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农业机械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机械是提高土地产出率与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2农业机械有效抗御自然灾害;3农业机械是持续、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4农业机械有助于防治农业环境污染。
二. 农业机械的特性:1农业机械的作业对象为生物及其生长的环境,如种子、作物、土壤、肥料、农药等,由于他们种类繁多、形状复杂、物理机械性质多变并且软弱易伤,因此农业机械必须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满足各项作业的农业技术要求,保证农业丰产丰收;2农业生产过程包括许多不同的作业环节,各地自然条件、作物构成和耕作制度又有较大的差异,决定了农业机械的多样性和区域适应性,因此农业机械的研制和推广必须因地制宜。3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农业机械的使用作业时间短,因此既要求农业机械的工作性能可靠、生产效率高,又要求能够一机多用,实现综合利用以降低成本。4田间作业移动式农业机械受到地形、地表的制约,支承及其移动的松软地面致使行走车轮易于打滑与下陷。因此,既要求农业机械能够实现工作部件的自动控制,又要求减轻机器重量以节约金属,同时降低运行过程中油料的耗费,从而降低成本与使用费用。5农业机械大多数在野外露天作业,工作环境条件恶劣,因此农业机械应有较高的使用可靠性,耐磨、防腐、抗震,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及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三. 农业机械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1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与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的技术与装备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农产品的工业化、工厂化生产技术与设备将有较大的突破,高品质、更接近天然的畜禽与水产品饲养技术与装备将有所发展。3高新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4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及加工过程中副产品高价值综合利用将继续快速发展。5高度重视农业机械的产品质量与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操作的方便性。
四. 精细耕作法:通常指作物生产过程中由机械翻耕、粑压和中耕等组成的土壤耕作体系。少耕:通常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强度的一种保护性土壤耕作体系。免耕:她是免除土壤耕作,利用免耕播种机在作物残茬地表直接进行播种,或对作物秸秆和残茬进行处理后直接播种的一种耕作方法。
五. 耕作机械应满足的农业技术要求:1应有良好的翻土和覆盖性能,能翻动土层,地表残茬、杂草和肥料应能充分覆盖,耕作后地表应平整;2应有良好的碎土性能,耕后土层应松碎,尽可能满足耕后直接播种的要求;3耕深应均匀一致,沟底平整;4不重耕,不漏耕,地边要整齐,垄沟尽量少而小;5能满足畦作的要求,种麦时应耕成畦田,以利排水
六. 土壤强度:是指没某种土壤在特定的条件下抵抗外力的能力,也可以定义为土壤承受变形或应变的能力。
土壤坚实度:也称贯入阻力。当压缩非密实土壤时,使其压痕的容积为1cm³时所需的力称为单位压实力。当以一定断面形状的柱塞压入土壤,其压陷深度与单位压实力的乘积称为土壤坚实度。
