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人高考考《专升本政治》测试题及答案#(最终)

成人高考考《专升本政治》测试题及答案#(最终)

来源:二三娱乐
2021 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测试题及答案

1.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不雅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不雅 C.资产阶级的世界不雅 D.无产阶级的世界不雅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3.物质的独一特性是 A.客不雅实在性 B.可知性 C.可变性 D.广延性

4.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单方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1 / 11word.

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不雅点

B.矛盾的不雅点

C.遍及联系与永恒开展的不雅点

D.内因论的不雅点 6.事物开展的底子原因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内部矛盾

7.唯物辩证法的本色与核心是 A.矛盾遍及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道理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与开展的不雅点 D.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道理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底子的不雅点是

A.物质第一性的不雅点 B.遍及联系的不雅点 C.矛盾的不雅点

D.实践的不雅点

9.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A.问接性、抽象性 B.直接性、形象性

2 / 11word.

C.真实性、可靠性 D.深刻性、逻辑性

10.在社会开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物质资料的出产方式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的性质, D.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 11.国家本色上是 A.阶级统治的暴力东西 B.社会公共事务办理机关 C.社会平等与正义的象征 D.人民群众底子利益的代表 12.经济根底是指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必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出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一切出产资料的总和 D.社会出产力的总和

13.在人民群众缔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出产方式 B.党的带领 C.文化程度 D.能力大小

3 / 11word.

1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5.提出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国家带领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年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底子完成以后,我国已经进人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本钱主义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

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底子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 / 11word.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底子点

D.正确处置鼎新、开展、不变的关系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A.高度兴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经济兴旺、军事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鼎新的目的是

A.解放出产力,开展出产力

B.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实现共同富裕

D.成立社会主义物质根底 21.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 A.持久底子国策 B.一项特殊政策 C.一次临时政策 D.一时权宜之计

2.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根底是 ( ) 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公有制

5 / 11word.

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 2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

A.补充

B.重要组成局部 C.主体 D.主导

24.我国的国体是 (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5.在“三个有利于 〞尺度中,最底子的尺度是 ( ) A.实践尺度 B.综合国力尺度 C.人民生活程度尺度 D.出产力尺度

26.对峙四项底子原那么的核心是 ( ) A.对峙社会主义道路 B.对峙人民民主专政 C.对峙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对峙党的带领

27.我们党正式确定邓小平提出的 “三步走 〞的开展战略的会议是一6 / 11word.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底子目标和底子政策,有 机统一,不成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

A.底子路线 B.底子纲领 C.底子方针 D.底子原那么

29.中共十六大陈述中提出 21 世纪头 20 年,我们的任务是 A.建设总体小康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底子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3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开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出产力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程度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需把教育放在 A.社会开展的首要地位

7 / 11word.

B.优先开展的战略地位 C.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 D.快速开展的战略地位

3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达在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集体经济大开展上 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33.依法治国,是党带领人民治理国家的 A.指导思想 B.独一方法 C.底子方略 D.底子政策

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 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

C。有抱负、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D.先进思想的传布者为目标

35.“一国两制 〞 设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8 / 11word.

D.国际争端问题

(36~40 题为去年 7 月1 日至本年 6 月 30 日的时事题,此处略 ) 二、辨析题: 41~42 小题,每题 l0 分,共 20 分。首先判断正 确或错 误,然后说明理由。

41.内因是事物变化开展的独一原因。

42.对峙以公有制为主体是说在任何处所、在任何财产中,公有制必需居主 导地位。

三、简答题: 43~45 小题,每题 l0 分,共 30 分。 43.什么是哲学的底子问题 ?它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 44.简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毛泽东思想内涵的科学表述。 4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底子目标。 四、阐述题: 46 小题,20 分。

46.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容和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 一、 7 。B

二、41.错误。

割裂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1)唯物辩证法认为: 内因是指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外因是指一

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是不成分 割的。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开展的按照 ,是第一位的原因,它规 定事物开展的底子标的目的 ;外因是事物开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任何事物存在和发

9 / 11word.

展的必要条件,离开外因必要的条件,事物的变化开展就不成能 内因而起作用。任何割裂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42.错误。

;外因必需通过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达在: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 国有经济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开展起主导作用。

(2)对峙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底子原那么。但需要注意的是,公有

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的, 有的处所, 有的财产可以有所 差异。可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43.(1) 哲学底子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意识和物质 )的关系问题。

(2)哲学底子问题包罗 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 (意识和物质 )何者是 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3)哲学底子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第一方面的不同答复,是划分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底子派此外独一尺度。 对第二方面的不同答复, 是划分可 知论和不成知论的尺度。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假设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作出科学表述: 毛泽东思想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开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正确理论原那么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45.党在社会主义初 晶。

级阶段的底子纲领中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底子 目标,其主要内容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开展市场经济, 不竭解 放和开展出产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 在人民当家作主 的根底上,依法治国,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养有抱负、 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开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群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46.(1)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包罗 物质资料出产方式、 地舆环境、 人口因素三个底子方面。 此中物质资料的出产方式起决定作用。 社会 意识是指各种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包罗 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 学、科学等不雅念体系和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

10 / 11word.

(2)唯物史不雅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 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 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 变化和开展, 必然会引起社会意识或快或慢地开展。 社会存在内容的复杂多样性 决定了社会意识内容的复杂多样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示在:先进的社 会意识会加速社会开展, 掉队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开展。 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 大小,取决于它同社会政治、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反映社会存在的精确程度, 以及群众对它掌握的深广程度。

(4)否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或者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 反作用,都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割裂,都是错误的历史不雅。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 word 文本 。 便利更改

11 / 11wor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