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台达温控仪说明书

来源:二三娱乐


2016/03/10

 注意事项

重危害。

系列温度控制器操作手册

注意!请确实遵守以下手册内容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未遵守将可能造成控制器或周边产品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和人员感电及伤亡的严

注意!电击危险!当电源上电时,请勿触摸AC接线端,以免遭致电击。检查输入电源时,请确认电源是关闭的。

本机为开放型装置,因此当要使用于危险的应用场合,如:会造成人员严重伤害及其它设备损坏,请确认将其安装至自动故障安全防护装置设备上。

本机内部未装配电源开关或保险丝,因此产品应用系统中应该要有Switch或Circuit-Breaker, Switch或Circuit-Breaker应该在操作者便以构到的地方, 并且有明显断开的标示.。

1. 请使用适合M3螺丝的压着端子(最大宽度5.8mm),端子螺丝在锁紧时请勿过度用力。确认配线接到正确适当的端子。 2. 如果有尘土或金属残渣掉入机身,可能会造成误动作。请勿修改或擅自拆卸本控制器。空余端子请勿使用。 3. 安装时离开高电压及具有强高周波噪声的地方防止干扰。在以下情况会发生的场所避免使用此控制器:

(a)灰尘过多及有腐蚀性气体;(b)高湿度及高辐射;(c)震动及冲击; 4. 实施配线时及更换温度传感器时,务必关闭电源。

5. 热电对的引线要延长时或有结线的场合请依热电对的种类务必使用补偿导线。 6. 白金测温阻抗体的引线延长时或有结线的场合,请使用阻抗体的物体。

7. 由测温体到控制器本体的配线路请用最短距离配线,为了避免噪声及诱导的影响尽可能将电源线和负载配线分开。 8. 本机器为开放型机壳,必须安装于具防尘、防潮及免于电击/冲击之外壳配电箱内。 9. 上电前请确认电源/信号装配是否正确,否则可能造成严重损坏。 10. 上电时请勿接触机体端子或进行维修,否则可能遭致电击。 11. 切断电源一分钟之内,线路未完全放电,请勿接触内部线路。

12. 保养控制器时,请先关闭电源并使用干布清洁机身表面,不得拆开外壳接触内部电路 避免造成电路毁坏发生故障。勿使用含有酸、碱

的液体清洁。

13. 请勿使用尖锐物体来按压操作机器按钮,可能会导致按钮表面破损,甚至造成人员接触到控制器内部电路而发生触电意外。

 产品特色

DTK系列温度控制器为台达新一代高性价比系列温控器,大幅降低使用者的开发成本与时间,并可以同时兼顾与提升温度控制系统的控温性能,并且在外观尺寸上也大幅缩短为60mm,并且采用高分辨率的LCD显示接口,不论在任何环境与场合皆能清楚地知道目前温度状态。  高分辨率LCD面板:提供高对比度及客制化显示图形,用户易于理解显示信息。

 高速取样时间100ms:系统高速取样外部量测温度,快速输出反应以满足高精度控制性能需求。  机体长度缩短为60mm:缩短机身长度,减低在安装空间上的要求。  通过CE国际安规认证

 系统基本架构

先经由测温传感器将量测控制环境中的温度值,并将结果传送输入到DTK温度控制器中,DTK系统内部即开始展开运算,经由不同的输出接口方式(如:继电器、电压脉波或DC电流方式)输出加热讯号。在固定的控制周期中产生比例的时间输出,对加热器提供电力产生温升,达到温度控制环境恒温需求。

输入量测温度

测温传感器

温度控制器

温度控制环境

输出控制 (继电器) (电压脉波) (DC电流)

加热器

1

 产品部位名称

PV : 温度显示值 SV : 温度设定值

℃、℉ : 摄氏、华氏指示灯

1、2 : ALM1、ALM2警报输出指示灯 A/M : 自动调谐及手动模式指示灯 OUT1、OUT2 : 输出指示灯

: 选择及设定键 : 设定值调整键

 选购信息

DTK 1 2 3 4 5 6 7 系列名称 DTK:台达DTK系列温控器

4848:4848 1/16 DIN W48 × H48mm

面板尺寸 (W×H)

7272:7272 W72 × H72mm 4896:4896 1/8 DIN W48 × H96mm 9696:9696 1/4 DIN W96 × H96mm R:继电器输出,250 VAC,5A

输出选项

V:电压脉波输出 12VDC,+/-15% C:DC电流输出4 ~ 20 mA

通讯选配

0:无通讯 1:RS485通讯 0:无警报

警报选配

1:1组警报 2:2组警报

 电气规格 输入电源 电源消耗功率

交流电100 ~ 240 V +/-10%,50/60Hz 低于5VA

显示方法 LCD显示。目前温度值:红色,设定温度值:绿色

热电偶对:K、J、T、E、N、R、S、B、L、U、TXK

输入传感器

白金测温电阻:Pt100、JPt100 测温电阻:Cu50、Ni120

控制方法 PID,手动及ON/OFF

继电器输出,最大负载为交流250V,5A的电阻性负载

控制输出种类

电压脉波输出,直流12V,最大输出电流40mA

电流输出,直流4 ~ 20mA输出(负载阻抗需小于500Ω)

