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花卉栽培学实验实训

花卉栽培学实验实训

来源:二三娱乐


实验实训— 露地花卉的识别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花卉的识别,使学生了解当地主要花卉的原产地、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栽培方式,从而掌握指导花卉生产技术,并能为园林应用服务。

二、原理

世界上花卉种类繁多,原产地各不同,为适应原产地气候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特点,但从生活型、栽培方式或应用特点等不同角度来看,某些花卉有共同的特性或相似的用途,这是对花卉进行各种不同分类的基础。

三、地点 本校花卉实训基地 四、材料与用具

记录本、卷尺、直尺、铅笔、《花卉识别手册》等。 五、方法与步骤(可分数次进行)

1.由教师现场讲解指导所要识别的花卉种或品种,并按栽培方式、观赏特性等进行分类。

2.学生 3 ~ 5 人一组,通过观察分析并对照识别手册或相关专业书籍,记载花卉主要观赏部位的形态,并记忆花卉名称、科属、观赏用途等。

3.观察不同生长条件或栽培方式下花卉生长发育表现,了解各类花卉或种、品种的生态习性。

六、作业与思考

1.每次重点识别 10 ~ 20 种花卉,按多种分类法分类,并填写下表。 2.理解花卉分类的意义。 附:花卉识别记录表 序号

花卉名称 类别 科属 形态特征 备注

实验实习二 温室花卉的识别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花卉的识别,使学生了解当地主要花卉的原产地、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栽培方式,从而掌握指导花卉生产技术,并能为园林应用服务。

二、原理

世界上花卉种类繁多,原产地各不同,为适应原产地气候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特点,但从生活型、栽培方式或应用特点等不同角度来看,某些花卉有共同的特性或相似的用途,这是对花卉进行各种不同分类的基础。

三、地点 本校花卉实训基地 四、材料与用具

记录本、卷尺、直尺、铅笔、《花卉识别手册》等。 五、方法与步骤(可分数次进行)

1.由教师现场讲解指导所要识别的花卉种或品种,并按栽培方式、观赏特性等进行分类。

2.学生 3 ~ 5 人一组,通过观察分析并对照识别手册或相关专业书籍,记载花卉主要观赏部位的形态,并记忆花卉名称、科属、观赏用途等。

3.观察不同生长条件或栽培方式下花卉生长发育表现,了解各类花卉或种、品种的生态习性。

六、作业与思考

1.每次重点识别 10 ~ 20 种花卉,按多种分类法分类,并填写下表。 2.理解花卉分类的意义。 附:花卉识别记录表 序号

花卉名称 类别 科属 形态特征 备注 实验实习三 常见花卉种子的采收与识别

一、目的要求

掌握花卉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采收方法,防止不同种类(或不同品种)种子混杂,以保证品种种性和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原理

种子成熟有形态成熟和生理成熟之分,不同成熟阶段的采收对发芽有一定影响。种子达形态成熟时及时采收和及时处理,可防散落、霉烂或丧失发芽力;过早或过晚都有不利影响。

三、材料与用具

部分常见花卉如三色堇( Viola tricolor )、半支莲( Portulaca grandiflora )、千日红( Gomphrena globosa )、君子兰( Clivia miniata )、瓜叶菊( Senecio cruentus )等。

用具有枝剪、采集箱、布袋、纸袋、天平、卡尺、直尺、镊子、种子瓶、盛物盒、白纸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种子采收

在校园内选取优良采种母株,适时采收,采收时根据不同种类的种子特点分别进行。 1.干果类种子:干果类如蒴果、蓇突果、荚果、角果、坚果等,果实成熟时自然干燥,易干裂散出;应在充分成熟前,行将开裂或脱落前采收。某些花卉如凤仙、半支莲、三色堇等果实陆续成熟散落,须从尚在开花植株上陆续采收种子。

2.肉质果种子:肉质果成熟时果皮含水多,一般不开裂,成熟后自母体脱落或逐渐腐烂。如浆果、核果、梨果等。待果实变色、变软时及时采收,过熟会自落或遭鸟虫啄食。若等果皮干后才采收,会加深种子的休眠或受霉菌感染。如君子兰、石榴等。

(二)种子的识别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 1.种子大小分类 (1)按粒径大小分:

大粒(粒径 ≥ 5.0mm) 中粒(2.0 ~ 5.0mm) 小粒(1.0 ~ 2.0mm) 微粒(< 0.9mm)

(2)用千粒重表示可任选几种数量较多的花卉种子进行千粒重称量,以此确定种子大小。

(3)用一克种子或百克种子所含粒数表示。

2.形状:有球状、卵形、椭圆形、镰刀形等多种形状,可根据材料情况详细确定。 3.色泽:观察种子表面不同附属物,如茸毛、翅、钩、突起、沟、槽等。

4.教师现场讲解种子采收、识别的办法,指导学生实地观察;学生分组采收、识别,熟悉种子的形态特征。

五、作业与思考

1.自制表格填写 10 ~ 20 种花卉种子或果实的采收方法和外部形态特征。 2.种子采收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确定不同类型花卉的种子采收期。 3.采收成熟度与种子生活力关系如何?

