的声音就能感受到时间的消逝:“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选自《莫砺锋诗话》,有删节)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神奇 一文不名 异曲同工 B.神妙 不值一钱 异曲同工 C.神奇 不值一钱 不约而同 D.神妙 一文不名 不约而同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使人们无能为力却又感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

B.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永不复返且飞速流逝 C.最使人们无能为力却又感到切肤之痛的就是它的永不复返且飞速流逝 D.最使人们感到切肤之痛却又无能为力的就是它的飞速流逝且永不复返 3.下列与“时间”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语录体散文《论语》,孔子用这句话抒发了对时间流逝、永不停歇的感慨。

B.《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揭示出生命长短的相对性。“晦”“朔”分别指阴历每月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C.《孔雀东南飞》中的“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两句,写出了由天色已暗到夜深人静的时间变化。

D.《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意思是:虽然时光已逝,但珍惜将来,为时不晚。“东隅”“桑榆”分别表示早、晚。 阅读理解(二)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两首诗的结句都有“使人愁”三个字,请指出两首诗中“愁”的内容各是什么? 催诗抒发游子飘泊天涯的思乡之愁;李诗则抒发自己爱国忧国之情和报国无门之愁. 2、两首诗在构思上有着相似之处,请结合诗作内容简要分析. 四、作文(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明确,体裁自选(诗歌除外),结构完整,字迹工整,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CCC 6-10:BBABC 11-15:CBBDB 16-20:ABBCB 二、填空题

1、√ 2、× 3、√ 4、V 5、× 6、√ 7、√ 8、√ 9、× 10、×

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一) 【答案】1.C 2.D 3.B 【解析】 【分析】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神奇:非常奇妙的。神妙:非常高明、巧妙。这里指的是“时间”,又与“莫测”搭配,应选“神奇”;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不值一钱:毫无价值。形容人地位轻贱或品格卑污。这里有“却”,说明前后形成转折,再联系后面“千金难买”可知应选“不值一钱”; 异曲同工:曲调虽然不同,却都同样美妙。后比喻不同的说法或做法都收到同样的效果。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前文说到孔子用流水比喻时间,后面说到后代的诗人也用滔滔东流的河水来比喻时间,可见大家的想法完全一致,应选“不约而同”。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此处是说时间给人们的感受,从程度上看,应先说“切肤之痛”,再说“无能为力”;先说“飞速流逝”再说“永不复返”。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B. “朔”是阴历每月第一天,“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天。选项表述反了。 故选B。 阅读理解(二) 参考答案

两诗首联都从楼台命名的传说落笔,然后展开想象;颔联通过古与今、幻想与现实的对照,把古今 盛衰的历史变化和人事兴亡的悲哀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为全诗定下吊古伤今的基调;颈联则由古 及今,极目远眺,着笔于眼前实景的描绘;尾联即景生情, 都以“愁”字作结.从律诗的起、承、 转、合来看,颇有章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