警报输出种类 显示刻度 取样频率 耐震动 耐冲击 操作环境温度 存放环境温度 操作高度 操作环境湿度

继电器输出,最大负载为交流250V,3A的电阻性负载 可选择小数点一位或无小数点 热电偶或白金电阻:0.1秒

10 ~ 55Hz 10m/s2 3轴方向 10min 最大300m/ s2 3轴6方向 各3次 0°C ~ +50°C -20°C ~ +65°C 低于2,000公尺

35% ~ 80% RH(无结露)

2

 参数设定操作说明

 模式切换按键操作方式:开机设定于运转模式,按一次 至第三层设定模式,在调整模式或设定模式下按  PV/SV:设定目标温度及显示目前温度值,利用  设定方法:在运转模式、调整模式及设定模式按  模式切换及内部选项:

可由运转模式切至第二层调整模式,在运转模式下按 改变目标温度。

更改设定,完成更改后按

储存设定。 超过三秒,可切

一次,可切回至运转模式。 选择设定项目,利用

【运转模式】设定参数:

显示器

利用

说明

设定目标温度 按

切换显示参数

出厂设定值

RUN

RUN/STOP: 控制回路执行∕停止

SELECT POINT: 小数点位数设定 (0:无小数位; 1:小数字显示) 0 LOCK: 按键锁定功能 (LOCK1:全锁定; LOCK2:只予许SV可调) OFF ALARM1 HIGH: 警报1上限设定 (对应警报模式显示) 4.0 ALARM1 LOW: 警报1下限设定 (对应警报模式显示) 4.0 ALARM2 HIGH: 警报2上限设定 (对应警报模式显示) 4.0 ALARM2 LOW: 警报2下限设定 (对应警报模式显示) 4.0 OUT1: 第一组输出量显示及调整

0.0

OUT2: 第二组输出量显示及调整 (OUT2设定为加热/冷却功能时显示) 0.0 OUT1 MAX.: 输出1上限百分比设定 (重新线性计算) 100.0 OUT1 MIN.: 输出1下限百分比设定

0.0

OUT2 MAX: 输出2上限百分比设定 (OUT2设定为加热/冷却功能时显示) 100.0 OUT2 MIN: 输出2下限百分比设定 (OUT2设定为加热/冷却功能时显示) 按

回设定目标温度

0.0

【设定模式】设定参数:

显示器

说明

INPUT: 设定输入类型 (热电偶或白金电阻型式选择,请参阅下方【温度传感器种类及温度范围】说明) TEMP. UNIT: 设定温度单位℃/℉

TEMP. HIGH: 设定温度范围上限 (默认上限范围依传感器选择而不同) TEMP. LOW: 设定温度范围下限 (默认下限范围依传感器选择而不同) CONTROL: 选择控制型式 (ON-OFF; PID; MANUAL 3种模式选择) SELECT HEAT/COOL: 选择加热∕冷却或双输出加热冷却

ALARM1 SET: 警报1模式设定 (模式请参阅下方【警报输出】说明) ALARM1 OPTION: 警报1选项设定 (参阅下方) ALARM1 DELAY: 警报1延迟设定

ALARM2 SET: 警报2模式设定 (模式请参阅下方【警报输出】说明) ALARM2 OPTION: 警报2选项设定 (参阅下方) ALARM2 DELAY: 警报2延迟设定 COMMUNICATION WRITE: 通讯写入许可∕禁止 COMMUNICATION SELECT: ASCII, RTU通讯格式选择 COMMUNICATION NO.: 通讯地址设定 BPS: 通讯鲍率设定 LENGTH: 通讯位长度设定 STOP: 通讯停止位设定

PARITY: 通讯同位设定 按

回设定输入类型

出厂设定值

K ℃ 1300 -200 PID H1 0 0 0 0 0 0 NO ASCII 1 9600 7 1 EVEN

3

【调整模式】设定参数:

显示器

说明

AT: 自动调谐开关(PID控制且RUN时显示) 按 P : 设定比例值 (PID模式时显示,AT时自动设定此参数) I : 设定积分时间 (PID模式时显示,AT时自动设定此参数) D : 设定微分时间 (PID模式时显示,AT时自动设定此参数)