实验实训四 花卉栽培设施类型的参观

一、目的要求

通过各种园艺设施的参观介绍,了解园艺设施的种类、结构、形式、建造特点及使用情况,为花卉进行保护栽培,满足生产需求提供指导。

二、参观地点

学院实训基地内的阳畦、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市农科院),现代化温室(潍禾示范农场等)。

三、用具 皮尺、钢卷尺等 四、参观步骤

1.以参观点负责人介绍为主,重点了解各种设施所属保护地的历史、种类、结构、建筑特点及使用情况等。

2.学生分组进行某些性能指标测定。如温室跨度、南向坡面倾斜度、繁殖床高、宽,室内照度、温湿度等。

五、作业与思考

1.对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各类园艺设施的优缺点。 2.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自然与经济条件,发展花卉设施园艺。

实验实训五 花卉种子繁殖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训,掌握花卉种子繁殖的基本环境条件、播种技术和播种苗管理等环节。 二、原理

花卉繁殖是繁衍后代,保存种质资源的手段,只有将种质资源保存下来且繁殖一定的数量,才能为园林所应用,并为花卉选种、育种提供条件。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器官,有种皮和胚两个组成部分,胚是幼植物体,由胚根、胚芽、胚轴、子叶组成。给予适宜的种了水分、温度、氧气(少数种子还需一定的光照)等条件,种子就可萌发形成幼苗。

三、材料与用具

1.植物材料:三色堇、雏菊、羽衣甘蓝等(秋播)、凤仙花等(直播) 2.用具:播种盆、沙、土、铁锨、耙子、筛子、铁锹、浇水壶等。 四、方法与步骤

播种方法分为地播和盆播,以盆播为例: 1.播种用土准备:采用混合土,配合比例如下: 细小种子腐叶土 5 、河沙 3 、园土 2 中粒种子腐叶土 4 、河沙 2 、园土 4 大粒种子腐叶土 5 、河沙 1 、园土 5

在使用前消毒(蒸汽或药剂)并筛过,细粒种子用网眼 2 -3mm 细筛筛土,中、大粒种子用 4 -5mm 网眼筛子筛土。土壤含水量适当。

2.用碎盆片把盆底排水孔盖上,填入 1/3 碎盆或粗沙砾,其上填入筛出的粗粒混合土,厚约 1/3 ,最上层为播种用土,厚约 1/3 。

3.盆土填入后,压实刮平,使土面距盆沿约 2 -3cm 。

4.用 “ 浸盆法 ” 将浅盆下部浸入较大的水盆或水池中,使土面位于盆外水面以上,待土壤浸湿后,将盆提出,过多的水分渗出后,即可播种。

5.细小种子宜采用撒播法。为防止播种太密,可掺入细沙与种子一起播入,用细筛筛过的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度。中、大粒种子用点播或条播法,播后覆土。

6.覆土后在盆面上盖玻璃或报纸等,以减少水分蒸分,并置于室内阴处。

7.播后管理:应注意维持盆土湿润,干燥时仍然用浸盆法给水,幼苗出土后逐渐移于光照充足处。

地播技术相对简单,但要注意播种床床面平整,表土细粒,利于排水。播种前土壤湿度适中;注意播后覆盖,防冻(秋播)、防雨(南方)、防旱(北方)等。

五、思考作业

1.种子繁殖适用于哪些花卉?有何优缺点? 2.比较地播与盆播花卉技术要领及适用对象。

3.观察种子出苗情况。自制表格,按播种期、出苗期、第一片真叶出现期、分苗期等时期记载。

实验实训六 花卉的分生繁殖

一、目的要求

分生繁殖是花卉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分生繁殖的类型、原理,掌握分生繁殖的方法。

二、原理

分生繁殖是植物营养繁殖方式之一,是人为地将植物体分生出来的幼植物体(如吸芽、珠芽等),或者是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走茎及变态茎等)与母株分离或分割,另行栽植而形成独立生活的新植株。一些植物本身就具有自然分生能力,并借以繁殖后代。

三、材料及用具

1.材料:萱草、一叶兰、大丽花、唐菖蒲、美人蕉、兰花等 . 2.用具:枝剪、培养土、浇水壶、利刀、杀菌剂、木炭粉等。 四、内容与步骤

(一)分株(以一叶兰为例)

1.将待分株的植物从盆中取出,用枝剪剪去枯、残、病、老根,并抖落部分附土。 2.将根际发生的萌蘖与母株分开,并作适当修剪。

3.按新植株的大小选用相应规模的花盆,用碎盆片盖于盆底的排水孔上,将凹面向下,盆底用粗粒或碎砖块等形成一层排水物,上面再填入一层培养土,以待植苗。

4.用左手拿苗放于盆口中央深浅适当位置,填培养土于苗根的四周,用手指压紧,土面与盆口应留适当距离,土面中间高,靠盆沿低。

5.栽植完毕后,用喷壶充分喷水,置阴处数日缓苗,待苗恢复生长后,逐渐放于光照充足处。

(二)分球(以大丽花为例)

取出贮藏的块根,将每一块根及附着生于根颈上的芽一起切割下来,用拌有杀菌剂的木炭粉涂抹伤口,阴干后,另行栽植。若根颈部发芽少的品种,可每2~3条块根带一个芽而切割。

6.注意事项

(1) 分生繁殖一般于休眠期进行。 (2) 新植株不宜过小,以免影响开花。

(3) 分离植株时要小心操作,以免伤植株茎、叶;分株时注意保留块根上的发芽点,若发芽点不明显,可先于温室催芽。

(4) 新栽植时尽量避免窝根。 五、思考与作业

1.分生繁殖有哪几种形式?举例说明。 2.如何确定分生繁殖时间? 3.记载实训过程。

实验实训七 花卉的扦插繁殖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训,掌握花卉扦插繁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和插后管理方法。 二、原理

