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社团大类
高校学生社团是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注册,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科技文化生活,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形成为目的,以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由学生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
二;高校社团现状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浙江省内高校大学生社团大致分为理论学术、志愿公益、文体艺术、科技实践及其他五大类,其中文体艺术类社团由于活动入门难度较低、群体性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参加人数上都是最多的;理论学术类社团参加的学生最少;志愿公益类社团虽然数量上最少,但由于其具备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且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入门难度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参加学生并不在少数。
目前浙江省的大部分高校是以团委为指导社团联合会的方式来管理社团,与学生会呈“两翼式”的组织结构。这种管理模式在重大演出活动期间,两会间的高度配合会体现出较高的执行能力。但在日
常管理、建设方面也难免会产生混乱;在社团成员方面,1到3年级学生是参加社团活动的主力军,社团干部则主要集中在二、三年级;指导教师对于社团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省内高校社团教师的覆盖率普遍较低。
三:高校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可以加强高校的素质教育。当今大学生的生活不再局限在单一的专业学习中,而是希望在大学期间把自己打造成发展全面、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同时兼顾个人个性特长的社会人。学校的教学资源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而各种社团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正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平台。
2: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可以为促进大学生自我锻炼和成长成才提供更多广阔的平台。目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都在不断增强,原有的学生组织形式(如学生会等)对某些学生来讲门槛高、竞争性过大。而社团的性质、目的和功能与这些学生的内在需求有很大的吻合,为这些有爱好特长或有管理才能、希望得到锻炼的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锻炼、成长的机会。加强大学生建设也正是推动更多的学生成长成才。
3: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可以传承和培育更多更好的校园文化。一所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人文精神的积淀可以通过单纯的展示活动体现出来。但是要是真正地继承和发扬,根植于基层学生的社团就能发挥极大地的作用。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对社团发展的规划设计,提高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的作用。
四;高校社团的建设意见
1:充分认识社团的作用。高校领导应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和建设,将其纳入到高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作为高校学生能力培养、辅助成才的重要阵地,使社团发展能够得到坚实的保障。
2:逐步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古语曰: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规章制度作用尤为重要。社团管理部门应从社团人员构成、内部环境入手,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自主管理和发展的运行机制。要规范学生社团资格的审查、章程的审定、活动的考核以及年终的评比,还应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同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挂钩,增强社团的吸引力。
3:逐步提升社团发展环境。社团发展环境不仅指社团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的硬件建设,而且还有诸如经费保障、指导教师保障等软件建设。高校需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在社团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为社团开展工作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为社团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诸如社团成果展示、社团文化节、社团巡礼等活动,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主题和内涵,为社团品牌的创建、社团组织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品位的提升、社团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提供良好的条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