PD OFFSET: 当I 积分为0时,为消除稳定误差之补偿值。(PID模式时显示,AT时自动设定此参数) OUT1 HYSTERESIS: 输出1感度调整 (ON-OFF模式时显示) OUT2 HYSTERESIS: 输出2感度调整 (ON-OFF模式时显示) OUT1 HEAT: 输出1加热控制周期 (PID; MANUAL模式时显示) OUT1 COOL: 输出1冷却控制周期 (PID; MANUAL模式时显示) OUT2 HEAT: 输出2加热控制周期 (PID; MANUAL模式时显示) OUT2 COOL: 输出2冷却控制周期 (PID; MANUAL模式时显示)

COEF: 双输出控制时,输出一与输出二比值(PID控制且双输出时显示) DEAD: 双输出控制时,不动作重迭区域设定(非MANUAL模式且双输出时显示) PV FILTER: PV值输入滤波因子设定 PV RANGE: PV值输入滤波范围设定 PV OFFSET: PV值输入补偿调整 PV GAIN: PV值输入增益调整

ANALOG OUT1 MAX.: 模拟输出1上限补偿调整 (1刻度 = 1μA; 1刻度 = 1mV) ANALOG OUT1 MIN.: 模拟输出1下限补偿调整 (1刻度 = 1μA; 1刻度 = 1mV)

出厂设定值

OFF 47.6 260 41 50.0 0 0 C; V; 输出

时5秒 R输出 时20秒 1.00 0 2 1.00 0.0 0.000 0 0

 初始开机设定

初次使用时,请先按 键3秒以上显示 ,依据实际使用的传感器种类选择。若传感器种类选择不正确时,会造成PV温度值无法显示或显示值误差过大。(请参阅下方表格说明)

欲使用通讯方式设定传感器种类时,请将0~14的数值写入1004H缓存器中。

 温度传感器种类及温度范围

输入传感器类型

通讯缓存器数值

0 1 2 3 4 5 6 7

温度范围 -200 ~ 1300°C -100 ~ 1200°C -200 ~ 400°C 0 ~ 600°C -200 ~ 1300°C 0 ~ 1700°C 0 ~ 1700°C 100 ~ 1800°C

输入传感器类型 热电偶对L type 热电偶对U type 热电偶对TXK type 白金测温电阻 (JPt100) 白金测温电阻 (Pt100) 测温电阻 (Ni120) 测温电阻 (Cu50)

通讯缓存器数值

8 9 10 11 12 13 14

温度范围 -200 ~ 850°C -200 ~ 500°C -200 ~ 800°C -100 ~ 400°C -200 ~ 850°C -80 ~ 300°C -50 ~ 150°C

热电偶对K type 热电偶对J type 热电偶对T type 热电偶对E type 热电偶对N type 热电偶对R type 热电偶对S type 热电偶对B type

 显示单位设定

PV及SV值显示,可经由以下参数选择小数字显示及℃/℉单位切换。  

于【运转模式】参数 于【设定模式】参数

,选择1时为显示小数字(如25.5度),选择0时为不显示小数字(如25度)。 ,可选择温度显示单位℃/℉。(℉=℃* 9 / 5 + 32)

 输入值与上下范围的设定 输入值的设定作为控制的参考值,

  

输入上限值的设定:于【设定模式】参数 输入下限值的设定:于【设定模式】参数

,设定值不得超过”温度传感器种类及温度范围”表输入范围的上限值 ,设定值不得超过”温度传感器种类及温度范围”表输入范围的下限值

输入值的设定:于【运转模式】参数,设定值不得超过输入上下限的范围

4

 输入显示滤波设定及补偿调整

为避免输入信号受到噪声干扰,造成显示值不稳定,因此提供以下两个参数供使用者设定。于【调整模式】参数 整滤波状态。  

为滤波因素设定,设定范围0~50,出厂设定值2。运算公式为: 显示值 = (上次显示值 * n + 本次输入量测值) / (n+1)。

因此当设定值较小时,其PV显示值将愈接近本次输入量测值。反之,当设定值较大时,其滤波因素较大,其PV值变化较为合缓。 为滤波范围设定,设定范围0.10~10.00℃。出厂设定值1.00为例,表示当本次输入量测值于上次显示值的 + / - 1.00℃范围时,才会执行滤波功能计算。因此当噪声干扰情形较严重而造成温度振荡较大时,即需放大此范围设定值。