利用植树物营养器官具有再生能力,能发生不定芽或不定根的习性,切取其茎、叶、根的一部分,插入沙或其它基质中,使其生根或发芽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三、材料用具

1.植物材料:菊花、虎尾兰、秋海棠等。 2.用具:扦插床、沙或蛭石、剪刀或小刀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茎插(以菊花绿枝扦插为例):

1.选合适的菊花母株,用小刀或剪刀截取长5~10cm 的枝梢部分分为插穗;切口平剪且光滑,位置靠近节下方。

2.去掉插穗部分叶片,保留枝顶 2~4片叶子。

3.整理繁殖床,要求平整、无杂质、基质含水量 50~60% 左右。 4.将插穗插入沙床中2~3cm。 5.插后喷水、遮阳、加盖小拱棚。 6.给予合适生根环境。 (二)叶插 1.全叶插

以秋海棠为材料。切去叶柄,按主脉分布,分切为数块,将叶片平铺沙面上,以铁针或竹针固定于沙面上,下面与沙面紧接。而自叶片基部或叶脉处产生植株。

2.片叶插

以虎尾兰为材料。将一个叶片分切为数块,分别扦插,使每块叶片上形成不定芽。将叶片横切成 5cm 左右小段,将下端插入沙中。注意上下不可颠倒,可事先在插穗上端切一“V”型口 .

(三)注意事项

1.选取的插穗以老嫩适中为宜,过于柔嫩易腐烂,过老则生根缓慢。 2.母本应生长强健、苗龄较小,生根率较高。 3.扦插最适时期在春末夏初。

4.适宜的生根环境为:温度20~25℃;基质温度稍高于气温3~6℃,基质含水量50~60%;空气湿度80~90%;扦插初期,忌光照太强,适当遮荫。

五、思考与作业

1.记录实训过程及内容、结果。 2.绿枝扦插如何保留叶片?为什么? 3. 分析扦插成活高、低的原因。

实验实训八 花卉的嫁接繁殖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习掌握嫁接繁殖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二、原理

嫁接是将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体的一部分嫁接到另外一植物体上,其组织相互愈合后,培养成独立个体的繁殖方法。此法可提早开花,保持优良品种,又是品种复壮的繁殖方法之一,提高适应性及砧木抗性、调节树势等。

三、材料与工具

1.材料:菊花(接穗),青蒿(砧木),常春藤类。 2.用具:嫁接刀,柳枝茎皮套或塑料条 四、内容与步骤

1.选砧木:于秋冬或初春到野外找青蒿苗,挖回栽于苗床培养。 2.砧木整枝:除去部分枝叶,保留嫁接用枝。

3.用劈接法嫁接:在距主茎 12~15cm 处切断青蒿,用嫁接刀,从切断面由上而下,纵切一刀;将菊花接穗修成楔形,插入青蒿枝纵切口,使其形成层吻合,用塑料条等绑扎接口处,遮荫、保湿;青蒿枝保留 1~2 片叶子,待愈合后再摘去。

五、注意事项

1.青蒿砧木与接穗茎应粗细相近。 2.接触面应尽可能宽,切口应光滑平整。 3.伤口要密封,防雨水,防蒸腾。 六、思考与作业

1.简述嫁接繁殖优缺点及适用对象。 2.如何提高嫁接成活率?

3.选其它材料进行练习,并按下表记录实习内容。

4.嫁接实训可结合季节进行多次。 附:嫁接记录表 花卉种类 砧木

接穗 嫁接方法 嫁接株(枝数) 成活率 未成活原因

实验实训九 仙人掌类髓心嫁接技术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仙人掌类髓心嫁接技术。 二、材料与用具

1.材料:仙人掌类砧木、仙人球、蟹爪莲等接穗 2.用具:枝剪、芽接刀、绑绳、塑料袋等 三、内容与步骤

选取三棱剑,仙人掌,仙人球等为砧木,选彩球,蟹爪兰等为接穗。

1.平接法:将三棱剑留根颈10~20cm平截,斜削去几个棱角,将仙人球下部平切一刀,切面与砧木切口大小相近,髓心对齐平放在砧木上,用细绳绑紧固定,勿从上浇水。

2.插接法:选仙人掌或大仙人球为砧,上端切平,顺髓心向下切1.5cm ,选接穗,削一楔形面 1.5cm 长,插入砧木切口中,用细绳扎紧,上套袋防水。

四、思考与作业

调查嫁接成活率,并分析其原因。

实验实训十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

一、目的要求

通过组织培养实训,初步掌握组培快速繁殖的方法。重点掌握组培过程中无菌接种技术,了解培养基的组成和配制方法。

二、原理

利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全能性在人工控制的环境及营养条件下培养新植株的方法。

三、材料与用具

(一)植物材料:菊花的茎尖、茎段 (二)药品

1.MS 培养基母液:每配 一升 培养基需大量元素 100ml ( 10 倍母液),微量元素 100ml (100 倍母液)

2.植物激素

6-BA0.5mg/mlNAA0.05mg/ml

3.琼脂 0.8% ,蔗糖 3% 0.1N NaOH , 0.1N HCl 4.75% 酒清, 85% 酒精,无菌水,棉球。 (三)用具

烧杯 500ml 二个,吸管若干,橡片吸球一个,三角瓶、封口膜、线绳、无菌水瓶、标签纸、漏斗若干、剪刀、解剖刀、大、小镊子各一把,无菌滤纸数张,无菌烧杯若干个,废液缸一个,酒清灯一个。

