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学遗传学 问答题(附答案)

医学遗传学 问答题(附答案)

来源:二三娱乐
1. 试述遗传病的主要特点。

1.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病的本质有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但其发病在不同程度上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依疾病发生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分为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即可决定发病,如先天聋哑、血友病A和染色体病等。

2)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可能性,但发病还需要环境中一定的诱因。如苯丙酮尿症

3)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其中遗传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如哮喘和消化性溃疡

2.垂直传播

3.传染性,人类朊蛋白(PrP)病

4.家族性,Huntington舞蹈病

5.先天性,白化病

6.特定的数量关系,患者在亲祖代和子孙中是以一定数量和比例出现的

2. 试述遗传病的种类。

1.细胞核遗传病

1)基因病,遗传物质的改变仅涉及基因水平

A单基因病,只涉及一对基因。呈明显的孟德尔式遗传

B多基因病:由多对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遗传病。范围很广但不是孟德尔遗传。如常见疾病(高血压)、畸形(脊柱裂)

2)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所致的疾病

2.线粒体遗传病,通过来自母体的线粒体传递,呈母系遗传。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3.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包括恶性肿瘤、白血病、自身免疫缺陷病以及衰老等。

3. 什么是减数分裂?有何遗传学意义?

减数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意义:a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b为有性生殖生物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新物种的产生和进化)。

4. 什么是有丝分裂?其遗传学意义何在?

有丝分裂(mitosis)又称为间接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意义:a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b.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5. 请问X连锁隐性遗传有哪些特点?

1.人群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患者。

2.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不会发病;儿子如果发病,母亲一定是一个致病基因携带者,女儿也有1/2的可能性为携带者。

3.男性患者的兄弟、外祖父、舅父、姨表兄弟、外甥、外孙等(男性亲属)也有可能是患者。

4.如果女性为患者,其父亲一定是患者,母亲则至少是携带者。

6. 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婚后生出了一个患有白化病的女儿和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请分析其原因

已知白血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该夫妇表型正常,则他们基因型可能是AaXBXb和AaXBY,即父母均携带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母亲携带色盲X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可能生出孩子的基因型如左图。

7. 多指(轴后A型)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为75%。①杂合体患者与正常个体婚配,其子女患病的可能比例是多少?②杂合体间婚配子女发病风险是多少?

①Aa×aa=Aa、Aa、aa、aa 即杂合体患者提供显性基因的概率为1/2,患病率为1/2*3/4=3/8

②Aa×Aa=AA、Aa、Aa、aa 即后代显性纯合的概率为1/4,杂合的概率为1/2,患病率为1/4+1/2*3/4=5/8

8. 大约在70个表型正常的人中有一个白化基因杂合子。一个表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有一个白化病弟弟的女人,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人结婚,问他们如果生育,生出白化儿的概率是多少?如果这个女人与其表型正常的表兄结婚,其子女患白化症的概率是多少?

白血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其有一白化病弟弟,可判断其父母的基因型为Aa×Aa,则其是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携带者的几率为2/3,与正常男性生出白化儿的几率则为2/3×1/70×1/4=1/420,而当其与表型正常的表兄结婚,其表型正常的表兄与其有相同的遗传组成的概率为1/8*2/3=1/12,生出白化儿的几率则为2/3×1/12×1/4=1/72

9. 什么是mtDNA?它有什么特性?

mtDNA即线粒体DNA,是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外的又一基因组,遗传特点表现为非孟德尔遗传方式,又称

核外遗传。约16. 5kb,为一种双链环状DNA,由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组成,含37个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13个mRNA基因;与nDNA相比有半自主性、母系遗传、纯质性与异质性、阈值效应、具有独特的遗传密码、高突变型、经历两次复制分离、多态现象的特性:

一、mtDNA具有半自主性,线粒体具有自己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但由于维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大分子复合物及氧化磷酸化酶的大多数蛋白质亚单位仍由核DNA编码,故mtDNA的功能又受核DNA的影响。