进行补偿调整。

当PV显示值和用户期望值有落差时,可经由【调整模式】参数  

如: 量测值为25.0,补偿值为1.2,其显示值为26.2。

为补偿值设定,设定范围 -99.9~99,9。运算公式为: 显示值 = 量测值 + 补偿值。

为增益值设定,设定范围 0~0.999。运算公式为: 显示值 = 量测值 * (1 + 增益值/1.000) + 补偿值。

如: 量测值为25.0,增益值为0.100,其显示值为25.0 * (1 + 0.100 / 1.000) = 27.5。

因此在不同温度时,其误差量为固定值时,即接输入补偿值即可。当于不同温度时,其误差量不相同,此时需先计算出误差线性情形,再以补偿值 + 增益值方式调整。

 模拟输出补偿调整

当输出种类选择为模拟电流(4~20mA)时,可经由补偿调整调到预输出值。以输出一为例:在【调整模式】参数

进行

补偿调整。调整时可设定正/负值,每一刻度调整1uA。如: 若欲将4~20MA的电流输出调整为3.9~20.5mA输出范围时,此时请将 参数设定为500。 (20.5-20=0.5mA; 0.5mA/1uA= 500) 请将   

参数设定为 -100。(3.9-4=-0.1mA; -0.1mA/1uA=-100) 设定为手动控制输出:于【设定模式】参数 设定0%输出:于【运转模式】参数

,设定数值。

 

设定100%输出:于【运转模式】参数

,设定数值。

(输出一)或

设为

选择为

(输出一)或

(输出二)设为

模拟输出下限调整:输入调整值,查看仪表调至预调整的模拟值(以4~20 m A为例,调整模拟值为4 m A):于【调整模式】参数

模拟输出上限调整:输入调整值,查看仪表调至预调整的模拟值(以4~20 m A为例,调整模拟值为20 m A):于【调整模式】参数

 检视韧体版本及输出型式

于开机前3秒,观查PV及SV显示内容,可检视韧体版本、输出型式及输入类型。  PV为版本代号。如: V110表示韧体版本为V1.10版。  SV第1码为OUT1输出型式。

N: 无功能 V: 电压脉波输出 R: 继电器输出 C: 电流输出 SV第2码为OUT2输出型式。不显示: 无OUT2(默认值) R: 继电器输出

 SV第3、4码为输入类型。

K、J、T、E、N、R、S、B、L、U、TX(TXK)、JP(JPT100)、PT(Pt100)、CU(CU50)、NI(NI120)

 加热/冷却/警报/双输出形式选择

DTK系列内建1组控制输出(OUT1)及1组警报输出(ALARM1),并可经由选购新增第2组警报输出(ALARM2)。   

当使用1组控制输出时:

选择加热(H1)或冷却(C1)控制方式。

选择加热(H1H2); 冷却(C1C2); 加热冷却(H1C2)

当使用第2组控制输出时:

若第1组警报做为第2组控制输出做双输出控制时,经由【设定模式】参数 或冷却加热(C1H2)控制方式。

可经由【设定模式】参数

(Dead band不动作区域) 参数于双输出控制时自动开出。如下图,其目的为设定输出不动作区域,以避免加热/冷却控制动作频繁

造成能源浪费。如: SV设定为100度,而 ON-OFF控制时

输出动作图示:

设定为2.0时,于99~101度之间时输出不动作。

5

PID控制时

输出动作图示:

参数于双输出且PID控制时,第二组PID设定的比值。第一组输出的P、I、D值由AT后产生并且也可以直接设定,第二

组的P值为(第一组的P值)x

,而I、D的值则与第一组相同。

 控制模式设定

控制模式有ON-OFF、PID及MANUAL共3种方式。  ON-OFF模式: 当设定为加热输出时,输入大于设定值时输出” off”,输入小于(设定值-调节感度设定值)时输出”on”, 当设定为冷却

输出时,输入大于(设定值+调节感度设定值)时输出” on”,输入小于设定值时输出”off”。若两个输出,一个设成加热,一个设成冷却,则可设定不动作区域如图。

 

于【设定模式】参数 选择为

调节感度设定:于【调整模式】参数,设定调节感度

(输出一)、(输出二)

 双输出不动作区域(DeadBand)设定:于【调整模式】参数 ,设定不动作区域

PID模式: 当设定为加热或冷却输出时,程序会经过输入的温度与设定温度值作PID运算,再将运算的结果输出作为温度控制之用,此功能必须设定PID参数及控制周期,或作自我整定(AT)自动产生这些参数值

a、 设定PID参数及控制周期:其中P、I、D参数可依照系统的特性手动调整或使用AT自动产生,比例控制误差补偿是当I参数

设为0时减少到达温度设定误差时调整之用。控制周期是指PID运算的周期,如控制周期为10秒,就是每10秒算一次PID值,然后将结果输出控制温度。若系统加温的速度很快,控制周期就不能设的太大,若输出为继电器输出,因继电器有寿命问题。若控制周期太短,会缩短继电器的寿命

b、 双输出(一个作为加热输出、一个作为冷却输出)的PID参数增加Coef、DeadBand,Coef是指第一组与第二组输出比例带的比

值(第二组P参数=Coef*P,Coef= 0.01~99.99),DeadBand第一组与第二组P输出重迭的温度范围  

于【设定模式】参数

选择为

,选择所需要的控制输出,若只做单输出控制,则选择项目如下:H1、设定控制为加热或冷却:于【设定模式】参数

C1(H代表加热、C代表冷却、1代表输出一)。若要做双输出控制,则选择项目如下:H1H2、C1H2… C1C2(H代表加热、C代表冷却、1代表输出一、2代表输出二)

