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
本单元内容共有两节:第一节编选自《韩非子》的寓言,第二节编选自《韩非子》的故事。
《郑人有且买履者》记录了《韩非子》的几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旨在说明治理天下应当研究当时的社会实际,从而准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二个片段旨在说明对于先王的言论后人难以确切地理解,误会在所难免,根本没法拿来解决眼下的现实问题,总之,治理天下要高度重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三个片段意在批评做官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反对巧诈,肯定拙诚。第四个片段意在说明人聪明不难,难的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聪明,警示人们要谨慎处置。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借寓言故事透露了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对某些隐微的人性弱点做了精确的剖析,蕴涵着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
作者连线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原为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荀卿。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生于战国七雄纷争之世,在战国七雄中,韩国是最弱小的国家,他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寄希望于韩王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这使他孤独悲观,大失所望。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韩非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文章说理精密,笔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文
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郑人有且买履者”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想买鞋子的郑人宁愿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故事。
韩非子借这个故事把那些不关注眼下活生生的现实、不依据现实来决定治国措施而只重先王之政的学者的偏执、愚蠢和荒谬,演示得有趣极了。后人多以“郑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来传达思想,把关于社会、人生的种种问题强烈地凸显出来。如果说《庄子》寓言的特色是奇诡的话,那么《韩非子》寓言的特色则是冷峻。这些寓言,不仅使韩非子的哲思表达得更加震撼、更加有力,而且制造出浓浓的戏剧情味,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和持久的印象。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和把握韩非子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理解韩非子寓言的真正用意,领会韩非子寓言的特色及作用。
1.字音字形
①果蓏(luǒ) ②蚌蛤(ɡé) ③钻燧取火(suì) ...④决渎(dòu) ⑤羹(ɡēnɡ) ⑥鲧(Gǔn) ...⑦释其耒(lěi) ⑧啜(chuò) ⑨曩(nǎnɡ) ...⑩戮(lù) ⑪麑(ní) ..2.通假举要
①而民说之:“说”通“悦”,爱戴、喜欢 .
②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请”通“情”,真实,实在 .③卜子妻写弊裤也:“弊”通“敝”,破旧,破损 .④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说”通“悦”,高兴 .
⑤反归取之:“反”通“返”,返回 .
⑥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 .⑦而自知其益富:“知”通“智”,以……为聪明 .⑧其子所以反者:“反”通“返”,返回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是以圣人不期修古:希望 .②不法常可:效法 .
③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希望 .④卜子妻写弊裤也:仿效 .
⑤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禀告 .⑥曩将罪之:惩罚、治罪 .⑦以娱其意:使……快乐 .⑧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送给 .⑨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2)一词多义
屈平之作《离骚》:创作.①作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做.
,构木为巢:产生,兴起有圣人作.
期而不至,无赦:约定时间.
修古:希望②期是以圣人不期.
焉:等待,待命叔孙旦而立,期.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开始.
红杏枝头春意闹:情景,景象.③意今秦者,虎狼之国也,兼有吞周之意:意图.
之大者:意料,猜测有其所为小而世意.
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看见.
孔父之妻于路:遇见④见宋华父督见.
疑:被乐羊以有功见.
小儿曹乃有大意哉:志向.
王大说,国以治:太平,安定.⑤治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修治.
世同:太平,安定受时与治.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治理,管理.
日出江花红胜火:胜过,超过
.
禽兽虫蛇:能够担当或承受得住⑥胜人民不胜.
道也哉:尽,完.何可胜
状: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
(3)词类活用
①而民悦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戴 .②使王天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王 .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战胜,取胜.
③而自知其益富:通“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聪明 .④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名词活用为动词,以女嫁人 .⑤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
⑥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智,认为……聪明 .(4)古今异义
①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古义:“从而给……”。
今义:介词,引进表原因的人或事物;连词,连接分句,表因果关系。 ②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古义:读书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常见虚词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①因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
因
谓持烛者曰:因此.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因.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依靠,凭借.