田间持水量: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
土壤的绝对湿度为W=q-q’/q’ *100% (W土壤的绝对湿度,q自然状态下土壤的重量,q’烘干后同体积的土壤重量)
土壤的相对湿度:土壤的绝对湿度与田间持水量的比值
W0=W/Wn*100% (W0土壤的相对湿度,Wn田间持水量)
七.牵引犁:牵引犁与拖拉机间单点连接,拖拉机的挂接装置对犁只起牵引作用,在工作或运输时,其重量均由本身具有的轮子承受。牵引犁由牵引杆、犁架、犁体、机械或液压升降机构、调节机构、行走轮、安全装置等部件组成。耕地时,借助机械或液压机构来控制地轮相对犁体的高度,从而达到控制耕深及水平的目的。牵引犁结构较先进,作业时无需农具手,但地头转弯半径大、机动性差。
悬挂犁:悬挂犁是通过悬挂架与拖拉机的三点悬挂机械连接,靠拖拉机的液压提升机构升降,运输时。全部重量由拖拉机承受。其结构紧凑、重量轻、机动性强,应用广泛。悬挂犁由犁体、圆犁刀、犁架、悬挂装置和限深轮等组成。当拖拉机液压悬挂机构采用高度调节耕作时,限深轮用来控制耕深。
半悬挂犁:半悬挂犁是在悬挂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机型。他所配的犁体较宽,纵向长度大,解决了悬挂犁纵向操作稳定性问题。半悬挂犁的前部像悬挂犁,但本身还具有轮子,以便在运输时承受机具的部分重量,减轻拖拉机悬挂装置所需的提升力。半悬挂犁的优点介于牵引犁和悬挂犁之间。他比牵引犁结构简单、重量轻、机动灵活、易操向;比悬挂犁能配更多的犁体,稳定性、操向性好。
八.铧式犁的主要部件:犁体、小前犁、犁刀和犁架等
犁体由犁铧,犁壁,犁侧板,犁托,犁柱组成。
犁侧板位于犁铧的后上方,耕地时紧贴沟壁,承受并平衡耕作时产生的侧向力和部分垂直压力。起到了稳定耕宽和耕深的作用。
安全装置:安全装置是当犁碰到意外的障碍时,为防止犁损坏而设置的超载保护装置。在多石地或开荒地上使用的犁,特别是高速作业机组,一般都要设置安全装置。安全装置有整体式和单体式,整体式装在整台犁的牵引装置上,而单体式装在每个犁体上。1摩擦销式安全装置2单体式犁体安全装置(销钉式,弹簧式,液压式)。
九.铧式犁的调整:1耕深调整,2耕宽调整,3偏牵引调整,4纵向水平调整,5横向水平调整
翻转犁:翻转犁可实现双向翻土。也称双向犁,国内莫倩采用过多的是在犁架上下装两组不同方向的犁体,通过翻转机构在往返过程中分别使用,达到向一侧翻土的目的。优点:耕后地表平整,没有沟垄;在斜坡耕作时,沿等高线向下翻土,还可以减少坡度。
十.深松:所谓深松,一般是指超过正常犁耕深度的松土作业,他可以破坏坚硬的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增加土壤的透气和透水性,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进行深松时,由于只是松土而不是翻土,不仅使坚硬的犁底层得到了疏松,又使耕作层的肥力和水分得到保持。
十一,播种的农业技术要求包括播种期、播种量、种子在田间的分布状态、播种深度和播后覆盖压实程度等。
作物的播种期影响种子出苗、苗期分蘖、发育生长等。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播种期,即使同一作物,不同的地区适播期也相差很大。因此,必须根据作物的种类和当地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播种量决定单位面积内的苗数、分蘖数;种子田间分布状态和播种均匀度确定了田间
作物的群体与个体关系。
播深是保证作物发芽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播的太深,种子发芽时所需的空气不足,幼芽不易出土;如果太浅,会造成水分不足而影响种子发芽。
播后覆土压实可增加土壤坚实度,使下层水分上升,是种子紧密接触土壤,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适度压实在干旱地区及多风地区是保证全苗的有效措施。
