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答案

来源:二三娱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发生周期不规则的传播类型是(A)1-38 A.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2.德弗勒模式属于传播过程的(C)1-43 A.线性模式 C.控制论模式

B.环形模式 D.社会系统模式 B.群体传播 D.大众传播

3.传播可分为工具性传播和消遣性传播,强调消遣性传播的学者是(C)1-48 A.托尔曼 C.斯蒂芬森

4.开创非语言传播研究的著作是(B)2-56 A.《物释起源》 C.《模仿的法则》

5.西梅尔把社会传播网络形容为(D)2-58 A.信息车间 C.思想仓库

6.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目的是(B)2-73 A.解释社会变迁 C.预测社会变迁

B.理解社会变迁 D.控制社会变迁 B.意见酒窖 D.舆论厨房

B.《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表达》 D.《人类的身体语富》 B.皮亚杰 D.拉斯韦尔

7.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有“热媒介”和“凉媒介”之分,其中属予“热媒介”的是(A)3-95 A.广播 C.面谈

8.金属活字印刷术和印尉槐的发明者是(D)3-85 A.摩尔斯 C.贝尔

9.英尼斯提出的偏向空间的媒介是(C)3-93 A.黏土 C.白报纸

B.石头 D.羊皮纸 B.马可尼 D.古登堡 B.电话 D.越规

10.决定一个国家占主流地位的大众传媒根本立场的是该国的(A)4-109

A.政治制度 C.文化制度

B.经济制度 D.社会制度

11.赛伯特认为,在报刊从集权主义理论向自由主义理论转变过程中,至少有三个英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个美国人是(D)4-119 A.约翰·弥尔顿 C.约翰·密尔

12.西方近代报刊时期的媒介,基本上是(C)4-109 A.商业媒介 C.政治媒介

13.文化的传播需要,始于文化的(A)5-135 A.产生 C.交流

B.突变 D.融合 B.公共媒介 D.娱乐媒介 B.约翰·厄斯金 D.托马斯·杰弗避

14.历次媒介革命把文化改造成了普通大众都能理解、接受的(B)5-135 A.艺术品 C.代用品

B.消费品 D.工业品

15.认同有多种类型,其中使用频率最高、也最广为人知的是(C)5-138 A.社会认同 C.文化认同

B.民族认同 D.自我认同

16.在价值规律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下,大众传媒承载的大众文化湮没了文化的精髓、个性和(B)5-137 A.民族性 C.艺术性

B.独创性 D.世界性

17.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丽进行的传播活动是(B)6-165 A.纵向传播 C.上行传播

B.横向传播 D.下行传播

18.“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C)99-教材上找不到答案 A.卢梭 C.弥尔顿

B.密尔 D.麦奎尔

19.赖特把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承社会遗产功能,改称为(A)6-177 A.社会化 C.发展功能

B.娱乐化 D.麻醉功能

20.传者的专业性权利中最为传播学界关注的是(C)7-188 A.采访和报道权 C.新闻界的权利

B.安全保护权 D.评论界的权利

21.阿伯克龙比等提出的“观展/表演”论,是关于(D)7-202 A.受众角色的理论 C.受众生产意义的理论

B.受众行为的理论

D.受众接触、参与媒介的理论

22.施拉姆把“受众”这个概念,表述为“信宿”和(B)7-196 A.“接受人” C.“阅昕人”

B.“接收人” D.“视听人”

23.二战期间霍夫兰对美国士兵观看电影的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B)8-225 A.个人访谈 C.问卷调查

B.控制实验 D.内容分析

24.涵化理论即培养理论,是格伯纳研究了受众的一种媒介使用行为后提出的。这种媒介使用行为是(C)8-241 A.读报 C.看电视

B.听广播 D.上网

25.沉默螺旋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方面因素是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以及人们对(C)8-233 A.虚拟环境的认知 C.意见环境的认知

B.现实环境的认知 D.网络环境的认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6.勒温对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贡献,集中表现在他创立了(ABD)2-62 A.把关人理论 C.劝服论 E.两级传播理论

27.麦克卢汉的代表作有(CD)3-94 A.《传播的偏向》 C.《机器新娘》 E.《传播与媒介》

28.大众传媒承载的大众文化有若干特征,它们是(ACE)5-137 A.标准化 C.商品化 E.机械复制

29.按照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复制包括(ABCDE)7-193 A.复印 C.拓印