设定控制周期:于【调整模式】参数,PV显示” o‘x’-‘y’” ,‘x’为1(输出一)或2(输出二),‘y’为H(Heat加热)或C(Cool 冷却) 双输出Coef设定:于【调整模式】参数

,设定Coef值。

,设定不动作区域。

,设成 。

   

双输出不动作区域(DeadBand)设定:于【调整模式】参数 设定控制在执行状态:于【运转模式】参数

,设成

产生P、I、D参数且显示自动会变成

 AT设定:于【调整模式】参数 ,该选择PID的组数就会自动作自我整定的动作,完成之后就会自动

注:作AT动作时,整个系统必须设定完成,也就是输入Sensor必须要接好并设定正确,输出必须接到加热器或冷凝管

MANUAL模式:手动控制功能,可以强迫输出固定值。但通常是搭配PID控制切换操作

a、 由PID控制切换到手动控制:控制输出会保留原切换到手动之前的控制输出,例如在切换之前经PID计算出来的控制输出为

20%,那么切换成手动控制之后,控制输出为20%。你可以在切换之后强迫输出固定值,如控制输出为40%

b、 由手动控制切换到PID控制:若切换成PID控制之前手动控制为40%,则切换成PID后,程序会把40%当初始值开始计算

PID值,再将新的控制输出

注:手动控制状态下,若将本机台电源关闭,在打开电源,仍保有原输出%。

6

  

于【设定模式】参数

选择为

设定控制周期:于【调整模式】参数,PV显示” o‘x’-‘y’” ,‘x’为1(输出一)或2(输出二),‘y’为H(Heat加热)或C(Cool 冷却) 设定输出%:于【运转模式】参数PV屏幕显示” oUt‘x’”,‘x’为1(输出一)或2(输出二)

 Tune功能

本机型提供Auto_Tuning,可自动产生P、I、D参数(必须将控制模式设为PID控制时才可使用)

 Auto_Tuning:利用输出全加热或全冷却,让温度上下震荡,取得振幅与周期的参数,算出P、I、D参数,另将执行AT时的温度设

定值储存起来,作为PID控制之用。Auto_Tuning完后,自动作PID控制。

 AT设定:于【调整模式】参数

,设成

 控制输出范围限制

可限制最大、最小的输出量,如原来最大的控制输出为100%,最小的控制输出为0%。可设为最大的控制输出为80%,最小的控制输出为20%  

限制控制输出上限设定:于【运转模式】参数 限制控制输出下限设定:于【运转模式】参数

(输出一)、 (输出一)、

(输出二),设定数值。 (输出二),设定数值。

 温度使用范围限制

不同的输入传感器可使用的范围不同(如: J type出厂值为 -100 ~ 1200℃),于设定模式下调整参数 如修改下限值为0,上限值为200,限制功能将启用于以下2种状态。  

设定SV值时,可设定范围时将限制于0~200℃之间。

于ON-OFF; PID的控制状态下,当PV显示值超过上/下限时,控制输出强制关闭。(警报仍正常输出)

(上限值) /

(下限值)。

 回复出厂设定值

于【运转模式】参数 面显示

,调整为

将全部按键锁定。同时按

键3秒以上显示

并且输入密码1357。画

(Parameter reset)参数,选择为

后重新送电即可回复出厂设定。

 按键锁定功能

于【运转模式】参数

解按键锁:

键显示

参数,输入密码以解除锁定,密码默认为0000。

,调整为

时为全部按键锁定,调整为

时可予许SV设定值可调。

于LOCK状态下,同时按 

更换按键锁密码: 1. 2. 3.

忘记密码:

于 在 于 态。

画面按下 钮,进入换密码画面

。密码错误,画面回到PV/SV显示状态。

画面下输入目前按键锁密码。密码正确则进入设定新密码画面

画面下输入两次新密码,完成后将回到PV/SV显示状态并解锁。若两次输入的密码不同,画面回到步骤二的状

请将机台回复出厂设定值以解除锁定状态。

 警报输出

本机台有一或两个警报输出。可独立设定如表9种警报模式,另有警报延迟设定、警报待机设定、警报输出Hold设定、警报反向输出,叙

述如下:

a、 警报延迟设定:设定警报延迟时间,当动作符合设定警报模式时,控制器将警报信号延后产生,在延后的时间内确认警报条件持续符

合,警报动作。

b、 警报待机设定:警报侦测必须在量测值在设定输入值的±5刻度内启动,以防一开机就符合警报设定而动作。 c、 警报输出Hold设定:当警报动作后,会Hold警报讯息,除非关掉控制执行。 d、 警报反向输出:警报可设定成NC( Normal close)/NO(Normal Open) 设定值 0