二、母系遗传,人类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几乎全部来自卵母细胞,由于在受精过程中,精子的细胞质很少进入到卵细胞之中,双亲对于后代表型的贡献不均等,这种传递方式称为母系遗传( maternal inheritance ), 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三、纯质性与异质性,一个细胞含数千个mtDNA分子,如果在某个特定位点上所有mtDNA分子都为同一基因,这称为纯质性或同序性( homoplasmy )。如果一个细胞的数千个mtDNA分子在这个位点有的含有正常基因,有的含有突变基因,则称为异质( heteroplasmy )。

四、mtDNA具有阈值效应的特性,对于线粒体病,存在着表型发生阈值即只有当异常的mtDNA达到一定数目,才会出现表型变异。

五、线粒体基因组具有独特的遗传密码,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密码体系和核基因组之间存在不同。 mtDNA中UGA编码色氨酸,而非终止信号。tRNA兼用性较强,仅用22个tRNA来识别多达48个密码子。

六、mtDNA的突变率极高,mtDNA的突变率比核DNA平均高10 ~ 20倍,mtDNA的高突变率造成个体及群体中序列的高度差异性。

七、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都要经过复制分离=》遗传漂变,即突变的mtDNA随机分布到子代细胞中

八、普遍存在多态现象,可用于亲子鉴定

10. 简述多基因遗传特点。与单基因病相比,多基因病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1.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畸形,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

2.发病有家族倾向。

3.发病率有种族(或民族)差异。

4.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增高,但不如AR显著。

5.患者双亲、同胞、子女亲缘系数相同,发病风险相同。

6.随着亲属级别降低,发病风险迅速下降,并向群体发病率靠近。

11. 何谓缺失,如何分类?

缺失是染色体断裂后,断片丢失所引起的结构畸变。

根据断裂点的数目和断片所在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中间缺失和末端缺失两种类型。染色体的长臂或短臂发生一次断裂后,未能在原位重接,断片因无着丝粒就会在以后的分裂过程中丢失,称为末端缺失。如果染色体的长臂或短臂内发生两次断裂,两断裂点之间的片段丢失,而残存的带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与末端断片重接,称为中间缺失。

12. 何谓倒位,如何分类?

倒位是某一染色体在其长轴上发生两次断裂后,断片倒转180°重接。

如果两个断裂点之间包含着着丝粒,即两点分别位于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上,称为臂间倒位。如果两个断裂点同时位于染色体的长臂或短臂内,则称为臂内倒位。

13. 试述染色体病的一般特点

临床症状包括多发畸形、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和一些特征性的皮肤纹理改变。

14. 何谓Edward综合征?其典型核型及其产生原因?

18三体综合征。47,XX(或XY),+18占4/5,还有嵌合型46/47,+18占1/5.

产生原因主要是母亲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生的18号染色体不分离所致,高龄妇女容易生出患儿,但嵌合型与母亲年龄无关且症状相对较轻。

15. 联系实际,结合你学的遗传学知识,谈谈近亲结婚的危害以及遗传病的发病原因。

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如色盲、先天性愚型病、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其危害十分显著。

16. 遗传病的治疗有哪些策略?

一、 常规治疗

(一) 手术治疗,针对某些先天性畸形或组织器官受邀严重损害的遗传病,通过外科手术对病损器官进行切除、修补、整形或更换,以减轻病痛,改善症状。包括矫正畸形、改善症状及替换病损组织器官。