四、内容与步骤

(一)培养基的配制,每组 500ml ,培养基成分 MS+BA0.1+NAA0.05+ 蔗糖 3%+ 琼脂 0.8% , pH5.7~6.0。

1.称琼脂 4g 于 500ml 烧杯中,加蒸馏水约 300ml 溶化; 2.吸加 MS 母液成分:

大量元素 50ml ,微量元素 5ml ,有机成分 5ml ,铁盐 2.5ml ,激素 6-BA2ml , NAA1ml ,蔗糖 15g 于另一烧杯中,加蒸馏水约 100ml 加热。

3.溶解好的琼脂、过滤后的上清液与含 MS 母液的热溶液混合,用量筒定容至 500ml 。 4.用 0.1N NaOH 调 pH 至 5.7~ 6.0 。

5.用漏斗分装培养基,每三角瓶内装培养基 15~20ml 。 6.封口、捆扎、贴标签。

标签的上排写明培养基代号、组号;下排留空,接种后写上品种、接种日期、接种人。 (二)培养基的灭菌

1.加水至灭菌锅吃水线,放入装好培养基瓶及其器具的内锅(培养基瓶、无菌水瓶、小烧杯、剪子、镊子、解剖刀等),内锅上盖几张报纸,以防水气弄湿器具,再对角旋紧灭菌锅。

2.加热升压至 0.5kg /cm2时,轻轻打开放气阀排汽,待气压指针退至 0 时关阀门,如此连续三次排气。

3.加温升压至 1.0kg /cm2 时,保压( 0.9 ~ 1.1kg 之间)灭菌 20 分钟。 4.保压后,轻轻打开放气阀放气或停止加热,待气压退到 0.5kg /cm 2 时再放气。 5.放气完毕,迅速取出装有培养瓶的内锅。 6.趁热取出三角瓶,平放冷却凝固。

7.将无菌烧杯、剪刀、镊子、灭菌滤纸等放入烘箱中烘干、备用。 (三)芽的诱导

1.取材:在大田和盆花中切取3~6cm 的茎尖部分。

2.表面消毒:自来水冲洗 15~60 分钟→ 75% 酒清浸泡15秒→无菌水洗2次→ 10% 漂白粉2% 安替福民20分钟→无菌水洗3次。

取出材料,用消毒滤纸吸干,将茎类切成 3~6mm 大小,接种于诱芽培养基(MS+BA 0.1+NAA 0.05 +蔗糖3%+琼脂 0.8%,pH5.6~ 6.0),茎段部分要求带侧芽。

接种步骤:

(1)一手拿摄子夹住茎稍末端,放于无菌滤纸上,一手持解剖刀,去除嫩叶,将茎尖部分切成 2~6mm 大小。

(2)一手拿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或试管,解开封口纸,在酒精灯火焰上转动烧烤灭菌。 (3)用镊子夹住茎尖、茎段,放入培养基表面,使茎尖成直立状态。 (4)培养培养室温室25℃,光照强度2300LX,每天光照 10~11小时。

3.观察记载:接种培养后每隔5天左右观察记载1次,观察茎尖出芽情况,及时清除污染材料,最后统计出诱导出芽频率(出芽茎尖数 / 接种茎尖数 ×100% )

(四)培养成小植株

接种以后,经历一个月左右,试管苗可长到 2cm 以上,将这些小苗切割成茎尖、茎段,接种于诱导培养基,又可长出无根苗。反复切割可大量快速繁殖,或将无根苗转至生根培养基(1/2MS+NAA 0.1)诱导出完整的植株。

(五)移栽入盆,驯化锻炼,用于生产。 五、作业与思考

1.保压灭菌前排除冷空气的原因何在?排气时为何要轻开慢放。 2.为什么要用 Fe-EDTA (螯合铁)? 3.统计诱导出芽率,并分析污染原因。

实验实训十一 花卉的上盆与换盆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实训熟练掌握盆花管理中上盆与换盆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原理

上盆是盆花栽培与欣赏的第一步,是将已育好的种苗植入花盆的操作过程,是盆花养护管理中的基本环节。不同种类、规格的花卉幼苗需要相应的营养空间和适合的培养基质;花卉生长一定阶段后,盆土物理性质变劣,养分减少或为老根所充满,必须换盆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三、材料与用具

1.材料:三色堇、孔雀草、一串红等草木花卉的播种苗或扦插苗。 2.用具:培养基质、枝剪、铁锹、花铲、各种规格的花盆、喷水壶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上盆

1.选择2~3种花卉播种苗或扦插苗;

2.选择与幼苗规格相应的花盆,用一块碎片盖于盆底的排水孔上,将凹面朝下,盆底可用粗粒或碎盆片、碎砖块,以利排水,上面再填入一层培养土,以待定植;

3.用左手拿苗放于盆口中央深浅适当位置,填培养土于苗根周围,用手指压紧,土面与盆口留有适当高度(3~5cm );

4.栽植完毕,喷足水,暂置阴处数日缓苗。待苗恢复生长后,逐渐移于光照充足处。 (二)换盆:

1.选 2~3 种盆栽花卉;

2.分开左手手指,按置于盆面植株基部,将盆提起倒置,并以右手轻扣盆边,土球即可取出。(不易取出时,将盆边向他物轻扣);

3.土球取出后,对部分老根、枯根、卷曲根进行修剪。宿根花卉可结合分株,并刮去部分旧土;木本花卉可依种类不同将土球适当切除一部分;一、二年生草花按原土球栽植。

4.换盆后第一次浇足水,置阴处缓苗数日,保持土壤湿润;直至新根长出后,再逐渐增加浇水量。

五、作业与思考 1.什么叫上盆与换盆?