B.临摹 D.录音 B.精英化 D.专业化 B.《帝国与传播》 D.《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B.场论 D.群体动力论

E.录像

30.加姆桑等提出的框架理论,主要来源于(AD)8-245 A.社会学 C.经济学 E.管理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信息1-31 答:

信息就是事物(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2分)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1分)。

32.《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1-41 答: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的一篇文章(1分),该文提出了传播学的两个重要理论:5W传播模式(1分)和“传播三功能”说(1分)。

33.印刷媒介产业5-146 答:

报纸产业、杂志产业、出版产业的总称(1分),这些产业都与纸质印刷技术有关(1分),是开发最早的媒介产业(1分)。

34.意见广告7-198 答:

应读者要求刊登的广告(1分),是受众的媒介接近权的一种体现(1分),也是报社为了争取读者好感和信任的一种举措(1分)。

35.免疫效果8-227 答:

也叫接种效果(1分),指发出信息时包含相反的观点(1分),这样人们以后如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传播定义有哪几种类型?1-30

B.政治学 D.心理学

答:

主要有四种类型,

(1)一是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2分);

(2)二是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2分); (3)三是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1分); (4)四是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1分)

37.简述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2-71 答:

编码与解码理论是文化研究学派领军人物霍尔提出的最广为人知的观点(1分)。

(1)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介通过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加工和结构化,将社会事物加以“符号化”和“赋予意义”,这是文化产品的生产环节,即信息的编码(2分)。

(2)之后文化产品进入流通消费环节,受众接受媒介讯息,并根据自身的话语环境,对编码的信息进行解读(2分)。 (3)这个理论恢复了受众在传播学研究中的本位地位(1分)。

38.媒介融合这个概念,大致可从哪些方面予以描述?3-99 答:

媒介融合有媒介科技融合、所有权融合、战术联合、结构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闻呈现方式融合、技术融合、经济融合、社会或组织融合、文化融合和全球融合等说法。 上述这些说法中写对一个给1分,最多给6分。

39.简述受众生产意义理论的要点。7-202 答:

(1)节目的意义不仅仅是传送者“传递”的,也是接收者“生产”的(2分)。 (2)意识形态的被传送不等于被接受(1分)。

(3)节目传送者的解释不等于接收者的解释(1分),对传送者的解释,受众可以同意、协商甚至反对(2分)。

40.认知心理学给人们对传播效果的认识带来了什么启示?8-228 答:

(1)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堪称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认知就是信息加工(2分)。 (2)人是积极的能动的,这与传播效果研究中的受众主动性之间,存在一致性(2分)。

(3)受众在接受信息时,遵循着信息处理理论发现规律,可以并且必须主动地选择、感知、记忆,而不是被动地由媒体完成操作(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为什么说网络人际传播改变了传统人际传播的模式?请举例说明。6-158 答:

(1)网络人际传播有着与传统人际传播不同的新特点从载体和方式看,生成了网络语言这一特殊的符号系统。各种表情符号及简洁独特的语言表达,使传播更生动快捷。(2分)

(2)从范围和对象看,更广泛、随意和不稳定。开放的网络打破了对交往对象的各种限制交流可以随时发生和中止。(2分)

(3)从性质和关系看,更放松、平等和自由。网络中的交流不易受身份、地位等世俗规范的影响,更看重交往的过程而不是结果。(2分)

举例说明部分,视答题情况给0~4分。

42.为什么说我国的媒介伦理建设是一个相当长期、艰难的过程?4-127 答:

(1)一是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媒介一直未充分考虑其自身的职业特点,也没有明确提出过媒介职业道德的建设问题(2分);

(2)二是自“大跃进”开始的浮夸、弄虚作假一直到文革期间的“事实为政治服务”,新闻失实积重难返(2分); (3)三是改革开放后虽然开始重视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但20世纪80年代推广的企业化经营的政策使得媒介伦理面临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严重挑战(3分);

(4)四是20世纪90年代,虽然出台了全国性的新闻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件,但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有偿新闻成为长期困扰媒介从业者道德的问题(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