(二) 药物治疗,包括激素替代疗法、补其所缺、去其所余。

(三) 饮食疗法,对因酶缺乏而造成第五或中间产物堆积的患者,制定特殊的食谱或配以药物,以控制底物或中间产物的摄入,降低产物的堆积。原则是禁其所忌。

二、 基因治疗,是指运用DNA重组技术设法修复患者细胞内有缺陷的基因,使细胞恢复正常功能而达到治疗遗传病的目的。

(一) 治疗策略

1. 直接策略 是针对致病基因的治疗策略

1) 基因替换( gene replacement) :即定点导入外源正常基因代替有缺陷的基因,而靶细胞的基因组无任何改变,亦即直接疗法。

2) 基因修正( gene correction) : 即通过特定的方法纠正体内突变基因的碱基序列,而正常部分予以保留。它是理想的基因治疗策略,但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尚未完全实现。

3) 基因增强( gene augmentation) :即指非定点导入外源正常基因,而没有去除或修复有缺陷的基因,属间接疗法。此法难度较小,是目前多采用的策略,并已付诸实践。

4) 基因失活( gene inactivation) :又称反义基因治疗,是指采用反义技术、反基因技术或基因敲除技术等,阻断基因的表达。

2.间接策略 不是针对致病基因,而是导入治疗基因,常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

①自杀基因疗法是指将来源于病毒或细菌的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该基因产生的酶可催化无毒性的药物前体转变为细胞毒性物质,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②化疗保护性基因治疗,指将编码抗细胞毒性药物蛋白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以提高机体耐受肿瘤化疗药物的能力。如将多药抗性基因导入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骨髓受抑制的程度,以加大化疗剂量,提高化疗效果。

③免疫性基因治疗,即导入能使机体产生抗肿瘤或抗病毒免疫力的基因。如导入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等细胞因子的基因,以增强抗肿瘤效应。

17. 什么是新生儿筛查?怎样进行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筛查(neonatal screening)是指对全体新生儿在出生1周左右时间内,采用一定的方法检查其是否患有某种遗传性代谢病的群体普查方法。它主要针对一些发病率高、病情严重、致残致愚率高,且有较好治疗方法的疾病,如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congenital ypothyroidism)、半乳糖血症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采脐血或足跟血,用滤纸吸全血并晾干形成血斑。

18. 遗传咨询的种类及内容是什么?

遗传咨询可分为一般遗传咨询、婚前咨询和生育咨询。

1.-般遗传咨询 针对遗传学中的一般问题进行咨询,如:①亲子鉴定;②两性畸形者如何转变性别,能否结婚、生育;③本人或亲属所患疾病是否为遗传病,能否治愈;④已生过遗传病患儿者想要继续生育,但对政府有关部门法律不清楚,想了解是否允许再次生育等。

2.婚前咨询 婚前咨询问题一般包括:①男女双方或一方,或亲属中有遗病患者,担心婚后是否会生同样遗传病患儿;②双方中-方患有某种病,但不知是否是遗传病,可否结婚,能否传给后代,机会如何;③双方有-定的亲属关系,能否结婚,对后代有无影响,要求指导。

3.生育咨询 通常咨询的问题是:①孕期偶然接触致畸剂、放射线或服过某种药,是否对胎儿有害;②婚后不孕的原因,有否遗传因素;③生育过某种病的儿,再生育时会否出现同样情况;④女方为习惯性流产,是否能再生育等。

4.行政部门咨询

19. 根据你学的知识,谈谈怎样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进行一般遗传咨询?

在一般情况下,AD患者多为杂合子,AD遗传子女的再发风险率为50%,已生育一胎患儿后,以后再生弟妹发病的风险率也为50%, 没有发病的子女其后代通常不发病。在具体工作中常易遇到如下问题:

A.外显率:当外显率降低时会造成许多遗传病与孟德尔分离律的预期值不相符,计算再发风险时应进行校正。一般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子女如不发病,提示不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也不会发病。但如果该疾病外显不全,临床上没有表现的子女,可能仍带有致病基因,其子代也仍有发病可能。在进行遗传咨询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B.延迟显性:延迟显性的AD病,如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和Huntington舞蹈症等神经系统遗传病到一定年龄,咨询时要注意携带者在一-定年龄的发病率,可根据Bays法进行复发风险估计,也可在对患者血缘亲属进行携带者检出后,进行遗传咨询。