十二,播种机的播种质量常用的如下性能指标来评价:
1播量稳定性:指排种器的拍重量不随时间变化而保持稳定的程度,可用于评价条播机量的稳定性。
2各行排量一致性:指一台播种机上各个排种器在相同的条件下排种量的一致程度。
3排种均匀性:指从排种器排种口排出种子的均匀程度。
4播种均匀度:指播种时种子在种沟分布的均匀程度。
5播深稳定性:指种子上面覆土层的厚度一致性。
6种子破碎率:指排种器排出种子中受机械损伤的种子量占排出种子量的百分比。
7穴粒数合格率:穴播时,每穴种子粒数以规定值+—1粒或规定+-2粒为合格。合格穴数占取样总穴数的百分比即为穴粒数合格率。
十三,地膜覆盖的优点:1地膜覆盖后能有效地阻隔土壤水分向大地散失,具有明显的保墒作用,2增加地膜覆盖层,阳光透过地膜使土壤获得辐射热,地表温度升高,提高下层土壤温度,并把热量保存在土壤内,提高地温和提前播期。,3地膜覆盖减轻了风和雨对土壤表面的侵蚀,使土壤结构避免了自然破坏,保持良好的状况。4地膜覆盖可改善土壤环境,使土壤疏松通气,提高养分利用率,对作物根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5地膜覆盖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危害。
十四;免耕播种:是近年来发展的保护性耕作中一项农业栽培新技术,它是在未耕整的茬地上直接播种,与此配套的机具称为免耕播种机。免耕播种期的多数部件与传统播种机相同,不同的是由于未耕翻地土壤坚硬,地表还有残茬,因此必须配置能切断残茬和破土开种沟的破茬部件。
十五;条播排种器有外槽轮式、内槽轮式、磨纹盘式、锥面型孔盘式、摆杆式、离心式、匙式及刷式。
点(穴)播排种器有:水平圆盘式、窝眼轮式、勺盘式、孔带式
气力式有气吸式、气吹式和气压式。
十六,零速投种:投种时种子在机器前进方向的绝对水平分速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此速度为排种盘在投种时的水平分速与机器前进速度之和。绝对水平分速越大,种子与沟底的碰撞及弹跳越厉害,播种质量越差。如果水平分速和机器前进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种子绝对水平分速等于零,这时种子落点精度高,就是所谓的零速投种。
十七,机械化育秧所配套的机具是根据工厂化育秧工艺规程和满足各工序农艺要求而
专门研制的设备、设施,包括碎土机、破胸催芽器、播种设备、快速催根立苗设施及炼苗设施等。
破胸催芽器:是根据种子破胸催芽的生理特征而设计出来的,为种子发芽创造最佳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应用催芽器可使发芽壮、催芽齐、出芽率高。
十八,机动插秧机是由插秧工作部分和动力行走部分组成。
插秧工作部分由分插机构、送秧机构、秧船、传动系统和机架等组成。
分插机构:用以完成分秧和插秧的工作部件称为秧爪,而控制秧爪运动轨迹的机构称为分插机构。秧爪运动轨迹可以分为分秧、运秧、插秧、出土、回程段5个阶段。
送秧机构:把秧苗定时输送到秧爪取秧部分的机构称为送秧机构。它有横向送秧机构和纵向送秧机构组成。
十九中耕机:中耕机组一般由一台拖拉机、一个通用机架、若干组仿形机构和工作部件等组成。工作部件主要有:除草铲、松土铲、培土铲等
仿形机构:各个中耕单体通过一个能随地面起伏而上下运动的仿形机构与机架横梁连接,以保持工作深度的一致性。1,平行四杆仿形机构;2单杆单点铰连式仿形机构;3,多杆双自由度仿形机构。
二十手动背负式喷雾机,属于液体压力式喷雾机,主要由活塞泵、空气室、药液箱、喷杆、开关、喷头和单向阀等组成。
二十一水泵类型主要有离心泵、混流泵、轴流式泵、潜水泵和自吸式离心泵。
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在工作前,应先使泵壳及进水管中充满水,启动后叶轮开始旋转,叶片夹道中水因受到离心力作用,就向叶轮边缘流动,最后被甩出叶轮,并且沿着蜗壳形泵体和缓地引导出水管中。叶轮中心因失水而形成真空,在下水面上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将水池中水经滤水器和进水管压入叶轮中。如此,水泵连续不断地将下水面的水提上来,完成吸水和压水工作。
