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标准、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5 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 板书:
1 / 7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4加8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4个一加8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2 / 7
师:个位4加8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3〕看竖式表达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 56+37= 3、教学例4。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
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师强调: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师:十位上4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最后得70。
3 / 7
4、总结法那么。
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全体齐读。 〔三〕稳固反应
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假设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4 / 7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气氛。〕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答复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5 / 7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稳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稳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时机,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6 / 7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时机,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