2.上盆与换盆操作中应注意哪些关键环节?

实验实训十二 花卉的移植技术

一、目的要求

通过起苗、间苗、移植、定植的操作,使学生掌握不同花卉移植定植的时间和操作技术。

二、原理

为了便于幼苗的精细管理和环境控制,常在小面积上培育大量的幼苗。随着苗木的生长,植株间营养空间变小,光照不足,故要及时间苗与移植,以保证植株足够的营养空间。同时通过移植断根,可促进须根发达,植株强健,生长充实,植株高度降低,株形紧凑。

三、材料与用具

1. 材料:春播(或秋播)花卉的播种苗。 2. 用具:小花铲、竹签、喷水壶等。 四、方法与步骤

1.间苗:苗床过密时分两次间苗。第一次间出的苗可以利用。间苗前勿使苗床过干,浇水呈湿润状态时,用竹签轻轻挑起,根部尽量带土,以提高成活率。

2.移植:

(1)移栽前先炼苗。移栽前几天降低土壤温度,最好使温度比发芽温度低 3 ℃ 左右;

(2)幼苗展开 2~3 片真叶时进行;过小操作不便;过大易伤根。 (3)起苗前半天,苗床浇一次水,使幼苗吸足水分更适移栽。

(4)移栽露地时,整地深度根据幼苗根系而定。春播花卉根系较浅,整地一般浅耕 20cm 左右。同时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厩肥、堆肥等)作基肥。

(5)移栽时的操作同 “ 间苗 ” ,用花铲将苗挖起时要尽量多地保护好根系,以利移植成活。

(6)移植后管理

移栽后将四周的松土压实,及时浇足水,以后连续扶苗进行松土保墒,切忌连续灌水。幼苗适当遮荫,之后进行常规浇水施肥,中耕除草等原理。

(7)注意事项

a.移栽次数依种类而定;

b.移栽时期可考虑天气情况。如阴天或雨后空气湿度高时移栽,成活率高;清晨或停晚移苗最好,忌晴天中午栽苗。

五、作业与思考

1. 写出花卉移栽操作步骤。

2. 举例说明影响花卉移植次数和时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实验实训十三 花卉的无土栽培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无土栽培的基本方法,营养液的配制技术,以及了解适合无土栽培的花卉以及无土栽培所需的基本设施。

二、原理

凡是利用其他物质代替土壤为根系提供另一种环境条件来栽培花卉的方法,就是花卉的无土栽培。在无土栽培环境中,通过人工配制营养液,用特定的设备(如栽培床)或基质固定植株,花卉不仅可以得到与常规土壤中同样的水分、无机营养和空气,得以正常的生长发育,且可人工调控环境,有利于栽培技术现代化,并节省劳力、降低成本。

三、材料与用具 1.材料:盆栽一串红

2.药品:硝酸钾、硝酸钙、过磷酸钙、硫酸镁、硫酸铁、硼酸、硫酸锰、硫酸锌、钼酸铵、 1N HCl 、 1N NaOH 。

3.用具:塑料盆、天平、容量瓶、蒸馏水、蛭石基质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营养液的配制(汉普营养液配制) 1.大量元素 10 倍母液的配制:

称取硝酸钾 7g ,硝酸钙 7g ,过磷酸钙 8g ,硫酸镁 2.8g ,硫酸铁 1.2g ,顺次溶解至 1L .

2.微元量 100 倍母液的配制:

称取硼酸 0.06g ,硫酸锰 0.06g ,硫酸锌 0.06g ,硫酸铜 0.06g ,钼酸铵 0.06g ,依次溶解后定容至 1L 。

3.母液稀释

将大量元素母液稀释 5 倍,微量元素母液稀释 50 倍后等量混后,用 1N HCl 或 1N NaOH 调 Ph 至 6.0~6.5 。

(二)基质栽培

1.脱盆洗根 将盆倒扣,用手顶住排水孔,将植株连同培养土一起倒出,然后放入水池中浸泡,使培养土从根际自然散开,洗净根系。

2.浸根吸养 将根系土壤洗净后,放入稀释好的营养液中,进行缓冲吸养培养。 3.填充基质 消好毒的蛭石填入塑料盆后,将一串红植株种植于其中(注意尽量避免窝根),蛭石最后填充高度至离盆面 2~3cm 。

4.营养液灌注 蛭石充填压实后将营养液均匀地浇透基质。 5.根系加固 在基质表面放石粒或其它材料隐固植株。 6.日常养护管理 定期更换营养液。 五、作业与思考

1.观察并记录无土栽培实验结果。

2.什么叫无土栽培,有哪些花卉适于无土栽培?其发展前景如何? 3.与常规栽培相比无土栽培有什么优缺点?

