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赏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诗名《送杜十四之江南》,“杜十四”:【原名“杜晃”,排行十四。】这首诗有另一个诗名《送杜晃进士之东吴》,“之”:【往。】“东吴”:【即“江南”,今“江苏”、“浙江”一带。】由此可见,这个“杜晃”已经考中“进士”,只不知此次去江南作什么,尚无更多关于“杜晃”的资料。好,我们来看原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字词典故 “荆”:【“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荆吴”:【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水为乡”:【魏晋 陆机 《答张士然诗》“余固水乡士。摠zong3辔pei4临清渊。戚戚多远念。行行遂成篇。”】“淼miao3茫”:【水广远的样子。“淼”:水大的样子。晋 郭璞 《江赋》“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
赏析 孟浩然说,“荆楚”“东吴”水相接,今后您将要水为乡。君此去,春江正涨,水浪滔天,天水茫茫。
“水为乡”,魏晋的“陆机”是东吴人(吴郡吴县),他自称是自己是“水乡”之士。
如今杜晃要去东吴,所以孟浩然说他从此也将以水为乡了。关于“淼茫”,在《唐诗鉴赏辞典》中写的是“渺茫”,那应该是有误的。因为“淼茫”是有出处的,出自晋朝“郭璞”的《江赋》,《江赋》写的就是长江。而杜晃启程的时候正是春季,水势正涨的时候。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字词典故 “征帆”:【指远行的船。南朝 梁 何逊 《赠诸旧游》:“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断人肠”:【晋 陶渊明 《杂诗三》“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赏析 孟浩然说,不知日暮时分,您那远征的风帆将停泊何处?从此天涯异方,遥遥一望,足以望断人之相思肠。
孟浩然写了很多关于江水的诗,多写于舟上,本诗却写于岸边,依然写很好。在本诗中,杜晃要去东吴“水乡”,他就说杜晃这是要去 以“水为乡”;去的时候是春天,江水正涨,他引用了《江赋》里的描述“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处泊”,“日暮”是归家之时,而杜晃却在“征帆”上,在外漂泊中,一句来自故乡的问候“何处泊”,让彼此都有了离别之愁。这一句不论从画面感,还是情感上都非常到位,日暮黄昏,江上漂泊的征帆啊,你将在哪里停泊?真可谓情景交融。“天涯一望”,“涯”本义就是水边,所谓“天涯”其实就是天际水边,江水的尽头了,望不到了,所以就是“望断”了。虽然我们一般都是念“天涯一望 断人肠”,隔开着念,事实上,诗歌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字修饰前后的,就好像第一句的“相接水”,“水为乡”,这里也是“一望断”,“断人肠”。
整首诗念下来,孟浩然依然是这样娓娓道来,水乡,春江,日暮,天涯,逻辑的连续性依然是如此的自然而然。面对友情,孟浩然不再淡然,却依然内敛,足见真情,又让人回味。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ule263.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