宋国笑:被而身为.②为
裤:做郑县人卜子使其妻子为.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②举烛,非书意也。
③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④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⑤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 ⑥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⑦胡,兄弟之国也。 (2)宾语前置句 ①是以圣人不期修古。 ②今裤何如? 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3)定语后置句 ①宋人有耕田者。 ②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③郑人有且买履者。 ④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4)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②何不试之以足? (5)被动句
①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②而身为宋国笑。 ③乐羊以有功见疑。 ④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⑤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6.名言名句
(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1.选文主旨
本课所录四则选文,前两则选文围绕如何对待先王之政的问题展开论述,其中心主旨是“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即治理天下不应抱定先王的教条不改,要高度重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第3则选文的主旨是批评做官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反对巧诈,肯定拙诚。第4则选文的主旨是警示世人要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2.句段赏析
(1)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赏析 收获从劳动中来。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放弃了勤劳的美德。 (2)郑人有且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赏析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3)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赏析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3.精读深思
(1)概括选文所讲的几则寓言故事,并说明各讲了什么道理?
答案 ①守株待兔:比喻妄想等待意外的收获而不主动努力,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而不知变通。课文则用来说明“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批评“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泥古思想。
②卜妻为裤:通过一种被放大的愚昧,形象地暗示了死守古代帝王那渺远的道术而不知变通,是多么迂腐,多么荒唐可笑。
③郢书燕说: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批评当今的学者往往错误理解古代帝王的话。 ④郑人买履:形容一种舍本逐末的观念,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有些人喜欢相信谣传,反倒不信自己亲眼看到或可以亲自验证的事实,从而告诫当政者治理国家要从实际出发。
⑤乐羊食子、西巴放鹿、卫人嫁女:讽刺那种昏聩、自恃聪明、自欺欺人的人,表现作者“反对巧诈,肯定拙诚”的品格追求。
⑥郑公伐胡、智子疑邻:说明“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这是韩非以法术之说说人生,通过实践而概括出的切身体会。这位宋人为什么称赞其子而怀疑邻人?只是因为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邻家的老大爷,只因亲疏之别,便泯灭了是非之分。可见放任私情泛滥,清明的理性便被淹没。
(2)韩非子的寓言体现了韩非子怎样的人性观?
答案 韩非子师承荀子,他继承荀子的“性恶论”。他寓言中的绝大多数人物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守株待兔”中的宋人期待不劳而获;“乐羊食子”中的乐羊残忍而狡诈;“卫人嫁子”中的卫人自私自利,不择手段;“郑公伐胡”中的郑武公阴险狡诈;“智子疑邻”中的宋国富人心理阴暗……,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懒惰、自私、无情、丑陋。韩非子以无情的笔将人性中恶的一面揭示出来,从而鞭挞了当时无情而残酷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为他的法治思想找到了理论基础。
(3)《韩非子》的寓言有何特点?
答案 总的说来,韩非的寓言贴近现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取材平而不奇,实而不玄,很少以拟人化的动物或者神异色彩浓厚的神话传说为题材,也很少有虚幻的想像和神乎其神的奇异描绘。它往往以较为平实可靠的历史事迹或现实生活为题材,并且写得具体翔实。宋之耕者守株待兔、卜子的妻子弄破新裤子使它像旧裤子、楚国郢地人写错了信而燕国的相
国错解了信、郑国人买鞋子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卫国人嫁女儿时教女儿多积攒私房钱、关其思向郑武公谏言攻打胡国、宋国富人的邻居说了一句话(其实跟富人的儿子说的一样)而遭受怀疑等,尽管可能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是基本上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
上古时代,人口稀少,鸟兽众多,人民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上古之世,人民 少 而禽兽众,人民不胜 禽兽虫蛇 。
有 圣人 作 , 构 木为 巢 , 这时候有一位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架木头做成像鸟巢一样的 以避 群 害,而民 悦之,使 王 住所,用来避免遭到各种危害,人们因此很爱戴他,推举他来治 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民食 果 蓏 蚌蛤, 理天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的是野生的瓜果和蚌蛤等 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 民多 疾病。有 圣人作,水产,腥臊腐臭,而且伤害肠胃,百姓常常生病。这时候又出现 钻燧 取火,以化 腥臊 ,而民说 了一位圣人,他教给人们钻木取火,来除掉腥臊臭味,人们因而 之,使 王 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 之世,天很爱戴他,推举他治理天下,称他为燧人氏。到了中古时期,天下大水 ,而鲧、 禹 决渎 。 下洪水泛滥,鲧和他的儿子禹先后负责疏通河道,排洪治灾。近古之世, 桀、 纣 暴 乱,而 汤、 武 征 近古时代,夏桀、殷纣的统治残暴昏乱,于是商汤和周武王起兵 伐。今有 构 木 、 钻燧于夏后讨伐。如果到了夏朝,还有人搭木头做成鸟窝一样的巢穴居住、氏之世者, 必 为鲧、禹笑 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 钻木取火,那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到了殷、周时代,还有 者 , 必 为 汤、武 笑矣。人要把挖河排洪作为要务的话,那就一定会被商汤、武王耻笑。然 则 今 有 美 尧、舜、汤、武、禹之道于既然如此,那么如果在今天还有人推崇尧、舜、汤、武、禹治理当今之世者,必 为新 圣 笑 矣。是以 圣人不期 天下的措施,一定会被现代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希望 修古 ,不法 常可 ,论 世 之事 ,因为 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
之备 。 宋 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 株 , 相应的措施。有个宋国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 走 触 株 ,折 颈而死 。因 兔子奔跑着撞在树桩子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释其 耒 而 守 株 ,冀 复得 兔 。兔 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死兔子。他当然不可 复得 ,而身 为宋国 笑。今 欲以 先不可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反倒被宋国人嘲笑。现在想拿古代帝
(《韩非子·五蠹》)
王治理国家时施行的措施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都是守株待兔之类的笑话。
2.