实验实训十四 盆花整型修剪技术

一、目的要求

利用栽培手段对盆花进行整型修剪,使盆花株型结构合理,体态优美或具有特定的形式,以增加其观赏性。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菊花整型修剪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以及造型过程中的养护管理。 二、原理

植物生长具有顶端优势,摘心或修剪能打破原有激素平衡,导致养分转移,促发更多侧枝,且有利于抑制高度,控制花芽分化,增加盆花观赏效果。

三、材料与用具 1.材料:盆栽菊花 2.用具:支架、枝剪等。 四、方法与步骤

1.脚芽扦插:十一月间,将其栽植在 10cm 左右的小盆中,培养土用砂质壤土,在插后的半月内每天浇水,半月后施薄肥,开始时任其向上生长,不摘心,使其在冬季长到 30cm 左右即可扦插。以 4~6 月为适期,矮性品种宜早插、高性品种宜迟插;留枝多者早插,少者迟插。插穗以 8~10cm 长,具 3~4 节为宜。扦插基质以沙土为宜,插后约 2 周生根,再移至 13cm 盆或露地苗床。

2.整型:依整枝方式而定。

(1)一段根法:直接利用扦插繁殖的菊苗栽种后形成开花植株,上盆一次填土,整枝后形成具有一层根系的菊株。

(2)二段根法:与一段根法相似。 ① 用扦插苗上盆,第一次填土 1/3~1/2 ; ② 经整枝摘心后形成侧枝;

③ 当侧枝长至一定长度时,分 1~2 次将其盘入盆内; ④ 覆土促根(第二段根)。

(3)三段根法:分冬存(越冬)、春种(扦插苗上盆)、夏定(摘心)、积养(加强水肥管理) 4 步,栽培方法同前,但 3 次填土, 3 次发根。

3.摘心与抹芽剥蕾:盆菊摘心依栽培类型而定,以独本菊和多本菊为例:

(1)独本菊①将秋末冬初选定 “ 脚芽 ” 扦插后, 4 月初移至室外,分苗上盆; ② 5 月底摘心,留高 7cm 左右;

③ 当茎上侧芽长出后,顺次由上而下逐步剥去,选留最下面的一个侧芽;

④ 8 月上旬当所选留芽长至 3~4cm 时,从芽以上 2cm 处,将原有茎叶全部剪除,完成更新;

⑤ 入秋后依植株大小换盆,并加施底肥,以促进根系及加速植株生长。 (2)多本菊通常留花 3~5 朵,多者 7~9 朵。 ① 当苗高 10~13cm 时,留下部 4~6 个叶摘心。 ② 再次摘心:侧枝生 4~5 片叶时,留 2~3 叶摘心。

③ 每次摘心后,除欲保留的侧芽外,其余及时剥去,以集中营养供植株生长。 ④ 侧芽 15~20cm 时,定植于 25cm 盆中,并加大盆土中腐叶土比例。

⑤ 9 月现蕾后,每枝顶端花蕾较大,开花早,下方侧蕾及时剥去,保证顶蕾(或正蕾)开化硕大。

4. 管理:

(1)苗生长期应经常施肥,可用豆饼水、复合肥等。苗小时 7~10 天1次,立秋后 5~6 天1次,浓度稍加大些;现蕾后 4~5 天1次。

(2)菊花须浇水充足才花大色艳,尤以花蕾出现后需水更多。 (3)为防倒伏,可设支架。 五、作业与思考

1.盆花造型有哪些方法与途径?比较其优缺点。 2.其它造型菊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实验实训十五 鲜切花的栽培管理技术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实训,初步掌握切花栽培生产条件、管理技术及球根采收技术。 二、原理

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切花的生长和品质,提高切花生长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水平,人为地控制环境因子,可明显地改善切花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切花品质。

三、材料与用具 1.材料:唐菖蒲 2.药品与用具

(1)药品:氯化苦(或福尔马林)、多菌灵、苄基腺嘌呤等。 (2)用具:尼龙网架、锹、锄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栽培前的准备及处理

1.土壤消毒:每平方米打 25 个深 20 厘米的小穴,每穴灌氯化苦 5ml ,施药后覆土、踏实,泼水,延缓药液挥发, 20 ℃ 保持 10 天, 15 ℃ 以上保持 15 天,处理后的土壤多次翻耕,避免氯化苦的药害(或用神速尔马林代替)。

2.施基肥:有腐熟农家肥施用为宜。每公顷施有机肥 15000~25000kg ,并加施过磷酸钙及草木灰 300kg 。或用 2 : 2 : 3 的 NPK 复合肥。每亩 6~9kg N 肥, 6~12kg P 肥, 7~12kg K 肥。

3.栽植时间的确定:

切花生产一般要保持周年持续供应,因而要做到周年供花,可每隔 15~20 天分批种植1次。

(二)栽植

1.栽植前浇水:使土壤湿润便于操作。

2.栽植深度:随种球大小,栽植季节而异,一般为种球高度的2~3倍,即至少8~10cm 。 3.栽植密度:通常用高畦或垄栽。高畦栽植时床宽90~100cm,通道40~50cm,株行距15cm ×15~20cm ;每公顷种植18万~30万球,垄栽时按双行式平栽,行内株距10~12cm,每垄两行,垄距 60~80cm。播种子球多用条播,行距20cm,株距4cm 。

(二)生长管理

1.水:栽植时球根迅速生根,一定要浇足水。土壤持水量宜在 50% 左右;三至五叶期是小花原基形成期,也是母球茎根系开始死亡,新球茎长出新根的关键时期。

2.温度:温度平均27℃,温度高时要加强通风,遮荫。 3.光照:秋、冬开花的植株,要辅以人工长日照处理。 4 施肥:

(1)两片叶展开后第一次追肥。

(2)四叶期追施第二次肥。促进花枝粗壮,花朵增大。 (3)开花后施第三次肥促进更新球的发育。

5.张网:植株高达 1.2~1.5m 时,易风吹倒伏,因而在苗高 20cm 时挂尼龙网架,网随植株长高而升高。

(三)切花采收

作为商品切花,应在花穗最下面一朵小花开放后采收。采收时一定要留一定数量的叶片在植株上,以保证仔球的花后发育。切花采收 10~12 枝一束,分级包装。通常 70 或 80cm 以上为合格级, 80~90cm 长以上为中等级; 90~107cm 以上为良级; 107 以上为优级。各国所定长度标准不同。

五、作业与思考 1.观测记载实验结果。

2.二叶期或三叶期追肥有什么作用? 3.在什么情况下易出现盲花?如何防止。

4. 以你所在地的气象、土壤条件为依据,确定菖蒲的周年供花模式以及栽培养护管理措施。

实验实训十六 花卉花期调控技术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花期调控实验,掌握花卉期调控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生产和科学研究服务。 二、原理

根据花卉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以及花芽分化、花芽发育以及花卉在花期对环境条件均有一定要求的特点,人为地创造或控制相应的环境、植物激素水平等,来促进或延迟花期。

三、材料与用具 1.材料:菊花

2.用具:剪刀、喷雾器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日长处理对花期的影响 1. 电照

① 电照时期依栽培类型和预计采花上市日期而定。 11 月下旬~12 月上旬采收,电照期 8 月中旬~9 月下旬; 12 月下旬采收,电照期间为 8 月中旬~10 月上旬; 1~2 月采收,电照期 8 月下旬~ 10 月中旬; 2~3 月采收,电照期间为 9 月上旬~11 月上旬。

② 电照的照明时刻和电照时间以某一品种为例,分连续照明(太阳落山时即开始)和深夜 12 时开始两种,比较花期早晚。

③ 电照中的灯光设备:用 60W 的白炽灯作为光源( 100W 的照度),两灯相距 3m ,设置高度在植株顶部 80cm~100cm 处。

④ 重复电照,重复电照的时间分 10d 、 20d 和 30d 三组比较花芽分化早晚及切花品质(如舌状花比例,有无畸变等)。

2. 遮光处理① 遮光时期: 8 月上旬开始遮光。 10 月上旬开花的品种在 8 月下旬, 10 月中旬开花的品种在 9 月 5 日 , 10 月下旬~11 月上旬开花的品种在 9 月 15 日 前后终止遮光。根据基地现有品种进行遮光处理,并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品种催花效果。② 遮光时间带和日长比较:一般遮光时间设在傍晚或者早晨。分 4 种情况比较花期早晚:(1)傍晚 7 点关闭遮光幕,早晨 6 点打开的 11 小时遮光处理;(2)傍晚 6 时到早晨 6 时遮光的 12 小时处理;(3)傍晚和早晨遮光,夜间开放的处理;(4)下午 5 时到 9 时遮光,夜间开放处理。

注意用银色遮光幕在晴天的傍晚保持在 0.5lx ~11lx 较好,最高照度不起过21lx ~31lx 。

(二)温度调节对花期的影响

菊花从花芽分化到现蕾期所需温度因品种、插穗冷藏的有无,土壤水分的变化和施肥量以及株龄不同而异。一般以最低夜温为 15 ℃ ,昼温在 30 ℃ 以下较为安全。

在实验中将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程度而花芽分化还未进行的盆栽菊分为两组:一组放在夜温 15 ℃ 、昼温 27~30 ℃ 的室内,(光照状况控制和自然状态相近),另一组置于自然状态下,观察比较现蕾期的早晚。

(三)栽培措施处理对花卉花期的影响

1. 将盆栽菊花摘心,分留侧芽与去侧芽、留顶芽二组处理,观察两者现蕾期的早晚。 2. 对现蕾的盆栽菊进行剥副蕾留顶蕾与不剥蕾二组处理,观察蕾期的长短。 五、作业与思考

1.观察并记载各实验处理结果。

2.比较不同品系菊花生长发育特性及其花期调控特点。 3.举例说明影响电照或遮光时间和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4.秋菊是短日照植物,还是长日照植物?要使菊花在元旦开花,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实验实训十七 花坛花境设计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训,了解花坛花境在园林中的应用,以及掌握花坛花境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达到能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设计原则

以园林美学为指导,充分表现植物本身的自然美以及花卉植物组成的图案美、色彩美或群体美。

三、设计要求 1.花坛设计

在环境中可作为主景,也可作配景。形式与色彩的多样性决定了花坛在设计上也有广泛的选择性。花坛的设计首先应风格、体量、形状诸方面与周围环境协调,其次才是花坛自身的特点。花坛的体量、大小应与花坛设计处的广场,出入口及周围建筑的高低成比例,一般不应超过广场面积的 1/3 ,不小于 1/5 。花坛的外部轮廓应与建筑物边线、相邻的路边和广场的形状协调一致;色彩应与环境有所差别,既起到醒目和装饰作用,又与环境协调,融于环境之中,形成整体美。

2.花境设计

(1)植床设计种植床是带状的,直线或曲线。大小选择取决于环境空间的大小,一般长轴不限,较大的可以分段(每段 < 20m 为宜),短轴有一定要求,视实际情况而定。种植床有 2-4% 的排水坡度。

(2)背景设计单面观花境需要背景,依设置场所不同而异,较理想的是绿色的树篱或主篱,也可以墙基或棚栏为背景。背景与花境之间可以留一定的距离,也可不留。

(3)边缘设计高床边缘可用自然的石块、砖块、碎瓦、木条等垒砌,平床多用低矮植物镶边,以 15 -20cm 高为宜。若花境前为园路,边缘用草坪带镶边,宽度 ≥ 30cm 。

