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一、导入引题
同学们,请你们把你们的小手指伸出来,和老师一起写一个字。〔师板书“象〞,旨在让学生通过书写注意象的写法。〕
谁了解象有多大?〔生依据看到的电视(人与自然)或看到书上的描写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象〞字一方面是了解大象的知识,翻开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本课做铺垫。〕
是呀,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有50头肥猪那样重。你们再来看这个字——称。谁能读一读?大家一起读。有谁了解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现在我们称东西的重量用什么?你们了解古代称东西的重量用什么吗?〔让学生了解秤及使用秤称东西的方法。〕
这么大的象,远在三国时期,是怎么称的出来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称象。
二、读文识字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看同学们读的那么专心,现在让你的同桌看看你读的怎么样,同桌学生相互读,一个同学读,另一个同学要认真听,如果他有读错的音你可要负责改正哟。
3、刚刚你们向同桌展示了你们的读书成果,可是我也想听听你们读的怎么样,谁想来读?〔按照行或列来读,这样更能看出整体读书的情况,在读中随时进行评价,如果某段学生的读的不够流利,可让学生再练读这段。找两组读〕
4、刚刚同学们把课文中生字的音读的非常精确,现在我们把它们单
.
教学素材
独拿出来,看你们还认识不。〔认读生词,然后再认读生字。采取开火车、指名读、齐读等方法让每个学生把每个生字都认识。〕
三、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同学们真聪慧,课文读通顺了,生词生字也都认识了,现在,你们在快速读读课文,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表达课文的内容。
四、感想课文,体会文章内涵
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回可是带这问题读,想一想,曹操和他的官员们为什么要称象?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象四根柱子,他们想了解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
是呀,这头大象真大呀,到底有多重呢?谁能读读描写大象大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出大象的大,用老师的渲染,用(盲人摸象)寓言激发等方法指导学生体会。〕
这么大的象,怎么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哪些人想出了称象的方法?他们的方法都是什么?读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官员:①砍大树造大秤②宰象称肉。曹冲:用船称。〕
再认真读这三段课文,比拟一下看看哪种方法好?为什么?〔曹冲的方法好。因为第—个方法砍一棵大树造一杆大秤,一棵大树重量就够重的了,再加上大象的重量,没人能提的起来,大象的重量也就称不出来,这个方法行不通,造了大秤也是做无用功。第二个方法把大象宰了,把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大象是孙权送给曹操的,曹操很快乐,可以看出曹操特别喜欢,如果把大象宰了,虽然重量称出来了,可是大象却没了。曹操听可着两个方法都直摇头。曹冲的方法既不用造大秤也不用宰象,所以最好,曹操都微笑着点头了。〕
既然曹冲的方法最好,那么我们看看曹冲是怎么利用船称象的呢?再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一句话一句话地读,看曹冲称象的方法分为几步。〔曹
.
教学素材
冲称象的方法分为三步:第—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在船身下沉的地方画上线。第二步: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身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第三步:称石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看课件或纸片教具的演示〕
谁能用“首先……然后……最后〞把曹冲称象的方法连起来说一说。 曹冲称象的方法真是不错,再读读这段课文,体会这个方法的奇异,还要想一想,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方法?〔曹冲很聪慧,他认真观察,爱动脑筋,富于联想。〕
你们也很聪慧,假设你就处在那个时代,能不能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把石头换成人,这样就不用搬石头,只要人走上船走下船就行了,省力气,用的时间也更短,每个人的体重每个人都了解,再一加就行了……..〕看来,遇到困难,我们要积极想方法解决。
五、扩展延伸
1、你还了解曹冲哪些?〔曹冲简介及曹冲的故事——曹冲智救库吏等〕
2、搜集一些机智年少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称象
官员 曹冲 砍树造大秤 赶象上船 船舷画线
赶象下船 船上装石头 宰象称 肉 称石头 算象重 曹操 直摇头 点头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