无警报功能

警报种类

警报输出功能

7

ON1 上下限警报动作:当PV值超过SV + AL-H或低于SV – AL-L的值时,对应警报动作。OFFSV-(AL-L)ONSVSV+(AL-H)2 上限警报动作:当PV值超过SV + AL-H的值时,对应警报动作。 OFFSVSV+(AL-H)ON3 下限警报动作:当PV值低于SV – AL-L的值时,对应警报动作。 OFFSV-(AL-L)SVON4 绝对值上下限警报动作:当PV值超过AL-H或低于AL-L的值时,对应警报动作。 OFFAL-LAL-HON5 绝对值上限警报动作:当PV值超过AL-H的值时,对应警报动作。 OFFAL-HON6 绝对值下限警报动作:当PV值低于AL-L的值时,对应警报动作。 OFFAL-LONOFF SV SV+(AL-L) SV+(AL-H)7 迟滞上限警报动作:当PV值高于SV + AL-H的值时,对应警报动作。当PV值低于SV + AL-L时,对应警报消失。 8 迟滞下限警报动作:当PV值低于SV – AL-H的值时,对应警报动作。当PV值高于SV – AL-L时,对应警报消失。 断线警报:当输入感测线不正确或断线时,对应警报动作。 、、、

选择预设定的警报如表9种警报模式。 设定警报上限值。 设定警报下限值。 、

设定警报延迟值。

ONOFF SV-(AL-H) SV-(AL-L) SV 9       

设定警报模式:于【设定模式】参数 设定警报上限:于【运转模式】参数 设定警报下限:于【运转模式】参数

警报延迟设定(单位秒):于【设定模式】参数 警报反向设定:于【设定模式】参数 警报待机设定:于【设定模式】参数 警报输出Hold设定:于【设定模式】参数

、、

设定相对应Y位置的值如xxYx (Y为0:正向 或1:反向)。 设定相对应Y位置的值如xxxY (Y为0:正常 或1:待机)。

设定相对应Y位置的值如xYxx (Y为0:正常 或1:Hold)。

注:有关警报待机、警报反向、警报Hold、警报峰值的相对应旗标如下

Bit3 无功能

Bit2 警报Hold

Bit1 警报反向

Bit0 警报待机

 RS-485通讯

1. 支持传输速度2400, 4800, 9600, 19200, 38400bps; 不支援7, N, 1/8, E, 2/8, O, 2通讯格式; 使用Mod bus(ASCII或RTU)通讯协议;功能码 (Function):03H 读出缓存器内容,最多8个word。 06H 写入一个word至缓存器, 2. 数据缓存器地址及内容

地址 名称

下列读值表示错误发生: 8002H尚未取得温度

说明

以目前温度表示0.1刻度为计量单位,0.1秒更新一次。

1000H PV目前温度值 8003H未接传感器 8004H 传感器型式错误

8006H 温度值无法取得,输入ADC错误 8007H 内存无法读写

1001H SV温度设定值 以目前温度表示0.1刻度为计量单位。

8

1002H 1003H 1004H 1005H 1006H 1007H 1008H 1009H 100AH 100BH 100DH 100EH 100FH 1010H 1011H 1012H 1013H 1014H 1015H 1016H 1018H 101AH 101BH 101CH 101EH 1020H 1021H 1022H 1023H 1024H 1025H 1026H 1027H 1028H 1029H 102AH

温度侦测范围最高值 温度侦测范围最低值 输入感温器类型 控制方式

加热/冷却控制选择

超过默认值禁止。 低于默认值禁止。

对照值见温度传感器种类及温度范围表。 0:PID。1:ON/OFF。2:手动控制 详见输出模式选择

第一组加热/冷却控制周期 1~600,单位为0.1秒,若输出为继电器最小控制周期为5秒 第二组加热/冷却控制周期 1~600,单位为0.1秒,若输出为继电器最小控制周期为5秒 PB比例带设定值 Ti积分控制常数设定值 Td微分控制常数设定值

0.1 ~ 999.9 0~9999 0~9999

比例控制误差补偿值,Ti = 0时 0~100%,单位为0.1% 双输出时COEF的设定 0.01 ~99.99,单位为0.01 双输出时Dead band的设定 第一组输出磁滞设定值 第二组输出磁滞设定值 输出1输出量读取 输出2输出量读取 输出1输出量写入 输出2输出量写入 温度误差调整值 控制执行/停止设定

-999 ~ 9999 0~9999 0~9999 单位为0.1% 单位为0.1%

单位为0.1%,写入只在手动控制模式下有效 单位为0.1%,写入只在手动控制模式下有效 -99.9 ~ +99.9。单位:0.1 -0.999~+0.999 0:停止, 1:执行(预设)

