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语文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五年级语文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来源:二三娱乐


五年级语文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品读古诗,体会意境。

(1)《长相思》一词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

(2)《秋思》一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知诗人是借__________来抒发情感的。

(3)《泊船瓜洲》一诗是宋代__________的作品,诗中一个字不仅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还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鹭飞,桃花流水③(guì)鱼④肥。 青箬(ruò)笠⑥,绿蓑(suō)衣⑥,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渔歌子:词牌名。②西塞山:在浙江湖州。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⑥箬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1]结合注释,想象画横线句子描写的景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写的是_____季的景色。词中所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人物是_________。

[3]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不仅有动态的______还有静态的______;不但有声______,还有色______。使人读作品时,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山水画。 [4]想象一下,为什么作者会“不须归”?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外古诗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①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情。

1 / 6

(注释)①玉笛:精美的笛子。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

[1]朗读第二句诗,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字或词,为什么?( ) A.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洛城”。“洛城”代指家乡,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B.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满”字。“满”是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C.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散”字。仿佛整个洛阳城都能听到曲声,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2]本诗的关键词是( )。 A.玉笛 B.春风 C.折柳 D.此夜

[3]“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5. 读诗句,完成练习。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这首词描写的时间_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_。

[2]词中描写的事物颜色非常鲜明,如鹭的颜色是______,桃花的颜色是_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给人新鲜之感。

2 / 6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注意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 )的生活情趣。 A.急躁 B.悠闲 C.兴奋 D.枯燥

6. 古诗阅读。

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诗中加点的“着”字应该读( ) A.zhe B.zháo C.zhuó

[2]仔细读本诗,你觉得“草满花堤水满溪”中的“满”字应该解释为( )

A.全部 B.里面充满,没有剩余的地方 C.达到容量或时间的限度

[3]这是诗人在归途中描绘的一幅田野风光小景图,读后使我们深深感受到_____与____________的和谐,仿佛看到柳树荫下一个_______________的悠闲的情景。

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_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__和很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比

[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

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4]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目,家祭无忘告乃翁。

[1]这首诗是 时期 (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 的口吻,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3 / 6

[2]解释诗中以下词语的意思。 元:__________但:__________ 无:__________乃:__________

[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__________。作者的嘱咐是:________________。

9. 古诗鉴赏。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用自己的话说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六种景象?“月落”、“_____”、“霜满天”、

“_____”、“_____”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_____到的,后两句是诗人_____到的。

[3]这首七言绝句中的“愁”字用的妙不可言,说一说这个“愁”字表现了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作者凭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自然地把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表达出来。我们学过的借景抒情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能写出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理解。

寻隐者不遇 ________________,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再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诗句中标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1)言师采药去(______) (2)只在此山中(______)

[3]这首诗中涉及________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第三句是________的回答,省略的问话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________的情景。作者采用________的形式,流露出对隐者的________以及寻隐者不遇的________。

[6]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_______________。

叶如_______,冬青;华如_______,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_______,壳如红缯,膜如紫绡,________________,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

4 / 6

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_________,二日而_________,三日而_________,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字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写植物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4)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B、作比较C、举例子

(5)短文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多项选择) A 整体——部分 B 主要——次要 C 外——内 D 时间先后

E 内——外 F 形、色、香、味

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 。“长相思”是这首词的 。 (2)连一连

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 夜深千帐灯 行军之艰难 气候之恶劣 队伍之庞大 思乡之情切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的强烈思乡之情。在本学期的古诗词积累中,你还读到了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请将印象最深的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提升。

长相思·其一 (唐)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诗人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表现出______________的痛苦。

14. 古诗二首,阅读理解。

过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宣。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潋滟:______ ②潺湲:_______

[2]《过分水岭》写的是诗人温庭筠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见____引起的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西湖晴天时的____和雨天时的____。

5 / 6

[3]细读《过分水岭》,选择一个话题,想一想,写一写。 ①作者和溪水在三天的相伴中会出现哪些场景? ②告别时潺湲的溪水声在向作者诉说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过分水岭》中“有情”二字是诗篇的题眼,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____)

②《饮湖上初晴后雨》不是描写西湖的某处之景、某时之景而是概括描写,全面讲价。(____)

③《过分水岭》表达了溪水对作者的深情;《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对西子的赞美。(____)

[5]《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一句把西湖比作西子,这个比喻恰当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朝诗人。 [2]说说“入”“摩”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你体会到老百姓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______________,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_________,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__________,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_______,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_______,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_______,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课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16. 诗歌赏析。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