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二三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年全国高考I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全国高考I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二三娱乐


2018年全国高考 I 卷历史试题及参照答案

24. 《墨子》中有对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 , 对杠杆原理、声音

流传、小孔成像等也有阐述 , 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录。这反应出 , 《墨子》 A. 聚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 B. 形成了完好的科学系统

25. 据学者研究 , 唐代“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状况如表 2所示。表

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代藩镇基本状况表

藩镇种类 河朔型 中原型 边境型

数目(个)

7 8 17 9

官员任免 藩镇自擅 朝廷委任 朝廷委任 朝廷委任

赋税供纳 不上供 少上供 少上供 上供

兵额与功能 拥重兵以自立 驻重兵防骄藩 驻重兵守边境 驻兵少防响马

东南型

由此可知,这一期间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相互之间攻伐不已

26、北宋前中期, 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 密布着成百上平个采纳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佣身赁力”为生, 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应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获得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27. 图 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奇兽。 明朝臣

以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示当时 A. 对外沟通促进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种类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排除促进了对外文化沟通 D.外来物件的传入推进了传统看法更新

28.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拟订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安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 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声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专制中获得解放”。对此,清政府

却碌碌无为。这反应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度 B. 日本力争更改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代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煽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能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辩,有人反对走俄国式 的道路,以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 就是“增添富力”, 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纳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辩 A. 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件 D.除去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经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尝试与将要成立

的新政府成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 不接受足以约束手

脚的条件;能够采纳踊跃方法争取这些国家认可:

也能够等一等, 不急于争取这

些国家的认可。这反应出

A. 中国共产党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公民党政权的支持

31. 图 7是 1953年的一幅漫画, 描述了资源勘探队员到达深山, 手持“邀请函”

叩响山洞大门的情形。这反应了当时我国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伍场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公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达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睁开

32.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作恶的人凡是致富, 而好人常常贫困; 可是,我们不肯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产互换, 因为道德是永久存在的, 而财产每日在改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益同等 C.抨击贫富差异 D.拥有人文精神

年 6月,正义者联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联盟,以“全球无产者,联合起来”的

新口号取代“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 并规定联盟的目的是: “经过流传财产公有的理论并赶快地求其实现,令人类获得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 共产主义者联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 马克思主义的出生推进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盛行

D.无产阶级与财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4. 传统看法以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起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 场等经济条件; 此后有研究者以为, 其主要原由是英国成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又

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 于工业革命第一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 只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看法 B. 跟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乏对欧洲其余国家的察看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看法可信

35. 图 8反应了 1945~1975年间联合国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状况,这表示 A.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 欧共体的成员增添

C.世界贸易范围显然扩大 D.经济地区化的趋向增强

41. 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25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长。 改革开放此后, 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

伟大创建。

资料一

宋朝一些地方推行乡约制度, 其功能主假如扬善惩恶, 拟订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成立民间组织和有关的奖惩制度。 明清期间,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宽泛推行乡约制度,建立乡约组织,每个月招集百姓

宣讲、教化。康熙九年公布了乡约组织一定宣讲的 《上谕十六条》 ,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资料二、

清末,时人以为“地方自治者, 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 于救亡之事, 至为切要”。 1909年,清政府公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概按行政区区分城镇和乡两级,建立议事会为议定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当。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资料三

20世纪 80年月后,村民自治快速发展, 到1997年末,全国共有 91万个村民委

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多数乡村有

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1998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乡村基 层社会的民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依据资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到明清期间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踊跃作用。( 12分)

(2)依据资料二并联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 9分)

(3)依据资料三并联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4分)

42. 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12分)

资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 第一版于 1719年,此中很多情节反应了世界近代初期的重要历史现象。小说梗概以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 盼望航海冒险。 他在巴西创办了栽种园,看到当地缺乏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他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栽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 生活竟然“过得很富饶”。 宗教崇奉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他人的帮助和教育下,经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此后,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 岛上居民也有所增添, 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归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联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 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 指出它所反应的近代初期重要历史现象,并概括和评论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求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括和评论正确全面。)

45.[ 历史——选修 1: 历史上重要改革回眸 ](15 分)

资料

汉武帝的诸多一致政策中 , 包含年号的拟订。此前的纪年方法是 , 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 , 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 , 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 , 与其余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别的 , 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龄事 , 更易产生杂乱。汉武帝初次“封禅”泰山时 , 创制了“元封”年