离心式水泵主要由:泵壳、泵盖、叶轮、泵轴、轴承填料函、滤网、底阀等组成。
轴流式水泵:轴流式水泵是靠叶轮的推力来进行抽水的。当叶轮高速旋转式,把水不断地从下面往上推,使叶轮上面的水有较大的压力。叶轮不断旋转,泵内压力不断升高,水通过出水管流出。因水流方向是轴向的,所以称为轴流式。轴流式水泵一般流量较大、扬程低,适于河网地区使用和排涝。
轴流式水泵的结构较离心式简单、紧凑、重量小,并可输送污水。
轴流式水泵由水管、泵壳、出水弯管和转动部分等组成。
二十二谷物机械化收获应满足如下农业技术要求:1收割作业干净,掉穗落粒损失小。2割茬低,便于提高后续的耕作质量。3铺放整齐,以便于人工打捆和机械捡拾,且不影响机具下一趟作业。4适应性好,即对不同地区、不同田块、不同品种作物的收割,以及对作物状况的适应性较好。
收获作业由收割、脱粒、分离清选、谷粒装袋运回等。
收获方式:分段收获,联合收获,分段、联合收获。
分段收获的收获程序:收割机将作物切割后在田间铺放或捆束;在田间或运至脱粒场地用脱粒机脱粒。特点:技术上较成熟,机型较多、生产率低,在捆、垛、运、脱等工序中损失较大,劳动强度大。
联合收获的收获程序:一次完成收割、脱粒、分离茎秆、清选谷粒、装袋或随车卸粮各项工作。 特点: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省工省时,清选效果好,损失小,但机器年利用率低。
分段、联合收获的收获程序:收割机、拾禾器与联合收割机配合使用,实现前期割晒、中期拾禾、晚期直接收获。 特点:机器利用率高,购机投资回收快;生产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缓解收获期紧张,抢农时;利用谷物的后熟作用,提高谷物的品质和产量。在北方小麦产区常使用。
二十三拨禾轮:是卧式割台的主要装置,其功用是:把待割的作物拨向切割器;将倒伏的待割作物扶直;在切割时扶侍茎秆;把割断的作物拨向割台,避免作物堆积在割刀上。
对拨禾轮的性能要求:工作可靠、结构简单、击落穗粒少、收割倒伏作物性能好。
拨禾轮有压板式和偏心式两种,后者收割倒伏作物的性能良好。
二十四割刀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割刀,同时将圆周运动改变为往复式直线运动,实现切割过程。为了使切割器的割刀作往复运动,可采用曲柄、摆环和行星齿轮等。
二十五脱粒装置:冲击脱粒,搓擦脱粒,梳刷脱粒和碾压脱离。
冲击脱粒:靠脱粒元件与谷物穗头的相互冲击作用而使谷物脱粒。
搓擦脱粒:靠谷物与脱粒元件之间的摩擦而使谷物脱粒。
梳刷脱粒:靠脱粒元件对谷物施加冲击拉力而使其脱粒。
脱粒装置的类型:按喂入方式分: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按滚筒形式分:开式和闭式、单滚筒和双滚筒、直流式和轴流式;按脱粒齿形分:纹杆式、钉齿式、弓齿式。
二十六分离装置:将从脱粒装置排出的秸秆中夹带的谷粒及断穗分离出来,并将秸秆送往机后。性能要求:谷粒的夹带损失小;夹带在分离谷粒中的细小脱出物少,以利于减轻清选装置的负荷;生产能力高、结构简单、尺寸紧凑。种类:键式分离装置,平台式分离装置,整体筛箱式分离清选装置。
二十七联合收割机种类、特点:全喂入型:自走式,蒋割台割下的谷物全部喂入脱粒装置,功耗大,清选分离难度大,机型一般较大,适应收割小麦;背负式,全喂入收割机背负在拖拉机上工作,成本低,性能可靠,能自行开道,但通过性差,视野较自走式差。
半喂入型:自走式,仅将谷物穗部喂入脱粒装置,功耗小,清选分离好,通过性好,秸秆完整,效率高,但输送结构复杂,造价高,适应收割水稻。
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摘穗机):将谷物从茎秆上摘下,送到脱粒机二次脱粒,机构简单,功耗小,效率高,对作物的高矮、干湿适应性强,但损失较大,需对茎秆二次切割。
本人手打,若有错、漏,勿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