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探讨

来源:二三娱乐
THEORY RESEARCH理论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探讨 孙惠楠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新媒体将要引领时代新闻潮流,新媒体产业在媒体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 韩国、日本,新媒体在行业所占比重远远高于传统媒体。2015年以后,全球将要进入数字化娱乐信息时代,特 别是美国,新媒体所带来的产值将要占全美总产值的一半。而日本则成功的完成了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的转型。 在新媒体时代下,我们的新闻传播环境又如何?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环境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产业;发达;转型;新闻传播;环境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O15)03—0016—02 任何新闻的传播都需要传播工具,传统的媒体 主要包括报刊、户外、通信、广播、电视,新媒体 主要利用现在高科技技术,主要表现为数字化、网 络化,新闻媒体制作人利用高科技(电脑、网络、 手机APP)等向各个新闻接受者发送主要的信息。 总的来说新媒体主要依靠网络,但是网络是一个比 较开放的环境,除了新闻媒体人可以发布新闻,一 些网民也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可以说人人都是新闻 的广播台。舆论的导向会影响着事态的发展,新媒 体环境正面临着两大危机正面传播泡沫化和负面危 机常态化。在数字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个新闻聆听 者又需要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新媒体数字化的传播 环境。 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 播在祖国大地上”。雷锋形象是值得每个心存正义 的人肯定的。 2什么导致了新媒体时代正面传播飞沫化 新媒体时代下导致正面宣传飞沫化主要有以下 几点原因。 2.1刻板成见 在经济金融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在社会上 的压力很大,难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产生了对社 会不信任,他们把对社会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一些消 极的信息上,甚至对一些负面消息持续强化。 2.2媒体语境 1新媒体时代下正面传播飞沫化 从上小学开始,每个人心中都有个“雷锋叔 叔”,雷锋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但凡了解到雷锋 的人都知道雷锋的日记,我们把雷锋这种助人为乐 的精神叫做“雷锋精神”,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学习。大家倡导雷锋精神,但是网络上却有些人质 疑雷锋,质疑雷锋好事到底留不留名等。这种疯狂 的言论导致了很多人盲目跟风,于是雷锋的形象在 某些人眼里灰飞烟灭,不再相信雷锋。但是我们的 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出席十二届全国人 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郑重肯定了雷 锋精神,他对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说: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 作者简介:孙惠楠,工作单位为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很多媒体为得到网民的点击率,提高新闻利润 都不惜利用非常手段,夸张的语言,甚至捏造新闻 来吸引广大网民的眼球。媒体语言与SNS构建中心 的语言明显是两种风格,二者是影响力与关系影响 力的关系。在未来的新闻媒体环境下,新闻语境需 要做到时尚、真切、生动。 3新媒体时代下负面危机常态化 新媒体时代下负面危机常态化主要表现为由虚 到实、多点爆发、裂变传播、规模围观。 3.1普通民众角色转化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普通的民众大多情况下扮 演聆听着的角色,但是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普通 201 5年第3期NEW NED I A RESEARCH 民众的角色在改变,他们不再扮演聆听者,他们可 以质疑信息甚至是对媒体发难。 3.2裂变式传播使得负面舆情越快越猛 如何裂变式传播?据统计,我国微博活动用户 达到2亿多,微博用户每天都要发布各种微博共大 约1亿条。一小时之内百度、网易等各大新闻网站 的浏览量达到几百万。如果哪个新闻网站出现一条 爆炸性的新闻,在一分钟时间内会被成千上万的人 分享转载。每个人并对该新闻进行评论,宣泄个人 草根等具有一定公众形象的人,这些人对一些新闻 的看法意见也会导致广大网民的跟风,控制着舆论 的导向。 3.5舆情危机破坏力越来越强 典型的例子就是郭美美事件,2011年6月21 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用户走 红网络,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 岁女孩,在新浪微博上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 理”的认证身份展现她的奢华生活。舆情也是这个 感情。下图可以很好的展现出裂变传播的快速性。 ・3 ̄13E]11:47=薪周刊总主笔I 锋(糖聱ll劢黼 蜥最务员舭 鼹片 ・11:51;●老沉c粉丝ll6]i)转发,直接转2 酗0o条 ・11:58:蝻方人物周刊(糟丝l73劢转发,直接转j}斛l∞0条 ・12:09;●潘石虼(糖丝lO45万)转发i}ici啉,直接转发超i“000j} ・在以上三个百万./: 级大号j}●j}荚杰、●il洪波,.]I{j[{ §几十万删 Il}号的转发下,岢替豢博转发共超过2 6万豢,评论接近70o0条 图1 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环境明显具有快速 传播的能力。 3.3悯弱效应和从众效应 广大新闻群体是一些比较容易冲动、易于蛊惑 的群体,他们容易受舆论的引诱,特别是一些未成 年人,他们对社会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还有一些 文化水平并不高的新闻接收者,他们的道德素质较 低,这些人都不能全面分析新闻,客观的对待新闻 重大事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邓玉娇案,案件发生 以后发后,网络上出现《玉娇曲》、《邓玉娇传》、《烈 女邓玉娇传》、《生女当如邓玉娇》等大量赞美她的 作品,社会舆论大多都是在谴责官员黄德智和邓贵 大几人。我们需要注意“悯弱”背后的对抗,腐败 利益机构与群体对机构的印象下滑的对抗,二者的 隔阂加深,信任减少。这里充斥着公平正义的对抗。 从众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地位较低,他们只 是听从舆论的倡导,但是他们凝聚力强,这类群体 不需要承担舆论的风险,往往对信息的传播起到推 波助澜的作用。 3.4意见领袖引领舆论导向 一些知名的媒体人、明星、官员、评论人、专家、 时候开始的,网民开始质疑红十字会,不再信任红 十字会。这种舆情影响力长达4年。在汶川地震四 周年,不少网民依然认为红十“坑爹”。 4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 新媒体对新闻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它 打开了广大群众的新闻视野。 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下,一些舆情的传播 的路径不再受到主要媒体的控制,传播的方式的本 质在改变。很可能一些平日里不出名的博主因为一 条普通的微博一夜爆红,比如“橘子哥”的故事。 公众媒体传播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下,每个人需要认识 到新媒体的利与弊,在接受新闻的同时需要以个人 的见解判断新闻的真实性,尽量从一个新闻事件的 较小方面的角度去看待整个事件的真实性,选择一 个正确的姿态去面对一些重大新闻,客观对待新闻。 参考文献 【1】熊澄宇.新媒体研究前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邱林川、陈韬文.新媒体事件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11. 【3】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3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 …4关梅.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意义、问题与出路分析【J】.新 闻界,2009. 【5】吴飞.传播学影响力【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