1017H PV gain

读写按键状态 b0:Loop,b1:Up,b2:Set, b3:Down。0为按下 显示小数点 0:无小数点; 1:小数点一位 通讯写入选择 警报1输出模式 警报2输出模式 读写自动调谐状态 警报输出1上限警报值 警报输出1下限警报值 警报输出2上限警报值 警报输出2下限警报值 温度滤波范围 温度滤波因子

0:(默认)通讯写入禁止,1:通讯写入允许 详见警报输出模式选择 详见警报输出模式选择

0:自动调谐停止(预设),1:自动调谐开始 详见警报输出说明 详见警报输出说明 详见警报输出说明 详见警报输出说明

温度滤波设定范围10~1000,单位:0.01℃,默认值:100(1.0℃) 设定范围0~50,默认值:8

软件版本 V1.00 表示为 0x100

面板锁定功能状态 0:无锁定; 1:全锁定; 2:SV可调

读LED状态 b1: ALM2, b2:℃, b3:℉, b4: ALM1, b5: OUT2, b6:OUT1, b7: AT

3. 通讯传输格式:功能命令 03:字符读取, 06:字符写入 ASCII模式

读取指令: 起始字符 机器地址1 机器地址 0 功能命令 1 功能命令 0 读取数据/位开始

地址

’:’ ’:’

读取回复字符串 起始字符

’:’

’:’

写入指令 起始字符

’:’

’:’

写入回复字符串 起始字符

’:’ ’:’‘0’ ‘0’ ‘1’ ‘1’ ‘0’ ‘0’ ‘6’ ‘5’ ‘1’ ‘0’ ‘0’ ‘8’ ‘0’ ‘1’ ‘1’ ‘0’ ‘0’ ‘F’ ‘3’ ‘F’ ‘E’ ‘0’ ‘8’ ‘0’

LRC1

‘F’

‘E’

‘0’ ‘0’ 机器地址1 ‘1’ ‘1’ 机器地址 0 ‘0’ ‘0’ 功能命令 1 ‘3’ ‘2’ 功能命令 0 ‘1’ ‘0’ 回复数据长度‘0’ ‘8’ (byte) 地址

‘0’ ‘0’ 1000H/081xH ‘0’ ‘0’ 数据内容 ‘0’ ‘0’ ‘0’ ‘0’ ‘2’ ‘9’ ‘E’

‘D’

地址1001H 数据内容

‘0’ ‘1’

‘0’ ‘0’ 机器地址1 ‘1’ ‘1’ 机器地址 0 ‘0’ ‘0’ 功能命令 1 ‘3’ ‘2’ 功能命令 0 ‘0’ ‘0’

‘4’ ‘2’

写入数据地址

‘0’ ‘1’ ‘1’ ‘7’ ‘F’ ‘0’

‘4’ ‘1’

写入数据内容

‘0’ ‘0’ ‘0’

LRC1

‘0’ ‘0’ 机器地址1 ‘1’ ‘1’ 机器地址 0 ‘0’ ‘0’ 功能命令 1 ‘6’ ‘5’ 功能命令 0 ‘1’ ‘0’

‘0’ ‘8’

写入数据地址

‘0’ ‘1’ ‘1’ ‘0’ ‘0’ ‘F’

‘3’ ‘F’

写入数据内容

‘E’ ‘0’ ‘8’ ‘0’ ‘F’

‘E’

读取数据长度 /位长度 (word/Bit) LRC1 检查码

9

LRC 0检查码 终止符1 终止符0

LRC检查码:

LRC检查码是由“机器地址”加到“数据内容”。例如:01H + 03H + 10+ 00H + 00H + 02H = 16H 取2的补码则得到EA RTU模式

读取指令: 机器地址 功能命令 读取数据开始地

址 读取数据长度 (位/字符) CRC低位 CRC高位

01H 01H 03H 02H 00H 10H 00H 00H 02H 09H C0H BBH CBH A9H

读取回复字符串 机器地址 功能命令 (字节) 数据内容1 数据内容2 CRC低位 CRC高位

01H03H04H01HF4H03H20HBBH15H

01H02H02H17H01H

写入指令 机器地址 功能命令 写入数据地址写入数据内容CRC低位 CRC高位

01H06H10H01H03H20HDDHE2H

01H05H08H10HFFH00H8FH9FH

写入回复字符串 机器地址 功能命令 写入数据地址 写入数据内容 CRC低位 CRC高位

01H 01H06H 05H10H 08H01H 10H03H FFH20H 00HDDHE2H

8FH9FH

‘A’

‘C’

‘0’

LRC 0

‘D’CRLF

‘3’ CRLF

LRC 0 终止符1 终止符0

‘D’