(4)种植设计

a.植物选择全面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综合考虑植物的株形、株高、花期、花色、质地等主要观赏特点。应注意以在当地能露地越冬,不需特殊养护且有较长的花期和较高的观赏价值的宿根花卉为主。

b.色彩设计色彩设计上应巧妙地利用花色来创造空间或景观效果。基本的配色方法有类似色:强调季节的色彩特征;补色:多用于局部配色;多色:具有鲜艳热烈的气氛。色彩设计应注意与环境、季节相协调。

c.立面设计要有较好的立面观赏效果,充分体现群落的美,要求植株高低错落有致,花色层次分明。充分利用植物的株形、株高、花序以及质地等观赏特性,创造出丰富美观的立面景观。

d.平面设计平面种植采用自然块状混植方式,每块为一组花丛,各花丛大小有变化,将主花材植物分为数丛种在花境不同位置。

四、实习方法

1.分小组分区调查你所在城市主要街道和绿地花坛花境类型或形式,并选取 2-3 个较好的花坛或花境实测与评价。(主要以国庆节,五一为主要时期集中调查)。

2.设计某处一国庆花坛,花材自选。说明定植方式、株行距、用花量及养护管理措施。 五、作业与思考

1. 比较花坛与花境异同点。

2. 完成花坛、花境调查报告(每小组一份)。 3. 每人完成花坛,花境平面设计图及其设计说明书。

实验实训十九 插花练习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训,初步掌握插花的基本过程、技巧和主要形式。 二、原理

插花艺术是以切取植物可供观赏的花、枝、叶、果或根为材料,插入盛水容器中,运用一定的技术加工和造型艺术原则,如均衡、对称、协调、韵律等,组成一件具有自然美和造型艺术美的花卉装饰品。

三、材料和用具

(一)材料:各种花材和配叶

(二)用具:花瓶、浅盆、花篮、花插、剑山、铁丝、剪刀、胶带、微孔喷壶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一般步骤

1.构思与构图设计:插作前明确所插作品的意图、含义或应用场合,命题插花应围绕 “ 命题 ” 选材与构图。

2.选材与花材加工整理根据造型要求剪除多余、过密及有碍装饰的枝叶,需人工弯曲或剪裁造型的叶材,可根据需要作定型处理。

3.造型:

(1)确定比例关系:根据环境和拟表达主题确定花材比例关系。即最长花枝一般为容器高度加上容器的 1~2 倍。

(2)固定花材:直接将花材插于高身花瓶或用“剑山” 、“花泥” 、“插座”或金属网辅助固定花材,以稳定插花方向、位置、俯仰或垂卧姿态。花泥用前吸足水,根据容器大小或需要整块使用或用利刀切块使用。

(3)插花程序应先插骨架花与焦点花,然后插填充花与衬叶。

(4)审视、调整、对照原有构思,看立意是否充分表达,是否遵循构图原则进行修饰调整。

(5)命名:作品命名是插花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东方式插花,赋上题名使主题表达更为鲜明。

(二)基本花型插作

1.西方几何式插花:插时需先确定其观赏的面数,然后根据图案形状,用骨架花插出花型的主轴,定出基本轮廓,其次定出焦点位置,插上焦点花。最后在轮廓的范围内,围绕焦点插入填充空间,使各部分协调融洽,构成完整的图形。以三角型为例:

① 单面观的三角形,由四根主轴组成构架。垂直轴直立地插在花器中线靠后部处(若花型较大,可向后稍作倾斜,但不超过花器之);

② 左右两水平轴也插在靠后部,与垂轴成 90°;

③ 前轴的长度可比水平轴略短,是决定花型浓度的轴线,使花型呈立体状。 ④ 插焦点花:花的位置因垂直轴和前轴顶点的连线上。如有特形的焦点花,则在中线靠下部 1/3 处插两朵作焦点。如花型都差不多,则可随意插作,只要在轴线范围内均匀分布花朵即可。

⑤ 插填充花小花和叶片不超过主花,应比主花稍低,突出主花。

2.东方自然式插花练习枝条长短的比例以及插置的角度,并熟识不同花型的插置要求。一般花型多由三个主枝构成骨架,然后,再在各主枝周围,长短不一地插些辅助枝条以填补空间,使花型丰满并富有层次感。

① 插第一主枝:选取有代表性的枝条作第一枝,以定花型的基本形态,如直立、倾斜或下垂。第一枝的长度取花器高度和直径(长度)之和 1.5~2 倍。插于花器左侧稍后位置,向后倾斜 10° ,另一枝插于 0° 位置。

② 插第二主枝:与第一枝用同一种花材,向前或后方空间伸展(角度为 20~30° ),使花型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呈现立体感,其长度约为第一枝的 1/2~2/3 。

③ 插第三主枝:可与第一、二主枝同一种花材,也可另选其它花材。一般第一、二枝用木本时,则第三枝用草本,以求形体和色彩的变化。插在与第二枝相对的另一侧(约右前方 45°~60° 处),长度为第一主枝的 1/3 。

④ 插辅助枝各主枝周围的辅助枝条试着根据需要而定,原则上其长度不超过所陪衬的主枝,且选用与其主枝相同的花材。

五、作业与思考

1.任选几种插花形式进行练习。

2.比较东西方传统插花的艺术风格和插作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