嵖岈山之南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我叫李晓园,大家可以叫我晓园。名字很好记,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啊。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嵖岈山,能为大家讲解我感到很荣幸,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个轻松愉快的旅程。 我相信大家都是冲着他的独特山形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来。嵖岈山是有花岗岩组成的小山丘,远看酷似出自一位名家之手的风景画。在这里游览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我相信大家游览过后肯定会对它流连忘返的。在这里,大家是否都有疑问,嵖岈山的名字好特别呀,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呢?这里我将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底。 嵖岈山又名“嵯峨山”,亦名“玲珑山”。所谓“嵖岈”,是形容山体轮廓和山体表面特征呈犬牙交错状,所谓“嵯峨”,是指山体坡度很陡,且又高峻;所谓“玲珑”,是说该山山体规模不大,却显得奇特美妙,玲珑多姿。而我觉得玲珑山最为贴切,因为该山的主要特点是小巧玲珑,就像一个工匠精心雕刻的艺术品,精致动人。 整个嵖岈山由三个小山所组成,自南向北,依次为蜜腊山、南山和北山。因为南山是嵖岈山的中峰,且景点密集。所以,这里我将详细并生动的向大家讲述一下嵖岈山的南山。
现在我们可以站在这里朝南看,南山上的“猴子”似乎正在机警的查看四周的动静是不是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那样时刻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为师傅保驾护航,而旁边的“唐僧”,则安详的依山休息,并思考着何时才能求得真经,回归大唐。而半山腰的“沙和尚”正在精心的放马和看管行李,而山麓地带的那个肥头大耳、张嘴唇舌,挺
着大肚的“猪八戒”则又进入了呼呼鼾睡之中,这人物、这场景,是不是又把我们带人到了电视剧《西游记》的回味中。
另外南山有几个小山峰并立组成,远看很像莲花,故又有“莲花峰”之称。传说佛祖释迦摩尼出世时便会走路,而且每走一步脚下都会出现一朵莲花,于是有莲花是佛教的圣花之说。所以。我觉得南山是有灵气的,在这里游览会让你身心舒畅,无忧无虑。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四大奇景的第一奇观——飞来石。我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都要开一次蟠桃盛会。有一年盛会将要结束时,一只古灵精怪的猴子趁各路神仙向王母娘娘祝寿时,偷偷从盘子里拿了一个仙桃。谁知却被一位仙女逮个正着,仙女朝猴子怒斥道;“你这猴子好生胆大,居然敢在蟠桃盛会上偷仙桃。”猴子一惊,拿着蟠桃便往外跑,仙女见势不妙,便随手捡个石子朝猴子砸去,猴子慌乱之中丢了仙桃,这个仙桃滑落人间,化作我们面前的这座独立的山头,大家仔细看这座山体就像一个仙桃而且还摔出了一道缝,而仙女手中投出的石头,便降落人间幻化成了我们面前的这块儿石头,故取名“飞来石”。因为这块石头出自仙女之手,亦名“仙女石”。我们当中的哪位单身汉想要找一个貌如天仙的女朋友可以向飞来石许愿哦!大家朝我们面前的山头上看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景观了。据说当时猴子在逃亡的过程中在此山上点了一脚,山体便被踏裂了一道缝,这条缝有30多两厘米宽,10多厘米高,20多厘米长,总体来说又窄又深又长,人们从里面看天只能看到一条线故取名“一线天”。瘦人可侧身横行而过,胖人则只能望而
兴叹了。大家可以去试一下,我觉得大家进去了之后肯定能体会到坐井观天的感觉。
那只偷吃了蟠桃的猴子则跑到石猴院藏了起来。石猴院的石猴体小而圆滑、头大而嘴尖,一屁股坐在 石地上,身形俱备、栩栩如生,妙不可言。那只偷吃了蟠桃的猴子躲过那一劫之后,便在这里结交了一只母猴,并生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后来王母娘娘发现了这只猴子的藏身之处,为了惩罚当年那只偷吃仙桃的猴子,以儆效尤,便将它化为石头,它的妻子和儿子也甘愿和它一起化为石头生生世世不分开,现在它们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其实这里的每一只猴子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今天时间有限,以后有机会我会向大家一一讲解的。 嵖岈山上虽遍地都是石头,土壤也很少,但在一些石缝中也有“野榔榆”和“野桑”长出,这不但说明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同时也看到了植物对岩石的“反作用”力量。这不仅让我联想到了郑板桥的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竹子和这些植物都很坚强,敢于同恶劣的环境做斗争。那么身处21世纪的我们,在这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要想立足根基,必须要向竹子一样风吹不倒,坚强不屈。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的旅程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大家在这次旅行中一定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希望这次游览带给您的不光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愉悦。另外,如果大家对我有什么意见,请大家坦诚直言,我一定积极接受。期待您们的再度光临,再见!
嵖 岈 山 之 南 山 导 游 词
经济管理系
旅游管理1101B 李晓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