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来源:二三娱乐
第27卷第2期 2013年4月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Jilin Province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Vo1.27 No.2 April 201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掌俸系构建 口郭英男,吴明,王洪亮,钟明利,李春荣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吉林长春130600) 【摘 要】从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结合独立院校的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形成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新模 式。实践证明,通过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培养了学生的 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13)02—0087-03 构建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 体系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全面提 力只有付诸于实际的科研实践过程中才能由潜在 的能力变成实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检验、 提高和完善创新能力。为此,针对我院的“机械 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交通运输(汽车运用、汽 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 涵就是要以基本实验、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为重 点,以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培养为核心,以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与终身 教育为目的,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 车服务)”等工科专业积极转变实践教学观念,以 素质教育为目标,对诸如实验、实习、实习实 训、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 要环节进行大胆革新,以实现下列具体目标。 第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从社会和经济 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以培养学生合 理的智能结构和创新素质为目标,按照学生能力 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系统设 计,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尤其是实现理 养的需求,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 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全学程实践教学 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平台目标 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 教学对于加深学员理解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 际、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对 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非常关键。学生的创新能 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管理体制的统一。 第二,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突出学生创 【收稿日期】2012—10-08 【科研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独立院校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研 究》,课题编号(GH11459)。 【作者简介】郭英男(1946-),男,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教授、博导。 ・87・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课内与课外 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 结合的教学实践基地(校内外)及有效运行模式,促 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践环节主要有:专业认识实习(认识实习);基础课 程训练(液压设计、力学设计、电工实训等);基本 技能训练(金属加工实习、汽车拆装实习等)。 (二)工科共性知识融合实践环节 针对2~3年级学生,主要培养对多学科共性 基础课程的实验、实训锻练,养成科学、规范的研 究习惯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 识。这部分实践环节主要有:综合训练(数控车床 第三,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内容、方 法和手段的改革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平台 之上,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仿真技术运用于实 践教学过程之中。 第四,通过“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完成条 件支撑;通过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完成保障机制、 通过各个实践环节的建设与改革,确保“全学程 实践教学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 二、“全学程实践教学不断线” 的多层面教学平台设置 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针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汽车 运用、汽车服务)”等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 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及实践教学 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加强实 验室、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多层面的实践教学硬 条件的建设,体现了层次分明、循序递进、能力 提升的设计思路,构建了“全学程实践教学不断 线”的实践教学平台。 我们从人才培养方案修定过程中入手,从多 层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基本技能层 面,即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动手和操作能力,强调 重复与熟练,通过引进最新实验方法与手段,强 调新旧方法的差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二是工 科共性基础知识融合实践环节,即注重培养学生 工程素质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三是综合能力层 面,即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在强 化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创新 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发挥学生个性与专 长为出发点,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培 养独立解决问题、科学探索的精神。 (一)基本技能层面的实践环节 针对1~2年低年级学生,以建立大工程背景 知识为目标,注重让学生建立起大工程系统概 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对专业的兴趣。这部分实 ・88・ 加工、汽车电控技术实训、计算机软件基本应用 技能训练等);先进制造、技术训练(数控车床实 训、数控铣床实训等)。 (三)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 针对3~4高年级学生,注重专业知识程度的 掌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从被动参 与、主动参与直到勇于参与创新活动,最终达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目的。这部分实 践环节主要有:专业训练(CAD/cAE/cAPP/cAM集成 设计、汽车维修实习等),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校 外顶岗实习),创新设计、创新制作(产品设计,大 学生各类竞赛)。 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工科类专业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有很强的工程 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因此,通过实施“全学程 实践教学不断线”实践教学管理与运行。才能使 培养的大学生具有操作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 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此,我们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一)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内外相结合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包括 这几个方面:一是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在课外 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或自行设计实验,可由实验 室列出一些实验项目,由教师定出目标和要求让 学生从中自由选择,要求的程度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逐渐做到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 真正使实验室成为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的基地, 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地。二是对于一些因 学时所限未能设置课程设计的课程,可以将课程 内容安排一定量的具有课程性质的大型作业,由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这样做可以加强学用结 合,也有利于实行个性化教育。三是组织学生开 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加以指 导和管理。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压缩验证性 试验数目,增开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可以 将验证性试验与课程讲授相结合,改变讲授地 业道德、职业素质的教育,感受现代企业文化。 工科大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的同 时,必须能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学院在每 学期以举办特色讲坛为载体,启发大学生的创新 精神。邀请校内外的青年博士、教授、著名专 家、企业家、学者开讲,活跃校园氛围。学院成 立了大学生科研小组,这些学生在一些创新项目 点,缩减学时。 (二)注重校内、校外相结合 校内的实验、实习中,教师起到引导、启发 的作用,多注重学生的动脑分析过程以及实验、 实习操作方法。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已建成建 筑面积6000平方米,设备总值已达1128余万元的 工程训练中心,具有34个实验、实训室,实践课 程开出率100%。 的比赛中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很强,同时在各 种科技竞赛中也取得了较好成绩。2010年1O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7级学生参加 “吉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及全国竞 赛吉林区选拔赛”中获二等奖;2011年6月“交通 校外基地是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形式,我 们立足校内、拓展校外,并为基地挂牌。本着互 利互惠的原则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企业将实践项 目和有经验的教师带到学校教学中。我们根据各 种类型的实习实训的教学需要安排具体内容,编 写计划、大纲、实习实训指导书,使教学内容更 加贴近企业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 种方式受到学生、家长、学校、企业各方面欢 迎,已经有不少的成功先例。到目前为止分院已 运输”专业09级学生参加“长春市首届新航杯汽 车知识大赛”获市级团体亚军及个人二等奖; 2012年l1月“交通运输”专业09级学生参加“第 三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及吉林赛 区竞赛”获二等奖。参与竞赛的过程让学生能够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将 自己的创意转化为现实,有不少同学称在这场“真 枪实弹”的竞赛中所获取的知识和能力的锻炼是 相当多的,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获奖本身。 四、结束语 建成12个校外实习基地。 (三)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强调把能力与思想作风的培养融为一体,教 书与育人结合在一起,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 一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探索, 也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只有坚定 个重要环节,它是对四年本科理论与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不动摇,建立特色鲜明 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 知识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才能实现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独立工 作能力的培养与检查过程。在做毕业设计期间, 部分学生已经找到了工作,同时需要预先进入企 业实习,在此阶段,采用异地毕业设计的模式, 与企业共同监督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也可以 采用实地课题。这样不仅能增强实践性,并且有 利于学生快速融入企业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受到职 【责任编辑:马莉】 【参考文献】 [1]张洪田.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l1,(8). [2]朱开金.新建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 [3]赵建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 ・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