‘3’

CR CR LRC1 检查码 LF LF LRC 0检查码

终止符1 终止符0

‘0’ ‘E’ 终止符1 ‘3’ ‘3’ 终止符0 CRLF

CRLF

CR CRLF LF

10H 08H 回复数据长度

77H 88H

CRC检查码 : CRC(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检查码是由以下方法计算得出

步骤一:加载一值为FFFFH的16位缓存器,称为CRC缓存器。

步骤二:数据的第一字节和CRC缓存器的低位作互斥或门运算,并将运算结果放回CRC缓存器。 步骤三:将CRC缓存器位右移并将最高位填零,并检查移出之最低位。

步骤四:如果移出之最低位为0重复步骤三,否则将CRC缓存器与值A001H作互斥或门运算,并将运算结果放回CRC缓存器。 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及四,直到8个位皆完成右移,如此一个字节便完成。 步骤六:重复步骤二及五,将数据内所有字节计算一次便可得出CRC检查码。

 请特别注意传收数据格式中CRC缓存器的高、低字节传送顺序。

 开孔尺寸

机种 4848

4896

开孔 ( W * H ) 45mm * 45mm 44.5mm * 91.5mm

机种 7272 9696

开孔 ( W * H ) 68mm * 68mm 91.5mm * 91.5mm

温控器安装时,其周围应保持一定空间(如下图所示),以确保温控器散热正常及易于拆卸安装固定配件。

上下两侧需有60mm间隔空间,左右两侧需有40mm间隔空间。

10

 安装方式说明

4848系列:

步骤1: 先把温控制穿过开孔的面板,并将温控器放入。

步骤2: 将M3*0.5的螺帽放入安装固定件的上方及下方的螺帽空间,并将M3*0.3*30mm的螺丝放入后,把螺丝旋入螺帽约3圈。再将安

装固定件套入温控器中,并向前推进直到顶到面板停止。

步骤3: 把上方及下方的螺丝平均的锁紧,以致温控器稳定的固定住。(旋转螺丝扭力值为0.4~0.5N.m)

7272系列:

步骤1: 先把温控制穿过开孔的面板,并将温控器放入。

步骤2: 将M3*0.5的螺帽放入安装固定件的上方的螺帽空间,并将M3*0.3*30mm的螺丝放入后,把螺丝旋入螺帽约3圈。再分别将2个

安装固定件滑入温控器上方及下方的沟槽中,并向前推进直到顶到面板停止。

步骤3: 把上方及下方的螺丝平均的锁紧,以致温控器稳定的固定住。(旋转螺丝扭力值为0.4~0.5N.m)

4896系列:

步骤1: 先把温控制穿过开孔的面板,并将温控器放入。

步骤2: 将M3*0.5的螺帽放入安装固定件的上方的螺帽空间,并将M3*0.3*30mm的螺丝放入后,把螺丝旋入螺帽约3圈。再分别将2个

安装固定件滑入温控器上方及下方的沟槽中,并向前推进直到顶到面板停止。

步骤3: 把上方及下方的螺丝平均的锁紧,以致温控器稳定的固定住。(旋转螺丝扭力值为0.4~0.5N.m)

9696系列:

步骤1: 先把温控制穿过开孔的面板,并将温控器放入。

步骤2: 将M3*0.5的螺帽放入安装固定件的上方的螺帽空间,并将M3*0.3*30mm的螺丝放入后,把螺丝旋入螺帽约3圈。再分别将4个

11

安装固定件滑入温控器上方及下方的沟槽中,并向前推进直到顶到面板停止。

步骤3: 把上方及下方的螺丝平均的锁紧,以致温控器稳定的固定住。(旋转螺丝扭力值为0.4~0.5N.m)

 接线图及注意事项

 螺丝锁紧扭力,请介于0.4~0.5N.m。

 为避免讯号干扰,建议电源线及讯号线请分别配置。

 温控器的入力电源接脚1、2,请采用14AWG~22AWG耐压300V; 耐热105℃之单心绞线*2C。  机身外壳中标示的受伤或是引起火灾。

 采用relay输出机种时,可能因负载需求较大而导致线材及压接端子发热,当温度超过50℃请注意会有人员烫伤的危险。  请采用5.8mm以下压接端子。

4848系列:

(1组警报输出) (2组警报输出或具RS485通讯)

符号警示此处为入力电源接脚1、2,若将入力电源接至其他脚位会造成控制器烧毁,可能因此造成现场人员

12

7272系列:

(1组警报输出) (2组警报输出或具RS485通讯)

4896 / 9696系列:

(1组警报输出) (2组警报输出或具RS485通讯)

产品服务

更多关于温控器产品数据及产品问题协助,请由以下网址http://www.deltaww.com/下载及连络全球各地区服务窗口。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