C.新的突变:对于一个外显完全的规则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来说,如在一个正常的家系中,突然出现-一个新的患者,则该例患者很可能是新的基因突变的结果。此患者的子代再发风险率为50%。但其弟妹再发风险率则并不高于群体中一般的发病率。新发生的突变者在全部患者中所占比例与该病的适合度有关。

D.其他方面:要特别注意遗传的异质性、基因多效性、遗传早显与动态突变、遗传印记、从性遗传与限性遗传、表现度、嵌合遗传现象、显性和隐性的相对性等。

20. 基因突变的特征是什么?

1. 多向性 在同一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可独立发生多次不同的突变而形成复等位基因。

2. 可逆性A-a正向突变;a-A回复突变

3. 有害性和有利性

4. 稀有性

5. 随机性:发生的个体、部位、基因、时间等都是随机的

6. 可重复性:在不同的个体上均可能发生,突变总以一定的频率反复发生。不同群体中发生同一基因突变

的频率相近。

21. 常用的染色体显带技术有哪些?P40

22. 何谓突变(mutation),它包括哪几种类型?

遗传物质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称为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即染色体数目与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主要指基因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序列的改变。狭义的突变仅指基因突变。按照分子机制可分为点突变、大片段突变和动态突变。

一、点突变 包括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两种

(一)碱基置换,是DNA链中碱基之间互相置换,从而使被置换部位的三联体密码意义发生改变,它是DNA分子中单个碱基的改变,常被称为点突变。碱基置换又可分为转换和颠换。

转换( transition )是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所取代,或-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所取代,这是点突变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颠换( transversion )是-种嘌呤被另-种嘧啶所取代,或-种嘧啶被另-种嘌呤所取代,这种点突变的形式比较少见。

碱基置换发生在某一基因的编码区内时,如果导致mRNA中密码子的改变,则会对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或顺序发生影响:

1.同义突变是指碱基被置换之后, 一个密码子变成了另外一个密码子,但由于密码子具有兼并性,所以改变后的密码子与改变前的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保持不变,因此同义突变并不产生突变效应。

2.中性突变是指基因中有一对碱基对发生置换,引起mRNA中密码子的改变,但多肽链中相应位点发生的氨基酸的取代并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我们就称之为中性突变。

3.无义突变是指碱基被置换之后,改变了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变成不编码任何氦基酸的终止密码子UAA、UAG或UGA ,这样使翻译时多肽链的延伸提前到此终止,形成一条无活性的多肽片段。

4.错义突变是指碱基被置换之后,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编码另一种氦基酸的密码子 ,从而使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这种突变可导致机体内某种蛋白质或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5.终止密码突变是指碱基被置换之后,使原来的终止密码子突变为编码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使多肽链的合成至此仍能继续下去,直至下一个终止密码子为止,形成延长的异常多肽链,又称延长突变( elongation mutation)。

此外,还有因一次突变产生的效应对另一突变弓|发的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而形成的抑制基因突变、因外显子拼接错误而形成的拼接突变等。

(二)移码突变,移码突变 ( frameshift mutation )是由于DNA分子中插入或缺失1个或几个碱基对,造成插入或缺失点以下的三联体密码的组合发生改变,引起编码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变化。

二、大片段突变,大片段突变是DNA分子中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发生缺失、插入、重复或重排。

(一)缺失( deletion )是指DNA分子在复制或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某-片段没有被复制或修复造成的缺失。