请 许 学者而行 宛曼 于先王 ,
果真赞许那些读书人效法古代帝王那渺茫模糊的治国措施,王 之 政 治当世之民 ,皆 守株 之类 也。
或者不 宜 今 乎!如 是 不能更也,…… 或许不适宜于今天吧!如果这样效法古代不能变更,……那就 卜子 妻写 弊 裤 也,……先像下面说的卜子的妻子仿照破裤子把新裤子弄破一样,……古 王之言,有其 所 为小而 世 意 之 大代帝王的话,有针对的事情很小而现在社会上把它猜测得很重者 ,有其 所为 大而 世 意之 小者, 大的,有针对的事情很大而现在社会上把它猜测得很小的,所 未可必知也 。……故 先 王 以古代帝王的话现在不一定可以明白。……所以古代帝王留 有郢 书,而后世 多 下的书就像下面说的郢人写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下面说的燕 说。夫不 适 国事 而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做解说。不采取适合国事的措施而
归 取 度 者也。
考虑取法古代帝王,都是下面说的不照着脚的大小来买鞋子,却回家取尺码的人啊。
……
郑县人卜子 使其妻 为 裤 。其妻问 曰:韩国郑县人卜子,让妻子给他做条裤子。妻子问他说:
“今 裤 何 如?”夫 曰:“ 象吾 故裤 。”“现在这条裤子做成什么样子?”丈夫说:“就像我的旧裤子一样。”谋 先 王,皆
妻子因 毁新, 令如故裤 。
妻子于是就把新裤子弄坏,使它与旧裤子一样。
……
郢人有 遗 燕 相国书者,夜 书 ,火 不明 ,楚国有一个人给燕国的相国写信,晚上写信,火烛不明亮,因 谓持烛 者曰:“举烛。”云 而 过 于是对拿烛的人说:“举烛。”嘴里说着“举烛”就在信中错误地 书 “举烛” 。举 烛 ,非 书 意也。多写了“举烛”两个字。“把烛火举高”,并不是这封信的意思。燕 相 受 书 而说 之,曰:“举 烛者, 尚 明燕国的相国收到信后,就解释它,说:“举高烛火,就是指崇尚光也;尚明也者, 举 贤 而任 之。”燕 明;崇尚光明,就是指选拔有才有德的人而任用他们。”燕国的 相国把这个意思告诉了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治理好了。
治 则治 矣, 非 书 意也。 今世 学者治理是治理好了,但不是信中要写的意思。当今社会上的学者多 似 此类。
多数都像燕相解说郢人的信那样来解说古代帝王的话。
郑人有 且 买履 者, 先 自 度 其 足 ,而
郑国有一个将要买鞋子的人,首先自己量好脚的大小,而置 之其 坐 。至 之市 , 而 忘操 把量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了。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记带量好 之。已 得 履, 乃曰:“吾忘 持 度 。”的尺码了。已经找到了鞋子,他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反归 取之。及 反 ,市 罢,遂 不便又返回家去取。等再返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 得 履。 人曰:“何 不 试之以 足 ?” 曰:有买到鞋子。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呢?”他说:
“ 宁 信 度 , 无自信 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
乐羊 为魏 将 而攻 中山 ,其 子在中山 。
乐羊担任魏国的将军去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在中山国。相 白 王, 王大 说,国 以治 。