号 , 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全部地方 , 后代依据年号也能理解是哪一年。今后 , 直到清代末年 , 年号制都被沿用 , 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 ( 日) 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 依据资料 , 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差异。 (6 分 )

(2) 依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 , 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9 分 ) 46.[ 历史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资料一

在欧洲方面 , 德意帝国主义公司和英法帝国主义公司之间 , 为了抢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 , 是火烧眉毛了。在战争中 , 为了欺诈人民 , 为了动员舆论 , 战争的两方都将不管羞愧地声称自己是正义的 , 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对于国际新局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讲话》

(1939 年9月)

资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 , 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余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打劫的战争 , 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余各国起而抵挡的一方面 , 则是为了捍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 全球全部国家全部民族区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战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战线 , 已经最后地明亮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1941 年 12月)

(1) 依据资料一、二 , 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一样认识。 (4

分 )

(2) 依据资料一、二并联合所学知识 , 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 (11 分)

47.[ 历史——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 资料

美国在建国初 , 因为国力衰小 , 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 , 没有拟订任何针对拉美地域的政策。 19世纪后 , 美国开始增强对这一地域的关注 , 并进行了长久浸透及武力干预。 1933年罗斯福登台后 , 正式宣告美国对邻国推行“睦邻政

策” , 表示不干预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号召美洲各国相互理解 , 除去全部阻挡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阻碍。 1934年, 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浸透拉美。对此 , 罗斯福采纳一系列举措 , 包含取销与古巴的不一样等合约、 从海地撤兵等 , 只以政治、经济手段保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 1939年欧战迸发前 , 美国已和 11个拉美国家签署了互惠贸易协议 , 两方贸易快速发展。

---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 依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 , 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点的不一样。 (4 分)

(2) 依据资料并联合所学知识 , 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本质。 (11 分)

参照答案

题目

24

25

26

27

28

29 C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A B C A D D A B A

41. (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添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

从民间自觉成立到由地方官吏推进建立。

踊跃作用:有益于保护社会次序,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有益于发展生产;促

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流传。

( 2)内忧外祸:西方民主思想流传;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 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系统的健全;推进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42. ( 12 分) 评分标准:

分值

4 分

3 分

2 分

1 分

评分因素

情节提取于小说,

( 1 )提取的

与历史现象拥有

情节和反应

关系性,历史现象

的历史现象

属于该时代。

情节提取于小说,

与历史现象拥有

只切合三项要

只切合三项要求

关系性,历史现象

求的二个。

的一个。

属于该时代。

时间、过程、代

时间、过程、代表

时间、过程、代

时间、过程、代表

( 2 )对历史

性事件等基本要

现象的概括

素完好正确。

表性事件等基

性事件等基本要 素比较完好正确。

表性事件等基本

本因素不够 完

因素缺乏,表述

整正确。 评论较全面合

评论全面合理。

不正确。 评论不够

( 3 )对历史

评论全面合理。

现象的评论 ( 4 )历史现

历史现象的概括

象的概括与

与评论的逻辑关

评论的逻辑

系一致。

关系

全面

理。

合理。

历史现象的概括

历史现象的概

历史现象的概括

与评论的逻辑关

述与评论的逻

与评论的逻辑关

系一致。

辑关系一致。

系部分一致。

示例:(只作评卷参照,不作为独一标准答案。 )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边成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应出近代初期的西欧殖民扩充。

概括和评论:近代西方殖民扩充始于新航路开拓, 在亚非拉地域依赖武力等方式霸占殖民地,打劫财产,进行移民,睁开贸易。殖民扩充打劫的大批财产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供给了资来源始累积,给遭到侵略的地域和人民造成极大灾害,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45. (1)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 2)方便纪年;有益于君主集权和保护国家一致;长久使用,影响深远;流传到其余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46. ( 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 ;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 。

( 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纳绥靖政策,苏德签署各不相犯合约;战争最先

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睁开。

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 苏德战争迸发; 太平洋战争迸发;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

47. ( 1)不参加世界其余地域事务;踊跃参加拉美事务。

( 2)作用:改良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权力在拉美的扩充;扩大美国对外贸易,必定程度上有益于拉美经济发展。

本质:以新的形式增强对拉美地域的控制,保护美国根本利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