(二)重复( duplication )是指DNA分子已复制完的某一片段,又复制一-次,其结果使新链出现这一片段的重复序列。

(三)重排( rearrangement )是指DNA分子链发生多处断裂,断裂以后断片的两端颠倒重接或几个断片重接的序列与原先序列不同。

(四)转座子插入,转座子是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几百到几千碱基对的DNA长片断,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成分。转座子按某种复杂的方式进行复制, -套复制物保留在原来部位,另-套复制物插入到染色体的其他区域,复制插入到第二部位的过程称为转座子插入( transposon insertion)。这些较大的DNA片断的

插入,可引起显著的突变。

拼接突变、染色体错误配对、不等交换等也会引起大片段的突变,导致插入处基因的中断、失活、结构改变等,甚至还会带来某些有害基因,增加基因突变的频率。

三、动态突变,串联重复的三核苷酸序列在-代-代的传递过程中 ,拷贝数明显增加,并导致相应的病理改变,这种逐代累加的突变方式称为动态突变( dynamic mutation)或重复扩增。

23. 染色体检查的适应征有哪些?

①有明显的智力发育不全、生长发育迟缓或伴有其他先天畸形者;

②夫妇之一有染色体异常,如平衡结构重排、嵌合体等;

③身材高大、性情粗暴的男性及恶性血液病患者;

④家族中已有染色体或先天畸形的个体;

⑤多发性流产妇女及其丈夫;

⑥原发性闭经和女性不孕症;

⑦无精子症男子和男性不育症;

⑧两性内、外生殖器畸形者;

⑨疑为先天愚型的患儿及其父母;

⑩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伴有大耳、大睾丸和(或)多动症者;

⑪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产前诊断)。

24. 产前诊断的适应征有哪些?

①夫妇-方有染色体异常者;

②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妇女;

③夫妇一方为单基因病患者;

④曾生育过单基因病患儿的孕妇;

⑤有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史、畸胎史、死产或新生儿死亡史的孕妇;

⑥羊水过多或过少的孕妇;

⑦夫妇-方曾接触致畸因素者;

⑧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

⑨有遗传病家族史的近亲婚配夫妇。

25. 联系实际,谈谈产前诊断的重要性,哪些材料可以用于产前诊断?如何进行产前诊断?

1.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即婴儿出生前确定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以便较早地发现患者或携带者,是医生可以在胚胎早期进行选择性流产并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发生,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产前诊断是保证母婴健康的重要优生措施。

2.产前诊断的技术大致可分为四类,即物理诊断、染色体检查、生化检查及基因诊断。

(1 )物理诊断:是利用仪器直接观察胎儿形态特征的一种诊断方法。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1 )超声波检查:B型超声法

2 )磁共振检查:妊娠16周后,胎儿四肢长骨、短骨和肋骨已经骨化,可通过磁共振显像。

( 2 )染色体检查、生化检查和基因诊断

材料:绒毛膜、羊水、脐静脉血、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及胎儿游离DNA

诊断方法和手段:

1. 病史(家族、婚姻、生育史)、症状和(或)体征

2. 系谱分析( pedigree analysis )是在调查患者及家族各成员的发病情况后按一定规律绘制图解 ,经过分析确定该遗传病遗传方式的一种手段。

3. 细胞遗传学检查

1) 染色体检查 染色体检查标本主要取自外周血、骨髓、胸腹水以及胎儿的皮肤、绒毛、羊水中胎儿脱落细胞和脐血等各种组织。a核型分析;b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2) 性染色质检查主要用于疑为两性畸形或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诊断或产前诊断。性染色质检查材料来自发根鞘细胞、皮肤或口腔上皮细胞、女性阴道上皮细胞,也可取自绒毛和羊水的胎儿脱落细胞等。

. 4.生化检查

1) 检测酶缺陷(直接) 即对酶或某种蛋白质的含量或活性进行测定来诊断遗传性代谢病。须自活体的肝、肾、皮肤、肌肉等其他组织取样。

2) 检测代谢产物(间接)

4. 基因诊断( gene diagnosis )是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 )和测序技术直接从DNA水平检测人类遗传病的基因缺陷而诊断疾病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