中山 之 君烹 其 子而遗 之 羹。乐羊坐于中山国的国君煮了乐羊的儿子并送给他带汁的肉。乐羊坐在 幕下而啜 之,尽 一杯。 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 军帐中吃肉喝汁,吃完了一杯。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因为我 故 而食 其 子之肉。” 答曰:“其 子而 我的原因而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回答说:“他的儿子他都 食之,且 谁 不 食 ?”乐羊罢中山 ,文侯 赏 忍心吃,还有谁他不忍心吃呢?”乐羊从中山回来,魏文侯奖赏其 功 而 疑 其 心。 孟孙 猎,得 麑 ,
他的功劳而又怀疑他是否忠心。鲁国孟孙氏猎取了一只幼鹿,
使秦西巴持之归 。其 母 随 之而啼,秦西巴费忍 而派秦西巴拿鹿回家。幼鹿的母亲跟着他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就 与 之 。孟孙 适 至 而 求 麑。 答曰:把幼鹿还给了它。孟孙氏恰好赶到,索取小鹿。秦西巴回答说:“余弗忍 而 与 其 母 。”孟孙 大 怒,逐 之。“我不忍心,把它还给了它的母亲。”孟孙氏非常愤怒,赶走了他。居 三 月,复召以为 其 子 傅 。其 御 过了三个月,又召回秦西巴让他做儿子的师傅。给孟孙驾车的 曰:“曩 将罪 之,今 召以为 子 傅,何 也?”人说:“过去要惩治他,现在召他做您儿子的师傅,为什么呢?”孟孙曰:“夫不忍 麑,又 且忍 吾 子乎?”故孟孙说:“他不忍心伤害小鹿,难道会忍心伤害我的儿子吗?”所 曰:“巧 诈不如 拙 诚 。”乐羊以 有功见 疑,秦以说:“巧妙的欺诈不如笨拙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被怀疑,秦西巴 以有罪 益 信 。
西巴因为有罪而更加受信任。
……
卫 人嫁其子 而教之曰:“必 私 积聚 !一个卫国人嫁女儿时教女儿说:“一定要私下聚积财物!为 人妇 而 出, 常 也;其成 居 , 做别人妻子而被休弃,是正常的事情;始终在婆家生活下去,是 幸 也 。”其 子因 私 积聚 ,其 姑 以为 侥幸的事情。”他的女儿因此私下里积聚财物,她的婆婆认为她
多 私 而 出 之。其 子所以反 者 ,多积攒私房钱而休弃了她。那位卫国人的女儿带回家来的财物, 倍其所以 嫁 。其 父 不自罪 于 教 比他陪送女儿的财物多了一倍。她的父亲不怪罪自己在教育 子 非也,而自知其 益 富。今人 女儿方面不对,却因为他的财富增加了而自认为聪明。现在那 臣之处官 者皆是类也。
(《韩非子·说林上》)
些担任官位的臣子们都是这一类人。
4.
昔者,郑武公欲 伐 胡 ,故 先以其女妻 胡 君,
从前,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故意先把女儿嫁给胡国国君,
以 娱 其意。因 问于群臣:“吾欲 用兵,谁 可来使他心里欢乐。于是问臣子们:“我想对外用兵,哪个国家可 伐者 ?”大夫关其思对 曰:“胡 可 伐 !” 武公 怒 以攻打?”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攻打!”郑武公很生气而戮 之,曰:“胡 ,兄弟 之 国也。子 言就杀了他,说:“胡国是和我们有婚姻关系的亲密国家。你却说伐 之,何 也?”胡 君闻 之,以 郑为亲 己,遂 攻打它,为什么呢?”胡国国君听说后,以为郑国亲近自己,于是不 备郑 。郑人 袭 胡 , 取 之。宋 有 不再防备郑国。郑国突然发兵袭击胡国,攻取了它。宋国有一 富人,天 雨,墙 坏 。其 子曰:“ 不 筑 ,必个富人,天下雨,墙坍塌了。他的儿子说:“如果不修筑的话,一 将有 盗。”其邻人之 父 亦 云。暮而果 大定会有小偷。”他邻居家那位老人也这么说。夜晚果然丢了很亡其财。其 家甚 智其子, 而 疑 多财物。这富人的家里人都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那位邻人 之 父。此二人 说者皆当矣, 邻居家的老人。关其思和邻居家的老人这二位说的话都对,但厚者为戮 ,薄者见 疑,则 非 知之 难也, 处重的被杀死了,轻的被人怀疑,那么不是明白事理困难,而是明知 则 难也!
(《韩非子·说难》)
白事理后正确处置才困难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